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2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09-1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陈素真,郭林
    菌物学报. 2012, 31(5): 651-6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隔担菌属3个新种和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分别是胡颓子隔担菌Septobasidium elaeagni,绣球隔担菌Septobasidium hydrangeae和云南隔担菌Septobasidium yunnanense。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黑点隔担菌Septobasidium atropunctum,菌丝状隔担菌Septobasidium conidiophorum和拟隔担菌 Septobasidium septobasidioides。
  • 潘好芹,夏海波,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12, 31(5): 656-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进行长江、黄河源头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多样性研究的过程中,从该地区分离、鉴定出8种齿梗孢属真菌。其中,中华齿梗孢Scolecobasidium chinense、青海齿梗孢S. qinghaiense为新种,树状齿梗孢S. dendroides为中国新记录种。对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和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周秀华,宋瑞清,崔磊,曹翠
    菌物学报. 2012, 31(5): 660-6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集落叶松八齿小蠹成虫、幼虫、蛹,以及母坑道、子坑道、蛹室的韧皮组织和蓝变组织。采用马丁氏培养基和PDA综合培养基对各虫态体表、体内、坑道内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统计真菌检出率。对获得的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在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内外和坑道内共分离出真菌24种,其中子囊菌7种,担子菌2种,无性型真菌15种。从各虫态体表共分离出真菌21种,从体内共分离出真菌6种,24种真菌在坑道内均有检出。其中,Ceratocystis fujiensis为检出率较高的蓝变真菌。
  • 欧阳毅,吕国忠,孙晓东,王雅玲
    菌物学报. 2012, 31(5): 668-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GI-30生物采样器收集鸡舍空气样本,同时采集鸡舍中饲料、积尘、土壤和饮用水在内的环境基质样品。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镰孢菌菌株进行鉴定,利用tri5-PCR技术对镰孢菌菌株中产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菌株进行检测,目的是探明鸡舍环境中镰孢菌种类的分布特征和产毒菌株。结果表明,从采集的50份样品中分离获得139个镰孢菌菌株,鸡舍空气和基质中的优势菌株均为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在各基质中,土壤中镰孢菌总浓度最高,为4×102–1.35×104CFU/g,其次为饲料和饮用水;采用tri5-PCR技术筛选到42株tri5阳性镰孢菌菌株,其中以F. graminearum所占比例最高。研究明确鸡舍中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对鸡只疾病控制及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姜攀,王明元,卢静婵
    菌物学报. 2012, 31(5): 676-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闽南地区药用植物根围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分布,作者调查了福建省漳州市20种常见药用植物根围的AM真菌。从福建省漳州市小溪镇、国强乡等地共分离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12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 1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2种、球囊霉属Glomus 4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9种,其中沙生球囊霉Glomus arenarium、金黄球囊霉Glomus aureum和厚皮球囊霉Glomus callosum等3种为我国新记录种。
  • 辜运富,李芳,张小平,涂仕华,KRISTINA Lindstr?m
    菌物学报. 2012, 31(5): 690-7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长期定位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丛枝菌根真菌(AMF)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从稻麦轮作下连续26年定位施农家肥(M)、氮肥+农家肥(NM)、氮磷肥+农家肥(NPM)、氮磷钾肥+农家肥(NPKM)、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等不同施肥处理小区采集根区土样,分离鉴定AMF、测定多样性特征。共鉴定出17种AMF,其中球囊霉属Glomus 12种,占已分离总数的70.5%,为优势属;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3种,占17.6%;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和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各1种,各占5.9%。无论是石灰性紫色土种植水稻还是小麦,AMF侵染率最高的施肥处理均为无肥处理(CK),施肥特别是磷肥,降低AMF侵染率、孢子密度、相对多度和种丰度。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结果表明,不施肥对照(CK)的AMF多样性最丰富,多样性指数最高,水稻和小麦种植下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68和3.02;与无机肥处理相比,农家肥配施无机肥提高了AMF多样性指数。农家肥配施无机肥更有利于AMF发育。
  • 陈坚,翁伯琦,陈彬,雷锦桂,朱炳耀,王义祥,杨志敏,江枝和
    菌物学报. 2012, 31(5): 701-7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链霉素磁珠和生物素特异结合的特性,用生物素标记的二聚核苷酸重复序列探针从巴氏蘑菇的基因组中分离微卫星序列。将结合于链霉素磁珠上的标记探针同两端连接已知序列人工接头的巴氏蘑菇DNA酶切片段杂交。洗脱未杂交DNA片段后,用磁珠富集的片段建立微卫星文库。挑取522个菌落用对应重复序列为引物进行PCR筛选,得到48个阳性克隆,经测序有32个菌落含微卫星序列。微卫星富集效率为阳性克隆数的67%,总克隆数的6%。除去重复或无效的微卫星序列,在设计出的12对用于鉴别85个巴氏蘑菇的Co60辐射变异株微卫星引物中,有4对引物总共扩增出明显的变异菌株17个。证明有些微卫星位点可用于巴氏蘑菇辐射变异品种的指纹筛选与鉴别。
  • 黄大野,李宝聚,石延霞,谢学文
    菌物学报. 2012, 31(5): 710-7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两对引物,从对多菌灵具有耐药性的链格孢属3个真菌中扩增了与多菌灵耐药性相关的β-微管蛋白基因,基因长度分别为1,419bp(瓜链格孢),1,426bp(茄链格孢),1,419bp(链格孢),均包含3个内含子,编码398个氨基酸。3个链格孢属真菌与其他对多菌灵敏感的植物病原真菌β-微管蛋白氨基酸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但是,3个真菌167位氨基酸均为酪氨酸,而其他对多菌灵敏感的真菌167位均为苯丙氨酸,研究结果表明链格孢属真菌对多菌灵的耐药性可能与167位酪氨酸有关。
  • 尉洪涛,陈秀珍,陈飞,黄建忠,董志扬
    菌物学报. 2012, 31(5): 717-7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前期里氏木霉RNA-seq中发现的7个糖苷水解酶基因为对象,分析其不同条件下的表达特性,以期为寻找新的纤维素降解功能酶提供证据。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7个基因可能的编码产物和结构特征。以不同的产纤维素酶菌株(QM 9414、RUT C30)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7个糖苷水解酶基因(编号4–10)在各种碳源条件下转录情况与主要的3个纤维素酶基因cbh1,cbh2,egl1(编号1–3)进行了比较分析。信息学分析表明,7个基因编码蛋白分属于GH47(4号、5号),GH92(6–8号),GH16(9号),GH31(10号)糖苷水解酶家族,具有典型的信号肽序列。cbh1,cbh2,egl1基因在纤维素酶诱导条件下,转录水平均表现显著的增加,上调倍数以QM 9414菌株表现的最高。QM 9414菌株中,cbh1,cbh2,egl1基因在纤维素条件下的上调倍数显著高于乳糖,3个基因在RUT C30菌株中的转录水平则显示乳糖条件下上调幅度更大。7个糖苷水解酶基因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而且编码α-甘露糖苷酶和内切β-葡聚糖酶的8号、9号基因上调倍数在纤维素酶诱导条件下仅次于纤维素酶基因,而以甘油为碳源条件下,8号、9号基因上调倍数高于纤维素酶基因。4号基因在上述碳源条件下,转录水平变化不大。结果表明:4号基因可能是组成型表达。基因5、6、7、8、9、10的表达呈现明显的菌株和碳源依赖性,且在纤维素酶诱导条件下基本上是和3个纤维素酶基因共转录的。
  • 张蕊,杨树德,程显好,包海鹰,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 2012, 31(5): 727-7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获得了9种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的结合模式、结合位点、对接能和抑制常数等信息,并对鹅膏毒肽的毒性与结构间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获得的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的信息与实验结果相一致;不同R2取代基引起毒素与聚合酶II结合能力强弱不同,从而导致鹅膏毒肽分子间的毒性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分子对接方法探索多肽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可行性,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多肽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开拓了新的思路。
  • 贾翠英,张玉辉,王振河
    菌物学报. 2012, 31(5): 736-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一株新分离的毛栓菌静置产纤维素酶的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对培养基初始pH、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诱导物进行研究。利用DNS(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素酶活。结果表明:该毛栓菌静置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5.0,最适碳源、氮源和诱导物分别是淀粉、酵母粉和干麸皮,且质量浓度分别为淀粉1%、酵母粉0.4%、干麸皮1.5%,在此条件下,进行静置发酵3d,可获得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素酶活力最高为56.62U/mL。此研究开创了纤维素酶生产菌的新发现,与以往所报道的好氧产纤维素酶菌种黑曲霉、木霉等相比,具有发酵时间短、耗能小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 王伟,崔宝凯,李牧洁
    菌物学报. 2012, 31(5): 745-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化学分析和酶水解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白腐菌对毛白杨的预处理效果及不同组分的降解对酶水解的影响。毛白杨木片经6种白腐菌预处理30d后,各组分都发生了降解,其中半纤维素的损失最为显著,Trametes ochracea C6888引起半纤维素降解率高达47.19%,其次是纤维素和酸不溶木素的降解。在后续酶水解过程中,6种白腐菌处理后的样品显示出不同的水解模式,菌株Trametes ochracea C6888、T. pubescens C7571和T. versicolor C6915预处理效果最为显著,还原糖得率在整个酶水解过程中一直高于对照,其中T. ochracea C6888在水解96h后还原糖得率达到15.93%,比未处理样品提高了25%。分析酸不溶木素降解率及半纤维素降解率与还原糖得率的关系发现,不同菌株在作用同一种基质时,预处理效果差异显著,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脱除都会影响木质纤维素的酶水解。
  • 李长田,田风华,李江楠,李玉
    菌物学报. 2012, 31(5): 754-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中分离得到的一少根根霉原变种Rhizopus arrhizus var. arrhizus菌株,能实现薯蓣皂苷的生物转化。用该菌株发酵穿龙薯蓣D. nipponica生产薯蓣皂苷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其总得率可达3.00%。运用该菌株发酵制备薯蓣皂苷元,操作简单,环保,且得率高。
  • 宋明杰,孙巍巍,包海鹰
    菌物学报. 2012, 31(5): 762-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子实体为材料,测定其提取物的增强记忆活性能力。利用避暗实验、测定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ACh)的含量及制备脑组织细胞HE染色切片的方法,对松杉灵芝的石油醚提取液、氯仿提取液、甲醇提取液、水提取液及从石油醚提取液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羟基-3-甲基-9,10-蒽醌的增强记忆活性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甲醇高剂量组、氯仿高剂量组、水层高剂量组、脑复康组和1-羟基-3-甲基-9,10-蒽醌高剂量组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氯仿高剂量组、水层高剂量组和1-羟基-3-甲基-9,10-蒽醌高剂量组不仅能够降低AchE的活性,而且能够增强ChAT和Ach的活性,其中1-羟基-3-甲基-9,10-蒽醌3个指标的活性效果最好。经水层、甲醇层处理的HE染色切片中,小鼠脑神经细胞数量较多,接近青年组空白组,神经细胞球状,染色效果明显;老年组和老年对照组小鼠神经细胞近锥形,神经细胞的数量较少。小鼠记忆实验综合结果说明,1-羟基-3-甲基-9,10-蒽醌和水层均具有提高小鼠学习记忆活性的作用。
  • 黄远帆,李小霞,陈国栋,高昊,郭良栋,姚新生
    菌物学报. 2012, 31(5): 769-7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分离方法,从一株地衣内生真菌菌株(No. 16-20-8-1,Aspergillus sp.)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两个二苯醚类成分。利用UV、IR、MS和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2-isopentenyldiorcinol(1)和diorcinol(2),其中1为新化合物。
  • 黄天姿,杜德尧,陈永强,袁博,鞠秀云,冯友建,王力,蒋继宏
    菌物学报. 2012, 31(5): 775-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从木蹄层孔菌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单体的理化性质、NMR和MS技术鉴定单体的结构为3-十六碳酸酯-7,22-二烯麦角甾醇(1),十八烷酸(2),棕榈酸(3),7,22-二烯麦角甾-3-酮(4),麦角甾-7,22-二烯-3-醇(5),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6),3,3-二甲氧基-7,22-二烯麦角烷(7),28-乙酰白桦脂醇(8),白桦脂醇(9),β-羟基十八烷酸(10),9,10-二羟基十八烷酸(11),瑞香素(12)。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单体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NCI-H 460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NCI-H 460细胞株的抑制活性最高,化合物9对SGC-7901的抑制活性最高。
  • 研究简报
  • 罗晶,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12, 31(5): 784-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保存的菌寄生属标本进行了分类学方面的清理和订正,鉴定出9个种,其中大孢菌寄生H. marcrosporus、丝层菌寄生H. subiculosus和侧毛斑菌寄生H. tegillum为中国新记录种。
  • 赵长林,崔宝凯
    菌物学报. 2012, 31(5): 789-7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多年卧孔菌属Perenniporia 3个中国新记录种。竹生多年卧孔菌P. bambusicola采自云南省,孔口表面橙色且仅生长于竹子上;树状多年卧孔菌P. dendrohyphidia采自广西,具树状菌丝;灰黄多年卧孔菌P. isabellina采自云南省,担子果平伏,孔口灰黄色,具树状骨架菌丝,且担孢子较大。根据采集的标本材料提供了它们的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图。
  • 金鑫,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 2012, 31(5): 795-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田头菇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隆起田头菇Agrocybe elatella、褐色田头菇Agrocybe brunneola和平田头菇环状变种Agrocybe pediades var. cinctula,根据中国的标本材料提供了详细描述和线条图,并与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研究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 王筱凡,毛慧玲,欧阳涟,葛欣琦
    菌物学报. 2012, 31(5): 800-8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借鉴香菇EST序列设计的40对引物对柱状田头菇进行了EST-SSR引物通用性研究。结果显示,挑选的28对引物中多态性好且稳定的有13对,通用率达46.4%。PCR扩增产物获得具有多态性条带81条,每对引物扩增条带的数目范围为2–14,平均5.86条,扩增片段大小在100–400bp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3750–0.8032,平均0.7084。研究结果表明,EST-SSR分子标记在食用菌的遗传多样性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