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铭欣, 刘凤民, 陈纪言, 崔均涛, 张伟丽. 60Coγ辐射柱花草M3代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草地学报, 2021, 29(9): 1992-2000. |
[2] |
孟宣辰, 马鹏程, 马杰, 段珍, 韩阳阳, 张吉宇.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紫花苜蓿覆膜垄沟和施肥效应研究[J]. 草地学报, 2021, 29(9): 2098-2106. |
[3] |
吴硕, 邹璇, 王明亚, 张庆. 陈皮柑汁对柱花草和水稻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7): 1565-1570. |
[4] |
董志晓, 何润濠, 况鉴洋, 聂聪, 杨建, 张建波, 苟文龙, 马啸. 成都平原甜高粱间作拉巴豆对混合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7): 1578-1583. |
[5] |
刘允熙, 罗佳佳, 雷健, 刘国道, 刘攀道. 柱花草磷高效种质筛选及根系形态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分析[J]. 草地学报, 2021, 29(5): 876-883. |
[6] |
李昂, 吴应珍, 台喜生, 李军, 李昌明, 葛承暄, 曹素珍. 甘肃沿黄灌区种植豆禾混播牧草对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4): 664-670. |
[7] |
汪雪, 刘晓静, 赵雅姣, 王静. 紫花苜蓿/燕麦间作对燕麦碳、氮代谢及其物质积累的影响研究[J]. 草地学报, 2021, 29(10): 2258-2264. |
[8] |
黄春琼, 张子雄, 王文强, 刘国道. 柱花草花粉不育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研究[J]. 草地学报, 2020, 28(5): 1478-1483. |
[9] |
崔霞, 胥刚, 高诗文, 魏昱晴, 马雪妮. 美国草原本科教育的现状与特征[J]. 草地学报, 2020, 28(4): 881-888. |
[10] |
刘小慧, 王重丽, 王梦茹, 郇恒福, 刘一明, 刘国道. 圭亚那柱花草苗期抗旱性评价及抗旱种质鉴定[J]. 草地学报, 2020, 28(4): 956-967. |
[11] |
龙会英, 张德, 曾丽萍, 何光熊, 赵秀梅. 间作与施氮对牧草生物量、种间竞争和氮磷吸收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0, 28(2): 571-576. |
[12] |
唐晨阳, 魏臻武, 江舟, 闫天芳, 张琦, 吴嘉龙. 行比对不同豆禾间作模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0, 28(1): 214-220. |
[13] |
马祥, 贾志锋, 张永超, 张然. 生物有机肥对青海高寒牧区燕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9, 27(6): 1759-1765. |
[14] |
张永亮, 张丽娟, 于铁峰, 潘东. 禾豆组合与间作方式对牧草产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9, 27(5): 1410-1418. |
[15] |
郭治国, 李梓丹, 刘华, 刘伯帅, 朱晓艳, 付彤, 李德锋, 王成章, 李志伟, 史莹华. 不同比例沼液施用量对苜蓿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9, 27(4): 1006-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