中文  |  English

2006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3-15
  

  • 全选
    |
  • 黄明运1,2 魏玉莲1,2 余长军1*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中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两种稀有的新记录多孔菌黑白拟蜡菌Ceriporiopsisalbonigrescens,分支榆孔菌Elmerinacladophora进行了报道,对这两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 严进 吴品珊 施宗伟 巫燕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许俊杰1,2 张天宇1*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浙江省采集的42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50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鉴定为26属39种。其中拟苍白弯孢Curvulariasubpallescens为新种。侧多隔孢属Pleurophragmium,疣瓶孢属Eladia,拟葡萄孢属Pseudobotrytis和棘瓶孢属Echinobotryum为中国新记录属。鞘孢霉ChalarastateofCeratocystisadiposa,紫棕毛束霉Doratomycespurpureofuscus,黑棘瓶孢Echinobotryumatrum,小囊疣瓶孢Eladiasaccula,隘缩小内多隔孢Endophragmiellaconstricta,青霉状粘束孢Graphiumpenicillioides,黑侧多隔孢Pleurophragmiumactum,土栖拟葡萄孢Pseudobotrytisterrestris,腐植齿梗孢Scolecobasidiumhumicola和虎尾兰葡萄穗霉Stachybotryssansevierae为中国新记录种。其余28种为国内已报道种。
  • 赵俊祯1,2 郭守玉2 赵遵田1*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采自陕西秦岭地区的鸡皮衣科Pertusariaceae地衣进行了形态学、解剖学、化学研究,鉴定出该科地衣3属23种,其中肉疣衣属Ochrolechia8种,鸡皮衣属Pertusaria14种,果疣衣属varicellaria1种。拟苍白肉疣衣Ochrolechiapseudopallescens和类斑点鸡皮衣Pertusariamultipunctoides为中国新记录种。
  • 郭林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中国青海民和发现一种寄生在莎草科白颖苔草Carexduriusculasubsp.rigescens植物上的黑粉菌新种,寸草黑粉菌Ustilagoduriusculae。此种与寄生在禾本科植物上的条形黑粉菌(Ustilagostriiformis)近似,其区别是寄生植物属于不同的科。
  • 李春如1 陈名君1 王蒙2 林英任1 樊美珍1 李增智1*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采自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林场的一种虫草及其无性型,经鉴定为根足虫草琅琊山变种Cordycepsheteropodavar.langyashanensis新变种。多批次收集弹射的子囊孢子分离得到其无性型,经鉴定为一被毛孢新种,命名为根足被毛孢Hirsutellaheteropoda。模式标本及其无性型菌株干培养物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虫生菌研究中心(RCEFAAU)。
  • 赵国柱1,2 张天宇1* 曹爱新2 王洪凯1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Alternaria,Stemphylium,Ulocladium,Nimbya,Embellisia等五个形态相似属的代表性种进行了5.8S/ITS区段序列测定,连同从GenBank下载的相关有性型Pleospora,Lewia的同项资料,由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序列对比结果显示,所有参试的菌株/种的5.8SrDNA序列保守程度较高,ITS序列变化较大,ITS1比ITS2变化更大。由5.8S/ITS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以足够将供试菌区分到属;系统发育树显示Alternaria,Ulocladium,NimbyaEmbellisia系统学关系较近,又存在一定的分化;Stemphylium聚在相对较远的分支上,与上述四属关系较远,相对独立进化;有性型的Pleospora与无性型的Stemphylium被聚到一个分支,这种不同阶段菌株在遗传基础上的一致,充分证明所用方法及所选测序的rDNA区段对本类群真菌的分类很有价值。Alternarialeucanthemi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外侧,较为独立进化,与Alternaria的其它种亲缘关系较远,却与Stemphyliumspp.和Bip…
  • 魏鑫丽1,2 印象初3 郭英兰1 沈南英4 魏江春1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冬虫夏草及其相关类群的亲缘关系,以冬虫夏草、中国被毛孢及中华束丝孢(=冬虫夏草头孢=蝙蝠蛾多毛孢)共6株菌种作为内群和一株蛹草拟青霉作为外群进行了DNA随机多态型(RAPD)分析。此外,基于上述供试材料又在内群中增加了一株蝙蝠蛾拟青霉,并对内群和外群样品的nrDNA间隔区(ITS)碱基序列进行了测定;对于测定的8条序列连同来自GenBank中的4条相关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华束丝孢和中国被毛孢均系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国被毛孢应为冬虫夏草菌无性型的正确名称。而蝙蝠蛾拟青霉为不同于冬虫夏草菌的另一种真菌;该名称由于不合格发表而不被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所承认。
  • 卓英1,2 谭琦2 陈明杰2* 曹晖2 贾亚妮3 潘迎捷2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FLP技术分析了收集到的31个主要香菇栽培菌株的DNA多态性。采用6对引物共扩增得到了443条DNA带,其中共有条带为189条,多态性比率为57.34%,说明收集到的香菇菌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用平均连锁聚类法构建了所有样本的遗传相关聚类图,以0.80的相似性为切割点,31个菌株可分成4个类群,类群Ⅰ主要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和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的香菇菌种组成,类群Ⅱ全部由收集到的日本栽培品种组成,类群Ⅲ由浙江庆元与福建三明真菌所的菌种组成,类群Ⅳ为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的7402。本研究为香菇遗传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为优良品种选育和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AFLP技术通过不同菌株的指纹图谱的不同能够有效分辨其基因型,可为香菇的栽培菌株质量监测和菌种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从而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王子迎1,2 王书通3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ISSR)技术,利用13个引物对26个安徽野生香菇Lentinulaedodes菌株和6个香菇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并根据ISSR分析选择遗传距离远近不同的亲本进行组合杂交,评价了其杂种优势。在78个ISSR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61个,占78.2%。聚类分析显示,当以相异距离0.23为阈值,32个菌株被划为5个ISSR遗传组,多数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这表明供试菌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的检测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较大的组合其杂种优势也较强。
  • 李伟 纪燕玲 于汉寿 莫凌霄 李飞凤 王志伟*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我国的13株Epichlo?spp.和9株Neotyphodium spp.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对其中的4株进行了rDNA-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RAPD分析结果显示:原产自我国的菌株与原产自欧洲的菌株N.uncinatum之间亲缘关系较远;我国的21个菌株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rDNA-ITS序列分析表明:原产自我国的菌株聚为一枝,表明我国的Neotyphodium属真菌很有可能直接由我国的Epichlo?属真菌演化而来的新的类群;我国的Epichlo?属真菌有可能和国外推测的一个未确定的Neotyphodium属真菌的杂交进化起源(LAC)有关。
  • 谭小明2 郭顺星1* 周雅琴2 余丽莹2 缪剑华2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石蜡永久制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根的显微结构及其内生真菌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叶一枝花的根茎由栓皮层、薄壁组织及维管组织组成,其中栓皮层由4层细胞组成;薄壁组织的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内有时分布有针状结晶束。不定根由表皮层、皮层、内皮层及维管束构成,表皮上有根毛,皮层所占根径的比例达80%以上;木质部为三原型。在七叶一枝花的根茎和不定根的皮层细胞中均有内生真菌的分布。真菌由表皮、外皮层侵入到皮层薄壁组织,在皮层薄壁细胞中形成菌丝结,并扩展成一定的侵染区域,部分皮层细胞中菌丝结已被消化吸收。内生真菌只侵染皮层薄壁细胞,不侵染维管柱。七叶一枝花可以通过消化细胞内的菌丝作为营养的来源之一。
  • 高清明1,2 张英1 郭良栋1*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西藏东南部地区不同生境中的植物根围采集了土壤样品131份,从中分离并鉴定出5属32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1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球囊霉Glomus17种,和平囊霉Pacispora2种,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1种。其中格但无梗囊霉Acaulosporagedanensis,黄孢球囊霉Glomusflavisporum,英弗梅球囊霉Glomusinvermaium,玻利维亚和平囊霉Pacisporaboliviana为我国四个新记录种。
  • 王淼焱 丛蕾 李敏 刘润进*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邵彦春 王汝毅 丁月娣 陈福生* 谢笔钧*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农杆菌EHA105为介导,将带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和gus基因的T-DNA片段转化到红色红曲菌(Monascusruber)中。通过转化条件的优化,成功构建了含有5132个转化子的T-DNA插入突变库。根据菌落颜色与色素分泌情况筛选到50株色素突变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表明上述突变子均有T-DNA片段插入。经5代的继代培养后,94%的突变子具有稳定性(潮霉素抗性)。对突变子产色素和桔霉素能力的分析表明其分泌次生代谢产物的能力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红曲菌的代谢调节和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 刘守安 李多川* 张燕 郭芳先 俄世瑾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嗜热毛壳菌ChaetomiumthermophilumCT2可产生具有重要工业生产价值的纤维素酶类。RT-PCR扩增cbh1成熟蛋白的编码基因,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可在毕赤酵母分泌表达系统中表达纤维二糖水解酶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毕赤酵母得到重组子。在毕赤酵母醇氧化酶AOX1基因启动子的作用下,重组蛋白得到高效表达,小规模发酵量达1.42mg/mL。表达蛋白分泌到培养基中,分子量约80kD;以脱脂棉为底物测得酶活为21U/mL。表达蛋白在60℃稳定,70℃保温60分钟仍保持90%的酶活力,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 黄乾明1 谢君2 张寒飞1 杨菲1 杨婉身1*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粗毛栓菌Trametesgallica为出发菌,通过紫外诱变处理其担孢子、PDA-RBBR平板变色法初筛、ABTS法测定培养液漆酶酶活力复筛,获得1株漆酶高产诱变菌株SAH-12。用高氮低碳无机盐培养液(LM3)培养时,其峰值酶活力比出发菌株高出4倍,达到5002.6U/L,且产酶稳定。对SAH-12液体培养产酶条件的研究表明:以纤维二糖和蔗糖为碳源明显优于麦麸、淀粉和葡萄糖,其最高酶活分别达18526U/L和13436U/L;有机氮源较无机氮源更有利于SAH-12漆酶的分泌,以蛋白胨、大豆粕和胰化蛋白胨为氮源时其峰值酶活分别达到20544U/L、19671U/L和16180U/L;适宜初始培养pH为4.0;ABTS、单宁酸、没食子酸对产酶均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其中ABTS和单宁酸的诱导效果相对更好,愈创木酚和吐温80对产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胡丰林1 丁晓娟1,2 杨成1 李增智1 樊美珍1*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前期筛选出的一株具有较强的单胺氧化酶(MAO)抑制活性的白僵菌菌株Ba02进行了液体培养;通过不同提取剂的提取效果比较,发现乙酸乙酯能较好地提取出该发酵液中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活性指导下的色谱分离,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了一种深红色粉末状化合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在15μg.mL-1时对MAO-A和MAO-B的抑制率分别为97.50%和95.34%。MS和NMR的鉴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卵孢菌素(Oosporein)。虽然该化合物是一已知化合物,但其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活性尚属首次发现。
  • 俞佳 冯明光*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寄主和原产地不同的16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的分生孢子分别悬浮于1mL萌发液中,接受48℃恒温水浴45min的热胁迫后,再在25℃下振荡培养24h,以残存活孢率作为各菌株对热胁迫反应的耐热力指标。结果显示,供试菌株的残存活孢率在4.6%~87.1%之间变化,相互间差异极显著。热胁迫后有三株菌的残活孢率均在40%以上,耐热力强;四株菌的残存活孢率低于10%,耐热力弱;其余菌株的残存活孢率为11.0%~23.6%,耐热力居中。从上述菌株中挑选耐热力强、居中和弱的菌株各一株(残存活孢率分别为40.8%、15.8%和4.6%),分别置于25℃、30℃及35℃下平板培养,其菌落生长表现明显与耐热力的强弱相关。虽然三菌株在25℃下的菌落生长无显著差异,但只有耐热力强的菌株能在35℃下正常生长并产孢,是罕见的球孢白僵菌耐热菌株。
  • 林玉满1* 苏爱华2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斑玉蕈子实体经生理盐水抽提、30%~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DEAE-Cellulose和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得到斑玉蕈凝集素(HypsizygusmarmoreusLectin,简称HML)。HML经PAGE显示单一条带,SDS-PAGE测得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34.2kD,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35kD,中性糖含量为7.2%,含有17种氨基酸,IEF-PAGE测得其等电点为8.15。该凝集素能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和人的A、B、AB和O血型红细胞,对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可被甘露糖、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和岩藻糖所抑制。HML对热较敏感,经50℃处理10min,凝集活性下降明显,但对酸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pH5.0~8.0范围内较稳定。Β-消去反应测得其糖和蛋白质的连接键为O-型糖肽键。
  • 余霞 龚国淑* 叶华智 邵宝林 张敏 蒋素蓉 唐志燕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来自全国39个地区的70株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在WAC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后,随机挑取10197个抗KClO3突变体,经CDA鉴定获得2207株nit突变体,nit突变体频率为21.64%。在这些nit突变体中,1397个为nit1,占63.30%;734个为NitM,占33.26%;76个为nit3,占3.44%。70个菌株全部获得了稳定的nit突变体,其中52个菌株获得了NitM突变体。结果表明WAC比先前报道的KPS更适合用于C.lunatanit突变体的筛选。通过不同菌株间互补nit突变体配对测试,将其中的65个C.lunata菌株划分为22个营养体亲和群(VCGS),而另外5个菌株因未获得NitM突变体暂时无法确定其VCG。划分出的22个VCGs中,有11个VCGs是由多菌株组成的,VCG3为优势类群,含18个菌株,其地理来源最复杂,主要为致病性中等以上的菌株;其余11个VCGs内均仅有1个自身亲和的菌株。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C.lunata群体内存在丰富的VCG多样性,VCG3可能是与致病性相关的优势VCG,但营养体亲和性与菌株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 程显好 郭顺星*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蜜环菌子实体在人工诱导下的发生规律,主要包括子实体发生与培养基种类、培养基量、培养时间等的关系。麦芽汁培养基是适合蜜环菌子实体发生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蜜环菌子实体发生率可以达到100%,子实体最短可以在45天发生。子实体发生与培养基瓶装量有关,每瓶中培养基总固形物(琼脂除外)达到6.75g才足以发生子实体。子实体发生时间与25℃的培养时间有关系,培养时间不足使子实体发生时间延迟。菌体总生物量对培养基中总营养成分的转化率可以达到65.90%,子实体生物量对培养基中总营养成分的转化率为1.52%~9.11%。
  • 刘高强 章克昌*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几种昆虫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灵芝深层发酵生产菌体和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毛虫水提物在剂量为30mg/L时,能促进灵芝菌体的生长,生物量从15.23±0.53g/L提高到16.26±0.67g/L。其它昆虫提取物对灵芝菌体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其中斑蝥提取物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灵芝多糖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蜣螂水提物在剂量为50mg/L时,能显著提高灵芝胞内多糖的产量,产值从1.93±0.09g/L提高到2.34±0.13g/L;地鳖虫醇提物在剂量为55mg/L,以及松毛虫醇提物在剂量为35mg/L时,对胞内多糖的生产也具有促进作用。此外,蜣螂醇提物在剂量为20mg/L时,对胞外多糖的生产具有促进作用,产量从520.3±20.2g/L提高到589.5±24.1mg/L。结果提示药用昆虫中含有促进灵芝多糖生物合成的功能因子。
  • 肖扬 唐利华 边银丙*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Degenerate primers, br1-F and br1-R,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serv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STE3 pheromone receptor in Schizophyllum commune, were used to amplify genomic DNA of monkaryotic parental strains(H2, J3) and fifty-nine monokaryons of their F1 progenies in Auricularia auricula. A fragment of the PCR product 811bp in length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parental strain H2, nine monokaryons of the H2 mating –type and fifteen ones of the J3 mating –type of F1 progenies. After cloning , sequencing the fragm…
  • 刘会梅1,2 张天宇1*
    菌物学报. 2006, 25(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