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21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10-22
  

  • 全选
    |
    目录
  •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520-2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序言
  • 郭良栋,陈双林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521-252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4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周生亮,郭良栋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523-253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超过80%的陆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在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宿主抗逆性及调节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荒漠是指气候极端干旱、地表植被稀疏、自然环境荒凉的地区。荒漠地区生存环境恶劣,AMF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荒漠生态系统中AMF的定殖时空异质性和多样性、AMF对土壤稳定性及碳氮循环的贡献、AMF对植物的促生抗逆性及维持植物群落稳定和多样性的作用以及AMF与荒漠农作物种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荒漠地区AMF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 高扬,陈双林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537-254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黏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全球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菌物,生态功能独特。随着物种资源调查的极大拓展以及分子标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的成熟应用,黏菌的生态学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黏菌物种分布与群落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基于经典分类和分子标记研究黏菌的物种演替、群落结构和生态作用等提供重要参考和有益借鉴。

  • 王博,张荣,孙广宇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550-2561.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煤污病是一类外寄生性植物真菌病害。煤污病菌在果实表面形成黑色污斑和污点,导致外观品质降低影响销售,给果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真菌的适应性进化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原真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前沿。煤污病菌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寄主表面营养贫瘠、干旱、紫外线照射等非生物胁迫,以及与表面其他微生物竞争生物胁迫等极端环境,进化出一系列独特机制,从而成功定殖于植物表皮。本文从基因组结构趋同进化、致病相关基因家族收缩与扩张和胁迫响应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煤污菌群对表皮生态位的适应性进化分子机制。

  • 温杨雪,赵博,罗巧玉,贾云龙,冯涛,王强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562-257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超载过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导致大部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呈现持续退化态势。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致使地上植物群落逐渐发生更替,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发生改变。本文旨在探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分布特征、对近自然恢复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作用机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中已报道4目14属61种AM真菌,约占已知AM真菌物种的20%。高寒草地禾本科植物根围AM真菌物种丰度最高,而莎草科植物根围AM真菌孢子密度最高。3种高寒草地植被类型中,高寒草原AM真菌丰度最高(33种),山地灌丛草原次之(32种),高寒草甸最低(22种)。高寒草原以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和闪亮和平囊霉Pacispora scintillans为优势种,山地灌丛草原以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优势种,高寒草甸以光壁无梗囊霉A. laevis、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和闪亮和平囊霉P. scintillans为优势种。高寒草地土著AM真菌与植物构建的菌根网络可以通过调节营养元素吸收、分配,促进植物建植和生长;但是毒杂草入侵可以改变土著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菌根网络,限制本地植被的实际生态位扩张。退化高寒草地中,AM真菌群落具有高的环境适应性和恢复力,其不仅调控地上植物群落建植和多样性,同时AM真菌建植也增加了代谢产物-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产生,进而协同改善地下土壤微生态系统,为退化高寒草地早期植被恢复塑造土壤生境。因此,AM真菌在退化高寒草地近自然恢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任玉连,张芝元,董醇波,邵秋雨,韩燕峰,梁宗琦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579-259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嗜角蛋白真菌感染能引起人体皮肤浅表和深部疾病,其感染发生率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广谱抗生素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的药物种类之一,但由于可选择药物种类有限,因此多数嗜角蛋白真菌感染患者存在长期、过度使用单一广谱抗生素的情形,这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嗜角蛋白真菌耐药性形成,严重制约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疾病治疗效果,从而加重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疾病的传染风险,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重大威胁因素之一。本文就嗜角蛋白真菌致病类型、常用药物、药物作用机理、耐药性形成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嗜角蛋白真菌耐药性未来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以期为嗜角蛋白真菌感染治疗、真菌耐药性形成机理及预防真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研究论文
  • 王妍,刘顺,冀星,孙一翡,宋长阁,刘冬梅,崔宝凯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599-261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多孔菌是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研究,对横断山区南段的多孔菌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成分分析,发现横断山区南段的多孔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该地区共发现多孔菌270种,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的8个目29个科111个属。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刺孢齿耳菌科Steccherinaceae和耳壳菌科Dacryobolaceae 5个科,优势属为木层孔菌属Phellinus、栓孔菌属Trametes、嗜蓝孢孔菌属Fomitiporia、集毛菌属Coltricia、硬孔菌属Rigidoporus、蓝孔菌属Cyanosporus、多年卧孔菌属Perenniporia、褐孔菌属Fuscoporia、干皮孔菌属Skeletocutis、灵芝属Ganoderma、异担子菌属Heterobasidion、地花菌属Albatrellus、波斯特孔菌属Postia和附毛孔菌属Trichaptum 14个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8类,其中种类数量最多的是北温带成分,表明横断山区南段多孔菌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该地区多孔菌有腐生菌241种,占89.26%;寄生菌14种,占5.19%;共生菌15种,占5.55%。在寄主方面,横断山区南段多孔菌只能生长在被子植物上的有121种,只能生长在裸子植物上的有98种,能同时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上生长的有51种。

  • 刘宇星,邵秋雨,葛伟,董醇波,张芝元,任玉连,罗力,郑鲁平,韩燕峰,梁宗琦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620-264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比较了健康与患叶斑病刺梨植株叶际真菌群落特征差异,以期探索病原菌的潜在来源,为人工构建具拮抗功能群落和刺梨叶斑病的生物防控提供参考。通过可培养方法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刺梨叶际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对菌株进行综合鉴定;利用FUNGuild平台对真菌进行功能注释;结合根际、根部真菌作拆分网络分析探索病原菌的潜在来源。本研究结果表明:1)刺梨叶际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从刺梨叶际8个样品中共分离到真菌266株,其隶属于3门、6纲、13目、30科、46属中的61个种。其中,健康植株叶际内生真菌(LHE)包括8属10种27株,附生真菌(LHS)包括33属37种77株。患病叶际内生真菌(LDE)分离到7属10种38株;附生真菌(LDS)分离到31属35种124株。2)不同样品的真菌优势属和特有类群有差异。不同健康状况下叶际附生真菌的优势属均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但二者的相对多度存在差异,LHS为11.49%,LDS为32.26%;内生真菌优势属二者均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但相对多度各异,LHE为33.33%,LDE为63.16%。其中,LHE特有类群为盘长孢状刺盘孢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等8种;LDE特有类群为茄链格孢 Alternaria solaniDidymella sinensis 等8种;LHS特有类群是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Peniophora crassitunicata等21种;LDS特有类群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和易脆毛霉Mucor fragilis等19种。3)不同样品叶际真菌功能不同。经FUNGuild解析表明,LHS、LHE和LDE的叶际真菌功能群主要以腐生型为主,LDS则主要以植物病原菌群为主。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刺梨植株健康与患叶斑病叶际间真菌多样性、群落组成及营养功能群存在差异,植株健康状况与其真菌群落特征密切相关;叶斑病病原菌主要源于刺梨叶际的附生微生物群。

  • 杜鹊,李敏,陶欣,李彪,朱晓琴,黄德枚,陈双林,闫淑珍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641-265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柳杉是中国特有树种,对于广泛分布于森林生态系统的黏菌而言,单纯的柳杉林是一种特殊的生境。为探索柳杉林中黏菌的物种多样性,本研究在武陵山区东北部的湖北省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杉林样地中采集柳杉树皮和凋落物,在120个培养湿室中,发生黏菌的湿室68个,占56.67%。从两种基物上获得黏菌6目7科12属24种,优势种为混淆筛菌Cribraria confusa,相对丰度达到19.01%。柳杉林凋落物上发生的黏菌种类和数量高于柳杉树皮,凋落物和柳杉树皮上发生的黏菌共有种为4种,种群间的Sørensen相似性系数为Cs=0.333。在不同季节间,黏菌物种的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也表现出差异,春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ʹ=0.2987±0.1564,夏季Hʹ=0.1105±0.0949,秋季Hʹ=0.1968±0.0589,冬季Hʹ=0.2726±0.0875。黏菌物种数量发生最多的是春季和冬季,均有15种,仅在春季发生的黏菌物种为粗壮发菌Comatricha suksdorfii、鲜黄绒泡菌Physarum luteolum、暗红团网菌Arcyria denudata和极小无丝菌Licea minima,仅在冬季发生的黏菌物种为钙丝绒泡菌Physarum decipiens、小筛菌Cribraria microcarpa和暗褐无丝菌Licea belmontiana。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es,CCA)表明,影响柳杉林中黏菌物种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基物类型。

  • 李秋实,魏玉莲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653-267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木腐真菌是一类依托倒死木生活的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国热带地区木腐真菌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情况,本研究选取海南尖峰岭、霸王岭、云南西双版纳为代表性研究地点,分析比较了三地点木腐真菌的物种组成、出现频率、寄主种类、生态习性等。经统计,三地点木腐真菌共有362种,其中尖峰岭222种,霸王岭200种,西双版纳119种,三地点共有种仅37个,81.08%均为常见种。尖峰岭、霸王岭属种组成较为相似,西双版纳则与上述两地存在较大差异。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主要为白腐真菌,占所有种类的93.92%。相比而言,尖峰岭、霸王岭的褐腐真菌数量高于西双版纳。

  • 刘永兰,张丽娜,梁路,刘晓龙,宋培勇,郑亚强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673-268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是白垩纪时期遗留的古老孑遗蕨类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方法,从25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获得84个菌株,隶属于2门3纲10目18科25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高达92.86%,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仅为2.38%;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为优势纲,其相对丰度分别为78.57%和13.10%;小丛壳目Glomerellales和炭角菌目Xylariales为优势目,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3.33%和25.00%;小丛壳科Glomerellaceae和炭角菌科Xylariaceae为优势科,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2.14%和19.05%;刺盘孢属 Colletotrichum和炭角菌属Xylaria为优势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2.14%和14.29%。这些菌株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属水平上,叶轴中共获得15属,特有属9属;羽状复叶中共获得16属,特有属10属,两组织间共有属为6属,其中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炭角菌属Xylaria均为两组织的优势属,但其相对丰度存在一定差异。从不同组织多样性来看,桫椤叶轴的Shannon、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均高于桫椤叶。

  • 张青青,董醇波,梁宗琦,韩燕峰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685-269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湖南、四川、贵州、河南、安徽、江西和陕西7个产地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可培养法对树皮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分析不同产地杜仲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树皮中共分离到真菌545株,隶属于7纲、15目、27科、43属,其中间座壳属Diaporthe为7个产地的共有属,各地优势属不同。在属水平上,四川样本中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河南样本真菌群落多样性最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表明,在河南样本中的内生真菌分布最均匀,丰富度最低;贵州样本内生真菌丰富度最高,但最不均匀。相似性分析显示不同产地杜仲树皮内生真菌组成和多样性不同。这些结果揭示了杜仲树皮中内生真菌菌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7个不同产地的杜仲树皮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相对多度及优势类群皆存在差异。

  • 张红芳,何刚,孙启彪,季晓红,欧阳建萍,何贞英,康美如,陈晔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700-271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丹霞地貌区崖顶植物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多样性、群落组成以及生态分布规律。本文以江西龙虎山崖顶常见植物刺柏、马尾松、青冈栎、檵木、乌饭树、鸭跖草、苦槠、辣木树和香附子9种植物的根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组织分离方法分离DSE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数据研究丹霞地貌区崖顶常见植物DSE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9种植物根部99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纯化出404株菌株,经鉴定隶属于45个分类单元。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拟内孢霉属Endomycopsis、曲霉属Aspergillus、头囊霉属Ascocybe为优势属群,属种组成在不同植物中存在差异,且内生真菌属的数目与植物优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9种植物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总分离率在0.51%-13.33%之间;各植物DSE Shannon指数在0.0743-1.0400之间,与植物优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差异明显;Simpson指数较高(均值>0.7)且Pielou指数较低(均值<0.4)表明DSE真菌在不同植物分布不均匀;相似性指数普遍不高,在0.071-0.467之间。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丹霞地貌区崖顶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分布及多样性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内生真菌在丹霞地貌等特殊生境的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 赵昕,高慧利,龙俊萌,刘燕霞,李夏,贺学礼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716-273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西北沙区不同时空尺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分布规律及其环境驱动机制,分别于2019年7月、9月和12月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根系和土壤样品,根据真菌形态学特征、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了梭梭根系DSE真菌定殖规律、定殖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DSE真菌在自然生境梭梭根系广泛定殖,形成具有时空异质性的典型暗色有隔菌丝和微菌核结构。梭梭根系DSE真菌定殖受季节和空间分布影响,其中总定殖率在生长旺季7月最高(85.6%),且菌丝隔间距显著大于9、12月;安西样地菌丝定殖率(71.5%)和总定殖率(85.6%)显著高于民勤样地(40.7%,60.0%),但民勤样地微菌核直径显著高于安西样地。相关性分析表明,DSE定殖率及形态特征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温度、有效磷是影响DSE真菌定殖率的主要土壤因子,湿度和碱解氮是影响DSE真菌定殖形态的主要土壤因子。相比空白土壤,梭梭根际革兰氏阳性细菌含量、土壤脲酶活性以及安西样地有效磷含量均更高,预示其对荒漠土壤具有改善作用。本研究对梭梭DSE真菌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系统性调查有助于为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 满百膺,向兴,罗洋,毛小涛,张超,孙丙华,王希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735-2751.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黄山地势高差明显,植被类型多样,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真菌群落的天然实验室。本研究采集黄山典型植被下土壤样本,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影响真菌群落组成的潜在因素。结果共检测到13个真菌门,优势真菌门依次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获得38目,202属,相对丰度介于7.30%-90.71%,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矮林及落叶阔叶林中出现高值,局部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格局;子囊菌门Ascomycota有56目,393属,相对丰度介于4.69%-53.07%,随着典型植被类型变化无明显变化规律;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获得1目和2属,相对丰度介于2.88%-29.92%,随着典型植被类型变化呈现U型变化模式;5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共检测到34个不同分类单元的真菌指示类群,落叶阔叶林土壤真菌指示类群最为丰富,占67%;pH显著影响土壤真菌α多样性(Pearson,P<0.001),是黄山土壤真菌群落变异的主控因子(Monte Corlo 检验,P<0.01)。

  • 尚晓静,张富美,李思,侯瑞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752-277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贵州省栽培笃斯越橘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欧石南菌根(ericoid mycorrhiza,ERM)真菌的定殖及地理分布情况,揭示共生真菌在栽培笃斯越橘生长中的地位,本研究在贵州省笃斯越橘主栽区麻江县、凤岗县和高坡乡分别选取主栽品种圆蓝、粉蓝、奥尼尔和莱格西的根样及根围土样,观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根样DSE真菌、AM真菌和ERM真菌的定殖结构和定殖率,并测定土样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真菌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4个笃斯越橘品种均有DSE真菌、AM真菌和ERM真菌定殖,栽培笃斯越橘能与3类真菌形成共生关系,平均定殖率分别为61.11%、25.55%和22.50%。DSE真菌定殖率:高坡(62.50%)>麻江(61.66%)>凤岗(59.16%);AM真菌定殖率:凤岗(34.14%)>麻江(25.83%)>高坡(16.66%);ERM真菌定殖率:高坡(35.00%)>凤岗(20.00%)>麻江(12.5%)。相关性分析表明,DSE真菌中的菌丝与微菌核的定殖率呈负相关,AM真菌的总定殖率及定殖强度与微菌核的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SE真菌菌丝的定殖率呈负相关。ERM真菌总定殖率与DSE真菌菌丝的定殖率及AM真菌定殖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SE真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磷与DSE真菌和ERM真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与AM真菌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铵态氮与DSE真菌中微菌核结构定殖率及AM真菌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ERM真菌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值与DSE定殖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ERM定殖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分析比较贵州省3个笃斯越橘种植基地不同品种栽培笃斯越橘DSE真菌、AM真菌和ERM真菌的定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为贵州省栽培笃斯越橘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

  • 付宁宁,王明,高成龙,任利利,骆有庆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771-278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网隙裂粉韧革菌Amylostereum areolatum是松树蜂Sirex noctilio携带并传播的共生真菌,与松树蜂之间存在严格的互利共生关系,其正常生长发育是松树蜂完成生活史的关键因子之一。为研究该共生菌生长发育的相关机制,我们对共生菌菌丝最大生长速率前期(7d)和后期(12d)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在转录水平上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共生菌生长发育中的功能。结果显示,两个不同生长时期共有差异基因2 425个,其中在共生菌最大生长速率前期样本中上调的基因有946个,下调的有1 479个。Nr注释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共生菌最大生长速率前期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合成以及水解酶活性相关。Pathway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糖酵解/糖异生代谢通路上,并且这些基因在共生菌最大生长速率前期的样本中显著上调,表明其可能在网隙裂粉韧革菌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两个不同生长时期共生菌基因的表达情况,挖掘参与共生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旨在为探索松树蜂与其共生菌的互利共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李伟,郭绍霞,邢丽君,翟彦霖,李文彬,李敏,刘润进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785-279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利用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进行接种试验,研究了在Cd胁迫下(0、5、15和30mg/kg)接种AM真菌对高羊茅Festuca elata ‘Crossfire II’的生物量、防御酶活性、磷和镉(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的增加,高羊茅的菌根侵染率和菌根相对依赖性有所增加。接种AM真菌改善了磷从植株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有助于植株在地上部积累更多的磷。此外,AM真菌和Cd胁迫对高羊茅植株抗氧化酶活性都有显著影响,在镉胁迫下,与未接种植株相比,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植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而显著降低了植株的丙二醛含量。与未接种植株相比,接种摩西管柄囊霉显著提高了寄主植物对Cd的富集能力,有利于重金属在根部的积累,同时降低了地上部的Cd含量。本研究表明,高羊茅-丛枝菌根共生体在Cd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王策,谢宏鑫,刘润进,李伟,郭绍霞,李敏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800-281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或机制来增强植物的耐盐性,进而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本研究在盆栽条件下设西瓜Citrullus lanatus品种‘京欣四号’幼苗接种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不接种以及施加和不施加100mmol/L NaCl共4个处理,测定植株根系菌根侵染状况、根系构型及其根茎叶中钾(K)、钙(Ca)、磷(P)、钠(Na)含量、K+/Na+、Ca2+/Na和植株生长状况等。AM真菌显著增加了盐胁迫下西瓜植株总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量,改善了根系构型;促进了西瓜根系对K、Ca和P的吸收,提高了茎Ca和P含量、根系K和P含量、K+/Na+和Ca2+/Na+,而降低了根Na+含量;茎P和Na+、叶K和Ca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相应含量。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根系K含量、K+/Na+和Ca2+/Na+与总根长度、主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量、根平均直径呈正相关;叶K+/Na+与主根长度呈正相关;根系Na+含量与根系总根长、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量呈负相关。接种AM真菌改善了矿质元素平衡及其分配状况。盐胁迫后西瓜植株对菌根的依赖性增强。结果表明,K、Ca、P是AM真菌介导植物耐盐性的关键养分;K+/Na+和Ca2+/Na+是重要的矿质元素平衡指标,接种AM真菌能调控植物根系构型和矿质元素平衡状况,从而缓解盐胁迫对西瓜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植株的耐盐性。

  • 尹大川,祁金玉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811-282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探究褐环乳牛肝菌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促进机制,利用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等研究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2年生沙地樟子松苗木施加褐环乳牛肝菌液体菌剂,并在2个月后对苗木各部分生长状态、生长相关激素、抗逆性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褐环乳牛肝菌可以通过升高樟子松IAA和GA含量促进樟子松苗木的生长。其中,对樟子松根系中IAA含量影响最为显著,接菌苗木根中IAA含量比未接菌苗木根中IAA含量高85%以上;与此结果相反,褐环乳牛肝菌可以降低樟子松苗木ABA含量,通过ABA含量变化调控IAA含量,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除此之外,褐环乳牛肝菌可以调控樟子松苗木甜菜碱和黄酮化合物的含量。未接菌苗木的甜菜碱在根、茎、叶中的含量分别比接菌苗木高46%、26%和23%,说明接菌苗木在受环境的影响方面相较于未接菌苗木低。接菌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樟子松苗木根部黄酮化合物含量。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借鉴,同时也可以为辽西半干旱地区森林健康调控与褐环乳牛肝菌科学应用于当地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 徐豆,李星,郑轩,金倩,张金明,刘璐,王艳博,赵良成,高静,吴园园,孟建卫,刘华杰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821-283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0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地衣是大气元素沉降的良好监测生物,其元素积累能力具有物种间和个体间差异。地衣原位监测法常使用混合样品代表每个样点的地衣元素积累水平,但混合样品的代表性及其在不同地衣之间的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了内蒙古多伦县的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和皮果衣Dermatocarpon miniatum 52种元素的含量并比较了样点内变异和物种间差异。结果显示,丽石黄衣与相似生境中的地衣元素含量大致相似,证实了研究区域以沙尘沉降为主的大气沉降特点。两种地衣的元素排序基本一致,表明其元素来源相同。7种营养元素(Ca、K、Mo、P、Rb、S和Se)的含量在物种间差异不显著,与地衣的生理调节有关。Hg含量的物种间差异不显著,可能与Hg的挥发性有关。皮果衣中44种元素(Al、As、B、Ba、Be、Bi、Cd、Ce、Co、Cr、Cs、Cu、Dy、Er、Eu、Fe、Gd、Ge、Ho、La、Li、Lu、Mg、Mn、Na、Nb、Nd、Ni、Pb、Pr、Sb、Sc、Sm、Sr、Tb、Th、Ti、Tl、Tm、U、V、Y、Yb和Zn)的含量是丽石黄衣的1.32-2.05倍,表明皮果衣具有较高的、元素特异性的元素积累能力。样点内除Ca含量变异较大(CV>31%)之外,其他51种元素的含量样点内变异在皮果衣和丽石黄衣中均<27.5%,表明混合样品在两种地衣中均可较好地代表地衣元素积累的平均水平。

  • 金武,董志超,陈春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833-284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是虫霉菌亚门Entomophthoromycotina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的代表菌,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蚜科专化性病原真菌。其主动弹射分生孢子的能力是引发高强度流行病控制蚜虫种群的关键原因。本研究以新蚜虫疠霉菌丝制备的弹孢胶囊(模拟感病蚜尸)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对其在蓝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的产孢量和分生孢子弹射距离进行了测量;同时利用高速显微摄像技术对弹孢胶囊的分生孢子弹射进行了拍摄观察和软件视频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分析图像视频并进行了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菌丝胶囊经蓝光照射处理后弹射出来的分生孢子数量和孢子弹射速度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下的处理(P<0.05);分析高速显微拍摄视频计算所得的孢子弹射初始速度从114mm/s到2.07m/s不等,速度在弹射后期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而急速下降;采用Stokes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显示其分生孢子的弹射路径与实际路径拟合度较高(R2=0.8941)。综上,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新蚜虫疠霉弹射相关的流行扩散模型和生物学适态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 简报
  • 何荣健,明燕,姚莉梅,朱青青,江龙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843-285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析和比较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矮林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特征,对6种山顶苔藓矮林群落(山樱-山矾Prunus-Symplocos、杜鹃-槭树Rhododendron-Acer、花楸-杜鹃Sorbus-Rhododendron、槭树Acer、黔稠Cyclobalanopsis stewardiana、杜鹃Rhododendron)土壤进行AM真菌分离、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山顶苔藓矮林群落共有13属32种AM真菌,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13种、球囊霉属Glomus 5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 2种、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 2种、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 2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 1种、双型囊霉属Ambispora 1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1种、和平囊霉属Pacispora 1种、硬囊霉属Sclerocystis 1种、西维丁囊霉属Sieverdingia 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1种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1种,其中无梗囊霉属的分离频率、相对多度和重要值最高,分别是100%、65.90%和82.95%,为矮林区域的优势属,柯氏无梗囊霉为该区域的优势种;不同矮林间AM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显著,槭树矮林的孢子密度、菌根侵染率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其他5种植物群落,黔稠矮林的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最低,杜鹃矮林的AM真菌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所有植物群落中最低,表明不同矮林类型对AM真菌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 毛黎娟,冯佳威,章初龙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854-286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ITS、LSU、rpb2tef1tub2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云南禾本科植物格孢腔菌目的7株内生真菌鉴定归属于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四绺孢球腔菌科Tetraplosphaeriaceae的四绺孢属Tetraploa和假四绺孢属Pseudotetraploa以及该目下的一个未定属genera incertae sedis。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和愈创木酚培养基筛选发现四绺孢球腔菌科的2个菌株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而这个未定属的菌株仅具有较弱的纤维素酶活性、无漆酶活性,表明格孢腔菌目的2个内生真菌类群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能力不同。多重对应分析发现四绺孢球腔菌科真菌的属与寄主、分离来源和地理位置有关联,其中四绺孢属和假四绺孢属可在活的健康植物作为内生真菌存活,并在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中分离得到,推测四绺孢属和假四绺孢属两属为内生和腐生双生态位真菌。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四绺孢球腔菌科内生真菌参与的禾本科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将深化我们对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生态学功能的认识。

  • 王淑惠,毕银丽,李梦琪
    菌物学报. 2021, 40(10): 2863-287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10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接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可以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为探讨接种不同培养时间的DSE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 CGMCC 17463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接种培养4、6、8、10d的Alternaria sp. CGMCC 17463鲜样菌剂和风干样菌剂进行盆栽试验,以阐明不同培养时间的Alternaria sp. CGMCC 17463对紫花苜蓿出芽率、生长特性和营养含量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Alternaria sp. CGMCC 17463鲜样菌剂和风干样菌剂的紫花苜蓿根系内均有Alternaria sp. CGMCC 17463定殖,且均能增加紫花苜蓿株高、地上部干重、根部干重和根冠比。其中,接种培养10d的Alternaria sp. CGMCC 17463鲜样菌剂和培养8d的风干样菌剂对紫花苜蓿的促生效果最佳。同时,接种鲜样菌剂和风干样菌剂可以提高紫花苜蓿对养分吸收。随Alternaria sp. CGMCC 17463培养时间的增加,接种鲜样菌剂和风干样菌剂的紫花苜蓿的氮、磷、钾含量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接种培养4-6d的Alternaria sp. CGMCC 17463菌剂,紫花苜蓿的氮、磷、钾含量相对较高。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Alternaria sp. CGMCC 17463培养时间与紫花苜蓿株高、根干重、根系Alternaria sp. CGMCC 17463总侵染率和菌丝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菌剂类型不是影响紫花苜蓿生长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Alternaria sp. CGMCC 17463菌剂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