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新全,周华坤.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6):471-476
[2] 马玉寿,郎百宁,李青云.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J]. 草业科学,2002,19(9):1-5
[3] 武高林,任国华,刘振恒,等. 黄河麻曲湿地功能区"黑土型"退化草甸恢复改良[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4):48-52
[4] 马玉寿,尚占环,施建军,等. 黄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群落组分配置技术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5):1-6
[5] 伊晨刚,马玉寿,李世雄,等.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及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多样性[J]. 西北农业学报,2012,21(11):43-48
[6]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兰,等. 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代人工草地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变化[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15(6):737-744
[7] 武海涛,吕宪国,杨青,等. 土壤动物主要生态特征与生态功能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2005,43(2):314-323
[8] 吴奇,汪张懿. 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功能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30-32
[9] 苏越,邬天媛,张雪萍. 我国土壤动物环境指示功能研究进展[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6):61-67
[10] 吴鹏飞,张洪芝,崔丽,等. 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对高寒草甸退化的响应[J]. 土壤学报,2013,50(4):786-799
[11] 土壤动物研究方法手册编写组. 土壤动物研究方法手册[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12] 北京农业大学. 昆虫学通论:上册[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8
[13] 袁锋,张雅林,冯纪年,等. 昆虫分类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4] 尹文英. 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5] 谭波,吴福忠,杨万勤,等.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J]. 生物多样性,2012,20(2):215-223
[16] 高立杰,侯建华,安哲,等.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J]. 草业学报,2013,22(4):27-34
[17] 徐国良,周国逸,莫江明,等. 鹤山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J]. 生态学报,2006,15(3):1670-1677
[18] 李媛媛,董世魁,朱磊,等.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与人工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的繁殖适应对策[J]. 生态学报,2013,33(15):4683-4691
[19] 王启兰,王长庭,刘伟,等. 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与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2646-2651
[20] Yin X Q, Song B, Dong W H, et al. A review on the eco-geography of soil fauna in China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2010,20(3):333-346
[21] 白义,施时迪. 浙江天台山七子花林不同海拔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J]. 土壤通报,2011,42(3):539-544
[22] 苏永春,张崇邦,勾影波. 东北高寒地区麦田土壤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J]. 生态学杂志,1995,14(3):10-14
[23] 廖崇惠,李健雄,杨悦屏. 海南尖峰岭热带林土壤动物群落-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其气候因素[J]. 生态学报,2008,23(1):139-147
[24] 张洪芝,吴鹏飞,杨大星. 青藏东缘若尔盖高寒草甸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季节变化[J]. 生态学报,2011,31(15):4395-43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