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8年, 第3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5-20
  

  • 全选
    |
    目录
  • 菌物学报. 2018, 37(5): 540-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付德来, 陈宇熹, 郭庆丰, 毛丽慧, 费姣, 邱君志
    菌物学报. 2018, 37(5): 541-55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80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座壳孢及其有性型是一类重要的虫生真菌,隶属子囊菌门、粪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能寄生粉虱和蚧类昆虫,可开发成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农药。座壳孢及其有性型属成员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类群物种、栖息环境和生态适应的多样性使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及其生物活性彰显出多样性特点,结构和功能多样的真菌代谢产物已成为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虫生真菌因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多种生存环境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适应寄主特性及代谢通路,明显提高获得新颖结构、显著活性的代谢产物的几率,目前已是药物重点研发的领域。在座壳孢及其有性型代谢产物研究中已报道了萜类、黄酮类、醌类、环肽和甾醇等多种化合物,并具有抗肿瘤、抗疟疾、抗菌和杀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在农业、工业和医药保健等方面应用。本文对近年座壳孢及其有性型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促进座壳孢及其有性型代谢产物的深入研究、开发利用和新药创制提供参考。

  • 刘铁志, 乌兰图雅, 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18, 37(5): 555-55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8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采自内蒙古地区的肉杯菌科一新种:根小口盘菌Microstoma radicatum。提供了新种的详细描述、生态照片、线条图和ITS序列GenBank登录号,编制了小口盘菌属世界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和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 张璐, 李卓识, 李玉
    菌物学报. 2018, 37(5): 559-56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选取了《中国真菌志·第二十七卷·鹅膏科》中27个物种及变种,对这些分类单元的菌托形状、菌褶颜色、担子大小等形态学特征进行统计,依据这些形态学特征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得到各物种及变种与各个形态学特征之间的关联程度。通过聚类分析将27个物种及变种分为四大类,最终结果与鹅膏属分类情况一致,验证了上述分析方法在鹅膏属分类研究领域具有可行性与准确性。

  • 刘雪莹, 韩玉立, 司静, 李春道, 崔宝凯
    菌物学报. 2018, 37(5): 565-57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8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ITS序列对中国8个不同地理群体的168份灵芝样本的分子变异、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8个样品中共检测到39个单倍型(H1-H39),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d=0.867±0.018,Pi=0.00304±0.00024),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不大;TCS单倍型网络图和基于ML、NJ法构建的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显示,各地理群体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形成对应关系,二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AM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4.33%,群体内的变异占95.67%,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总体和各地理群体的中性检验结果显示,群体扩张遵循中性进化,群体大小保持相对稳定。整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4331,基因流Nm为2.99,表明各地理群体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群体遗传分化较小。推测原因可能为种群扩张历史较短,分布范围较窄,造成遗传多样性偏低,各群体间遗传分化不大。

  • 马超君, 王刚正, 周莎莎, 罗义, 龚钰华, 边银丙
    菌物学报. 2018, 37(5): 576-58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邻氨基苯甲酸合酶(TrpE)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逆境诱导蛋白,其在逆境条件下的响应保证了生物体生存相关产物的正常代谢。本文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菌株S606为试验材料,以LeTrpE功能结构保守区域395bp的反向互补片段为干扰片段,构建LetrpE基因双向启动子RNAi载体;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侵染香菇菌丝,通过PCR方法检测DNA插入片段,获得11个阳性转化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2个转化子LetrpE基因表达量较野生型菌株下调了2-3倍,确认其为LetrpE基因RNAi转化子;菌丝体在40℃高温处理24h后,检查到吲哚-3-乙酸合成途径中基因LeTam-1在野生菌株S606表达量上调,而在2个RNAi转化子中表达量下调;RNAi转化子菌丝体在25℃下不能恢复生长,而野生型菌丝体可以恢复生长。研究表明,香菇LetrpE基因的功能与耐热性有关。

  • 李佳琪, 陈颖君, 唐利华, 石婷, 赵一雷
    菌物学报. 2018, 37(5): 584-59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真菌能够分泌漆酶从木质素中获取碳源,然而纯化后真菌漆酶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却极低。本文利用萃取方法提取刺芹侧耳栽培料及菌体中可溶性化合物,通过快速漆酶介体体系(LMS)动力学实验确定其对漆酶催化氧化反应的促进或抑制能力,进一步利用HPLC-MS和代谢组学差异分析的方法从最高活性萃取液的柱层析组分中挖掘潜在的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料中可能含有活性介体成分,生物信息学XCMS代谢产物组分析揭示了CTE05分离组分中富含的木质素代谢产物,涉及到软木脂单体合成、香豆素合成、丁香油酚或异丁香油酚合成、质体醌醇合成、由苯丙氨酸合成硫代葡萄糖苷和安息香酸合成等代谢途径。最后讨论了其中11种潜在的天然介体分子物理化学性质,其中4种为已有文献报道的天然介体小分子。本研究暗示木质素降解与合成代谢在分子机制上存在有某种联系,相关的代谢产物可能参与了真菌降解木质素的代谢过程。

  • 李传华, 刘培培, 赵春生, 贾薇, 李泰辉, 李正鹏, 陈明杰
    菌物学报. 2018, 37(5): 595-60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集于新疆的“中国美味蘑菇”是一种个体巨大的野生蘑菇,迄今未有人工栽培报道。本文已成功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并完成了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今后商业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国美味蘑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大豆蛋白胨;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6。该种蘑菇可利用稻草、麦杆、芦苇等基质进行栽培;它还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出菇可不需覆土,而覆土为一般栽培的蘑菇属种类生产中的必须环节。初步驯化表明,该种蘑菇以芦苇为基质比以稻草为基质的生物学效率高15.01%。

  • 王慧君, 李国杰, 赵瑞琳
    菌物学报. 2018, 37(5): 606-61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自西藏日喀则地区的两份野生蘑菇标本及其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及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卵孢侧耳Pleurotus placentodes。该物种在2016年首次报道于中国。人工驯化栽培试验表明卵孢侧耳可以在人工条件下出菇,生长周期80-95d;初步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卵孢侧耳蛋白质、粗多糖、氨基酸含量比香菇、糙皮侧耳(平菇)、金针菇、柱状田头菇(茶树菇)等都高,尤其含有较高的组氨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如铁、钙、锌等。卵孢侧耳可作为新的食用菌进行开发利用。

  • 尹大川, 宋瑞清, 祁金玉, 邓勋
    菌物学报. 2018, 37(5): 617-62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绿木霉与褐环乳牛肝菌的互作机理,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二者生长重叠部分进行体外观察,发现二者生长无相互影响,在营养生长方面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为进一步揭示绿木霉与褐环乳牛肝菌的互作机制,采用体外诱导和生物化学等方法,向褐环乳牛肝菌发酵液中加入灭活绿木霉菌丝诱导物,每天对发酵液中的多酚氧化酶、几丁质酶、漆酶和中性蛋白酶等酶活性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绿木霉诱导褐环乳牛肝菌产漆酶能力最强;在整个共培养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力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在诱导培养第6天,这两种酶活性升至最高,分别达到25.2U/mL和1 580U/mL;灭活绿木霉菌丝对褐环乳牛肝菌几丁质酶的诱导具有“瞬时性”,在诱导培养第2天即检测到较高的几丁质酶活性;中性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且能增大褐环乳牛肝菌中性蛋白酶的固有产量,形成“叠加效果”。综上所述,绿木霉对褐环乳牛肝菌几乎不存在营养竞争关系,但其灭活菌丝体对褐环乳牛肝菌发酵液的多种酶活性存在诱导增效作用。

  • 谢宏鑫, 刘润进, 孙吉庆, 李敏
    菌物学报. 2018, 37(5): 625-63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将嫁接京欣1号葫芦砧Lagenaria siceraria、京欣2号南瓜砧Cucurbita maxima × Cucurbita moschata和不嫁接的京欣4号西瓜自根苗定植于西瓜连作土壤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处理,以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但提高土壤pH。接种AMF并嫁接处理的>2mm和2-0.25mm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单纯嫁接或只接种AMF或对照,所有处理的0.25-0.053mm与<0.053mm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以接种AMF并嫁接处理的土壤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所有处理的真菌数量则显著低于对照,接种AMF并嫁接处理的放线菌数量一般高于对照。接种AMF并嫁接处理的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接种AMF结合嫁接改善连作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效应大于只嫁接或仅接种AMF的单一处理的。

  • 李欣, 卢萍, 吕桂芬, 袁博
    菌物学报. 2018, 37(5): 633-63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8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花棘豆内生真菌棘豆链格孢Alternaria oxytropis野生株OW7.8及其酵母氨酸还原酶基因缺失突变株M1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不同培养基上和不同光照下菌落生长速率与苦马豆素含量。结果表明:OW7.8在胡萝卜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暗培养时生长速度最快,为(2.57±0.17)mm/d,而M1则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暗培养时生长速度最快,为(4.93±0.10mm)/d。不同培养基和光照条件下,相同菌株苦马豆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菌株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其苦马豆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

  • 李伟, 邱盼盼, 张云阳, 丁立建, 何山
    菌物学报. 2018, 37(5): 640-64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真菌能够产生大量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了探明海绵共生真菌产黄青霉LS16发酵液中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活性物质,本实验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抑菌活性进行跟踪,采用VLC(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海绵共生真菌LS16乙酸乙酯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进一步实验证明,化合物2具有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活性。根据该化合物的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其分子式为C15H15NO3,为生物碱类化合物。

  • 刘伟, 唐庆九, 周帅, 刘艳芳, 张劲松, 冯娜
    菌物学报. 2018, 37(5): 649-65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龙芝2号和鹿角灵芝均为赤芝的栽培品种,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均不产生孢子。目前,尚缺乏对两者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系统比较研究。本研究以灵芝两个无孢品种——龙芝2号和鹿角灵芝为原料,研究对比两者子实体水提物成分差异及免疫活性的强弱。采用化学及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者水提物中的多糖得率、含量、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及核苷、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差异,并研究了灵芝两个无孢品种水提物样品刺激RAW 264.7细胞释放NO活性。结果表明,两者多糖得率及含量差异不大,但龙芝2号中重均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多糖分子量较大,其含有3种多糖,分子量分别为2.021×106、1.802×106和4.825×105,而鹿角灵芝中仅含有1种多糖,分子量为1.589×104;两者中含有的核苷种类相似,但各核苷的含量存在差异;鹿角灵芝和龙芝2号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70%和10.32%,两者均不含有组氨酸,蛋氨酸在两者中含量均较高,分别达到2.556%和2.591%。从鹿角灵芝和龙芝2号中得到的水提物样品均具有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

  • 杜妍, 韩一凤, 陆震鸣, 徐国华, 许正宏, 耿燕
    菌物学报. 2018, 37(5): 656-66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8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药食用真菌是世界公认的具有良好疗效的药食同源物质。然而,其中主要生物活性的成分尚未研究透彻。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虫草头孢Cephalosporium sinensis、蝙蝠蛾被孢霉Mortierella hepiali、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灵芝Ganoderma lingzhi、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等6种菌丝体的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的降糖降脂活性。我们通过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建立了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和油酸(OA)诱导的甘油三酯(TGs)沉积模型,并对24种提取物的降糖降脂活性进行了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在无细胞毒性的作用浓度下(<300μg/mL),猴头菌和灵芝的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以及虫草头孢的正己烷提取物剂量依赖性的增加HepG-2细胞葡萄糖的消耗;虫草头孢的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以及灵芝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提取物和蝙蝠蛾被孢霉的正己烷提取物剂量依赖性的抑制OA诱导的TGs合成。这些结果表明,药食用真菌可以被用来调控糖脂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