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20年, 第3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2
  

  • 全选
    |
    目次
  • 菌物学报. 2020, 3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论文
  • 郑焕娣,庄文颖,王新存,曾昭清,魏生龙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823-184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采自甘肃省祁连山的133份盘菌标本,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鉴定出45个种,它们隶属于粪盘菌科、裸盘菌科、地锤菌科、胶质盘菌科、柔膜菌科、马鞍菌科、毛盘菌科(新拟)、软盘菌科(新拟)、火丝菌科、斑痣盘菌科和寡囊盘菌科,包括4个新种(祁连山缘刺盘菌、祁连山粪裸盘菌、祁连山新胶鼓菌和华肿长毛盘菌)、3个中国新记录种(秆膜盘菌、硫磺色膜盘菌和短孢索氏盘菌)。文中详细比较了新种与相近种的形态差别。

  • 马建,徐昭焕,张凯,张修国,邱玲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846-185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江西省植物凋落物上的暗色丝孢真菌进行了调查研究,自植物枯枝上发现爱氏霉属3个新种——江西爱氏霉、井冈山爱氏霉和庐山爱氏霉,根据采集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显微拍照。爱氏霉属迄今已报道69个种。该属广布全球,多数种腐生于植物凋落物或沉水腐木上,未见作为植物病原菌引起植物病害的报道。

  • 李佳文,赵珮杉,高广磊,任悦,丁国栋,张英,郭米山,魏晓帅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854-186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北方沙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树种之一,但衰退问题严重。根内真菌与樟子松生长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樟子松衰退的重要因素。为揭示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以陕西榆林沙区中龄(27a)、近熟(33a)、成熟(44a)3个龄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鉴定分析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结果表明:(1)樟子松根尖样品共获得855个OTUs,不同林龄樟子松根内真菌多样性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根内真菌隶属于6门18纲48目87科197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比例高达97.31%,优势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Archaeorhizomyces。(3)随林龄增加,樟子松根系中病理营养型和腐生营养型真菌比例先增加后下降,而共生营养型真菌比例先下降后上升。榆林沙区樟子松根内真菌物种组成丰富,功能群类型多样,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要功能群,近熟林腐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高于共生营养型真菌,可能是樟子松退化的潜在原因。

  • 王刘庆,王多,姜冬梅,姜楠,王蒙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866-187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互隔交链孢是一种重要的能产生交链孢酚(AOH)等真菌毒素的植物病原菌。精油是重要的抑制病原菌侵染的挥发性植物提取物,其活性组分包括柠檬醛等。本研究表明柠檬醛可高效地抑制互隔交链孢的生长和AOH毒素的产生。柠檬醛熏蒸能够引起互隔交链孢菌丝断裂影响其延伸,而对其分生孢子结构的影响不明显。柠檬醛能够引起互隔交链孢活性氧生成的紊乱,这可能是导致AOH显著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柠檬醛能高效抑制互隔交链孢生长和产毒,因此其可作为传统熏蒸剂的潜在替代品,以防控互隔交链孢引起的病害以及毒素污染。柠檬醛抑制互隔交链孢生长产毒的研究为其开发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王伟科,宋吉玲,闫静,陆娜,袁卫东,周祖法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874-188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0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菌丝体和子实体2个不同生长阶段的转录组进行分析,为研究桑黄子实体生长发育相关机制奠定基础。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桑树桑黄菌株S23菌丝体和子实体2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了全转录组测序。将转录组测序reads比对到参考序列上,菌丝体测序样本的reads比对率为82.89%;子实体测序样本的reads比对率为83%。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显示,与菌丝体相比,子实体中显著上调表达基因为2 898个,显著下调表达基因为1 965个。经过Blast nr比对发现,桑黄菌在子实体阶段表达量上升的基因主要与各种氧化酶活性、疏水蛋白等相关;表达量下降的基因主要与糖类、氨基酸结合、运输等相关。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表明,菌丝体及子实体两个阶段与跨膜转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明显。代谢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表明,类固醇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等差异基因富集明显。

  • 李司政,李河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886-189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是油茶炭疽病优势病原菌。前期研究发现bZIP转录因子CfHac1参与调控该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性。为了揭示转录因子CfHac1调控果生刺盘孢响应内质网压力和致病机理,本研究测定了ΔCfhac1突变体对内质网压力胁迫剂的敏感性,发现突变体对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的耐受性下降,说明CfHAC1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果生刺盘孢响应内质网压力胁迫过程。进一步利用高通量RNA-seq技术对该病菌野生型菌株和CfHAC1敲除突变体菌株在DTT胁迫下的转录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 680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有1 181个,下调表达基因有1 499个。Gene Ontology 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催化活性、结合、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细胞成分合成、生物过程调控和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上调表达基因主要被富集到核糖体、真核细胞的核糖体生物合成、RNA转运和氰基氨基酸代谢通路中;下调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内质网蛋白质加工、N-聚糖生物合成、类固醇合成和蛋白质分泌等通路中。分析发现转录因子CfHac1调控内质网胁迫应答和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本研究提供了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CfHAC1基因与内质网压力胁迫应答之间关联的新认识,为阐明果生刺盘孢响应内质网压力胁迫和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查丽燕,宋舒晴,王越,文华枢,莫美华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897-190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巨大口蘑菌丝为受体材料,利用含有双元质粒plasmid4的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首次成功建立了巨大口蘑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PCR鉴定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检测,表明潮霉素抗性基因(Hyg)已经整合到巨大口蘑基因组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在巨大口蘑菌丝中获得表达,并能够稳定遗传。本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巨大口蘑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巨大口蘑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於立刚,齐晓晚,魏晋萍,王婷,王晓杰,康振生,汤春蕾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905-191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活体营养专性寄生真菌,条形柄锈菌(小麦条锈病)在侵染过程中通过形成吸器向寄主细胞释放效应蛋白,干扰寄主的防卫反应,促进其侵染与致病。因此,条形柄锈菌效应蛋白的鉴定与功能研究对揭示其毒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前期完成了条形柄锈菌CYR31生理小种吸器转录组分析,从中鉴定得到一个吸器特异诱导表达分泌蛋白Hasp68,利用农杆菌侵染在烟草细胞中瞬时表达该基因,能够抑制小鼠促细胞凋亡蛋白Bax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鉴定为条形柄锈菌候选效应蛋白。Hasp68基因全长318bp,编码105_aa,N-端包含20_aa的信号肽,无保守结构域。BlastX分析表明Hasp68为条形柄锈菌特有效应蛋白,在其他真菌中无同源蛋白,且在条形柄锈菌16个菌系中呈较低的序列多态性,表明其在条形柄锈菌的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借助荧光假单胞菌EtHAn的三型分泌系统,在小麦细胞中过表达Hasp68能够抑制由非致病细菌引起的PTI(PAMP-triggered immunity)相关胼胝质的积累;同时,也能抑制小麦与无毒条形柄锈菌互作中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相关的活性氧爆发和过敏性坏死反应,表明效应蛋白Hasp68具有抑制寄主免疫反应的功能。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Hasp68在小麦中的互作蛋白,发现其与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TaCTSB互作,双分子荧光技术进一步验证二者在烟草细胞中共表达存在互作,初步揭示了效应蛋白Hasp68的互作靶标。

  • 雷露,吴天祥,王川南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920-193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天麻苦荞复配液的添加对灰树花深层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酵7d的灰树花菌丝体细胞代谢物进行分析。主成分(PCA)模型显示添加天麻苦荞复配液的菌丝体细胞与对照组菌丝体细胞相比代谢产物差异明显(P<0.05),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vari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和P<0.05为条件进行筛选和鉴定得到44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糖类6种、氨基酸类13种、维生素类5种、核苷酸类7种、有机酸类10种、脂肪酸类3种。其中,与对照组相比鼠李糖、D-半乳糖、D-甘露醇、果糖-6-磷酸等7种物质含量显著下调,D-木糖醇、异亮氨酸、赖氨酸、泛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葡萄糖醛酸、琥珀酸等37种物质含量显著上调。通过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得到具有显著影响的代谢通路14条,推测了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通路。由此推断天麻苦荞复配液的添加对灰树花胞外多糖的增效作用和提升营养品质的原因,为今后深层次研究外源添加物对灰树花发酵过程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 徐宁,陆欢,冯立国,黄晓辉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933-194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卵孢小奥德蘑子实体菌盖和菌柄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卵孢小奥德蘑子实体菌盖和菌柄分别鉴定出101和102种化合物,其中44种为相同物质,占挥发性物质的43%。主要以烷类、酯类和酸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十四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己酸、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卵孢小奥德蘑子实体含粗纤维1.2%、总糖28.7%、脂肪0.3g/100g、蛋白质3.58g/100g、灰分1.6%;必需氨基酸0.871g/100g,占氨基酸总量(2.783g/100g)的31.30%;1kg子实体含29.2mg Na、4.37×10 3mg K、115mg Mg、12.6mg Zn、6.19mg Ca、46.5mg Fe、6.93μg B1、17.9μg B2、33.6μg B6。本研究首次对卵孢小奥德蘑营养成分和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卵孢小奥德蘑中活性物质及完善化合物谱图库提供理论支撑。

  • 郭良昊,陈海秀,李松,张威,魏胜华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948-195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漆酶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多酚氧化酶,在降解双酚A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降低发酵产漆酶的成本及考察漆酶在双酚A降解中的能力,本研究以麸皮和柚皮为主要基质,优化了栓菌固态发酵产漆酶条件,对优化后获得的漆酶在双酚A降解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组分为:麸皮和柚皮粉比例为6:4(W/W)、固液比1:2.5(W/V)、铜离子2%(W/W)、蔗糖3%(W/W)、硝酸钾2%(W/W)、稻壳20%(W/W)的条件下,栓菌发酵产漆酶的酶活最高,发酵11d后,酶活可达到38.4U/gds。当双酚A初始浓度为10μg/mL时,在55℃条件下酶解140min后,双酚A基本降解完全。

  • 张少岩,孟丽,柏晓冉,李烨凡,高馨梅,李晓博,王丽,李壮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960-197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和真菌中,具有抗菌、抗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研究以提取毛木耳子实体中总黄酮量为考察指标,运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超声功率、浸提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以获得提取毛木耳总黄酮的最优工艺。经响应面分析,各因素按照对响应值的影响顺序为:浸提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且超声功率、浸提时间、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极显著。结果表明提取毛木耳子实体中总黄酮含量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168W、浸提时间50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7,总黄酮的最大预测提取量为2.1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平均为2.08%,与理论值基本吻合。本研究将为食用菌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 杨志空,王金艳,冯娜,张劲松,王晨光,严培兰,周靖,唐庆九,韩伟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971-198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高效液相建立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的分析测定方法。通过色谱柱、洗脱条件、ELSD参数的优化,建立了12种脂溶性成分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以实现孢子粉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甾醇三类脂溶性成分的同时提取、分析;破壁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为301.49-397.37mg/g,孢子油产品中脂溶性成分的含量为626.00-713.07mg/g,远高于三萜含量;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甘油三油酸酯、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是主要的脂溶性成分,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油酸为主,甾醇中麦角甾醇含量最高。研究结果明确了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的物质基础,为深入研究其活性成分、全面评价孢子粉质量提供了依据。

  • 简报
  • 曾昭清,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20, 39(10): 1981-198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00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采集于山东、河南、四川和云南的丛赤壳科4个中国新记录种:乌列沃光赤壳、假赤壳、瘤顶乳突赤壳和悬钩子乳突赤壳。对我国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图示,并与上述种的原始描述以及ITS和28S rDNA序列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