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凤翎,王明玖,王建光.豆科牧草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89 [2] 李海贤,石凤翎,王明君,等.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J].种子,2006,25(12):1-5 [3] 章崇玲,梁祖铎.多花黑麦草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J].草业科学,1998,15(1):27-29 [4] 王珍,韩建国,周禾,等.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4):324-327 [5] 李晓峰,刘杰,刘公社.羊草若干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草地学报,2003,11(1):42-47 [6] 王珍,周禾,韩建国,等.新麦草种子产量因子与产量的通径分析[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4):1-4 [7] 王珍,周禾,韩建国,等.高羊茅种子产量因子与产量的通径分析[J].种子,2005,24(5):9-12 [8] 吴佳海,尚以顺,牟琼.高羊茅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J].种子,2000,19(5):64-65 [9] 韩路,贾志宽,韩清芳,等.影响苜蓿产草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3,12(1):15-20 [10] 王赟文,曹致中,韩建国,等.苏丹草营养成分与农艺性状通径分析[J].草地学报,2005,13(3):203-208 [11] 李鸿雁,王宗礼.苜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及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4-26 [12] 张存良,殷毓芬,吴祥云.通径分析的系统理论及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4,10(1):41-47 [13] 盖钧镒.试验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9 [14] 任红松,吕新,曹连莆,等.通径分析的SAS实现方法[J].计算机与农业,2003(4):17-19 [15] 高之仁.数量遗传[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188 [16] 盖昀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79 [17] 王全珍,李青丰,崔健,等.柠条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J].中国草地,2001,23(3):35-37 [18] 田伯红.华北地区夏谷数量性状的相关研究[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13(1):50-53 [19] 伏兵哲,米福贵,郭顺美,等.菊苣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联性分析[J].草地学报,2010,18(3):405-408 [20] 李耀华,陈禅友,胡志辉.落葵若干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1994,11(6):55-60 [21] 邢世岩,刘元铅,李可贵,等.银杏叶产量性状相关分析及多性状选择[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18(4):275-282 [22] 张霞,顾洪如,丁成龙,等.象草若干生物学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J].草地学报,2009,17(5):670-674 (责任编辑 李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