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89年, 第8卷, 第Z1期 刊出日期:1989-09-06
  

  • 全选
    |
    Original Papers
  • 余永年,马国忠
    菌物学报. 1989, 8(Z1): 1-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腐霉属是一类形态多样、生理独特、生态上能多方适应的真菌类群,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土壤、植物和水体中。它们寄主范围很广,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导致猝倒、苗腐、根腐和茎基腐病等,引起贮存和运输中以及市场上的种子、瓜果和蔬菜的腐烂。在我国,由于腐霉的侵染,造成多种植物的严重损失。如四川的杉木黄化病,山东玉米的 茎基腐以及江南黄瓜幼苗的猝倒病等。然而,有些种类能合成生物素、核黄素、硫胺素、叶酸、泛酸、抗坏血酸等。有些能转化甾族化合物,如:谷甾醇、麦角甾醇和胆固醇。有些则能分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有些甚至能抑制或杀灭其他植物病原真菌。可见,研究腐霉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 胡复眉,郑儒永,陈桂清
    菌物学报. 1989, 8(Z1): 11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承认水玉霉(Pilobolus)属的9个种(郑、胡,见戴,1979)。近年来我们重新分离得到了这些分类群并对它们进行了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它们是彼此可以互相区分的分类群,但是,包括我们过去的概念在内,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用于这个属的分类的种概念太小.为了与整个毛霉目的其它属的分类系统相一致,我们把这9个分类群重新划分为由9个变种组成的5个种:晶澈水玉霉原变种[Pilobolus crystallinu (Wigg.) Tode var. crystallinus],晶澈水玉霉透孢变种新组合[P. crystallinus var.hyalosporus (Boedijn) Hu &Zheng, comb. nov.],晶澈水玉霉克莱因变种新组合[P. crystallinus var.kleinii (van Tieghem) Zheng &G.-q. Chen, comb. nov.],豆状水玉霉原变种(P. lentiger Corda var. lentiger),豆状水玉霉小型变种新组合[P. lentiger var. minutus (Speg.) Zheng &G.-q. Chen, comb. nov.],长型水玉霉(P. longipes van Tieghem),厚壁水玉霉(P. Oedipus Mont.),露水玉霉原变种[P. roridus (Bolt.) Pers. var. roridus],露水玉霉突囊变种新组合[P. roridus var. umbonatus (Butler) Hu &Zheng, comb. nov.]。水玉霉属先后报道过的种或种下分类群名称共计50个左右,其中一些异名往往被不同的作者归到不同的正名下面。为了解决它们的正确归属问题,我们对全部原始描述作了细致的文献考证然后决定其位置。对那些找不到原始描述或从原始描述中得不出结论的则作为可疑名称处理。可疑名称共计12个:Mucor obliquus Scop., M. urceolatus Dicks.;Pilobolus urceolatus Purt., P. pestis-bovinae Hallier(=P. hallierii Rivolta), P. nanus van Tieghem, P. intermedius, (Coem.) P. A. Karsten(=P. Oedipus Mont. var,intermedius Coem.), P. pullus Massee, P.proliferens McVickar, P. ramosus McVickar, P. simplex McVickar, P. lentiger forma leinii Reyn. &Laysa, P. lentiger forma minutus Reyn. &Laysa.
  • 魏江春,姜玉梅
    菌物学报. 1989, 8(Z1): 135-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子囊菌亚门石耳科的属级分类问题地衣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使属级分类出现了单属系统,二属系统,三属系统以及四属系统与五属系统。现在新二属系统,即石耳属一疱脐衣属系统已被越来越多的地衣学家和子囊菌学家所接受。但是,因为由Dodge (1968)描述的单种属拉诺属(Llanoa)的模式种与早已为人熟知的网脊石耳很相似,而近年来,这一单种属又被一些作者所接受、因此、我们不得不对该属模式种所依据的原始材料进行必要的复查。复查结果表明,拉诺属的模式种卖为网脊石耳的异名。因此,拉诺属也就成为石耳属的异名。此外,基于石耳科中三十五种地衣和五十二项特征的聚类分析结果也支持新的二属系统。
  • 齐祖同,孙曾美
    菌物学报. 1989, 8(Z1): 151-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桔青霉(Penicillium cirlrinunr Thom)是青霉属中的一个明确的种,但变异范围很大.自然界存在其白色株和不能利用硝酸盐为氮源的所谓营养缺陷型。在分类上对上述变异有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一是作为新种或变种,二是认为是突变型而不承认其分类地位。选择何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的主观看法。作者结合某些生理生化特性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形以及同工酶酶谱(酯酶,苹果酸脱氢酶,淀粉酶,核糖核酸酶)对桔青霉及其变异株以及邻近种作了比较研究以便提供依据,确认哪一种处理更为合理。研究结果表明桔青霉与其变异株的各种主要特征都极为相似,而与其邻近种则有明显不同。因此作者认为对这类菌株不应作为新种或变种而应作为种内变异株处理,不承认其分类地位.这一结论支持了Raper和Thom以及Pitt的观点。
  • R. H. 彼得森
    菌物学报. 1989, 8(Z1): 159-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了采集于吉林、黑龙江省的珊瑚菌,并对其系统分类位置和生物地理分布做了记录。描述的类群分别隶属于Clavaria, Lentaria, Multiclavula, Pterula, Ramaria,和Rcrmariopsis属,其中Ranurria crmericana var. orientalis为新变种。
  • 庄剑云
    菌物学报. 1989, 8(Z1): 175-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寄生在中国百合目植物(薯祯科,鸢尾科,灯心草科和百合科)上的柄锈菌共2I种。其中有2个新种,它们是刘氏柄锈(Puccinia lioui J.Y. Zhuang sp. nov.)和胀柄柄锈(Puccinia oedopoda J.Y. Zhuang sp. nov.),均寄生在菝葜属(Smilax)植物上。每个种都作了详细描述并附图。对百合科植物上的种附加了检索表。本文所引证的标本均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李滨
    菌物学报. 1989, 8(Z1): 199-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中国寄生于伞形科植物上的柄锈菌19种,其中4种为中国新记录。它们是托马斯柄锈(Puccinia thomasii),贝加尔柄锈(Puccinia baikalensis),阿丽索娃柄锈(Puccinia alisovae)和山芹柄锈(Puccinia oreoselini),每个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图,有些种并附加简要讨论。由于缺少标本而未能研究的种仅在附录中列出文献、寄主和产地。
  • 魏淑霞,庄剑云
    菌物学报. 1989, 8(Z1): 217-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中国禾本科植物锈菌增补了五种,其中两个新种:1、单穗拂子茅夏孢锈Uredo calamagrostidis-emodensis 2、多花剪股颖夏孢锈U. agrostidis-myrianthae;三个中国新记录:3、青篱竹柄锈Puccinia arundinariae 4、阿切尔单胞锈Uromyces archerianus 5、龙爪茅单胞锈U. dactyloctenii。每个种都有描述及附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郭林
    菌物学报. 1989, 8(Z1): 221-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茸草团散黑粉新组合(Sporisorium arthraxonis)寄生于矛叶草草(Arthraxonlanceolatus),孢子堆生花序上,外膜由真菌细胞组成,中轴由寄主组织形成,黑粉孢子11-15×10-13µm,小刺;不育细胞2-5个成组。荞麦轴黑粉(Sphacelotheca fagopyri)寄生于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孢子堆生子房中,中轴由真菌细胞组成,黑粉孢子8-13 ×7-l lµm,小疣。此二种是我国新记录。
  • 郭英兰,刘锡琎
    菌物学报. 1989, 8(Z1): 225-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是尾孢菌属(Cercospora)的近似属中最大的一个属,Deighton估计约有500种尾孢菌需要转到假尾孢属,目前全世界已描述假尾孢菌400多个种,且都是植物寄生菌,有些种能引致植物严重病害。Spegazzini于1910年建立了假尾孢属,但1976年以前,大多被归属于尾孢菌属内。1971年Ellis对此属的特征作了精简描述,1976年报导了3个新组合。1976年以后,假尾孢属虽先后有不少新种和新组合被其他作者发表,但系统研究此属的则系Deighton o Deighton 1976年对假尾孢属的研究史、与近似属的区别以及属的特征都作了详细描述,并报道了世界性假尾孢菌的21个新种,202个新组合和3个新名称,于1979年和1987年又报道了15个新种和39个新组合。假尾孢属与尾孢菌属,针尾孢属(Cercoseptoria)及假小尾孢属(Pseudocercosporella)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尾孢菌属产孢细胞不具齿突,疤痕明显加厚,分生孢子梗不从表生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大多无色,针形;针尾孢属分生孢子窄(不超过3µm),针形,不呈倒棍棒形,无表生菌丝;假小尾孢属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均无色,子座与假尾孢属也不大相同. 本文报道中国产的假尾孢菌60个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八角枫假尾孢),25个新组合和3个新记录.
  • 李玉,李惠中,王琦
    菌物学报. 1989, 8(Z1): 241-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团毛菌属(Trachaa)的两个新种,即异丝团毛菌(T heteroelaterum)和小孢团毛菌(T. microspora).每种附有扫描电镜照片,显微镜照片或绘图.前者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后者保存在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 Akademia Aktiveco
  • 陈健斌
    菌物学报. 1989, 8(Z1): 247-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88年10月13-15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国内学术委员和国外学术委员、美国康乃尔大学柯夫教授;生物局、政策局、科学报的有关同志;以及本室各课题组组长。本室在京全体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列席听取了大会的学术报告和工作报告。会议由学术委员会魏江春主任和郑儒永副主任主持。微生物所宋大康所长致欢迎词.在会议期间,本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著名真菌学家、美国康乃尔大学柯夫教授作了题为《今日盘菌系统学:概述子囊菌亚门中单囊壁类群的一些未解决的问题》的学术报告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会议预定的三项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