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章祖同,刘起.中国重点牧区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 [2] 张志民,延军平,张小民.建立我国草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J].人文地理,2007(4):110-112 [3] 李青丰,胡春元,王明玖.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劣化原因诊断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2):166-172 [4] 洪东星.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基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27-30 [5] 蔡邦成,温林泉,陆根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J].生态经济,2005(1):47-50 [6] 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4):38-41 [7] 王丰年.论生态补偿的原则和机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31-35 [8] 陈佐忠,汪诗平.关于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草地学报,2006,14(1):3-8 [9] 侯向阳,杨理,韩颖.实施草原生态补偿的意义、趋势和建议[J].中国草地学报,2008,30(5):1-6 [10] 刘兴元.草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2,29(2):306-313 [11] 梁丽娟,葛颜祥.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软科学,2006,20(4):66-70 [12] 马宝军.镶黄旗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3 [13] 张五四.内蒙古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农民日报,2011-6-21(1) [14] 镶黄旗人民政府.镶黄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实施细则(试行)[EB/OL].[2012-8-20]. http://www.nmxhq.gov.cn/zwgk/zfwj/zfwj_1/201112/t20111230_729274.html [15] 田艳丽.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2):171-174 [16] 李小云,靳乐山,左婷,等. 生态补偿机制:市场与政府的作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84-185 [17] 巩芳,长青,王芳,等.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2):151-155 [18] 李青丰.草畜平衡管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J].内蒙古草业,2005,17(2):1-3 [19] 刘明远,郑奋田.论政府包办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低效性成因及应对策略[J].生态经济,2006(2):81-84 [20] 欧名豪,宗臻铃,董元华,等. 区域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办法探讨: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4):109-112 [21]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等.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59(5):772-780 [22] 章锦河,张捷,梁琳,等.九寨沟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5):735-744 [23] 郑海霞,张陆彪.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定量标准研究[J].环境保护,2006(1):42-46 [24] Wätzold F, Drechsler M. Spatially uniform versus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compensation payments for biodiversity-enhancing land-use measures[J].Enviro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5,31(1):7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