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乃诠. 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J]. 农业科技管理,2014,33(6):3-4,77 [2] 何峰,谢开云,万里强,等. 紫花苜蓿在维护我国食物安全中的作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6):7-13 [3] 南丽丽,郭全恩,刘雪强. 荒漠灌区苜蓿后茬轮作不同作物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21,29(1):25-32 [4] 武海杰,杨国锋,孙娟,等. 苜蓿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结构及养分的响应[J]. 华北农学报,2015,30(5):189-196 [5] 任继周,南志标,郝敦元. 草业系统中的界面论[J]. 草业学报,2000,9(1):1-8 [6] 鲁鸿佩,孙爱华. 草田轮作对粮食作物的增产效应[J]. 草业科学,2003,20(4):10-13 [7] 刘洪庆,付丹丹,武海杰,等. 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作物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8,27(8):59-66 [8] 王俊,李凤民,贾宇,等. 半干旱黄土区苜蓿草地轮作农田土壤氮、磷和有机质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2005(3):439-444 [9] 尹国丽,蔡卓山,陶茸,等. 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微生物数量及自毒物质含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9,28(3):42-50 [10] 刘沛松,李军,贾志宽,等. 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3):81-85,122 [11] 张艳娟,沈益新. 南方农区紫花苜蓿发展潜力与种植模式研究进展[J]. 草原与草坪,2010,30(1):84-88 [12] 祝廷成,李志坚,张为政. “粮食、牧草和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草田轮作的初探[C]//中国畜牧业协会. 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2010:21-25 [13] 田福平,师尚礼,洪绂曾,等. 我国草田轮作的研究历史及现状[J]. 草业科学,2012,29(2):320-326 [14] 祝廷成,李志坚,张为政,等. 东北平原引草入田、粮草轮作的初步研究[J]. 草业学报,2003,12(3):34-43 [15] 袁宝财,达海莉,王琛. 宁夏经济的新亮点——苜蓿[J]. 内蒙古畜牧科学,2001,22(2):33-35 [16] 董建江,邵伏文,张林,等. 不同耕作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土壤,2015,47(3):509-514 [17] 农一师四团生产科. 坚持草田轮作二十年—农一师四团一连坚持草田轮作的经验[J]. 新疆农垦科技,1983(4):10-12 [18] 赵丰,夏爱林,周彬. 新彊六区草田轮作制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6(1):20-31 [19] 欧翔,玉柱,许庆方,等. 山西省三种饲草作物种植模式的效益分析[J]. 草地学报,2018,26(6):1520-1524 [20] 朱志明,徐玉鹏,闫旭东. 北方农区苜蓿、小黑麦+玉米青贮生产模式的效益分析[J]. 草业科学,2001(4):14-17 [21] 耿华珠,吴永敷,曹致中. 中国苜蓿[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25-58 [22] 蔡艳,郝明德. 轮作模式与周期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4):864-872 [23] 张立勤,马忠明,连彩云,等. 河西灌区田间固定道保护性耕作下作物轮作模式效益评价[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4):107-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