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大帅. 不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影响的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2:3-89
[2] 王一博,王根绪,沈永平,等. 青藏高原高寒区草地生态环境系统退化研究[J]. 冰川冻土,2005,27(5):633-640
[3] 李海英,彭红春,王启基. 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分析[J]. 草业学报,2004,13(5):26-32
[4] 赵玉红,魏学红,苗彦军,等. 藏北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繁殖分配研究[J]. 草地学报,2012,20(2):221-228
[5] 刘洪来,杨学东,张靖云,等. 伊犁绢蒿荒漠不同退化阶段草地特征与载畜力研究[J]. 草地学报,2013,21(1):50-55
[6] 王长庭,王根绪,刘伟,等. 植被根系及其土壤理化特征在高寒小嵩草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的变化[J]. 生态环境学报,2012,21(3):409-416
[7] 王国宏.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植物特征与土壤元素动态[J]. 植物学报:英文版,2002,44(8):990-998
[8] 李鹏,赵忠. 植被根系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2):26-32
[9] 韦兰英,上官周平. 黄土高原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细根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环境的关系[J]. 生态学报,2006,26(11):3740-3748
[10] 郝艳茹,彭少麟. 根系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在森林演替过程中的变化[J]. 生态环境,2005,14(5):762-767
[11] Peters D P. Plant species dominance at a grassland-shrubland ecotone: An individual-based gap dynamics model of herbaceous and woody species[J]. Ecological Modelling,2002,152(1):5-32
[12] 益西措姆,许岳飞,付娟娟,等. 放牧强度对西藏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27-33
[13] 王向涛,张世虎,陈懂懂,等.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变化研究[J]. 草地学报,2010,18(4):510-516
[14] 王长庭,王启兰,景增春,等. 不同放牧梯度下高寒小嵩草草甸植被根系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J]. 草业学报,2008,17(5):9-15
[15]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兰,等.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2):225-230
[16] 郑度,姚檀栋. 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7] Barbour M G, Burk J H, Pitts W D. Terrestrial plant ecology[M]. Benjamin/Cummings,1980
[18] 喻小勇,邵全琴,刘纪远,等.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光谱特征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4(3):398-404
[19] 刘伟,王启基,王溪,等. 高寒草甸“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及生态过程[J]. 草地学报,1999,7(4):300-307
[20] 胡雷,王长庭,王根绪,等.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J]. 草业学报,2014,23(3):8-19
[21] 王启兰,王长庭,杜岩功,等. 放牧对高寒嵩草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J].草业学报,2008,17(2):39-46
[22] 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9
[23] 孔凡伟. 如何精测土壤容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0):178-178
[24]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0-107
[25] 周华坤,赵新全,周立,等.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研究[J]. 草业科学,2005,14(3):31-40
[26] 鲍新奎,高以信. 草毡表层主要特征及鉴别指标[A].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新论[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302-309
[27] 关世英,文沛钦,康师安,等. 不同牧压强度对草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A].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五集)[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7-22
[28] 姚爱兴. 放牧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及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1995
[29] 曹丽花,刘合满,赵世伟. 当雄草原不同退化草甸土壤含水量及容重分布特征[J]. 草地学报,2011,19(5):746-751
[30] Warren S, Nevill M, Blackburn W, et al. Soil response to trampling under intensive rotation grazing[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86,50(5):1336-1341
[31] 李镇清,李金花. 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2,11(1):4-11
[32] 焦树英,韩国栋,李永强,等. 不同载畜率对荒漠草原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生产力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3):564-571
[33] 王玉辉,何兴元,周广胜.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原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02,10(1):45-49
[34] 裴海昆. 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养分及质地的影响[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4):29-31
[35] 关世英,贾树海. 草原暗栗钙土退化过程中的土壤性状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J]. 中国草地,1997(3):39-43
[36] 周兴民.中国嵩草草甸[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97
[37] 古伟容. 不同放牧强度下季节性休牧对草地植被及土壤的影响[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