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6年, 第3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5-22
  

  • 全选
    |
  • 张耀, 刘如明, 肖建辉
    菌物学报. 2016, 35(5): 495-51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真菌栖息生境及物种的多样性使其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呈多样性特点,结构与功能多样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已成为新药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资源。低温型真菌因其独特而恶劣的生存环境进化出特有的适冷特性及代谢途径,使其产生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几率大大提升,已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近年来,研究者陆续从高海拔地区、南北极地和深海地带等低温生境分离鉴定出上百种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并显示出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本文对近10年来源于上述生境的低温型真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用于创制抗肿瘤新药提供新思路。

  • 任菲, 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16, 35(5): 511-52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柔膜菌科真菌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3个新种(新疆绿胶杯菌、多隔拟散胞盘菌、河南新胶鼓菌)和1个新变种(落叶松芽孢盘菌小囊变种)以及3个未命名种,分别属于绿散胞盘菌属(Chlorencoelia sp. 8357)、斯特罗盘菌属(Strossmayeria sp. 1683)和丝绒盘菌属(Velutarina sp. 4115),报道2个中国新记录种(卷边盘菌、泪滴暗被盘菌)。对上述分类群进行了详细的形态解剖学描述和图解,对新分类群与相近种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 任菲, 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16, 35(5): 523-52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来自四川、甘肃和青海的晶杯菌科盘菌采集物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了3个新种,它们隶属于黄杯菌属和绒被盘菌属。竹黄杯菌的子囊盘直径0.2-0.5mm,子实层表面米色至米灰色;子囊具8个子囊孢子,孔口在Melzer’s试剂中呈蓝色,58-68×4.5-5.5μm;子囊孢子梭形,具一个分隔,8-12×2.3-3μm。单胞黄杯菌的子囊盘盘状,直径1mm,子实层表面污黄色;子囊具8个子囊孢子,孔口在Melzer’s试剂中呈蓝色,82-92×6-8μm;子囊孢子梭形,14-21×2-3.5μm。隔孢绒被盘菌的子囊盘盘状,直径0.5-1mm,子实层表面白色至淡灰色,子层托表面具短棒状细胞延伸物;子囊棒状至近圆柱形,具8个子囊孢子,孔口在Melzer’s试剂中呈蓝色,73-84×6.8-7.5μm;子囊孢子柱梭形,具3个分隔,18-20.5×2.5-3.3μm。

  • 吴远, 陈玉霞, 孟艳琼, 林英任
    菌物学报. 2016, 35(5): 529-53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源自中国海南省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山铜材落叶上的齿裂菌属一新种,即山铜材齿裂菌Coccomyces chuniae。对该种进行了描述、图解和讨论。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

  • 徐亚飞, 彭凡, 孟艳琼, 林英任
    菌物学报. 2016, 35(5): 534-53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生于卵叶樟Cinnamomum rigidissimum枯叶上的齿裂菌属Coccomyces 一新种,即海南齿裂菌Coccomyces hainanensis。对该种进行了描述、图解和讨论。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

  • 杨亚曦, 姜于兰, 李兴红
    菌物学报. 2016, 35(5): 539-54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生于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叶片上的链格孢属一新种,对该种结合形态描述及分子系统学分析明晰其分类地位。命名为枇杷链格孢Alternaria eriobotryae。研究标本保藏于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HGUP)和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 郭英兰
    菌物学报. 2016, 35(5): 545-54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2种中国假尾孢菌,其中有1个新种,即寄生在海南地黄连 Munronia pinnata 上的地黄连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munroniae;另1个是中国新记录种,即寄生在荜拔Piper longum上的胡椒生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piperigena。提供了各个种的形态描述、图及与近似种区别的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 刘铁志, 庄剑云
    菌物学报. 2016, 35(5): 549-55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40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产自中国内蒙古的柄锈菌属1新种和1新变种。糙苏Phlomis umbrosa上的糙苏生柄锈菌Puccinia phlomidicola为新种;直根酸模Rumex thyrsiflorus上的酸模柄锈菌直根酸模变种Puccinia acetosae var. thyrsiflori为新变种。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和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 论文
  • 贾泽峰,王立松,吴兴亮,徐丽丽,杨梦竹
    菌物学报. 2016, 35(5): 553-55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文字衣科点衣属1新种——近烟色点衣Ocellularia subfumosa以及中国点衣属3个新记录,即洞点衣O. cavata、平点衣O. leioplacoides和核类点衣O. pyrenuloides。文中对每种提供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图片。研究标本保存于HMAS-L、KUN-L和SDAU。
  • 王毅芳,杨志辉,朱杰华,张岱,赵冬梅,张健
    菌物学报. 2016, 35(5): 569-57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40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尖镰孢寄主范围广、遗传差异大,其种下存在多种寄主专化型。对尖镰孢寄主专化型的快速鉴定可为科学制定植物病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利用Sherlock MIS脂肪酸鉴定系统对分离自番茄、棉花、黄瓜、茄子等4种寄主专化型的18株尖镰孢进行脂肪酸成分测定,共检测到10种脂肪酸。运用SPSS软件中的PCA法对被检测到的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18:1CIS9(W9)[X1],18:2 CIS 9,12/18:0a[X2]和18:00[X3]等3个脂肪酸为其主成分。利用Bayes逐步判别法建立了尖镰孢4种不同寄主专化型判别模型为Y1=-157.750+2.809X1+3.391X2+8.099X3;Y2=-178.343+0.586X1+7.587X2- 0.214X3;Y3=-129.132+2.749X1+4.163X2+4.476X3;Y4=-201.307+2.016X1+7.345X2+2.400X3。通过对43株未知寄主专化型菌株主成分脂肪酸的测定,利用判别法对尖镰孢进行判定,结果发现有40株与原寄主来源一致,判对率达93%。表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可用于尖镰孢寄主专化型的快速鉴定。
  • 王登杰,王海鸿,张桃,雷仲仁
    菌物学报. 2016, 35(5): 577-58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40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同一种虫生真菌的不同菌株对于特定昆虫宿主的毒力可存在显著差异,真菌在昆虫体内的生长能力不同可能是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为了探讨真菌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动力学与其毒力的关系,本研究用生测法测定了3株球孢白僵菌(GZGY-1-3、SCWJ-2、WLMQ-20)在高剂量(1×108孢子/mL)和低剂量(1×106孢子/mL)下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毒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真菌在宿主体内的拷贝数进行了定量,用荧光显微方法观察了白僵菌侵染烟粉虱的过程。生物测定实验结果显示:不论在高剂量还是低剂量下,菌株GZGY-1-3杀死烟粉虱所需的时间最短(在高剂量和低剂量下LT50分别为2.29d和6.10d),其次是菌株SCWJ-2(LT50分别为3.03d和7.38d),菌株WLMQ-20所需时间最长(LT50分别为4.13d和9.39d)。对于同一菌株,其高剂量下的毒力显著高于低剂量下的毒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接触高剂量孢子后烟粉虱获得的孢子数远远高于接触低剂量时的孢子数。接种后,每一菌株和每一剂量下的真菌生长都表现出一个相似的模式。在接种24h后,真菌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在接种后24–48h之间是一个简短的恢复阶段,接种48–72h后是真菌的细胞数略有净增长的稳定时期,在宿主死亡前后的阶段,真菌数量急剧增加,与接种后最初24h相比高了近1 000倍。然而,尽管它们的生长模式相似,但是却存在着量上的差异,由致病性强、剂量高的菌株侵染的昆虫体内的最终真菌菌体数高。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到的白僵菌对烟粉虱的侵染过程证实了定量PCR的结果。这些结果说明菌株间毒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真菌生长动力学的量化差异所决定的。
  • 饶佳,鲍大鹏,李燕,汪滢,程向阳,王莹
    菌物学报. 2016, 35(5): 586-59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前期工作中发现草菇含有30个GH61家族基因同源物(Vv_gh61_1至Vv_gh61_30),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基因的结构特点以及其编码蛋白基本性质和系统进化关系,并研究了Cu2+和Mn2+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表明有17个草菇GH61基因串联成6个基因簇,存在明显的串联重复现象,系统发育树与基因外显子位置分析表明串联重复基因分布在同一进化分枝上并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串联重复基因编码序列一致性在71%–94%之间。草菇GH61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在217–442aa之间,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介于22.4–45.4kDa和5.2–9.3之间,绝大多数都含有信号肽并定位在细胞外,都含有Glyco_hydro_61功能域以及CBM1、peroxidase等多样化的功能域,系统进化树表明草菇GH61家族基因具有3个主要进化分枝,与灰盖鬼伞等的GH61基因有较近的进化关系。金属离子诱导作用显示,Mn2+对草菇GH61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诱导作用而Cu2+的诱导作用不明显。
  • 刘冬忍,田芳,王小飞,王景冒,戚元成,宋安东,申进文,邱立友
    菌物学报. 2016, 35(5): 597-60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40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POXC是糙皮侧耳合成最多的一种漆酶。应用启动子替代技术,用构巢曲霉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pd)启动子替代POXC基因的启动子,构建了超量表达POXC糙皮侧耳转化子。转化子中POXC基因表达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0.72–3倍。在PDA平板培养、PD摇瓶培养和棉籽壳试管培养条件下,转化子漆酶活力显著提高,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倍以上。用棉籽壳栽培,转化子菇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2%,培养料中木质素含量比出发菌株减少21%。结果表明,应用高效启动子替代能够显著提高糙皮侧耳漆酶基因的表达量、漆酶活力及其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
  • 燕心慧,齐秋月,汪世华,王成树
    菌物学报. 2016, 35(5): 605-61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60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蛹虫草具有悠久的食药用历史,但关于其活性成分的种类仍知甚少。本文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HPLC等色谱技术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子实体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1–3分别被鉴定为:虫草素(3’-脱氧腺苷)(1),色氨酸(2)和5,5’-dibuthoxy-2,2’-bifuran(3),杂环化合物3为首次从蛹虫草子实体中获得。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发现,虫草素和5,5’-dibuthoxy-2,2’-bifuran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都有显著的抑菌活性,但是它们对酿酒酵母均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活性。
  • 赵新湖,包海鹰
    菌物学报. 2016, 35(5): 611-61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黄水煎剂建立小鼠胃肠功能损害模型,探讨云芝提取物和其中的白桦脂酸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以及白桦脂酸对小鼠在脂质过氧化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云芝提取物和白桦脂酸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胃泌素和胃酸分泌量(P<0.01);同时白桦脂酸高低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浆中丙二醛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肝脏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的含量(P<0.01)。说明云芝提取物和白桦脂酸能够有效地改善小鼠的胃肠功能,且抗脂质过氧化是云芝活性成分白桦脂酸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 朱碧纯,柴一秋,章思思,彭秀秀,金轶伟,陈官菊
    菌物学报. 2016, 35(5): 619-62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逐步从人工培养蝉花虫草分离获得A(50%乙醇回流提取)、B(膜分离)、C(大孔树脂洗脱)和D(Sephadex LH20柱纯化)等4种样品,单一化合物D纯度为98.62%,鉴定为N6‐(2‐羟乙基)腺苷[N6‐(2‐hydroxyethyl)‐adenosine,HEA]。研究各样品对戊四唑(pentylenetetrazol,PTZ)诱导的小鼠惊厥模型的影响,以及选择性腺苷A1受体(AA1R)拮抗剂DPCPX或选择性腺苷A2A受体(AA2AR)拮抗剂ZM241385对HEA作用的影响,并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IHC)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等技术进一步探究HEA抗惊厥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各样品(i.p.)均有抗惊厥活性,HEA(40–60mg/kg,i.p.)能显著延长惊厥小鼠的存活时间和降低死亡率,DPCPX(2mg/kg,i.p.)能够拮抗HEA的抗惊厥作用,而ZM241385无此作用;HE、IHC和WB的结果进一步揭示DPCPX显著降低HEA的作用。综上所述,蝉花虫草的HEA具有抗惊厥作用,并且可能通过激活腺苷A1受体而起作用。
  • 简报
  • 袁海生,曹文娟
    菌物学报. 2016, 35(5): 628-63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40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我国齿状木生真菌的4个新记录种,分别是:玫瑰色肉齿菌Climacodon roseomaculatus、带状小冠齿菌Hydnocristella himantia、棘丝刺齿耳Stecchericium acanthophysium和肾形齿耳Steccherinum reniforme。根据我国采集的标本对其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 王蒙蒙,李长林,孙开明,潘好芹,李伟
    菌物学报. 2016, 35(5): 636-64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分离自山东沿岸潮间带海藻的3个中国新记录种:石生束格孢霉Sarcinomyces petricola、鼠灰帚霉Scopulariopsis murina和球孢帚霉Scopulariopsis sphaerospora。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标本室(OUCMB)。
  • 蒋世翠,张波,李艳双,李玉
    菌物学报. 2016, 35(5): 641-64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40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黄柄钙皮菌是黏菌中的一种重要模式生物,本文筛选了其无菌培养条件,比较了生活史不同阶段的发生时间,同时比较了生活史中孢子萌发、原质团生长及子实体形成3个阶段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黄柄钙皮菌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在20%水琼脂上于28℃进行孢子萌发;在24–26℃下20%琼脂+40%燕麦培养基上进行原生质团的培养;在24–26℃下1 000Lx光照10–14h时形成子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