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9年, 第3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11-22
  

  • 全选
    |
    目录
  •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727-1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序言
  • 刘杏忠,刘润进,任强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731-173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韩一多,向梅春,刘杏忠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734-174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昆虫菌业(fungiculture)是一种类似于人类种植业的昆虫种植体系,包括种植、耕作、收获和营养依赖4个过程,可分为高级的社会性昆虫如切叶蚂蚁、白蚁等和低级的非社会性昆虫如食菌小蠹虫、卷叶象甲、蜥蜴甲虫、树蜂等,它们均能种植并取食真菌。近年来随着组学及微生物组技术的发展,植菌昆虫与其共生真菌协同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系统发育分析阐明了植菌昆虫的起源与进化历程,并显示出与共生真菌系统发育的一致性;共生真菌细胞核数量也从双核增加到最多17个核,而染色体倍型也从单倍体增加为二倍体甚至多倍体;组学分析则揭示了植菌昆虫与其共生真菌在精氨酸、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及几丁质合成或降解等方面显示出了高度的协同进化。本文系统综述了植菌昆虫及其共生真菌的系统进化、核进化及基因组进化进展,并探讨这种协同进化机制的生物学意义。

  • 羊桂英,郭梅霞,于保庭,胡寅,莫建初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747-175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蚁巢伞属真菌是一类极具市场开发价值的野生食用真菌。本文对蚁巢伞属真菌的分类、与白蚁的共生关系、活性成分和作用、人工培养研究以及产生的相关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类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近年来该属真菌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分类混乱、重名异名现象严重等问题,展望了未来有望开发菌丝体相关产品及深化出菇机制以逐步实现蚁巢伞人工栽培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依据。

  • 王幼珊,张俊伶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760-180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2003年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Bank of Glomeromycota in China,BGC)”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建立。目前,该库已保藏丛枝菌根(AM)真菌40种190株,并面向全国开放,提供菌种资源与共享服务等,对国内AM真菌研究与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按照菌种利用的研究方向,详细列举了中国保藏的AM真菌菌种资源的研究结果,以期为政府决策、相关研发单位、研究者和生产者等提供参考,以促进中国共生真菌研究的深入开展。

  • 高越,郭顺星,邢晓科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808-182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环境下,兰科植物种子细小无胚乳,需要和适宜的真菌共生才能萌发,因而与真菌有天然的共生关系。自身繁殖率低加之近年来栖息地环境破坏导致兰科植物资源更加濒危,而通过筛选适合的真菌进行种子的共生萌发可以有效地实现兰科植物的种质保育及濒危种类野生居群的生态恢复。本文对地生型、附生型以及腐生型等兰科植物已发现的萌发真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发现担子菌门的胶膜菌科、角担菌科以及蜡壳耳目真菌为已报道共生萌发真菌的主要类群;同时对兰科植物种子的共生萌发机制,包括形态学机制、营养机制和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论述,但是当前关于兰科植物和真菌互作机制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对共生萌发真菌在兰科植物保育和繁育中的应用以及共生萌发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林力涛,马克明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826-183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菌根共生体是生物界最广泛的互惠共生体,共生关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群落尺度菌根共生关系研究才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网络分析作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逐渐在菌根共生关系中得以应用,网络分析为群落尺度探究菌根真菌多样性分布规律、共生机制研究提供新观点和途径,对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生态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网络分析方法在单点式、双点式和多点式菌根共生关系网络研究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还阐述了零模型选择和构建网络大小对关系网络度量指数的影响,为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生态功能研究提供新思路,为后续群落尺度菌根共生关系格局研究提供借鉴。

  • 研究论文
  • 任强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840-186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17个物种从广义鸡皮衣属Pertusaria s. lat.转移至白衣属Lepra,报道了2个中国新记录种:Lepra albopunctataL. muricata,将Pertusaria sanguinulenta作为Lepra submultipuncta的异名处理。Pertusaria brachyspora在中国为错误报道,从中国地衣名录剔除。本文对文献中错误鉴定标本进行了订正研究,为中国已知的37个白衣属地衣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 李文彬,于建新,宁楚涵,于伟红,张燕,郭绍霞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865-187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青岛胶州湾4种类型湿地(盐田、滩涂、湖泊和河口)中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和碱蓬Suaeda glauca 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进行孢子分离与鉴定,分析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根围AM真菌群落特征。共分离到AM真菌5属10种,包括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 2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3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 2种、球囊霉属Glomus 1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2种,其中,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及地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geosporum的分离频度和相对多度最高,分别为湿地中AM真菌优势属和优势种。滩涂和河口湿地中植物AM真菌侵染率显著高于湖泊和盐田湿地植物,AM真菌孢子密度以滩涂湿地最高(572个/20mL),湖泊湿地最低(220个/20mL);滩涂湿地的种丰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分别为3.8和1.2。从植物种类来看,AM真菌侵染率总体呈现出香蒲>碱蓬>芦苇,AM真菌孢子密度以香蒲最高,芦苇最低,植物种类对AM真菌种丰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二因素方差分析和典型RDA相关分析表明,寄主植物种类对AM真菌孢子密度有一定影响,但湿地类型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更为显著(P<0.05),胶州湾湿地土壤因子Ca 2+、速效P含量与AM真菌孢子密度、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指数显著负相关,而速效K、Na +、pH与其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植物种类主要影响AM真菌孢子密度,AM真菌多样性受植物种类和湿地类型综合影响,滩涂湿地较丰富的AM真菌多样性可能与该湿地较良好的理化性质有关。

  • 冯晓晓,陈家杰,刘峰,胡卫珍,林福呈,章初龙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876-188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从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盆距兰Gastrochilus、隔距兰Cleisostoma、毛兰Eria、贝母兰Coelogyne和万代兰Vanda的根、茎、叶分离得到172株非菌根内生真菌,根据ITS1-5.8S-ITS2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盘菌亚门的4纲11目29属,其中炭角菌目、肉座菌目和格孢腔菌目真菌的相对频率最高;XylariaFusariumPhoma为主要优势属,相对频率分别为23.3%、14.5%和10.5%,它们的组织专化性不同,其中Xylaria在根、茎和叶均有分布,而FusariumPhoma都分离自根部。不同组织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种类组成差异明显,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4083、1.0312和0.6557,表明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茎、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其中根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FusariumXylariaPhoma,茎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XylariaPestalotiopsisColletotrichum,叶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ColletotrichumPallidocercosporaPantosporaPhyllosticta。从附生兰种类来看,盆距兰、隔距兰、毛兰、贝母兰和万代兰内生真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689、2.2635、2.0115、1.9197、1.7139,表明盆距兰和隔距兰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毛兰、贝母兰和万代兰。

  • 张红芳,黄艳,李思齐,欧阳建萍,何刚,陈晔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886-189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蕨类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本研究采用可培养方法分离江西龙虎山和广东丹霞山的岩壁常见蕨类植物——卷柏的内生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研究多样性。结果表明:从1 08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出234株菌株,卷柏内生真菌的总定殖率为18.98%,总分离率为21.67%。根据分离频率,毛壳菌属Chaetomium(26.50%)、青霉属Penicillium(18.38%)、棒束孢属Isaria(11.97%)、曲霉属Aspergillus(9.42%)为优势属。不同居群地春季卷柏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龙虎山的分离率为34.72%,而丹霞山仅为6.39%,其优势属也不尽相同。对龙虎山不同季节的卷柏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表明,春季的分离率为34.72%,高于冬季的23.89%,春、冬两季之间的真菌类群相似性系数仅为0.39,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内生真菌物种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 冀瑞卿,邢鹏杰,徐洋,李冠,高婷婷,周吉江,付俊慧,谢孟乐,李玉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894-190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中国东北地区森林根系和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的分布状况,分析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纯林中根内及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和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根内真菌的1 295个OTUs中有209个OTUs为共生真菌,隶属于36属,相对丰度25.46%;根围土壤真菌1 513个OTUs中有285个OTUs为共生真菌,隶属于40属,相对丰度59.91%;根内与根围土壤共同拥有共生真菌33属,根内特有3属,根围土壤特有7属。其中,外生菌根真菌为根内和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的主要类群,分别占共生真菌的98.82%和99.80%。定殖根内的细菌共获得5 550个OTUs,隶属于400属;根围土壤细菌获得8 406个OTUs,隶属于436属,根内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低于根围土壤的。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根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与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通路(包括CAM配体、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的丰度低于根围土壤,而膜运输通路与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通路(包括细菌毒素、细胞抗原等通路)的丰度高于根围土壤。根内与根围土壤中菌根辅助细菌组成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除慢生根瘤菌属 Bradyrhizobium外,根内其余9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根围土壤,尤其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远高于根围土壤。

  • 邓文祥,赵漫丽,李永梅,王自林,张坤,湛方栋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907-191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白及是地生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见的中草药之一。白及根是白及植株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场所,开展其根部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对了解云南原生境白及与根部内生真菌间的共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ITS rDNA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的白及根部分离到可培养内生真菌32株,包括9个目、13个科、16个属。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镰刀菌属Fusar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1.88%、18.75%、9.38%;中碳垫菌属Nemania、丛赤壳属Nectria、炭角菌属Xylaria、紫霉属Purpureocill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黑孢子菌属NigrosporaBiscogniauxia、腐质霉属Humicola、脉孢菌属Neurospor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植物腐霉Phytopythium、毛霉属Mucor、伞状霉属Umbelopsis为常见内生真菌类群。α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各采样点的白及根部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昆明市水源保护区采样点(D=0.799,H’=1.698),保山市龙陵县采样点物种多样性最低(D=0.787,H’=1.580)。β多样性分析采样点之间的Jaccard(0.912-0.993)、Bray-Curtis(0.838-0.986)和UniFrac(加权0.618-0.631;不加权0.770-0.799)距离,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之间的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3个采样点的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类型给白及提供了不同的生境条件,是影响白及根部内生真菌物种丰度和群落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 孙建茹,陈雪,桑晓玲,蒙彦良,贾月月,张风娟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918-192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外来植物入侵常引起入侵地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多样性的变化,但AMF多样性的变化与入侵域本地植物种类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野外同质园试验研究豚草与不同本地植物竞争时对AMF多样性的影响。本试验共设入侵豚草单种、本地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单种、藜 Chenopodium album单种、黄香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单种、豚草和狗尾草混种、豚草和藜混种、豚草和黄香草木犀混种以及裸土(无任何植物生长)对照8个处理。采集根区土样后分离、鉴定AMF,分析植株生物量和AMF物种多样性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豚草而言,单种处理中生物量均高于混种处理;豚草分别与3种本地植物竞争时,与黄香草木犀混种中豚草竞争能力最强,而与藜混种中竞争能力最弱。豚草分别与3种本地植物混种时土壤中AMF种丰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分别显著高于豚草单种和本地植物单种,其中豚草与藜混种中AMF的种丰度和香农-威纳指数最高,与狗尾草混种中AMF的种丰度和香农-威纳指数最低,而豚草分别与3种本地植物混种处理中孢子密度显著低于本地植物单种(豚草与黄香草木犀混种除外)。豚草单种、狗尾草单种、藜单种、豚草分别与狗尾草和藜混种4个处理中AMF优势种均为网状球囊霉Glomus reticulatum和缩隔球囊霉Septoglomus constrictum;黄香草木犀单种中优势种是网状球囊霉、缩隔球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豚草与黄香草木犀混种中优势种是网状球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狗尾草单种、豚草与狗尾草混种和豚草与藜混种3个处理的特有种分别是木薯根孢囊霉Rhizoglomus manihotis、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和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狗尾草单种生物量与孢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豚草与狗尾草混种中豚草的生物量与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豚草与黄香草木犀混种中豚草的生物量与孢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香农威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可知,豚草与本地植物竞争对AMF多样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这与本地植物种类密切相关。

  • 李春妹,李韶山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930-193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广泛侵染华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显微观察发现五爪金龙根系具有大量的泡囊,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大量脂质的富集和被分解成小脂质体,并通过透明或深色菌丝转移,说明了五爪金龙和DSE之间进行碳转移。富含脂质的泡囊可产生透明菌丝和自我复制,说明泡囊具有繁殖功能。富含脂质的泡囊和透明菌丝等非典型结构没有可分辨的或具透明的细胞壁,是活跃的真菌结构。透明菌丝和富含脂质的泡囊主要定殖在生理活性强的根组织中。深色有隔菌丝和微菌核是DSE的典型结构,主要定殖在相对不活跃的根组织中。DSE定殖于五爪金龙根的维管柱、皮层、表皮细胞和表面,同时延伸到土壤,在宿主植物和土壤之间形成连续的系统的真菌网络。根据DSE的多态性质、庞大的真菌网络和脂质的富集及其分布,探讨了DSE和入侵植物五爪金龙潜在的互惠共生关系。

  • 杨康,孙建茹,王妍,杜鄂巍,蒙彦良,桑晓玲,张风娟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938-194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外来植物成功入侵与菌根共生体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是反映其侵染植物情况的重要指标,影响侵染率的因素很多,但是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互作对AMF侵染率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本地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黄香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藜Chenopodium album为研究对象,设置入侵植物单种处理、本地植物单种处理、每种入侵植物分别与本地植物两两混种处理以及每种入侵植物同时与所有本地植物混种处理,观察测定不同处理下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根系丛枝、泡囊、菌丝及总侵染率,比较研究本地植物种类变化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根系AMF侵染率的影响,以及3种入侵菊科植物对本地植物AMF侵染率的影响规律是否一致。结果表明,与入侵植物单种相比,除豚草与藜、豚草同时与3种本地植物混种两个处理中,豚草根系的AMF菌丝及总侵染率显著增加外,其余所有处理中入侵植物总侵染率均无显著差异;与狗尾草或黄香草木犀单种相比,每种入侵植物同时与所有本地植物混种处理中,本地植物狗尾草和黄香草木犀根系上的AMF菌丝及总侵染率均显著降低,即随本地植物种类数目的增加,对本地植物根系的菌丝及总侵染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入侵植物无显著影响。

  • 高越,陈艳红,邢晓科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948-195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是一种地生型兰科植物,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同时也是蒙药、藏药常用药,在西藏地区亦作食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手参具有非常好的药理活性,然而当前手参还不能进行人工栽培,市场需求完全依赖野生资源,因此资源短缺仍然是制约该种药用植物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瓶颈。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及早期的幼苗生长均需真菌参与,基于此,本文从手参根系中进行了真菌分离,并获得一株菌株,分子鉴定为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 GS2。将GS2菌株与手参种子进行共培养,可明显促进手参种子的原球茎的形成并最终分化成幼苗。手参种子共生萌发的成功对于实现手参的种质保育、人工栽培和野生居群的生态恢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增亮,汪茜,宋娟,周双云,车江旅,陈廷速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958-196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得到优良植物病害生防菌,对广西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种植区健康生姜根系和叶片中的共生真菌进行了组织分离,以生姜茎腐病菌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和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发酵液菌落直径法试验进行筛选评价,并结合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生防效果最好的共生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生姜植株共分离得到34株共生真菌,其中根系分离22株,叶片分离12株;对峙培养发现有6株共生真菌对生姜茎腐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SBM-11拮抗作用最强,对生姜茎腐病菌抑制率达到93%,对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率达到82%;SBM-11的发酵液对生姜茎腐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2%、73%,与其他菌株发酵液抑制效果相比差异明显;结合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SBM-11菌株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极具生防潜力。

  • 刘圆圆,张丽,王硕,刘大会,张乃明,杨锦花,夏运生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965-197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设施土壤氮(N)肥的大量不合理施用和高残留是导致作物硝态N含量超标和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间作体系强化蔬菜对不同形态N的利用并结合土壤酶活性的反馈作用,可为设施土壤N素的高效利用和降低土壤N残留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黄瓜单作和黄瓜//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不同AMF处理[不接种(NM)、接种土著AMF]和不同形态N处理[不施N(N0)、有机N(谷氨酰胺120mg/kg,ON120)、无机N(碳酸氢铵120mg/kg,ION120)],探讨了设施条件下施用不同形态N、接种土著AMF与间作大豆对黄瓜根围土壤酶活性及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M相比,接种土著AMF使设施黄瓜地上部、根系生物量及植株N吸收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围土壤NH4 +-N、NO3 --N含量呈现降低趋势。同一N处理-土著AMF条件下,间作大豆处理下的黄瓜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间作大豆也使黄瓜植株地上部、根系生物量及N吸收量显著增加,同时显著降低了根围土壤铵态N含量。此外,间作-土著AMF条件下,ON120和ION120处理的黄瓜根围土壤脲酶活性较N0处理分别提高了30%和14%,蛋白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也呈现出相同趋势。可见,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体系接种土著AMF与施用适量有机N的组合明显促进了设施黄瓜生长和N素利用率。

  • 于萌,张永帅,付伟,吴照祥,谢伟,张莘,郝志鹏,陈保冬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976-1991.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保水剂(super absorbent polymers,SAP)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植物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供试植物,开展了温室盆栽试验。植物播种时设置土壤添加和不添加聚丙烯酰胺型SAP(BJ2101)处理,以及接种和不接种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处理,通过称重法维持12%的土壤含水量(正常供水),植物生长30d,各处理一半植物接受干旱胁迫(6%的土壤含水量),另一半仍正常供水,持续30d后收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接种AMF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的植株干重,促进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增强了植物的抗旱性。SAP抑制了R. irregularis对植物根系的侵染;与单接种AMF相比,SAP和AMF的联合施用降低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影响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本研究中,SAP和AMF的联合施用并没有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研究设定的土壤水分管理模式,另一方面SAP与AMF共同施用的适宜条件还需进一步探索优化。

  • 李敏,闫伟
    菌物学报. 2019, 38(11): 1992-200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海拔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根围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探究真菌群落结构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响应,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内蒙古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油松根围土壤真菌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海拔的土壤样本测序得到油松根围真菌有效序列共256 991条,划分为1 026个OTU,分属于13门、37纲、84目、145科、192属。在门水平上,油松根围优势真菌主要分布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在属水平上,主要归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14.4%)、被孢霉属Mortierella(7.6%)、双担菌属Geminibasidium(5.3%)、丝盖伞属Inocybe(1.8%)、枝孢霉属Cladosporium(1.6%)、棉革菌属Tomentella(1.6%)、异多棒菌属Xenopolyscytalum(1.4%)、镰刀菌属Fusarium(1.3%)、蜡蚧菌属Lecanicillium(1.3%)、土赤壳属Ilyonectria(1.1%)、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1.0%)、蜡壳耳属Sebacina(1.0%)和一些未定名属。对油松根围土壤真菌的α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NMDS聚类结果的分析表明,海拔1 700m和1 800m的油松根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而与1 500m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在海拔相对较高的1 700m-1 800m的真菌多样性及丰度显著高于海拔较低的1 500m处。对油松根围优势真菌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RDA)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受土壤理化性质(硝态氮NN、含水量WC、速效钾AK、铵态氮AN、pH值、有效磷AP、含碳量CC和总氮TN)的显著影响,其中NN和WC对油松根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

  • 苏珍珠,冯晓晓,汪彦欣,刘小红,章初龙,林福呈
    菌物学报. 2019, 38(11): 2007-201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稻镰状瓶霉Falciphora oryzae是本实验室从野生稻根系分离获得的一株DSE,具有促生、防病等作用。本研究旨在对其促生机制进行初探。在室内平板共培养条件下,对水稻种子接种稻镰状瓶霉菌饼(4个/皿),测定植株生长指标、营养元素含量及营养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温室盆栽条件下,将稻镰状瓶霉以菌肥形式(60g/桶)与水稻进行盆栽共培养,测定植株农艺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接种稻镰状瓶霉后,平板上的水稻幼苗的株高、叶宽和茎秆直径显著增加,根长并未受影响。稻镰状瓶霉能够促进水稻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地上部分和根系组织中N、P、K、S、Fe和Mg元素的含量,诱导根部与营养元素吸收相关的调控基因OsPTR9OsAMT3;2OsPT4OsSULTR3;1OsMRS2-8OsHAK16OsYSL15OsIRO2的显著上调表达。盆栽试验表明,稻镰状瓶霉显著提高了水稻各农艺性状指标,包括叶宽、茎秆直径、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结果表明,稻镰状瓶霉的根部定殖能够诱导营养元素吸收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从而促进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进而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

  • 史立君,于建新,陈应龙,郭绍霞,刘润进
    菌物学报. 2019, 38(11): 2016-202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采集了北京、青岛、济南、南京、武汉和贵阳6个城市中部分大学校园高羊茅Festuca elata、城内公园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及郊区公园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根区土样,测定菌根着生状况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AM真菌孢子密度,形态鉴定AM真菌种类,测定AM真菌种丰度、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结构等。除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校园草坪和南京下马坊公园的大叶黄杨根系上未见丛枝结构外,其他根系样品均观测到典型的丛枝和泡囊结构,丛枝着生率较低,且多为A-型。各城市大多数样品的菌根总侵染率、丛枝着生率和泡囊数分别低于40%、5%和1/m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草坪根系菌根总侵染率显著低于其他城市校区的。除北京香山的连翘和济南山东大学的高羊茅上的种丰度、Shannon指数、以及北京紫竹院公园大叶黄杨上的孢子密度之外,青岛市的3种植物上AM真菌的孢子密度、种丰度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其他城市的。各校园草坪中相同的AM真菌种类较少,但放射球囊霉Glomus radiatum分布频率100%,为校园草坪中的优势种。城市公园以青岛中山公园的AM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丰度最高;郊区公园以贵阳黔灵山的孢子密度、种丰度和Shannon指数最高,武汉狮子山的种丰度和Shannon指数最低。土壤氮沉降与泡囊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压实程度与泡囊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大叶黄杨根区土壤中AM真菌种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指数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认为,中国不同城市生态系统中AM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氮沉降和土壤压实程度对根内泡囊数量具有不同的影响。

  • 张雪,郭亚楠,李烨东,王文彬,郑盈盈,赵丽莉,贺学礼
    菌物学报. 2019, 38(11): 2030-204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细枝岩黄耆Hedysarum scoparium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AM)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定殖特征及其生态地理分布,充分理解菌根共生体在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中的功能,本研究连续3年采集我国西北荒漠带不同样地细枝岩黄耆0-30cm土层土壤样品和根样,不同样地细枝岩黄耆均能被AM和DSE侵染,形成AM典型结构菌丝、泡囊和丛枝,DSE典型结构深色有隔菌丝和微菌核。细枝岩黄耆根系AM真菌定殖高于DSE定殖,但极端干旱条件下DSE定殖优于AM真菌定殖。AM真菌定殖率不同年际间表现为2016年最高,同一年份不同样地,除乌海、沙坡头样地,菌丝定殖率自东向西呈降低趋势。DSE真菌定殖率,在同一样地不同年份:乌海样地2016年定殖率显著高于2015年和2017年,在同一年份不同样地:2015年沙坡头样地DSE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而2016、2017年鄂尔多斯样地最高。NMDS分析结果显示,AM和DSE真菌定殖不同年际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AM真菌定殖率与DSE定殖率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AM定殖显著负相关;有机碳、速效磷、磷酸酶、湿度与AM定殖显著正相关;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仅与酸性磷酸酶正相关。本研究比较分析西北荒漠带不同样地AM和DSE定殖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有助于充分理解菌根共生体在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中的功能和意义。

  • 张菲,邹英宁,吴强盛
    菌物学报. 2019, 38(11): 2043-205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分析了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正常供水与干旱处理的盆栽枳Poncirus trifoliata实生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周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菌根侵染率。接种摩西管柄囊霉显著促进了干旱处理的枳植株生长,增加了根系体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了叶片脯氨酸含量,同时也上调了干旱处理的枳叶片精氨酸脱羧酶基因(PtADC1PtADC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tFe-SODPtMn-SOD)、过氧化物酶基因(PtPOD)和过氧化氢酶基因(PtCAT1)的表达,因而维持了一个相对更低的活性氧水平(如过氧化氢),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抗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