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继法,郭启俊,乌海年鉴[M].乌海:乌海年鉴编纂委员会,1993.1-50 [2] 高天鹏,张勇,晋玲.等.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06,26(2):156-160 [3] 王庆锁,李勇,张灵芝.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研究概况[J].生物多样性,1995,3(3):153-156 [4] 韩永伟,拓学森,高馨婷,等.阿拉善荒漠草原梭梭与白刺光合特征比较研究[J].草地学报,2010,18(3):314-319 [5] 黄勇,郭玉海.人工梭梭林根系的分布特征[J].草地学报,2009,17(1):84-87 [6] 宛涛,燕玲,李红,等.贺兰山荒漠草原几种主要植物花粉形态观察[J].草地学报,2004,12(3):231-235 [7] 赵淑文.燕玲.阿拉善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1):167-174 [8] 刘嫫心,杨喜林,姚育英,等.中国沙漠植物志,1~3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ii [9] 吴征镒,周浙昆,孙航,等.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6-451 [10]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Ⅳ:1-139 [11] 吴征镒,孙航,周浙昆,等.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J].云南植物研究,2005,7(6):577-604 [12] 黄世能,张宏达,王伯荪.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研究[J].广西植物,2000,20(2):97-106 [13] 朱宗元,马毓泉,刘钟龄.等.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特有植物和植物区系的性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13(2):1-16 [14]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第1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22-139,249-281 [15]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第2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9-710 [16]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第3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669 [17] 内蒙占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第4卷[M].呼和浩特:内蒙占人民出版社,1993.1-845 [18]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占植物志(第二版)第5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1-593 [19] 党荣理,潘晓玲.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分析[J].植物研究,2001,21(4):519-526 [20] 赵一之.成文连,尹俊,等.用rDNA的ITS序列探讨绵刺属的系统位置[J].植物研究,2003,23(4):402-406 [21] 朱晓梅.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革苞菊(Tugarinovia mongolica)三种荒漠植物起源地及迁移路线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8.20-26 [22] 甄江红,刘果厚.珍稀特有植物四合木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2008,19(2):433-440 [23] Wang X,Zheng S L.Whole fossil plants of Ephedr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the morphology,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Ephedraeeae(Gnetale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15):1511-1519 [24] 沈观冕.我国麻黄属的分类问题[J].干旱区研究,1993,10(1):39-48 [25] 党荣理,潘晓玲,顾雪峰.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属的区系分析[J].广西植物,2002,22(2):121-128 [26] 刘友军,手继和,马全林,等.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J].中国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6):15-20 [27] 赵一之.世界锦鸡儿属植物分类及其区系地理[M].呼和浩特:内蒙占大学出版社,2009.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