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邵茂才.生态园林型工厂-宝山钢铁集团[J].城市管理,2002,(1):23-25 [3] 周红妹,丁金才,徐一鸣.城市热岛效应与绿地分布的关系监测和评估[J].上海农业学报,2002,18(2):83-88 [4] 李刚,万绪才,刘小钊.南京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J].南京林业人学学报,2002,25(1):23-26 [5] 田国行,杨文峰,田超,等.郑州城市绿地生态效益与优化配置研究[J].河南科学,200l,19(3):30-33 [6] 赵勇,李树人.大气污染分区与绿化模式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4,15(6):23-27 [7] 冯建军,沈家芬,苏开君.广州市道路绿化模式环境效益[J].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2001,14(2):4-6 [8] 丛军,黄代东.本溪市西部工业区绿化隔离带规划[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1,21(2):54-56 [9] 李景奇.21世纪我国风景园林领域若干前沿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1(4):18-21 [10]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5):17-18 [11] 何会蓉,李志东,周而卫,等.几种暖季型草坪草对低温的生理反应[J].草地学报,2008(3):150-153 [12] 国家环保局主编.空气与废气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1990,78-91 [13] 奚旦立,刘秀英,郭安然.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l988,52-67 [14] 彭祖赠,孙韫玉.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32-144 [15] 宗跃光.主成分分析在城市生态经济动态评价中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2,5(2):27-31 [16] 闰满存,王光谦,李报生,等.基于模糊数学的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区划[M].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16(4):41-48 [17] 肖怀德.模糊综合评判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钢铁技术,2000,(4):42-45 [18] 祝宁,李敏,柴一新.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9):1117-1120 [19] 洪绂曾.兴草业,促进生态环境建设[J].草地学报,1998(3):158-161 [20] 陈芳,周志翔,王鹏程,等.武汉钢铁公司厂区绿地绿量的定量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6(4):592-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