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ewey D R,禹宏,陈增建. 多年生小麦族的染色体组分类系统及属间杂交(二)[J]. 麦类作物学报,1987,7(2):1-14 [2] Dewey D R,禹宏,陈增建. 多年生小麦族的染色体组分类系统及属间杂交(三)[J]. 麦类作物学报,1987,7(3):8-13 [3] 许圣德.加拿大披碱草生长锥分化及开花习性的研究.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4-9 [4] 刘锦川.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亲缘关系及抗性生理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1-5 [5] 王树彦.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种间杂种F1代的育性恢复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1 [6] Dewey R D. Wide hybridization and induced polyploid breeding strategies for perennial grasses of the Triticeae tribe[J]. IOWA STATE Journal of Research,1984,58(4):383-399 [7] Sadasivaih R D, Weijer J. Cytogenetics of some natural intergeneric hybrids between Elymus and Agropyron species[J]. Canadia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Cytology,1981,23(1):131- 140 [8] 云锦凤,王照兰,杜建才. 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种间杂交及F1代细胞学分析[J]. 中国草地,1997,19(1):32-35 [9] 李景环,云锦凤,都日斯哈拉,等.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种间杂种F1的染色体遗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03-106 [10] 王树彦,云锦凤,韩冰,等. 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及其杂种F1代的RAPD 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9):1687-1690 [11] 于卓,宋永富,李造哲,等. 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J]. 草地学报,2002,10(4):258-264 [12] 于卓,王晓娟,刘杰,等. 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1 的形态学及细胞学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6-10 [13] 马艳红,于卓,李小雷,等. 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种F1 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1):45-48 [14] 马艳红,于卓,李小雷,等. 加拿大披碱草与2 种国产披碱草杂种F1 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9):1888-1892 [15] 李造哲,云锦凤,尹俊,等.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 与BC1 代的RAPD 分析[J]. 草业科学,2005,22(10):31- 35 [16] 于卓,云锦凤,马有志,等. 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杂种染色体的分子原位杂交鉴定[J]. 遗传学报,2004,31(7):735-739 [17] 于卓,云锦凤,马有志,等. 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交后代基因组DNA 的RAPD 研究[J]. 草地学报,1999,7(4):287-292 [18] 云锦凤,米福贵,杜建才. 冰草茎生长锥分化、幼穗形成及小孢子发育[J].中国草地,1989,11(5):30-35 [19] 许圣德,云锦凤,赵彦,等. 加拿大披碱草生长锥分化的观察[J]. 草地学报,2011,19(2):227-230 [20]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学与牧草学实习试验指导[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36-238 [21] 贺学礼.植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7-169 [22] 彭启乾.牧草种子生产及良种繁育[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3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