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87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7-05-15
  

  • 全选
    |
  • 曾宪录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吉林省针层孔属(Phellinus)的21种,其中新种2个: 丁香针层孔(P.Syringeus Zeng sp. Nov.);硬盖针层孔(P.Sclcropilealtts Zeng sp. Nov.);国内新纪录种3个(并一种为新组合):黄肉针层孔[P.Rhabarbarinus(Berk.)Cunnlngh.];厚黑针层孔[P.Eve-rhamii (Ell. & Gall) Ames];粗糙针层孔[P.Rudix(Berk.) Zeng comb.nov.]。
  • 何绍昌 冯丽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小包脚菇属一新种: 冬小包脚菇 Volvariella brumalis He sp. Nov. 新种在冬天生长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 oleifera DC.)或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田中地上,下连土中稻桩,子实体形成温度为4—14℃。本文研究的标本保藏在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苑健羽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寄生在落叶松(Larix Mill.)上的二个子囊菌新种——多孢小黑腐皮壳(Valsella multispora sp. Nov.)及落叶松隐腐皮壳(Cryptovalsa laricina sp.Nov.)。其形态特征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以及显微照像图版。
  • 郑国扬 毕志树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广东省阳山县太平洞乡的一个亚硬孔菌属 Rigidoparopsis Johan.&Ryv. 新种,命名为大孢亚硬孔菌 Rigidoporopsis macrospora G·Y.Zheng et Bi。三个国内新纪录:榆硬孔菌R·tdmarius(Fr·)Ryv.;薄皮蜡卧孔菌 Cvriporla leptoderma (Berk.& Br.)Ryv.和新西兰背孔菌 Chaetoporus novae-zelandiav(G.H.Cunn.)G.H.Cuan. 硬孔菌属和亚硬孔菌属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孢子光滑,非淀粉质反应;而后者则为轻微粗糙或具小疣,淀粉质或拟糊精质反应。另外,前者的担子较后者小得多。
  • 程素琴 龙厚茹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吉林市郊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流行“黑死病”,经作者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为有味耳霉(Conidiobolus osmodes Drechsler)。在虫尸上有菌丝段、接合孢子和少量的分生孢子,未见囊状体和假根。易于人工培养,在培养基上,初生分生孢子球形至倒卵形,乳突明显。次生分生孢子与初生分生孢子同形,直径23.4—41.6×23.4一39μm,易发芽,有六六六粉味。
  • 陆家云 王克荣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寄生在漆树科(Anacardiaceae)植物上的小钩丝壳属的一个新种: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上的黄连木小钩丝壳 Uncinuliella pistaciae sp. Nov. 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 牟川静 曹玉清 马金莲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在新疆塔城和木垒地区采集到阿魏侧耳一新变种,命名为阿魏侧耳托里变种[Pleurotus eryngii (DC. Ex Fr.) Quel. Var. tuoliensis Mou n. var.],并附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同时还讨论了新变种和阿魏侧耳之间的区别。
  • 张力 刘仪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甜菜多粘菌(Polymyxa betae)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甜菜根部的低等真菌,可作为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的传播介体并与甜菜丛根病的产生有关。对甜菜多粘菌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与所传病毒的生物学关系及其在引致甜菜丛根病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观察记录了甜菜多粘菌侵染甜菜根系及其在甜菜根细胞中的发育过程,对甜菜多粘菌各主要发育阶段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并发现在其游动孢子中有BNYVV粒体存在。根据观察结果并提出了甜菜多粘菌生活史模式图。
  • 黄河 王春平 徐大雅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14C-琥珀酸跟踪,进一步证明有机酸在晚疫病菌的营养中作为碳架与铵盐结合而合成菌体的氨基酸,同时也进入三羧酸循环参加呼吸。所以其作用不仅仅是缓冲作用。所试6个生理小种19株国内外晚疫病菌都对有机酸有迫切需要而旺盛生长,只有两株国外菌种长势太弱。其他测试过的疫霉P. boehmeriae,P. capsici,P. cinna-momi,P.Citrophthora,P. colocasiae. P. erythroseptica,P.Fragariae,P.Meg4sperma f. ep.Glyclnea,P.Palmivora. P.Parasitica,P.Sinensis P.Syringae 12种包括A1与A2交配型共18株菌都对有机酸有需要,只在迫切程度上不同。但有机酸在疫霉属营养上有普遍意义则是显而易见的。
  • 李兆兰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深层培养裂褶菌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产生多糖,对产多糖的适宜培养基,最佳时间,高产菌株进行了研究。从南京灵谷寺及南京大学校园生长的裂褶菌子实体分离到3株产多糖的裂褶菌菌株,编号南大835,南大843,南大853。对南大8{3用6种不同培荞基进行深层培养,测定和比较了多糖和菌丝产量,其结果表明黄豆粉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是适于裂褶菌合成多糖的培养基,能培养出密集、白色、均匀的菌球和丰富的多糖。其组成为(g/L):葡萄糖30,黄豆粉5,酵母膏2,KH2PO4.1,MgSO4.7H2O 0.5。pH 5.5。最适发酵条件:pH 5—5.5,温度26—28℃,振速:100一110次/分,当pH降至4.9—4.7,残糖量在1%以下,5—6天可终止发酵。在培养6天的浓缩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后大量白色粘稠、纤维状的多糖被沉淀下来。在上述发酵条件下,3个菌株比较结果,南大853能明显提高多糖产量,6天的培养液中多糖量可达5.5—6 g/L,南大843和南大835分别是5g/L和2.8g/L。
  • 方自若 郑美媛 杨岱筠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圆盘电泳,分析比较了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16个菌株和光帽鳞伞(Pfioliota nameko) 9个菌株的胞外漆酶同工酶酶谱。经多批次重复, 得到了所有菌株的恒定酶谱。依照这些酶谱及各酶带等电点(pT)值的不同,确立了它们的漆酶标志位点相似系谱。16株黑木耳被区分成4种类型9个组。9株光帽鳞伞被分成两种类 型3个组,但各组内之菌株间仍有异同。试验结果表明,把漆酶同工酶谱应用于菌株鉴别将是一种有意义的方法。
  • 彭卫宪 陆大京
    菌物学报. 1987, 6(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灭活的近裸香菇(Lentinus subnudus Berk.)双核菌株原生质体与香菇[L. edodes(Berk) Sing.] 双核菌株原生质体融合,在35℃的条件下选得融合子。融合频率为0—4.3x10-5。融合子与双亲有明显的拮抗性。融合子的菌丝形态、氨基酸含量,子实体的形态,以及酸性磷酸酶同功酶的测定都与双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