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20年, 第3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7-22
  

  • 全选
    |
    研究论文
  • 吴芳,赵琪,杨祝良,叶晟懿,RivoireBernard,戴玉成
    菌物学报. 2020, 39(7): 1203-121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亚东黑耳”是西藏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种特色野生珍稀食用菌,但对其分类学地位尚无定论。本文基于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研究了东亚、欧洲和北美洲与亚东黑耳相近的黑耳属标本,发现碟形黑耳Exidia recisa是个物种复合群,已知包括4个种,欧洲有碟形黑耳和浅波黑耳E. repanda两个种,北美洲有钝齿黑耳E. crenata,东亚的为1新种,本文将其描述为亚东黑耳Exidia yadongensis。这4个种在系统发育关系中相近,形态相似,但亚东黑耳的子实体边缘基本是全缘,担孢子大小为12-16×3-4μm (Q=3.62-3.83),而欧洲的碟形黑耳E. recisa和北美洲的钝齿黑耳E. crenata子实体边缘通常锯齿状,担孢子分别为13-15.5×2.8-3.8μm (Q=4.51)和12-14×3-4μm (Q=4.11),浅波黑耳E. repanda具有垫状至波浪状折叠的子实体,区别于其他3个种的盘状至耳状的子实体,其担孢子为12.7-15.7×2.8-3.7μm (Q=4.33-4.57)。此外,亚东黑耳具有树状分枝和叉形的子实层侧丝,但其他3个种只有树状分枝的子实层侧丝。尽管亚东黑耳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但由于亚东黑耳的汉语名称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所以我们提出了上述拉丁学名。

  • 高晋,刘思睿,赵致,李忠
    菌物学报. 2020, 39(7): 1215-122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贵州省施秉县鱼腥草上发生一种新的叶斑类病害,有危害加重趋势。为明确该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 ITS和Tef1两个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将该病菌鉴定为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系鱼腥草上首次报告。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于该菌菌丝体生长,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宜pH 8,病菌在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光照有利于菌丝体生长。

  • 兰波,孙强,张晓阳,杨迎青,钟玲,李湘民,霍光华
    菌物学报. 2020, 39(7): 1226-124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江西水稻种植区稻巨座壳菌(稻瘟病病菌)的年际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7个中国鉴别寄主与30个单基因鉴别品系两套鉴别寄主分别鉴定分析了2006-2018年间从江西37个水稻主要种植县市分离的1 161个稻瘟病单孢菌的生理小种、致病力、致病类型与无毒基因型等。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稻瘟病菌可以分成7群49个生理小种,其中ZA、ZB、ZC群为优势种群,ZB13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18.00%,以毒性较强的强致病力菌株为主;江西稻瘟病菌在生理小种构成、优势小种、致病力年际变化方面均具有3-5年的周期性;江西历年稻瘟病菌的致病类型较为丰富且存在年度差异,菌株致病类型占各年度总菌株数的82.79%-98.21%,优势致病型菌株占当年总菌株的3.57%-5.77%;历年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个数为24-29个,其中Avr-PiztAvr-Piz5Avr-PikAvr-Pik(C)在历年供试菌株中出现频率较高,说明与之相对应的抗瘟基因在江西抗病育种与抗性品种布局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孔庆辉,刘瑶,索朗斯珠,刘锁珠,谭占坤,商鹏,商振达
    菌物学报. 2020, 39(7): 1241-124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西藏地区藏仔猪粪便中真菌菌群结构,本研究采用ITS1序列分析新生藏仔猪和断奶藏仔猪新鲜粪便中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5头新生藏仔猪新鲜粪便中,共鉴定出5个门、13个纲、 25个目、33个科和38个属的真菌;从5头断奶藏仔猪新鲜粪便中,共鉴定出5个门、12个纲、20个目、24个科和28个属的真菌。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门,占门级分类的86.35%;布勒担菌科、虫草科、丛赤壳科、曲霉科、丝孢酵母菌科、肉杯菌科、酵母菌科和毕赤酵母菌科为优势科,占科级分类的54.38%。随着藏仔猪的生长,其粪便中真菌菌群的数量和优势真菌的相对丰度均发生变化,这说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会影响藏仔猪粪便中真菌的多样性。

  • 吴佳伟,杨瑞,王勇,瞿爽,刘志,侯春兰
    菌物学报. 2020, 39(7): 1250-126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草海流域3种不同植被类型(湿地、草坡和灌木林地)根际土壤真菌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采集3种植被根际土壤,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真菌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并与土壤真菌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根际土壤真菌物种隶属于4个门、34纲、109目、250科、537属,其中灌木林地和湿地的真菌结构组成相似性较高,优势种群均为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分别占21.18%和11.13%,而草坡优势类群为属级未确定的真菌,占29.26%;土壤真菌的多样性表现为灌木林地>草坡>湿地;植被根际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其中灌木林地根际土壤酶活性最高,湿地根际土壤酶活性最低,植被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土壤全N、全K和速效K显著相关。3种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与土壤真菌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归还土壤并改变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而影响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结构和多样性。

  • 周思旋,谯利军,马晓亚,文庭池,康冀川
    菌物学报. 2020, 39(7): 1263-128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马比木是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用植物,前期实验从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马比木植株中分离得到1 339个内生真菌菌株,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隶属于刺盘孢属的菌株有268个,说明刺盘孢属为马比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之一。为了解马比木中刺盘孢属菌株的多样性,本研究按不同地区、不同部位归类,分析刺盘孢属菌株的地域和部位分布特征。选择31株代表菌株与参考菌株的ITS-TUB2-ACT-GAPDH 4个基因片段联合分析,通过分子系统发育和形态学结合的方法对代表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分离部位上看,除花以外,其他部位均有刺盘孢属真菌的分布,叶和茎为主要分离部位;从分离地区上看,每个地区均分离到刺盘孢属菌株,但分离数量差异较大,贵阳和吉首的分离数量较大。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将选择的31株代表菌株分成了19个操作分类单位(OTUs)。以上结果表明,马比木中不同生境的内生刺盘孢属菌株表现出一定的偏好和选择性,但没有明显的特异性;马比木内生刺盘孢属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 梁竹,张芝元,梁桦,韩燕峰,梁宗琦
    菌物学报. 2020, 39(7): 1281-129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体操运动员及运动设备的真菌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及安全风险研究是涉及公共安全及健康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在某体育学院37名平均年龄为19.5岁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进行训练后,现场采集手掌、脚跟、运动员的脚尖鞋腔、球、圈、把杆及地毯样本,基于rDNA-ITS的高通量测序,对上述各样本进行了真菌群落组成差异、α-多样性、各样本间共存属及独特属的分布以及样本与物种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样本的分类单元涉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共4门22纲57目。所测样本中,手掌的优势属为网孢盘菌属Aleuria,相对多度为84.9%;鞋腔的优势属为念珠菌属Candida,相对多度为17.55%;地毯的优势属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相对多度为50.9%;把杆的优势属为小大卫霉科Davidiellaceae中的未定属;球(E)和圈(F)群落组成的相对多度分布则较均匀。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把杆(G)的真菌多样性最高(3.54),其次为鞋腔(D)(3.18),再其次为圈(F)(3.13)。样本间共存属及独特属的Venn图解析表明,手掌(A)、脚跟(B)、地毯(C)、鞋腔(D)、球(E)及把杆(G)6个样本上只有一个共存属,即小大卫霉科的一未定属。两个样本间的共存属中,G+D和G+E(分别为27和24个属)比较多。在独特种上,把杆(G)最高,鞋腔(D)和球(E)次之,其余独特属的数量均未超过10个。样本及物种间的关联分析表明,把杆(G)在3个中心度的测度中都处于最高值: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0.793;接近中心度(closeness centrality),0.715;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0.754。在体操房运动员与器械构成的网络中,把杆是处于网络中心;随后是器械球(E)和运动员的鞋腔(D),在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最低的是样本手掌(A)和地毯(C),其测度分别仅为0.077和0.048;0.053和0.001。研究结论为:(1)测试样本间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十分明显,其中把杆、鞋腔、球和圈的群落组成丰富,而地毯和手掌则相对贫乏;(2)把杆的真菌组成种类较多,含有多种潜在的人体病原真菌;(3)艺术体操场馆中地毯、把杆是多种潜在病原真菌的共同载体,它们涉及的公共卫生安全,值得高度关注。

  • 马艺源,张守梅,冯春辉,李伟
    菌物学报. 2020, 39(7): 1291-130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真菌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有关深海真菌研究逐渐增多,丰富了人们对海洋真菌多样性与分布特点的认知。本研究从菲律宾海盆深度约5 000m处采集沉积物样品16份,基于传统培养方法调查真菌多样性,并对部分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开展初步研究。共获得132个真菌菌株,隶属于2个门、10个纲、16个目、27个属和32个已知种;在属级水平上,青霉属、枝孢属、曲霉属是优势真菌。温度、盐度适应性实验表明,受测的16株真菌中,有7株菌表现出嗜盐性,即在45‰-60‰盐度条件下生长良好。酵母菌Udeniomyces megalosporus(OUCMBII170060)在30‰盐度和5℃条件下细胞增殖最快,表现出良好的耐低温与耐盐特性。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深海真菌资源及其多样性的认知,获得的特殊菌株为后续生理生化、遗传进化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宝贵资源。

  • 梁倩倩,宋利茹,牛鑫,席亚丽,冯九海,曹选莉,贺宇杉,祝建烜,魏生龙
    菌物学报. 2020, 39(7): 1301-1311.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自祁连山地区的一株野生食用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及其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絮缘蘑菇Agaricus subfloccosus。以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作为实验材料,对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研究。检测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无机盐、维生素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絮缘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挑选出3个较优因素的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絮缘蘑菇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最佳维生素为VB12,最佳温度为16℃,最佳pH为6。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为碳源、无机盐和pH,絮缘蘑菇最适的营养因子最佳组合配方为:蔗糖25g/L,硝酸钾2g/L,硫酸镁2g/L,pH为5.0。驯化栽培过程中,栽培配方为:木屑79%、高粱籽5%、玉米面5%、石膏1%、麸皮10%。温度16℃使絮缘蘑菇菌丝在90d左右满袋,覆土可培育出子实体。

  • 刘小霞,安学明,贠建民,包瑞星,叶晨光,赵风云
    菌物学报. 2020, 39(7): 1312-1321.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碳源是草菇重要的营养源之一,草菇菌种在添加葡萄糖的传统PDA上长期继代会导致菌种退化。本研究用蔗糖、果糖、甘露醇、海藻糖代替PDA中的葡萄糖,对草菇原种(D0)和退化菌株(D1-D3)进行复壮。结果表明:改变碳源对D0影响不显著。蔗糖、果糖、甘露醇、海藻糖均可提高D1-D3的气生菌丝密度、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诱导厚垣孢子产生,并增加菌丝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有效抑制了活性氧O2 -·、H2O2的积累;提升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显著;且菌种退化程度越高,复壮效果越好,海藻糖的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海藻糖处理组使退化最严重的D3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75.00%和66.67%,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2.49%和16.58%;O2 -·和H2O2分别降低了12.50%、12.83%;POD和SOD分别提高了33.33%和255.56%。本研究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碳源,有效复壮了草菇退化菌种的菌丝特性;也为延缓食用菌菌种退化研究提供参考。

  • 吕恒,黄麟淇,邓晖,牛永春
    菌物学报. 2020, 39(7): 1322-132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用分离自无症状瓜类植物的27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接种黄瓜,有14株引起了黄瓜幼苗的白化,这些菌株均属于链格孢A. alternata。为揭示A. alternata引起黄瓜幼苗白化的机制,对代表菌株5F29经固体发酵后提取其次级代谢产物,将粗提物按一定量混入基质进行盆栽实验。结果表明,黄瓜、丝瓜和甜瓜对该粗提物敏感,出现白化苗;小白菜和辣椒对粗提物不敏感,生长正常。植物幼苗用粗提物处理的结果与用产生菌接种的结果相一致。粗提物经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活性化合物,经测定该化合物引起黄瓜幼苗白化的最低浓度为12.5μmol/L。该化合物在此浓度下可引起黄瓜幼苗生长点白化,在15μmol/L的浓度下可引起黄瓜幼苗大部分组织白化,致使幼苗很快死亡。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为一种植物毒素——腾毒素(tentoxin)。研究结果揭示了A. alternata引起瓜类幼苗白化的机制以及不同植物对于腾毒素的不同敏感性。

  • 蔡悦,聂勇,吴茜茜,黄勃
    菌物学报. 2020, 39(7): 1328-133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类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其自然侵染的寄主昆虫众多,达15目149科750种。为了解球孢白僵菌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探讨种群异质性和寄主来源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寄主专化性的强弱,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比较了安徽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85株球孢白僵菌(寄主种类涉及7目24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通过构建聚类树分析菌株基因型和寄主关联性。结果表明琅琊山球孢白僵菌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906,Shannon信息指数Is=0.4510,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不同寄主目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水平由高至低为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其中菌株数量较多的鞘翅目、膜翅目和同翅目3个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且水平接近。聚类分析发现8对SSR引物将85株球孢白僵菌分成29个基因型,并在遗传相似系数0.70处分别聚为3个分支。分析寄主类型发现相同基因型的株系可侵染不同目的寄主,而同一类型寄主也可被不同基因型的菌株侵染。球孢白僵菌种群的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谱系与寄主来源无明显相关性,菌株的寄主专化性弱。

  • 蔡昌杨,王文佳,卢园萍,陈美元,蔡志欣,朱强
    菌物学报. 2020, 39(7): 1339-134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双孢蘑菇进行遗传转化的基础,通过研究得到制备双孢蘑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是:取培养15d的菌丝振荡培养7d,溶壁酶浓度为1mg/mL的0.6mol/L KCl酶解液、温度30℃、45r/min条件下摇培10h,经过富集精制后的原生质体(4×10 6/mL)可进行瞬时转化。利用Ab-eGFP进行转化,在20min、24h、48h后可观察到GFP荧光,并且在24h和48h可恢复细胞壁增殖,瞬时转化后亦可复壁增殖。研究结果为双孢蘑菇原生质体的稳定遗传转化及后续利用原生质体建立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王冉,Guerin-LaguetteAlexis,于富强
    菌物学报. 2020, 39(7): 1346-135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量菌丝直径和干重对松乳菇(rcb-74)和靓丽乳菇(rll-107,rmsh-118)进行最适菌丝生长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在改良的biotin-aneurine-folic acid(BAF)培养基上表现出较大的菌丝直径以及最大菌丝干重。用改良的BAF培养基制备乳菇液体菌丝,接种云南松、马尾松和油松,并在13-30d后发现rcb-74与云南松和油松形成菌根,rll-107与马尾松形成菌根,rmsh-118与云南松形成菌根。

  • 徐丽丽,王菲,胡春辉,郭立忠,于浩
    菌物学报. 2020, 39(7): 1356-136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卵孢小奥德蘑液体培养菌丝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单因子变量法探索研究了菌丝培养时间、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稳渗剂类型对卵孢小奥德蘑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并对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进行选择和优化。通过荧光染色,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得率和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卵孢小奥德蘑菌丝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收集菌丝体,以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溶壁酶浓度2%、30℃条件下酶解5h,获得的原生质体得率最高,达2.0×10 7个/mL;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约57.69%的原生质体细胞为活细胞;在RM培养基中再生效果最好,再生率为(0.103±0.025)%。研究结果可以为卵孢小奥德蘑育种与食用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提供研究基础。

  • 管玉艳,王琨,左松,张薄博
    菌物学报. 2020, 39(7): 1368-137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食药用真菌因其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成为具有开发潜力的药物来源。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作为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因其对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病和癌症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桦褐孔菌醇(inotodiol)是桦褐孔菌特有的一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抗癌活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外源因子的添加对桦褐孔菌液态发酵产桦褐孔菌醇的影响,以及对桦褐孔菌醇合成途径中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外源因子是香叶醇,最佳添加浓度和添加时间分别为0.02%(V/V)和第144小时。发酵结束时(240h)桦褐孔菌醇的产量为27.89mg/L是对照组(9.23mg/L)的3.02倍。通过对比添加香叶醇后桦褐孔菌醇的产量变化以及合成途径中4种酶(法尼基焦磷酸合酶、角鲨烯合酶、角鲨烯环氧化酶和羊毛甾醇合酶)的活性变化,对香叶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香叶醇后,4种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与此对应的桦褐孔菌醇产量也显著增加,说明这4种酶在桦褐孔菌醇合成途径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郝晨阳,程艳芬,徐丽婧,耿雪冉,程菲儿,冯翠萍
    菌物学报. 2020, 39(7): 1380-139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广叶绣球菌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肠道菌群、细胞因子表达量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探究广叶绣球菌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广叶绣球菌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连续饲养30d后处死取样,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肠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多糖高剂量组可显著改善绒毛肿胀和变短现象,提高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比值(V/C值)和小肠IL-6、IL-10、TNF-α、IFN-γ细胞因子含量(P<0.05或P<0.01),提高拟杆菌属Bacteroide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Intestinimona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P<0.05或P<0.01);各剂量组均可提高盲肠内6种主要短链脂肪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趋势一致。广叶绣球菌多糖可通过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肠道粘膜形态,提高小肠细胞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SCFAs产生菌的相对丰度,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调节免疫低下小鼠的肠道免疫功能。

  • 孟菲,宗雯雯,王纯,庄晶云,江晓路
    菌物学报. 2020, 39(7): 1391-139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日本虫草子实体多糖(CJPs)的抗氧化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以子实体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得多糖,通过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CJ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探讨CJPs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CJPs对ABTS、DPPH、·OH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效果,且存在量效关系,IC50分别为0.165、0.098、0.253mg/mL;灌胃CJPs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免疫器官指数、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脾脏中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显著增强(P<0.05或P<0.01)。该研究表明CJPs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并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贺屏雅,杨玥,邸磊,李俊龙,李宁
    菌物学报. 2020, 39(7): 1400-140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3种不同栽培技术的鲍姆桑黄孔菌Sanghuangporus baumii——3年生栎树段木鲍姆桑黄孔菌、桑枝代料鲍姆桑黄孔菌和发酵鲍姆桑黄孔菌中多糖、总酚、黄酮及总三萜含量和体外抗肿瘤活性。分别采用硫酸-蒽酮、福林-酚、亚硝酸-硝酸铝和香草醛-冰醋酸法对4种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选用人大细胞肺癌细胞(H460)、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BEL-7402)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为待检细胞株,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发酵鲍姆桑黄孔菌多糖含量最高(29.64%),代料鲍姆桑黄孔菌和3年生段木鲍姆桑黄孔菌多糖含量均低于2.57%;2种代料鲍姆桑黄孔菌的总酚和黄酮含量较高,而发酵鲍姆桑黄孔菌最低(0.24%和0.68%),尤其是代料鲍姆桑黄孔菌1号的总酚和黄酮含量高达4.02%和32.13%;三萜含量在4种栽培法的鲍姆桑黄孔菌中差异不明显。体外对6种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能力最强的均为代料鲍姆桑黄孔菌,其IC50值最低,其次是3年生段木鲍姆桑黄孔菌,发酵鲍姆桑黄孔菌在本研究设置的浓度范围内无明显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鲍姆桑黄孔菌产生体外抗肿瘤活性不同,代料鲍姆桑黄孔菌最强,其次是3年生段木鲍姆桑黄孔菌,发酵鲍姆桑黄孔菌活性最差,这种活性差异与其有效成分含量高低直接相关;鲍姆桑黄孔菌发挥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总酚和黄酮。

  • 于平,顾董璐,杨柳贞,胡淳玉,贺敏,刘航,马健,易明花
    菌物学报. 2020, 39(7): 1410-142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响应面法在摇瓶水平对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合成内切几丁质酶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探讨重组内切几丁质酶降解几丁质的最佳反应条件。首先对培养基中显著影响内切几丁质酶活力的关键组分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进行筛选;然后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确定关键组分的最佳浓度。结果筛选出3个具有显著效应的关键组分为酵母膏、油酸和吐温-80,最佳浓度分别为:2.45%、0.17%和0.62%。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2.45%酵母膏、2.00%蛋白胨、0.50%酵母氮碱(YNB)、0.50%甲醇、0.17%油酸、0.62%吐温-80和0.40% PTM1。在该培养基中,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在摇瓶水平(25mL/250mL)发酵生产内切几丁质酶的活力高达92.26U/mL。重组内切几丁质酶催化几丁质降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粉末几丁质浓度为4%,pH和温度分别为7.0和30℃,反应时间为10h。研究结果为后期在发酵罐中大规模生产内切几丁质酶和几丁寡糖提供了基础。

  • 曾旭,孙睿,陈晓梅,郭顺星
    菌物学报. 2020, 39(7): 1421-142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4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龙血竭为百合科植物龙血树所产的树脂类药材,常常因树干部位受损伤后,经微生物侵染并分泌树脂,经提而成。本研究以活性菌株诱导所得龙血竭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药材相比较,为其质量控制提供评价及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A为30%乙腈+0.3%乙酸,流动相B为100%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8nm与309nm,柱温25℃。结果发现,各龙血竭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样品相似度高,确定14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指认了7,4’-二羟基黄酮、龙血素A、龙血素B和白藜芦醇共4个特征性化学成分。本研究发现活性真菌菌株诱导产物可作为天然龙血竭的替代品,诱导药材质量佳,诱导效果好。

  • 侯静宇,国利超,鲁玉佳,张金秀,赵立强,王立安
    菌物学报. 2020, 39(7): 1429-143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黑木耳子实体为材料,对比了壳聚糖絮凝法制备的絮凝多糖HJD-1和传统水提醇沉法制备的醇沉多糖HJD-2的表观结构、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以及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1)壳聚糖絮凝法制备粗多糖得率均值为4.76%,是醇沉法的2.17倍;醇沉法制备多糖的损失率为33.87%,是絮凝法的1.36倍;(2)絮凝多糖HJD-1和醇沉多糖HJD-2的表观评估及复溶性结果分析显示:絮凝多糖HJD-1为亮白色透明晶体,色泽均匀,颗粒规整;醇沉多糖HJD-2为棕褐色,颗粒状,有砂质感,前者相较后者的复溶性更好;(3)对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以及体外抗肿瘤能力结果分析表明:在相同浓度下,壳聚糖絮凝法制备黑木耳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优于醇提法;絮凝多糖HJD-1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醇沉多糖HJ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