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4-15 上一期   
专论与进展
浑善达克沙地榆的生态学特性与保护策略
豆鹏鹏, 黄晶, 高茜, 王洁, 李平, 王堃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011-101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01
摘要 ( 19 )
PDF( 4202KB )( 10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研究论文
22份狼尾草属材料和1份芦竹属材料染色体数目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邹冰灿, 王霞, 张轩, 李玉玲, 黄艮晞, 黄琳凯, 张新全, 张海琴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019-102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02
摘要 ( 12 )
PDF( 2637KB )( 13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饲用燕麦TLP基因家族鉴定及干旱胁迫下表达模式分析
李进, 杨艳娇, 贾志锋, 周青平, 陈仕勇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029-103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03
摘要 ( 8 )
PDF( 19312KB )( 6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钝叶草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黄春琼, 张瑜, 王文强, 董荣书, 杨虎彪, 刘国道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039-104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04
摘要 ( 10 )
PDF( 1618KB )( 10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学分析
张子培, 高雅琪, 赵庆翠, 向琰, 柴嘉龙, 丁一杰, 徐洪雨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048-105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05
摘要 ( 9 )
PDF( 2408KB )( 9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柱花草响应炭疽菌和低磷胁迫的LysM-RLKs成员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龙云飘, 张建禹, 罗丽娟, 刘攀道, 蒋凌雁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058-107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06
摘要 ( 8 )
PDF( 3721KB )( 6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综合生理学和转录组学揭示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调节‘德钦’紫花苜蓿耐热性的分子机制
杨姣, 张鹤, 赵雁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072-108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07
摘要 ( 7 )
PDF( 6986KB )( 5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戢爽, 吴昊坤, 张绍雄, 谢惠春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085-109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08
摘要 ( 11 )
PDF( 1968KB )( 11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鸭茅锈病相关病原真菌生理特性研究及毒性分析
吴长凤, 易治鑫, 江淮, 李林祥, 陈玉慧, 熊雪梅, 闵星星, 韩玉竹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095-110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09
摘要 ( 9 )
PDF( 16372KB )( 5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放牧方式下土壤粒径分形特征
安海涛, 孙彩彩, 董全民, 杨晓霞, 刘文亭, 王晓丽, 赵新全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106-1113.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10
摘要 ( 9 )
PDF( 1254KB )( 8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青海祁连山国家公园退化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特征及其关系研究
周楠, 王蕾, 毛旭锋, 魏晓燕, 高雅月, 于红妍, 唐文家, 张紫萍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114-112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11
摘要 ( 7 )
PDF( 2546KB )( 6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鼠丘土壤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动态变化
王文碧, 刘梦瑶, 欧克杰, 郝彪彪, 龚俊强, 苏军虎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127-113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12
摘要 ( 8 )
PDF( 1274KB )( 4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大狼毒主要化感物质对亚高山草甸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王继才, 罗钦, 初晓辉, 段青松, 陈平平, 杨欣, 陈正发, 单贵莲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137-114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13
摘要 ( 8 )
PDF( 1272KB )( 6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泽曲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叶片光合生理性状研究
魏卫东, 刘育红, 马辉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145-115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14
摘要 ( 7 )
PDF( 1381KB )( 5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基于Meta分析的增温对草地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光睿琳, 武帅楷, 韩菲, 王常慧, 董宽虎, 苏原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156-1162.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15
摘要 ( 7 )
PDF( 684KB )( 4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多次刈割对黄土高原豆科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张馨元, 杨天辉, 王文军, 李岚, 兰剑, 侯扶江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163-117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16
摘要 ( 10 )
PDF( 1172KB )( 6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高寒地区混播方式及比例对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曹铨, 童永尚, 张正社, 张春平, 俞旸, 刘玉祯, 杨晓霞, 刘文亭, 董全民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172-118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17
摘要 ( 7 )
PDF( 926KB )( 5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61个品种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姚兴洁, 孙庆赢, 张昭, 吕艳贞, 阎思琪, 陈思渝, 史彦欣, 段晓桐, 孟姝含, 闫慧芳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181-119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18
摘要 ( 11 )
PDF( 1120KB )( 11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外源硫化氢对干旱胁迫下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亚慧, 牛莉, 王永新, 张晓燕, 张田, 夏方山, 赵祥, 朱慧森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192-120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19
摘要 ( 10 )
PDF( 869KB )( 6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基于RGB成像技术估算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性能
雷俊锋, 王沛, 陈有军, 周青平, 汪辉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01-121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20
摘要 ( 8 )
PDF( 5353KB )( 5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短期氮添加下CO2浓度升高对蒙古冰草生长的影响
许爱云, 秦一彤, 张原红, 李甜, 曹兵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11-121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21
摘要 ( 7 )
PDF( 16638KB )( 5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不同恢复措施对高寒矿区植物群落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胡晓晴, 王晓丽, 刘和, 李光雅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18-122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22
摘要 ( 8 )
PDF( 3010KB )( 6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人工生草对干热河谷区芒果园杂草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耿沙, 张钦, 段春芳, 车彬, 沈正松, 熊贤坤, 严炜, 刘倩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28-123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23
摘要 ( 7 )
PDF( 942KB )( 6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长时间尺度草地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关系及机制
祁旭阳, 王欣雨, 尹子鸣, 马晓瑞, 杨梦茹, 王子临, 王亦波, 田慧慧, 拓行行, 张添佑, 李伟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39-124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24
摘要 ( 12 )
PDF( 1937KB )( 4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祁连山高寒草甸退化对植被群落的影响
金鑫, 周学丽, 郑开福, 王英成, 王军邦, 芦光新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49-125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25
摘要 ( 8 )
PDF( 4748KB )( 7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
李文雄, 靳瑰丽, 刘文昊, 李嘉欣, 王生菊, 陈梦甜, 李超, 杜玟霖, 萨木尕尔·达吾列提开勒得, 叶里达那·赛力克艾力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58-126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26
摘要 ( 11 )
PDF( 4990KB )( 10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阿拉善左旗天然草原有毒植物分布及危害调查
李博, 莫日根别力格, 乌云嘎, 苏日拉格, 沙日扣, 李国中, 赵宝玉, 路浩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67-1273.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27
摘要 ( 13 )
PDF( 7537KB )( 5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技术研发
品种和添加剂对三江源区燕麦青贮品质和CNCPS蛋白组分的影响
郝迎辰, 黄钰, 张洪瑞, 王召明, 李雨嘉, 秦子旸, 孙志强, 玉柱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74-128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28
摘要 ( 7 )
PDF( 492KB )( 8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不同防霉剂对高水分苜蓿干草捆营养成分和抑菌效果的影响
马天, 格根图, 王志军, 赵牧其尔, 郝俊峰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81-128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29
摘要 ( 9 )
PDF( 913KB )( 5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固态发酵平菇-青稞秸秆菌糠饲料化利用研究
杨航, 宋福超, 王诗涛, 武涛, 曹文侠, 旦知旺加, 赵雅姣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89-129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30
摘要 ( 10 )
PDF( 2857KB )( 5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晋北农牧交错带养分添加和浅耕翻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
郝杰, 牛慧敏, 王常慧, 刁华杰, 武帅楷, 苏原, 高阳阳, 梁雯君, 杨秀云, 董宽虎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299-130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31
摘要 ( 6 )
PDF( 1345KB )( 4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新疆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便捷估测技术研究
阿力米日·阿力木江, 唐邦洁, 孔繁晰, 崔文恺, 陈俊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308-131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32
摘要 ( 12 )
PDF( 697KB )( 12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菌糠中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效应研究
邓壹铭, 卿逸, 龚家伟, 叶小菠, 廖雅情, 刘鹏, 姜立春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316-132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33
摘要 ( 12 )
PDF( 2996KB )( 9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高羊茅根际耐盐促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效果评价
冉姝琪, 朱天奇, 余易泽, 李晗玉, 刘铁芫, 许岳飞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327-133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34
摘要 ( 11 )
PDF( 3090KB )( 8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甲酸与贮藏时间对柱花草青贮饲料化学成分及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柴欢, 毛开, 许艺, 黄乃馨, 王坚, 黄帅, 玉柱, 王目森
草地学报. 2025, 33 (4):  1335-1342.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5.04.035
摘要 ( 11 )
PDF( 535KB )( 8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检测与定量研究进展
董超, 方香玲
2021, 29 (7): 1599-160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1.07.030
摘要3053)      PDF (967KB)(1754)   
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原真菌,被列为世界十大植物病原真菌之一。该菌能够侵染棉花( Gossypium hirsutum)、大豆( Glycine max)、西瓜( Citrullus lanatus)、香蕉( Musa nana)、番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苜蓿( Medicago sativa)等100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引起枯萎病和根腐病等。对土壤和植物根组织中的尖孢镰刀菌进行检测和定量是病害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尖孢镰刀菌检测和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基菌落平板稀释法、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及其应用进行总结,旨在对农牧业生产中尖孢镰刀菌检测和定量提供理论指导。
植物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研究进展
闫慧芳, 毛培胜, 夏方山
2013, 21 (3): 428-43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3.003
摘要2269)      PDF (466KB)(6901)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活性氧自由基,减少由于膜脂过氧化作用而对细胞造成的伤害,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植物体内GSH的种类、GSH对植物细胞保护的生理机制(清除细胞内自由基、与有毒重金属物质结合形成无毒化合物、吸收和转运氨基酸)和GSH对逆境胁迫(温度胁迫、干旱胁迫、重金属胁迫和盐胁迫)植物的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GSH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和认识植物抗氧化剂在代谢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及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机理具有积极作用,对研究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5个热带豆科牧草洗涤纤维的生育期动态及其施肥响应
潘伟彬, 陈志彤, 陈恩, 黄毅斌
2008, 16 (6): 652-65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8.06.021
摘要2070)      PDF (319KB)(559)   
为了解不同牧草品种在不同肥力条件下洗涤性纤维的生育期动态变化,采用多因素完全随机区组盆栽试验,测定了热研2号柱花草(S1)( Stylosanthes guianensis(Aubl.)Sw.cv.CIAT184)、圆叶决明CPI34721(S2)( 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Pers.)Greene cv.CPI34721)、圆叶决明CPI86134(S3)( C.rotundifolia cv.CPI86134)、圆叶决明ATF3248(S5)( C.rotundifoliacv.ATF3248)、羽叶决明ATF2217(S5)( C.nictitans(L.)Moench cv.ATF2217)在不施肥(F0)、常量施肥(F1)、加倍施肥(F2)情况下,以及生长期内7月25日(C1)、8月29日(C2)、10月8日(C3)、11月14日(C4)分四次进行刈割的牧草洗涤性纤维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牧草品种的洗涤性纤维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中性洗涤纤维(NDF)以S4、S1最高(53.4%、52.7%),S5、S3最低(47.9%、46.9%);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均为S5(23.0%、9.1%)极显著地低于其他4个品种(28.0%~29.0%、11.1%~12.3%)( P<0.01)。施肥试验表明,F2极显著地降低了牧草的ADF含量( P<0.01),对NDF、ADL影响不显著。施肥极显著地降低了牧草在C3刈割期的洗涤纤维含量( P<0.01),F1和F2的NDF、ADF、ADL分别比F0下降6.6、5.4,9.7、6.9,2.6、1.6个百分点,且F2的ADF、ADL含量显著低于F1( P<0.05)。刈割试验表明,5个品种的洗涤纤维均随生长时间持续上升,尤其是ADF平均值从C3期的7.9%急剧上升到C4期的24.6%。采用粗饲料相对值(RFV)评价方法表明,S5的平均RFV值最高(143.7),S4、S1最低(118.2、120.9);S5在C3期的RFV值为116,比S4、S1提高16个分值;施肥可以提高RFV值,且与施肥量成正比。该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地区牧草品种选择、最适刈割期和适宜施肥量的确定提供技术借鉴。
苇状羊茅和箭筈豌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王奇, 余成群, 辛鹏程, 李志华, 下条雅敬, 邵涛
2012, 20 (5): 952-95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2.05.025
摘要1951)      PDF (433KB)(789)   
为探讨西藏地区苇状羊茅( 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与箭筈豌豆( Vicia sativa L.)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混合配比。试验设苇状羊茅(CK)、85%苇状羊茅+15%箭筈豌豆(C15)、70%苇状羊茅+30%箭筈豌豆(C30)及55%苇状羊茅+45%箭筈豌豆(C45)4个处理。青贮后第7,24,45和60 d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随着箭筈豌豆比例的增加,各处理组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下降( P<0.05),pH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上升( P<0.05)。在青贮后期,C45组pH(4.72)和氨态氮/总氮(96.19 g·kg -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0.05),干物质、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 P<0.05),而粗蛋白含量与C30组无显著差异。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各组的丙酸和丁酸含量较低。从发酵品质和箭筈豌豆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建议以70%苇状羊茅与30%箭筈豌豆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添加糖蜜和尿素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荣辉, 余成群, 李志华, 下条雅敬, 邵涛
2012, 20 (5): 940-94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2.05.023
摘要1848)      PDF (574KB)(836)   
为评价添加糖蜜和尿素对象草( 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即无添加(对照)、4%糖蜜组(M)、0.4%尿素组(U)、4%糖蜜+0.4%尿素组(MU),添加比例以鲜重为基础。在青贮后第3,7,14,30 d开窖,取样分析其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对照发酵品质在青贮后期(14~30 d)下降;U组主要发酵产物是乙酸和丁酸,且pH和氨态氮/总氮值显著高于对照( P<0.05),发酵品质最差;M组和MU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P<0.05),保持高而稳定的乳酸/乙酸值和低的丁酸含量(<0.3 g·kg -1 DM);与对照相比,仅MU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P<0.05),M组和MU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 P<0.05)。综上所述,单独添加4%糖蜜或与0.4%尿素组合添加均能提高象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促进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组合添加4%糖蜜和0.4%尿素提高了象草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
多花黑麦草种子外植体组织培养灭菌方法研究
刘占彬, 袁庆华
2009, 17 (4): 474-479.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9.04.012
摘要1653)      PDF (726KB)(629)   
针对多花黑麦草组织培养中的污染问题,以多花黑麦草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将组培过程中的污染物进行纯化培养、鉴定,并对组织培养中降低污染的措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青霉菌、曲霉菌、木霉菌、毛霉菌、根霉菌、肠杆菌、假单孢菌是引起多花黑麦草组织培养污染的主要微生物;效果最好的外植体灭菌方法是用洗涤剂混合液浸泡种子6 h,然后75%乙醇表面灭菌2 min,再用0.1%次氯酸钠进行1 h浸泡灭菌;培养基中添加70mg/L制霉菌素,10 mg/L氨苄西林钠和0.1%次氯酸钠,可以很好地控制污染,并且2种方法对材料分化的影响都很小.
丙酸、乳酸菌添加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张静, 玉柱, 邵涛
2009, 17 (2): 162-16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9.02.006
摘要1650)      PDF (759KB)(579)   
本试验旨在评价丙酸、乳酸菌及两者组合添加对意大利黑麦草( Lolium multiflorum Lam.)青贮发酵品质及残余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的影响。试验共六个处理:对照、乳酸菌(LAB)、0.4%丙酸(PA4)、0.5%丙酸(PA5)、0.4%的丙酸+乳酸菌(PA4 +LAB)和0.5%的丙酸+乳酸菌(PA5 +LAB),以鲜重为基础。结果表明:经过30d青贮发酵,各处理组间DM含量差异不显著,各添加组pH值与对照相比有下降趋势,乳酸含量显著( P<0.05)高于对照,且PA5及其组合添加显著( P<0.05)高于PA4及其组合添加,但在相同PA添加量下,单独或组合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乳酸/乙酸与LAB组间差异不显著,PA单独或组合添加组显著( P<0.05)高于对照和LAB处理组,但PA单独添加组又显著( P<0.05)高于PA组合添加组;PA单独或组合添加组乙酸、丁酸含量及氨态氮/总氮显著( P<0.05)低于对照和LAB组,丙酸及残留WSC含量显著( P<0.05)高于对照和LAB组;PA单独添加后残留WSC含量明显高于( P<0.05)PA+LAB组合添加;丙酸添加能有效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性,减少对WSC的消耗,促进乳酸菌发酵,改善意大利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
根际促生菌促生机理及其增强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孙韵雅, 陈佳, 王悦, 程济南, 韩庆庆, 赵祺, 李惠茹, 李慧萍, 何傲蕾, 缑晶毅, 吴永娜, 牛舒琪, 索升州, 李静, 张金林
2020, 28 (5): 1203-121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0.05.004
摘要1631)      PDF (2446KB)(922)   
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及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来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作用。目前,随着绿色可持续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微生物菌肥成为备受青睐的新型肥料。因此,有关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与植物的互作机制以及利用根际促生菌制备微生物肥料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系统综述了根际促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包括固氮、溶磷、解钾、溶铁、分泌植物激素、释放挥发性物质等)和增强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包括病原菌、害虫等)及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根际促生菌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添加酶制剂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贾燕霞, 玉柱, 邵涛
2009, 17 (1): 121-12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9.01.023
摘要1572)      PDF (823KB)(585)   
为评价添加不同比例Cornzyme酶制剂对象草( 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青贮发酵品质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和4个不同添加比例的酶处理组(E1,E2,E3,E4),添加比例分别为E1:0.5mL·kg-1鲜草,E2:1.0mL·kg -1鲜草,E3:1.5mL·kg -1鲜草,E4:2.0mL·kg -1鲜草。结果表明:本试验全部处理均有良好的发酵品质,较低的pH值(4.28-3.76)、NH3-N/TN及微量的丙酸、丁酸,较高的乳酸/乙酸比、乳酸含量(45.00-95.41g kg -1DM)。酶添加显著提高了乳酸/乙酸( P<0.05),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同时明显降低了pH、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也有一定下降趋势。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加会进一步提高发酵品质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P<0.05),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
山梨酸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变化的影响(简报)
张增欣, 邵涛
2009, 17 (3): 398-40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9.03.024
摘要1396)      PDF (1497KB)(403)   
新鲜青贮原料在青贮容器中压实密封后,由好氧性微生物作用,使乳酸发酵时期发酵底物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不足,无法产生足够乳酸,pH值降到4.2以下,引起丁酸发酵 [1,2]。因此,早期发酵是青贮成功的关键。
初次刈割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动态
荣辉, 徐安凯, 下条雅敬, 邵涛
2009, 17 (4): 537-539.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9.04.024
摘要1377)      PDF (533KB)(446)   
象草( 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原产于非洲、澳大利亚和亚洲南部等地,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普遍栽培的多年生高产牧草,株高120 cm以上时即可刈割利用,一般年均可刈割4~6次.江苏地区栽培象草,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旺盛产量高,而冬季低温条件下生长受阻.因此在生长旺季,将剩余的象草调制成青贮饲料供反刍动物冬春季节采食,对生产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脆性突变水稻细胞壁成分及其超微结构的分析
苏衍菁, 严长杰, 王小山, 赵国琦
2008, 16 (6): 594-599.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8.06.010
摘要1375)      PDF (927KB)(655)   
以通过伽马射线选育的脆性突变水稻(brittleness mutationrice,BM)和对照亲本中花11(Zhonghua11)为研究对象,分析突变基因对水稻细胞壁成分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脆性突变水稻细胞壁纤维组分含量发生了变化。其中,与对照亲本相比,脆性突变水稻叶、茎、根纤维素含量分别极显著下降了18.99%、37.29%和23.34%( P<0.01);半纤维素的含量分别极显著提高了46.07%、85.26%和61.90%( P<0.01)。(2)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脆性突变水稻的组织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叶片薄壁组织扩张,厚壁组织收缩,维管束数目减少;茎杆外表皮硅质瘤状结构分布稀疏;根中柱韧皮部组织排列稀疏,连接松散。(3)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脆性突变水稻的细胞和细胞壁结构也有较大变化:叶片厚壁组织细胞细胞壁分层不明显;茎杆薄壁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大小不均一;根薄壁组织细胞细胞壁表面凹凸不平,形体膨松胀大。鉴于以上特征,脆性突变水稻具有作为饲料稻的潜在优势。
添加甲酸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荣辉, 陈杰, 余成群, 李志华, 下条雅敬, 邵涛
2012, 20 (6): 1105-111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2.06.020
摘要1366)      PDF (536KB)(746)   
为评价甲酸对象草( 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添加量为0(对照),2.2,4.4和6.6 mL·kg -1FM处理,在青贮0.5,1,2,3,5,7,14,30 d开窖,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对照发酵品质良好,未见丁酸生成;与对照相比,添加甲酸能够快速酸化青贮饲料,明显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P<0.05),且添加量越高效果越好;添加2.2 mL·kg -1甲酸组氨态氮/总氮值在2 d后快速升高,且在3 d后显著高于对照( P<0.05),并从第7 d开始检测到丁酸;添加4.4和6.6 mL·kg -1甲酸组整个青贮过程中无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产生,氨态氮/总氮值维持在很低的水平(<12 g·kg -1TN)。综上所述,添加2.2 mL·kg -1甲酸的处理在青贮后期酸化作用减弱,使象草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变差,而添加4.4 mL·kg -1以上甲酸能够有效地保存象草的营养物质。
凋萎和添加绿汁发酵液对杂交狼尾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郑丹, 下条雅敬, 邵涛
2011, 19 (2): 273-27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1.02.017
摘要1360)      PDF (744KB)(533)   
为探讨凋萎、添加绿汁发酵液、凋萎+绿汁发酵液处理对杂交狼尾草( Pennisetum americanum× P.purpureum)发酵品质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ontrol)、凋萎组(W)、绿汁发酵液组(PFJ)及凋萎(W)+绿汁发酵液组(PFJ),青贮30天后开窖取样分析。结果表明:Control组有较低的pH(4.09)和较高的乳酸含量(79.80 g·kg -1DM),青贮主要是受乳酸发酵支配;W组的pH值显著高于Control组( P<0.05),而乳酸含量显著低于Control组( P<0.05),说明尽管乳酸菌对较干燥的环境有一定的忍受力,但是凋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乳酸菌的活性。PFJ组和W+PFJ组pH值、氨态氮/总氮、丙酸、丁酸、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于或显著低于Control组,而乳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乳酸/乙酸又显著高于Control组( P<0.05),表明添加绿汁发酵液后促进同质乳酸菌的发酵,有效地抑制了丁酸菌及其他有害微生物活性,减少了蛋白质的分解,提高了乳酸菌对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效率及杂交狼尾草青贮发酵品质。综合考虑,建议凋萎后添加绿汁发酵液处理效果更好。
不同放牧压和放牧时期对山羊牧食行为的影响
陈玮玮, 万里强, 何峰, 李向林
2011, 19 (5): 852-85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1.05.024
摘要1338)      PDF (786KB)(643)   
在南方人工草地上,对云岭黑山羊在不同放牧压和放牧时期的牧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压指数较小时,能减少采食时间和采食时行进步数,明显增加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口食量、日采食量、反刍时间,对其他牧食行为影响不大;9月份采食口数、行进步数最少,口食量、日采食量最大,6月份每步吃草口数明显小于其他月份。7,8,9月份采食速度相差不大,小于10月份采食速度;10月份反刍时间、每个食团咀嚼时间最长,反刍咀嚼速度、逆呕时间间隔在不同月份差别不大。
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及其生态恢复近10年研究进展——兼论三江源生态恢复问题
尚占环, 董全民, 施建军, 周华坤, 董世魁, 邵新庆, 李世雄, 王彦龙, 马玉寿, 丁路明, 曹广民, 龙瑞军
2018, 26 (1): 1-2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8.01.001
摘要1298)      PDF (5510KB)(1043)   

“黑土滩”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行为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的特殊表现形式,严重威胁着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和草地畜牧业发展。该文在调研近10年290多个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近10年内黑土滩研究和治理工作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黑土滩二次发生”、“黑土滩的水热空洞效应”、“黑土滩人工草地暂稳态机制”等。作者建议针对黑土滩生态恢复,发展黑土滩治理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段”的技术体系;研究更多植物物种组合(>10种)的混合群落构建技术;研发启动和引导黑土滩人工草地自我恢复技术及近自然恢复模式;组织开展第二次“黑土滩”本底调查工作;完善低成本治理模式,推动三江源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中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及展望
岳方正, 高书晶, 程通通, 徐林波, 韩海斌, 丁伟, 柴守权
2021, 29 (8): 1615-162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1.08.002
摘要1247)      PDF (957KB)(774)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是我国北方的天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生产价值。近年来由于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和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草原有害生物逐年加重,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通过历史数据总结了我国草原有害生物具有种类多、为害强、损失重的特点,分析了防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客观指出了目前防治工作存在的监测能力、资金、设备不足,科研支撑不够,政策法规滞后等主要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创新防治机制和技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等方面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为下一步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思路。
添加糖蜜与乳酸菌对燕麦秸杆和黑麦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郭刚, 原现军, 林园园, 闻爱友, 荣辉, 沈振西, 余成群, 邵涛
2014, 22 (2): 409-413.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2.031
摘要1191)      PDF (723KB)(530)   
为探讨西藏地区燕麦( Avena sativa L.)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L.)混合青贮使用添加剂改善发酵品质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燕麦秸秆利用效率,将收获籽粒后的燕麦秸秆和抽穗期刈割的多年生黑麦草以4∶6混合青贮,分别添加1×10 6 cfu·g -1 FW的乳酸菌制剂、4% FW糖蜜和乳酸菌+糖蜜,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单独或组合添加糖蜜和乳酸菌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显著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丙酸和丁酸含量( 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 P<0.05)。添加糖蜜组发酵品质优于添加乳酸菌组,显示较高的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P<0.05),且单独添加糖蜜与组合添加组各发酵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燕麦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4∶6)混合青贮时添加4%糖蜜较为适宜。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10种草本植物萌发期抗旱性比较
王亚楠, 赵思明, 曹兵
2020, 28 (4): 983-989.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0.04.015
摘要1180)      PDF (1115KB)(589)   
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10种生长分布在宁夏煤炭基地的草本植物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萌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旨在比较其萌发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不同PEG浓度处理对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胚根长和胚根粗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其中低浓度PEG(5%)胁迫处理,对沙打旺(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的发芽势、沙蒿( 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Syst.Veg.)的发芽率、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胚根长以及蜀葵( Althaea rosea(Linn.)Cavan.)的胚根粗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在PEG浓度为15%的处理下,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蜀葵、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 L.)的发芽率、发芽势下降幅度最大;PEG浓度为20%时,苦豆子( Sophora alopecuroides L.)、紫花苜蓿、碱蓬( Suaeda glauca (Bunge) Bunge.)、白三叶的发芽率、发芽势下降幅度最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0种草本植物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性顺序为:甘草 > 草木樨( 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 > 碱蓬 > 沙米( 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inn.) Moq.) > 紫花苜蓿 > 苦豆子 > 沙蒿 > 沙打旺 > 蜀葵 > 白三叶。
放牧强度对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气体交换影响的研究
陈志芳, 贾平洋, 杨阳, 张健, 希吉勒, 朱树声, 赵萌莉, 韩国栋, 王成杰
2012, 20 (3): 464-47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2.03.013
摘要1101)      PDF (550KB)(790)   
为揭示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草原类型气体交换的变化规律,在8月中旬采用Li-6400 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式箱法,分别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气体交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草原类型之间的生态系统净CO 2交换(NEE)、生态系统总呼吸(ER)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草甸草原的NEE和GEP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ER则呈现上升趋势;典型草原的NEE和GEP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ER则呈现下降趋势;荒漠草原的NEE和GEP除对照区外,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而ER呈降低趋势。放牧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土壤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态系统气体交换。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星毛委陵菜乙醇浸提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张玉娟, 黄顶, 唐士明, 张亚军, 王堃
2012, 20 (4): 711-717,723.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2.04.018
摘要701)      PDF (667KB)(56478)   
用土壤营养成分分析法及室内生物检测方法,研究星毛委陵菜( Potentilla acaulis)退化草地主要植物斑块土壤的营养成分,以及星毛委陵菜地上、地下部分的乙醇浸提物对4种受体植物克氏针茅( Stipa krylovii)、羊草( Leymus chinensis)、冰草( Agropyron cristatum)和冷蒿( Artemisia frigida)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从化学生态学角度阐明星毛委陵菜作为草原沙化的阻击者,对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种群存在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星毛委陵菜斑块土壤的营养成分除有效氮含量低于冷蒿斑块土壤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均最高;星毛委陵菜地上、地下部分乙醇浸提物的化感效应因受体植物和浸提物浓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星毛委陵菜地上、地下部分浸提物均显著抑制克氏针茅幼苗的生长( P<0.05),且随着浸提物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对羊草和冷蒿幼苗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效应:浓度≤0.004 g·mL -1时促进羊草和冷蒿幼苗苗的伸长生长,浓度>0.004 g·mL -1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浓度为0.002 g·mL -1时,地上部分浸提物能够促进冰草幼苗苗和根的伸长生长。星毛委陵菜乙醇浸提物对受体植物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对幼苗苗生长的作用,并且星毛委陵菜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大于地上部分的。对星毛委陵菜化感作用最敏感的植物是克氏针茅,其次是羊草、冷蒿和冰草。
盐碱胁迫条件下羊草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解莉楠, 张旸, 聂玉哲
2015, 23 (3): 549-55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5.03.017
摘要255)      PDF (1338KB)(38145)   

为挖掘重要的抗盐碱相关基因,进而阐述羊草(Leymus chinensis)耐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采用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DIGE)结合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TOF)方法,利用非盐碱条件下及Na2CO3处理下生长的羊草建立蛋白质表达谱,并进行差异蛋白质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2D-DIGE获得的74个差异蛋白点,其中蛋白质表达丰度上调的蛋白点44个,丰度下调点为30个,质谱鉴定显示其中33个蛋白质信息已知,参与了能量转换、代谢、光合作用、植物抗性和转录的过程。

基于MODIS数据的伊犁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
周鑫, 盛建东, 张文太, 武红旗, 王新军
2015, 23 (1): 27-33.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5.01.005
摘要285)      PDF (6291KB)(30725)   

为伊犁草地资源监测、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新疆伊犁地区2012年7—8月野外草地地上生物量采样数据和同期的MODIS数据,分析了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实测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一元线性、指数和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对各种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利用优选模型的反演结果分析了伊犁地区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各植被指数都与实测生物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以EVI指数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y = 14759x2-4758x + 1346,R2= 0.8402)较优,拟合模型平均估产精度达到 92.19%,可作为该区域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伊犁地区2012年平均产草量为1817 kg·hm-2,总产草量达70.59×108 kg,并且产草量随高程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

近10年中国草坪业发展现状
单华佳, 李梦璐, 孙彦, 周禾
2013, 21 (2): 222-229.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2.003
摘要901)      PDF (1428KB)(2707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内草坪业在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后逐渐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草坪业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本文首先界定了草坪业的概念,剖析了草坪业的构成;并从草坪建植体系、草坪产品体系、服务体系以及科研教育体系4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中国草坪业的发展状况,分析10年间我国草坪业取得的成果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讨论了今后草坪业发展的重点,如: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管理、加强科研教育以及提高科技产出等。
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在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陈玲玲, 毛培胜, 王明亚, 汪辉, 郑慧敏, 陈泉竹, 闫慧芳
2015, 23 (2): 231-23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5.02.002
摘要216)      PDF (653KB)(22737)   

氮素是影响牧草种子产量的关键因素,氮素对于植株分蘖、干物质生产、花序形成、产量组分动态变化等均具有影响.文章主要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概念、构建方法、研究现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施用豆科绿肥对酸性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动态影响
郇恒福, 黄嘉璞, 线琳, 黄冬芬, 洪继旺, 刘国道
2014, 22 (6): 1216-122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10
摘要263)      PDF (1197KB)(22413)   

为科学施用绿肥,改良酸性土壤,采用尼龙袋法研究了施用豆科绿肥尖叶木蓝(Indigofera zollingeriana)、铺地木蓝(Indigofera spicata)、扁豆(Lablab purpureus)与链荚豆(Alysicarpus vaginalis)后,酸性土壤有机磷在1年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种绿肥均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磷的总量,但尖叶木蓝的效果最好,铺地木兰的最差.链荚豆对土壤活性有机磷的提升效果最好,铺地木蓝的效果最差;尖叶木蓝对中等活性有机磷的提升效果最好,铺地木蓝的效果最差;4种绿肥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稳性有机磷的含量,以铺地木蓝的幅度最大,尖叶木蓝的次之,其余2种最小;对于高稳性有机磷,以尖叶木蓝处理的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其余3种在不同施肥阶段表现各异.在施肥时间方面,以施肥30 d效果最为显著,随后因绿肥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遮阴对白三叶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杨文权, 褚继鹏, 寇建村, 赵娇, 韩明玉
2015, 23 (3): 653-65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5.03.031
摘要251)      PDF (513KB)(21125)   

为掌握果草复合系统中白三叶(Trifoliurn repens)对苹果树(Malus pumila)遮阴的适应性机理,研究不遮阴、遮阴50%和遮阴70%条件下白三叶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苹果树遮阴程度的增加,白三叶叶面积、上表皮细胞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增加,其余解剖结构指标均减小,净光合速率(Pn)降低;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Pn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指标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遮阴使白三叶叶片结构改变,光合速率降低。

15N库稀释法和 15N示踪法在草地生态系统氮转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进展
刘碧荣, 王常慧, 黄建辉, 何念鹏, 王其兵, 董宽虎
2014, 22 (6): 1153-1162.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02
摘要334)      PDF (1147KB)(20814)   

氮素(N)是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草地生态系统第一生产力的重要限制性养分之一.陆地生态系统N素的可利用性由土壤N素的转化速率决定,其中包括氨化和硝化2个重要过程.准确测定N素在各转化过程中的量,对于估算陆地生态系统N转化非常重要.稳定性同位素15N由于其安全、准确且不干扰自然生态系统等特点,近年来在生态系统N循环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常用方法包括15N自然丰度法、15N还原法、15N库稀释法和15N示踪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15N库稀释法和15N示踪法的详细操作流程并综述了其在草地生态系统应用的最新进展,分别从不同草地管理方式(增施氮肥、放牧、火烧和刈割等)和全球气候变化(增温、增雨、大气氮沉降和CO2浓度升高等)对草地生态系统N转化过程的影响进行论述.同位素15N在草地生态系统应用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森林、农田以及其他陆地生态系统.

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和植物群落稳定性对不同管理方式的响应
沈艳, 马红彬, 赵菲, 谢应忠
2015, 23 (2): 264-27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5.02.008
摘要234)      PDF (4011KB)(20449)   

以宁夏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管理方式(放牧、补播改良和封育)对土壤养分及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对荒漠草原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封育和补播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积累,中等强度的自由放牧较封育降低了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不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5~15 cm土层高于表层,而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0~5 cm最高.不同管理方式下的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阶段,相比之下封育5年和7年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较高;群落稳定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养分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对人为干扰响应的研究进展
谭红妍, 陈宝瑞, 闫瑞瑞, 辛晓平, 陶金
2014, 22 (6): 1163-117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03
摘要316)      PDF (960KB)(18475)   

土壤微生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分循环、有机质降解和植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以其特性变化来表征草地生态系统当前的状况,能较早的对退化系统做出预警.文章综述了天然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以及在放牧、刈割、围封、氮肥添加4种不同人为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特性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苦豆子种子形态特性及发芽条件研究
王进, 张勇, 陈叶, 罗光宏, 颜霞
2007, 15 (5): 486-49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7.05.016
摘要570)      PDF (984KB)(17464)   
野生苦豆子种子硬实率高,因种皮不透水和不透气,而具有深休眠性。本研究观测了野生苦豆子种子的形态特征、种子大小、千粒重和硬实率,并对H 2SO 4破除种子硬实的处理浓度和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聚乙二醇(PEG)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种子田间萌发的适宜土壤含水量和播种深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豆子种子长为3.865mm,宽为3.358mm,厚为2.321mm,千粒重为20.775g,硬实率达99%;破除硬实处理适宜的H 2SO 4浓度为65%,时间是20min;0.02%GA3对提高种子发芽速度和幼苗生长量具有显著的作用,此外PEG处理种子能显著提高幼苗的生物量;苦豆子种子田间萌发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8%~12%,播种的最适深度是1~3cm。
三江源区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张蕊, 王媛, 马丽娜, 桑潮, 王力, 郭瑞英, 汪海波, 尚占环
2014, 22 (6): 1171-117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04
摘要286)      PDF (1280KB)(16277)   

为深入研究人工草地方法在治理青藏高原“黑土滩”的作用,从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角度分析了三江源区退化的人工草地分别与“黑土滩”退化草地和未退化的天然草地之间的接近程度.结果表明: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中,平均物种数分别是29,32和35种.退化人工草地中禾本科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21%,“黑土滩”中杂类草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88.2%,天然草地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的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37.4%.草地群落的Shannon-Wiener 指数、Simpson 优势集中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是天然草地>“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Sorensen指数和Jaccard指数表明退化人工草地和“黑土滩”群落的相似性最大,“黑土滩”和天然草地的次之,退化人工和天然草地的相似性最小.退化人工草地中毒杂草比例较“黑土滩”中少10%左右.表明人工草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恢复性演替.

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对模拟增温和氮素添加的响应
张宇, 红梅
2014, 22 (6): 1227-123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12
摘要245)      PDF (1053KB)(15747)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法,研究了控制性增温和氮素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表明:红外辐射加热器在2年间显著提升了试验样地的土壤温度,0~30 cm土壤温度的增幅达0.4~1.0℃;但增温未能显著改变0~30 cm土壤湿度,也未能促进土壤呼吸;施氮、增温+施氮的交互作用都未显著改变试验样地的土壤呼吸值.试验期间,土壤呼吸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化幅度为0.15~3.66 μmol CO2·m-2·s-1.土壤呼吸与降水量和10 cm土壤含水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0.67和0.70.内蒙古荒漠草原存在明显的水分胁迫,这使得土壤湿度取代土壤温度成为控制土壤碳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施加矿质氮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显著.

不同诱变处理对芒多倍体诱导效果的研究
杨宇晨, 陈智勇, 夏亚男, 蒋建雄, 易自力
2014, 22 (5): 1069-107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5.024
摘要224)      PDF (1819KB)(14313)   

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子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对愈伤进行处理,探讨秋水仙素、诺考达唑、安磺灵3种不同诱变剂在相应条件下对芒多倍体诱导的作用效果。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含量测定、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比较四倍体与二倍体叶片中气孔保卫细胞大小和密度等手段检测再生植株的倍性。结果表明:在对芒的愈伤进行处理时,最佳组合为安磺灵浓度10 μmol·L-1,温度5℃,1.02 mmol·L-1的Ca2+浓度,处理15 min,其诱导率为35.19%。诱变剂对材料的毒害作用表现为秋水仙素毒害作用最大;诺考达唑和安磺灵对材料的毒害作用次之,且二者无显著差别。

联户规模对高寒草场质量的影响分析——以甘肃玛曲为例
韦惠兰, 郭达
2014, 22 (6): 1147-1152.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01
摘要228)      PDF (1756KB)(14278)   

通过测定不同规模联户管理下草场的可食草盖度、牧草高度、草场鼠洞数量、毒杂草比例及地上生物量等衡量草场质量的指标,统计分析后得出相比较单户、小联户与大联户而言,中联户管理的草场具有更高的草场盖度、牧草高度及地上生物量(EVI值),具有更少的鼠洞数量及更低的毒杂草比例,即由中联户管理的草场其质量最高.在此基础上以经济学视角分析草场质量差异的人文因素,表明单户或小联户具有较强的管理因素制约及较弱的自然因素制约,大联户具有较强的自然因素制约及较弱的管理因素制约;这3种联户内成员均会由于制约不足而出现增加饲养量的情况,造成过载放牧,并最终降低草场质量.中联户在较强的管理因素及自然因素的共同制约下,其内部成员均无增加饲养量的动机,因此整个联户将不会或很少出现过载放牧的情况.

乙烯利影响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韩露, 韩烈保, 许立新
2013, 21 (4): 631-63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4.001
摘要748)      PDF (434KB)(14236)   
从喷施和浸种2个方面综述了乙烯利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从处理方式、浓度、植物品种、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乙烯利影响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展和动态。此外,综合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结果,从乙烯、ABA、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方面综述了乙烯利调节植物抗旱性的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氮磷肥配施对羊草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影响
董晓兵, 郝明德, 郭胜安, 石学军, 马甜, 刘公社
2014, 22 (6): 1232-123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13
摘要276)      PDF (1530KB)(13502)   

以中科2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 ‘Zhongke No.2’)为材料,系统分析了氮磷肥配施对干草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羊草产草量显著增加(P<0.05),以120 kg·hm-2 P2O5为肥底、施用120 kg·hm-2 N时产草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5倍;氮、磷、钾吸收量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适当增施磷肥促进氮素的吸收,增施氮肥促进磷素的吸收,钾吸收量对氮肥响应显著;氮磷肥合理配施有效增加羊草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以120 kg·hm-2 P2O5为肥底、施用90 kg·hm-2 N时羊草品质最优,且经济效益较对照增收1.48倍,建议同类地区推广施用.

磁化水处理对苜蓿根瘤菌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
何媛, 罗明, 李卫军, 曹晖, 郭学良
2014, 22 (6): 1295-130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23
摘要226)      PDF (1343KB)(11717)   

为明确磁化水对根瘤菌生长及结瘤固氮的作用,测定在2万Gs恒定磁场下处理的磁化水对苜蓿根瘤菌生长及其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磁化次数的磁化水均能显著影响XGL026菌株生长,降低OD值,磁化水培养基中的活菌数为普通培养基的86.96%~65.72%,菌数降低幅度随磁化次数增加而增大,磁化3次以上的磁化水对活菌数的降低效应极为显著(P<0.01).在盆栽苜蓿上接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菌株XGL026-GFP,采用磁化水灌溉对根瘤菌在根际土壤中的存活和定殖具有抑制作用,苜蓿单株结瘤数与普通水对照相比平均减少46.4%(P<0.01).磁化水处理的苜蓿地上、地下部分的固氮率分别降低21.06%和20.48%,固氮量分别降低26.64%和37.5%,植株干物质重分别减少27.62%和13.46%.表明磁化水处理对苜蓿根瘤菌的生长、定殖和固氮及植株干物质重均有抑制作用.

糙隐子草水浸液对3种常见草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宋文娟, 张昊, 刘果厚
2014, 22 (6): 1276-128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20
摘要279)      PDF (897KB)(11481)   

为探知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地上部分浸提液对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早熟禾(Poa annua)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皿法以典型草原植物糙隐子草为供体植物,在5种不同浸提液浓度下,对受体种子的萌发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糙隐子草水浸提液(0.5~50 g·L-1)对冰草、早熟禾和大针茅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逐渐加强.当浓度达到50 g·L-1时,3种植物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显著,早熟禾为极显著.其中早熟禾还表现为低浓度下促进,高浓度下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50 g·L-1时,糙隐子草水浸液对冰草、早熟禾的抑制影响均大于大针茅.

高温胁迫对草地早熟禾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图谱的影响
张梅, 刘君, 杨志民, 刘信宝, 李志华
2014, 22 (6): 1308-131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25
摘要204)      PDF (2548KB)(11439)   

为阐明冷季型草坪草抗氧化酶对高温的胁迫响应,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耐热品种‘热力’(Thermal Blue)、中耐热品种‘大师’(Utmost)和热敏感品种‘长征’ (Excursion)为试验材料,动态研究45℃/40℃(昼/夜)高温胁迫下叶片中5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5℃/40℃高温胁迫使得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耐热品种‘热力’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大师’和‘长征’ POD活性变化不显著;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明显降低;‘热力’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胁迫第1 d和第1.5 d出现显著降低,‘大师’ APX活性胁迫第0.5 d显著降低,而第1 d显著增加,‘长征’胁迫1.5 d出现显著升高,且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在胁迫第2 d时APX活性均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与胁迫前相比差异不显著.同工酶表达上,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SOD, POD和CAT同工酶表达量变化不显著,GR同工酶表达量减弱,APX同工酶表达量在耐热品种‘热力’中增加,在不耐热品种‘长征’中变化不大.

3种外源培养基材料对苜蓿根瘤菌活性的影响
周可, 邓波, 洪鹤, 张英俊, 周冀琼, 石茂玲, 邓罗伟
2014, 22 (6): 1288-129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22
摘要192)      PDF (732KB)(11429)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瘤菌ACCC17631和ACCC17676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KH2PO4、黄腐酸、硝酸稀土对苜蓿根瘤菌活性的影响,以期得到最优培养基材料组合.结果表明:KH2PO4可极显著促进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株ACCC17631的生长(P<0.01),最适添加浓度为300 mg·L-1,对菌株ACCC17676的生长促进效果不显著;黄腐酸对2株菌的生长具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菌株ACCC17631的最适添加浓度为0.03%,菌株ACCC17676的最适添加浓度为0.02%;硝酸稀土可促进菌株ACCC17631生长,最适添加浓度为200 mg·L-1;低浓度硝酸稀土对菌株ACCC17676具极显著生长促进作用(P<0.01),最适添加浓度为400 mg·L-1.菌株ACCC17631最优材料组合为100 mg·L-1 KH2PO4、0.03%黄腐酸与200 mg·L-1硝酸稀土;菌株ACCC17676的最优材料组合为300 mg·L-1 KH2PO4、0.02%黄腐酸与400 mg·L-1硝酸稀土.

5年模拟增温后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及生产量的变化
李英年, 赵亮, 赵新全, 周华坤
2004, 12 (3): 236-239.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4.03.015
摘要595)      PDF (377KB)(11207)   
5年模拟增温后观察表明,植物生长期4~9月暖室内10cm、20cm地下土壤平均增温1.86℃,10cm、20cm地上空气平均增温1.15℃,地表0cm平均增温1.87℃,且增温在植物生长初期大于生长末期及枯黄期。在模拟增温初期年生物量比对照高,增温5年后生物量反而有所下降。增温使禾草类植物种增加,杂草减少。从表面来看,增温可使植物生长期延长,利于增大生物量,实际受热效应作用,植物发育生长速率加快,植物成熟过程提早,生长期反而缩短,加之玻璃纤维的存在使暖室内外温度交换减缓,减少了温度日变化,限制干物质积累,终久导致生物量减少。这说明小气候的作用,环境条件诱发土壤结构变化,植被的种群结构也随之改变,甚至出现演替的过程,全球变暖不仅对植物的生物生产力影响较大,而且对植被类型的演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苜蓿花的形态特征及发育过程
武自念, 魏臻武
2013, 21 (1): 159-166.
摘要891)      PDF (17200KB)(10996)   
利用扫描电镜对苜蓿( Medicago sativa)花器官的发育过程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电镜下将苜蓿花器官的发育分为明显的8个阶段,S1阶段出现初级花序分生组织(I1)和次级花序分生组织(I2)的分化;S2阶段次级花序分生组织发育为花分生组织(F)和苞片(Br);S3阶段出现萼片原基(Sab);S4阶段分化心皮原基(C)和共同原基;S5阶段共同原基分化为花瓣原基(P)和雄蕊原基(STp);S6阶段萼片开始伸长,并覆盖其他花原基,两侧的雄蕊原基(STs)和靠近心皮的雄蕊原基(STp)开始分化雄蕊;S7阶段旗瓣和翼瓣分化明显,龙骨瓣融合,柱头折叠在未成熟的雄蕊之间,雄蕊分化明显;S8阶段整个花器官发育完成,柱头开始伸展,花药生长趋于成熟。淮阴苜蓿雄蕊原基产生四棱形的花药原始体,淮阴苜蓿花粉粒属 N3P4C5型。该试验将对苜蓿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花的发育模式、花药培养及相关花的突变体育性的研究奠定基础,并对苜蓿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和发育遗传学研究提供指导。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贵州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刘伟, 刘祥宏, 但新球, 刘世好, 吴照柏
2015, 23 (4): 689-69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5.04.004
摘要248)      PDF (4340KB)(9425)   

以贵州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和ArcGIS探讨了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对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键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前后,研究区林地面积大量增加,耕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导致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由15520.71万元增加到16857.40万元,增幅达8.61%;敏感性分析结果均小于1,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稳健性。

盐胁迫下氮磷钾肥对虉草离子吸收与分布的影响
张永亮, 王学愿, 刘杨, 程铭
2014, 22 (6): 1318-1323.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6.026
摘要182)      PDF (686KB)(8081)   

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Tongcao No.1’)为试验材料,采用盐胁迫(300 mmol·L-1 NaCl)与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处理的沙土盆栽试验方法,分析盐胁迫下氮磷钾肥对虉草K+, Na+, Mg2+, Ca2+ 和Cl-吸收与分布的影响,并探讨氮磷钾肥水平与离子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肥水平增加,虉草体内 K+, Mg2+和Ca2+含量升高,而Na+和Cl-含量下降,同时K+/Na+, Mg2+/Na+和Ca2+/Na+比值升高.氮磷钾肥施量与虉草Na+含量间成显著负相关,与K+和Mg2+含量间成显著正相关(P<0.05).在3种肥料中,氮肥对虉草K+, Na+, Mg2+, Ca2+ 和Cl-含量的影响最明显,钾肥对Mg2+和Cl-含量影响较明显,而磷肥对Ca2+和Mg2+含量影响较明显.

内蒙古镶黄旗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
李鹏, 杨婷婷, 张晓庆, 吴新宏, 刘朋涛, 拾涛
2013, 21 (3): 435-43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3.004
摘要547)      PDF (922KB)(7373)   
当前由于过度利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原退化、沙化现象日益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居民生活水平遭遇严重考验。鉴于此,国家对草原生态治理及保护项目投入日益增多,各层面对于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管理、实践都极为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现有生态补偿机制原理与补贴政策,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为例,对当地草地资源及牧户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现有生态补偿机制是极为必要与合理的,但仍然需要加大补偿力度。在制定相应的草原生态补偿措施时,应重视社会经济条件对生态的影响,以保护和提高牧民的利益。
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叶水势、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罗永忠, 成自勇
2011, 19 (2): 215-22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1.02.006
摘要904)      PDF (1722KB)(7202)   
采用盆栽水分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叶水势、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以期揭示其对土壤水分胁迫的气孔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苜蓿叶水势、蒸腾速率( Tr)、气孔导度( Gs)均随水分胁迫加剧而降低,三者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特征,日平均值表现为充分供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最低叶水势随土壤水分降低而降低;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叶水势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当叶水势为-4.68 MPa或 Tr为3.27 g·m -2·h -1时,气孔开始关闭;在充分供水和轻度胁迫下, Tr越高,叶水势越低,且 Gs随着 Tr增加而增加。叶水势的变化除受土壤水分影响外,还与叶片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植物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研究进展
闫慧芳, 毛培胜, 夏方山
2013, 21 (3): 428-43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3.003
摘要2269)      PDF (466KB)(6901)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活性氧自由基,减少由于膜脂过氧化作用而对细胞造成的伤害,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植物体内GSH的种类、GSH对植物细胞保护的生理机制(清除细胞内自由基、与有毒重金属物质结合形成无毒化合物、吸收和转运氨基酸)和GSH对逆境胁迫(温度胁迫、干旱胁迫、重金属胁迫和盐胁迫)植物的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GSH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和认识植物抗氧化剂在代谢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及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机理具有积极作用,对研究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和萌发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杨荣超, 张海军, 王倩, 郭仰东
2012, 20 (1): 1-9.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2.01.001
摘要1051)      PDF (1050KB)(5399)   
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种子维持生存及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特征,受许多基因调控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目前,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和突变体等手段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尚无完全揭示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详细机制。激素是调节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键因子,其与种子萌发及休眠的关系一直是种子生理生化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大量突变体的发现,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单个激素的调控作用及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机理也日益明确,但不同激素之间的信号传导网络中还有很多关键点没有研究清楚。本文重点阐述脱落酸(ABA)、赤霉素(GA)、乙烯(ETH)和油菜素内酯(BR)等激素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这4种激素之间的信号传导关系。
生长年限及坡向对红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叶菊, 蔺海明, 程卫东, 马敏, 邱黛玉
2013, 21 (2): 288-29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2.012
摘要438)      PDF (493KB)(5094)   
为比较分析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坡向红芪(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产量和主要功效成分含量,以甘肃武都产红芪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黄酮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及坡向对红芪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半阳坡栽培条件下,1~4年内,不同生长年限红芪产量和品质也不同;其中,2年生根干重、黄酮和多糖含量分别是1年生的4.41倍、1.26倍和1.26倍,3年生根干重、黄酮和多糖含量分别是2年生的1.36倍、1.53倍和1.14倍,4年生根干重、黄酮和多糖含量分别是3年生的1.22倍、0.91倍和1.01倍。2年生栽培条件下,阳坡红芪产量、黄酮和多糖含量分别是半阳坡的1.09倍、1.26倍和1.10倍;4年生野生条件下,阳坡红芪产量、黄酮和多糖含量分别是半阳坡的1.49倍、1.30倍和1.12倍。综合分析红芪栽培的产投效益及功效价值,该地区红芪生长年限应以3年为宜,栽培地以阳坡为宜。另外,红芪产量和品质与其根径、根长具有显著相关性,在生产中,红芪根径和根长可作为其等级分级的感观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