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1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1-15
  

  • 全选
    |
    贺词
  • 李玉
    菌物学报. 2011, 30(6):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菌物学会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菌物学报. 2011, 30(6):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陈健斌,邓红
    菌物学报. 2011, 30(6):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李增智,黄勃,陈名君,王滨,樊美珍
    菌物学报. 2011, 30(6): 823-8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白僵菌属是全球分布的最常见的虫生真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白僵菌的研究进入分子时代,各方面的研究都有快速甚至是突破性的进展。作为复合种的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已被分割,而且还有其他新种被陆续命名,有多种有性型被发现;在查明一些致病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后,通过转基因改良菌株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解决了与白僵菌在农林生态系中的流行有关的一些难题。文中就白僵菌的分类学与系统演化、生物学、分子致病机制与基因工程,以及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张颖,李国红,张克勤
    菌物学报. 2011, 30(6): 836-8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食线虫真菌是指寄生、捕捉、定殖和毒害线虫的一类真菌,这类真菌是自然界中线虫种群控制的重要因子,也是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重要研究材料,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目前全世界共报道700余种食线虫真菌,包括捕食线虫真菌380余种,线虫内寄生真菌120余种,产毒真菌270余种和大量机会真菌。针对丰富的食线虫真菌资源,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在捕食线虫真菌资源的分类、系统进化、生态分布、有性无性联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线虫内寄生真菌侵染宿主的方式及产毒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挖掘等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研究,文章综述了以上研究进展并简述了食线虫真菌资源的生物防治应用概况。
  • Margarita BONDARTSEVA
    菌物学报. 2011, 30(6): 846-8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论文
  • 庄剑云,魏淑霞
    菌物学报. 2011, 30(6): 853-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补充记载了采自海南省的9种锈菌。甲竹Bambusa remotiflora上的华南柄锈菌Puccinia austrosinensis、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上的紫薇夏孢锈菌Uredo lagerstroemiae和海南薯Ipomoea sumatrana上的宽乳单胞锈菌Uromyces latimammatus为新种;厚叶素馨Jasminum pentaneurum上的巴氏查科锈菌Chaconia butleri、猪肚木Canthium horridum上的鱼骨木驼孢锈菌Hemileia canthii、牛筋果Harrisonia perforata上的牛筋果无眠多胞锈菌Kuehneola harrisoniae、毛咀签Gouania javanica上的椴叶咀签柄锈菌Puccinia gouaniae-tiliaefoliae、蒲桃Syzygium jambos上的番石榴柄锈菌Puccinia psidii以及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上的钝叶草柄锈菌Puccinia stenotaphri为中国新记录。引证的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 陈素真,郭林
    菌物学报. 2011, 30(6): 861-8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山小橘隔担菌Septobasidium glycosmidis新种,担子果生在叶两面,切片厚180-350μm,菌丝柱褐色,高50-150μm,宽20-100μm,原担子近球形或倒卵形,13-18×12-14μm,存留,担子圆柱形,弯曲或者强烈弯曲,4胞,27-35×6.5-10μm。合欢隔担菌Septobasidium albiziae新种,担子果生在树干上,切片厚180-330μm,菌丝柱褐色,高30-60μm,宽20-300μm,担子圆柱形或者棒状,通常在隔膜处收缩,直或者稍弯曲,4胞,20-32×6-10μm。
  • 郭英兰
    菌物学报. 2011, 30(6): 865-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钉孢属Passalora Fr.的1个新种,日本防己钉孢Passalora cocculi-trilobi,1个新组合,漆钉孢P. rhoidis和2个新名称,梾木生钉孢P. cornicola,穿龙薯蓣钉孢P. dioscoreae-nipponicae。文中提供了各个种的形态描述、绘图及讨论,新种还提供了拉丁文描述。研究的标本包括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 贾泽峰,苗晓琳,魏江春
    菌物学报. 2011, 30(6): 870-8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半实衣属和灰线衣属地衣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共鉴定出7个种,其中半实衣属4种,灰线衣属3种。报道了采自海南的一新种——双砖孢半实衣Hemithecium duomurisporum和一中国新记录种——交织半实衣H. implicatum。给出了这些种的检索表和全部种的地衣体特征照片。
  • Harrie J. M. SIPMAN,Teuvo AHTI
    菌物学报. 2011, 30(6): 87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陈健斌
    菌物学报. 2011, 30(6): 881-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迄今为止,从广义梅衣属分出属名多达40个左右,称之为梅衣类属群(parmelioid genera)。形态学和/或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将其中某些属合并。目前使用的属名约为33个,它们包括的地衣称之为梅衣类地衣(parmelioid lichens),有1,500余种。中国有梅衣类地衣20个属近200种。报道其中的8个中国新记录种。它们是:平坦北极梅Arctoparmelia separata,美洲条衣Everniastrum lipidiferum,墨西哥条衣Everniastrum mexicanum,裂芽皱梅Flavoparmelia baltimorensis,东亚黄髓梅Myelochroa hayachinensis,宽蛇纹梅衣Parmelia marmorophylla,小裂片梅衣Parmelia pseudolaevior,疱突大叶梅Parmotrema pustulatum。
  • 王欣宇,王立松,川上宽子,许宰铣
    菌物学报. 2011, 30(6): 889-8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柱衣属Pilophorus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通过标本采集发现了6个种,包含过去报道的4个种:P. acicularis,P. cereolus,P. clavatus和P. curtulus,以及两个作者近期发表的种:P. fruticosus和P. yunnanensis。对这6个种进行了形态学,解剖学以及化学特征的描述,并且提供了中国柱衣属的检索表和形态特征。
  • 赵杰,张宏昌,姚娟妮,黄丽丽,康振生
    菌物学报. 2011, 30(6): 895-9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萌发的小麦条锈菌冬孢子接种采自陕西省境内的陕西小檗、少齿小檗和长穗小檗,3种小檗均产生了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用人工接种小麦条锈菌冬孢子在陕西小檗上产生的锈孢子器接种小麦铭贤169产生了典型的条锈菌夏孢子堆症状。特异性PCR和DNA序列分析表明,人工接种产生于小檗上的锈孢子、接种锈孢子于小麦上产生的夏孢子堆与小麦条锈菌DNA的ITS区序列完全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用采自田间受锈菌侵染的小檗叶片产生的锈孢子接种小麦铭贤169,经培养在小麦铭贤169叶片上产生了典型的条锈病症状。从而证实,在自然条件下,在中国,小檗不仅可作为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而且小麦条锈菌可在小檗上完成其有性繁殖过程。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揭示我国小麦条锈菌高度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毒性变异机理、完善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Ronald H. Petersen,John Dunlap,Karen W. Hughes
    菌物学报. 2011, 30(6): 901-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刘超洋,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11, 30(6): 912-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核糖体小亚基二级结构对真菌系统发育分析的影响。对用不同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结合二级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较传统方法产生了更为合理的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信息除用于优化序列比对外,还需整合到核酸替代模型中;恰当的序列比对方法、进化模型和建树运算法则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揭示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 曹叔楠,刘萌,周启明,郭守玉
    菌物学报. 2011, 30(6): 920-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蜈蚣衣属、黑蜈蚣衣属地衣样品为材料,结合GenBank中相关数据,对地衣型真菌核糖体小亚基 DNA上的I型内含子分布模式进行归纳,并探讨了其在地衣型真菌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地衣型真菌核糖体小亚基 DNA上存在多个I型内含子插入位点,通过二级结构分析给出了天然状态下I型内含子发生转座的证据。分析显示,I型内含子作为分子标记,只适合用于种下单位的系统发育研究中。
  • 赵鹏,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11, 30(6): 932-9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种内与种间差异以及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为评价DNA条形码的重要指标,探索ITS序列作为粒毛盘菌属DNA条形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TS成功区分了研究涉及的22个种,其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为100%,该片段有望成为该属区分物种的DNA条形码。
  • 郑方圆,曹叔楠,张涛,刘川鹏,周启明,魏江春
    菌物学报. 2011, 30(6): 938-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物DNA条码是利用一个短的DNA标记进行生物的快速鉴定。以真菌界的石耳目、石耳科中的石耳属地衣的部分种类为材料,应用地衣共生菌的rDNA-ITS序列,对29种石耳属地衣进行鉴定,并初步探究其中部分种类特异的微型条码,为石耳属地衣的快速鉴定提供依据。
  • Hikari SATO,Kojiro HARA,Masashi KOMINE,Yoshikazu YAMAMOTO
    菌物学报. 2011, 30(6): 944-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Kojiro HARA,Marie ENDO,Hiroko KAWAKAMI,Masashi KOMINE,Yoshikazu YAMAMOTO
    菌物学报. 2011, 30(6): 950-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刘华杰,黄满荣,吴清凤,李红梅
    菌物学报. 2011, 30(6): 955-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海拔是地衣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地衣的海拔分布格局是地衣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表明中国地卷属地衣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单峰曲线,它们倾向于分布在受全球变暖影响较高的高海拔地区[(2,022±995)m],且具有较窄的海拔分布幅(约68%的物种分布于海拔为1,694-2,954m的地带),因而对其进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已十分迫切。地卷属11种地衣具有不同的海拔分布规律,这些分布规律与各自分布的海拔区间有关。基于11物种的海拔分析支持Rapoport法则。全球暖化对4种地衣的潜在威胁尤其强烈,即:大陆地卷Peltigera continentalis、长孢地卷P. dolichospora、克氏地卷P. kristinssonii和小地卷P. ven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