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05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5-15
  

  • 全选
    |
  • 戴玉成 魏玉莲 崔宝凯 Kari KORHONEN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湖南省衡山和江苏省紫金山的马尾松上发现岛生异担子菌,并从11号标本中分离到单孢菌株。在每个标本中随即选取两个或一个单孢菌株分别与已知的岛生异担子菌的T、N和Y生物种的单孢菌株进行融合性交配。实验表明这11号标本都是岛生异担子菌T生物种。T生物种的岛生异担子菌在中国广泛分布,且通常生长在马尾松上。N和T生物种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Y生物种与N和T生物种的主要形态区别是具有较小的孔口和担孢子。
  • 孙广宇 谭悠久 张荣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毛壳菌属和梭孢壳属5个新记录种,同丝毛壳Chaetomiumhomopilatum,刺毛壳C.spinosum,变绿毛壳C.virescens,小孢梭孢壳Thielaviamicrospora,栖土梭孢壳T.terricola。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和菌种对这些种进行了描述和照像。干制培养物标本和菌种保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
  • 薛峰2 张修国1* 王勇1 王汉忠2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匍柄霉属的一新种亚小球匍柄霉Stemphyliumsubglobuliferum和四个中国新记录,小球匍柄霉、蔷薇匍柄霉、名张匍柄霉和番茄匍柄霉。新种除形态学研究外,分析了其与本属和其它相关属种的ITS和gpd(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序列的系统学关系,为新种的确立提供了分子证据。新种的模式标本(HSAUPIII00140)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馆。
  • 付岗 赖传雅* 袁高庆 韦继光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广西北部地区作物根围采集土壤标样323个,分离纯化出腐霉菌株260个,共15种。其中7种为广西新记录,即棘腐霉Pythiumacanthicum,浮游腐霉P.aquatile,宽雄腐霉P.dissotocum,缺性腐霉P.elongatum,孤雌腐霉P.amasculinum,禾生腐霉P.graminicola,绚丽腐霉P.pulchrum。优势种为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其余7种为刺腐霉P.spinosum,德里腐霉P.deliense,昆明腐霉P.kunmingense,南宁腐霉P.nanningense,刺器腐霉P.acanthophoron,终极腐霉P.ultimum,镰雄腐霉P.falciforme。同时对腐霉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腐霉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性。
  • 金静1 李桂舫1 张天宇2 李宝笃1*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次报道了来自中国黄海海域的两种海洋真菌,其中树球壳属Dryosphaera为中国的新记录属,海浮树球壳菌D.navigans为中国的新记录种;另一种放射鱼雷孢菌Torpedosporaradiata仅在我国南海海域(香港)报道,在黄海海域为首次报道。文中提供了两种海洋真菌的形态描述和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于莱阳农学院真菌标本室(MHLYAC)。
  • 范黎1 刘虹2 刘波3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告隶属于柄灰包目Tulostomatales、柄灰包科Tulostomataceae、柄灰包属Tulostoma的我国新记录种石灰色柄灰包T.cretaceum、隐柄灰包T.evanescens、惑柄灰包T.perplexum和美丽柄灰包T.pulchellum,并附有插图和照片。
  • 张泽文 傅岚 陈作红*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技术,以rDNA的ITS区为分子指标,对古尼虫草Cordycepsgunnii的有性和无性阶段进行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古尼虫草的无性阶段是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gunnii
  • 李春如1,2 夏成润1 林英任1 樊美珍1* 李增智1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采自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的台湾虫草Cordycepsformosana,多批次收集弹射的子囊孢子分离得到其无性型,经鉴定为一被毛孢新种,命名为黄山被毛孢Hirsutellahuangshanensis。黄山被毛孢在米饭培养和自制的虫草培养基上均能长出子实体,其菌落及子实体颜色与天然虫草较为相似,但未见成熟的子囊壳。应用黄山被毛孢RCEF0868菌株对饲喂昆虫黄粉虫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黄粉虫在菌落接触感染、刚蜕皮幼虫的穿刺接种和孢子浓度1.0×107/ml浸蘸处理下,获得了相对较高的侵染率,分别达到30%、25%和25%,刚蜕皮幼虫一般比深色幼虫组其侵染率较高,1×105/ml孢子浓度浸蘸试虫不论是刚蜕皮或老熟幼虫均不能感染。10d后被感染的黄粉虫形成僵虫,继续保湿培养20d后,体表节间膜处形成白色菌膜,粘片镜检表明感染真菌即为供试菌株。40d后,可见子实体原基及孢梗束,尚未见成熟的子囊壳。
  • 张恩然1,2 黄满荣2 魏江春2 赵遵田1*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福建武夷山地衣物种多样性研究,发现了一些珊瑚枝属地衣的中国新纪录和稀有类群。它们是东亚珊瑚枝细枝变种和东亚珊瑚枝矮枝变种(中国新记录种),侧顶果珊瑚枝、大珊瑚枝头状变种和疣珊瑚枝为稀有种。标本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地衣标本室(HMAS-L),并对其进行了简明的描述和讨论。
  • 赵春田1,2 彭远义2 唐国敏1 王敖全1* 王华明3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同源重组技术破坏了黑曲霉基因组中的pepD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类subtilisin的胞外蛋白酶PEPD。实验以黑曲霉GICC2773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pepD基因,并在此基因中间插入潮霉素抗性基因(hph)表达单元,由此产生了3.7kb的pepD阻断基因片段。将此阻断基因片段与载体pBS连接,构建成pepD基因阻断质粒pBSDH。采用原生质体-CaCl2/PEG法将酶切阻断质粒得到的含pepD基因和hph表达单元的3.7kb线性片段转化AspergillusnigerGICC2773菌株,在含潮霉素的平板上筛选潮霉素抗性转化子,从这些抗性转化子中经PCR检测分离到到1个pepD基因阻断突变菌株?pepD66。外源漆酶分泌活性分析显示,黑曲霉pepD基因的破坏使其外源漆酶的分泌表达有所提高。
  • 张煜 刘刚 余少文 汤新 邢苗*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工作采用巴氏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表达系统进行了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纤维二糖水解酶Ⅱ(CellobiohydrolaseII)的表达。用RT-PCR的方法从经稻草粉诱导的里氏木霉培养物中分离出纤维二糖水解酶Ⅱ的基因,将其插入到巴氏毕赤酵母的表达载体pPICZαA中,并使之处于α-因子信号肽序列的下游,得到重组质粒pPICZαA-cbh2。通过电穿孔的方法用线性化的pPICZαA-cbh2转化巴氏毕赤酵母GS115菌株,经过大量筛选后得到可以高效表达纤维二糖水解酶的毕赤酵母菌株P.pastorisCBHⅡ1。在甲醇诱导的条件下培养P.pastoris<.I>CBHⅡ1,培养液中的CMC活性可达到3.82U/mL,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纤维二糖水解酶在P.pastorisCBHⅡ1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里氏木霉。对表达产物进行了LC-MS分析,结果表明所表达的蛋白为里氏木霉的纤维二糖水解酶。
  • 任志红 徐平 王富强 苏彩云 丰玫玫 张佳 戴梦 韦春玲 穆岷 贺建功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四种不同物种来源,不同代谢途径功能基因的启动子为材料,分别构建了以产黄青霉异青霉素N合成酶(IPNS)基因pcbC的启动子Pipns、构巢曲霉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pdA的启动子PgpdA、构巢曲霉色氨酸合成基因trpC的启动子PtrpC、粗糙脉胞霉氨基酸合成交叉途径控制基因cpc的启动子Pcpc为启动子,腐草霉素(phleomycin)抗性基因为报告基因,构巢曲霉色氨酸合成基因trpC的终止子TtrpC为终止信号的丝状真菌转基因质粒,建立了产黄青霉工业生产菌种启动子筛选、评价体系,调查了这四种启动子的强弱。结果表明选择性标记基因受强启动子驱动可以提高产黄青霉工业生产菌种的转基因效率。研究也显示这四种启动子的强弱的顺序为PgpdA、Pcpc、Pipns和PtrpC。
  • 李海燕1,4 刘润进2 束怀瑞3 李玉4*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大豆(品种:‘鲁豆4’)接种AM真菌Glomusfasciculatum和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glycines)4号生理小种后各处理菌根和线虫侵染率、几丁质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几丁质酶基因Chib1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5转录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SCN对AM真菌的侵染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的大豆根内线虫侵染率明显低于只接种SCN的处理。另外,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的大豆根内几丁质酶和PAL活性显著提高,活性高峰出现在接种线虫后的第3天。值得注意的是,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的大豆根内两种基因Chib1和PAL5转录物高峰也出现在接种SCN后的第3天,即AM真菌侵染率快速上升而SCN侵染率快速下降时期。所以Chib1和PAL5基因的表达可能是AM真菌诱导的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害防御反应的一种表现。因此推测Chib1和PAL5直接参与了AM真菌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害的防御反应。
  • 漆艳香 谢艺贤 张欣 蒲金基 张辉强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海南省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小种1和小种4)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的15个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省各市县发病蕉区的分别属于1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的16个代表菌株及广东省2个1号和4号生理小种对照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产生97个RAPD分子标记,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有76条,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并寻找到了1、4号生理小种的特异性条带,为在分子水平上进行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提供更为便利的手段。
  • 黄丽丽 王欣丽 康振生* 赵杰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夏孢子相对致死率90%左右作为紫外线处理最适时间,发现8min为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单孢菌系(CY29-3)最适处理时间,其夏孢子相对致死率达88.97%。CY29-3的夏孢子经紫外线处理、扩繁、筛选品种筛选及4代的稳定选择后,获得了两个毒性变异的突变菌株。毒性突变产生的Jubi菌株对尤皮Ⅱ号的毒性增强,反应型由野生菌系的0型变为4型;非毒性突变产生的Funo菌株在阿夫上的反应型由野生菌系的4型变为2型。研究结果表明两突变菌株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和毒性范围也明显不同于野生菌系,说明紫外线诱导的小麦条锈菌变异是不定向和复杂的。对野生菌系和两个突变菌株进行RAPD分析后发现,两突变菌株与野生菌系之间的DNA多态性存在显著差异,多态率分别为10.58%和11.57%,说明紫外线可使小麦条锈菌基因组DNA发生较大的变化且突变位点比较复杂。
  • 伏建国 强胜 朱云枝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菌株NEW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系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稳渗剂对链格孢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链格孢菌原生质体比较适宜的条件为PD液体培养基培养20h,以0.7mol/LNaCl为稳渗剂、1%LysingEnzyme、1%Drislase和1%Snailase3种酶溶液混合使用,30℃酶解3h。对原生质体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REMI)转化,筛选到了链格孢菌弱致病突变株NEW001,为致病相关基因的标记和克隆打下了基础。
  • 肖长坤1 郑建秋1 李健强2* 师迎春1 Hasan Bolkan2,3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来自国内外的20株白菜黑斑病菌及近源种为研究材料,进行了5.8SrDNA及其侧翼ITS区的克隆、测序、序列变异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黑斑病菌及其近源种真菌核糖体5.8SrDNA及其侧翼ITS区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种菌株ITS1比ITS2在碱基构成上有更大变异,而且ITS1的序列长度变异比ITS2的大;而种内虽然各菌株的寄主和地理来源不同,但ITS1和ITS2在长度上均没有变异,碱基构成上存在微小的变异。对该区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白菜黑斑病菌3个种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brassicae、甘蓝链格孢A.brassicicola和萝卜链格孢A.japonica虽然地理来源和寄主不同,但种内的不同菌株均在一个独立的聚类组中,种之间以及其和链格孢属内其它种在聚类关系上能明显分开,可基于该区进行黑斑病菌的分类鉴定。
  • 左豫虎1,2 侯巨梅2 康振生1* 陈长卿1 黄丽丽1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易对甲霜灵产生抗性,从大豆疫霉野生型菌株可诱变筛选到对甲霜灵有抗性的菌株Mtr。Mtr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可达野生型单游动孢子菌株的870倍以上。Mtr性状在无性后代稳定遗传,在游动孢子后代连续三代未发生抗药性分离。大豆疫霉Mtr性状的保持对甲霜灵没有表现依赖性。Mtr单游动孢子菌株在不含甲霜灵的胡萝卜培养基(CA)平板上培养30d后对甲霜灵的抗性没有下降,其单游动孢子后代也未出现抗药性分离。
  • 陈立红1 BOLAND Grey J.2 闫伟1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cleortiumcepivorumBerk.是引起洋葱白腐病的病原真菌,大部分测试的菌株含有dsRNA片段,这些dsRNA片段被称为真菌病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在不同分离株之间或同一分离株不同提取物之间dsRNA带的数量和位置有很大的变化。ScQ-4菌株菌丝生长缓慢,致病力明显低于其他菌株。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证实和确定ScQ-4菌株中dsRNA片段所处的亚细胞位置,结果表明这些dsRNA片段与其寄主线粒体共同纯化,因此它们可能存在于寄主线粒体中,属于线粒体病毒。在营养相容性菌株之间这些dsRNA片段可通过菌丝融合进行传播,获得dsRNA片段的受体菌株的致病力明显降低,这对SclerotiumcepivorumBer.k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性。
  • 夏敏 王丽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对2种作物节木代料和纯木屑代料(CK)香菇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作物节木代料香菇子实体蛋白质的NI指标低于纯木屑代料香菇,而CS、AAS、EAAI、BV、SRCAA等指标均高于纯木屑代料香菇。结论:作物节木代料香菇子实体和纯木屑代料香菇子实体蛋白质均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且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 姜华1 黄清荣2 臧丽丽1 高成彬1 蔡德华2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测定了黄伞Pholiotaadiposa菌丝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对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并与营养价值较高的白灵侧耳Pleurotusnebrodensis、刺芹侧耳Pleurotuseryngii和金顶侧耳Pleurotrscitrinopileatu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伞菌丝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占其氨基酸总量的43.9%,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92.0、71.3、88.5、84.8、40.4和78.8,六项指标均比参比食用菌高。结果说明黄伞菌丝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 张敬泽1 徐同1 何黎平2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浙江无核柿炭疽病近年来在浙江淳安地区严重发生,根据形态学特征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在枝条病斑上的分生孢子盘通常不产生刚毛,分生孢子顶端顶部钝圆,基部平截,分生孢子盘中的孢子包埋在基质中,紧密结合在一起。分生孢子在自然寄主和人工培养条件下形态特征相似。6个柿树炭疽菌菌株的rDNAITS序列联配显示,其序列是相同的。用UPGMA方法分析ITS1-ITS2序列构建的炭疽菌系统发育树把6个柿树炭疽菌菌株和其它寄主上的胶孢炭疽菌或其有性型围小丛壳菌菌系分入同一个组,与根据形态学的鉴定结果一致。在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用DAPI荧光染色观察到核相发生两次有丝分裂变化。第一次有丝分裂发生在分生孢子固着聚苯乙烯塑料培养皿3-4h后,随后,分生孢子中部形成一个隔膜,把它分成两个细胞;6~7h后,分生孢子发生第二次有丝分裂。分裂后,一个核通过芽管移入附着胞中。
  • 彭小伟 陈洪章*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油脂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mairei茎中分离到26株内生真菌,用形态学方法鉴定表明,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无孢菌群MyceliaSterilia和硬内囊霉属Sclerocystis为优势类群;用苏丹黑染液对这26株内生真菌菌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14株内生真菌菌丝中有明显的油滴存在,选出其中油滴较大较多的7株在PD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6d后提取油脂,结果它们的油脂含量为细胞干重的13.2%~29.5%;这26株内生真菌在以微晶纤维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8d后,测定发酵液的滤纸酶活,发现酶活为6.5~17.8μg葡萄糖/mL·min。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内生真菌中存在大量产油菌株,且它们有以纤维素为碳源生长的潜力。本研究为筛选能以秸秆中纤维素为碳源积累油脂的菌株打下基础。
  • 杨瑞秀1 孙晓东1 吕国忠2* 杨红1 梁景颐1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张英 郭良栋*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万永继1,2 沈佐锐1
    菌物学报. 2005, 24(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营寄生生活、无线粒体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分类学上一直归类于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亚界。但最近对微孢子虫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的研究认为微孢子虫与真菌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2002年将微孢子虫归类于真菌。本文予以综述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