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铁霞,高凯,王国成. 小黑麦研究进展[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04):433-437 [2] 孙建勇,刘萍. 小黑麦综合利用概述[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5,(4):12-13 [3] 王增远,孙元枢,陈秀珍,等. 新饲料作物-小黑麦[J]. 作物杂志,2002,04:44-45 [4] 王春宏,杜晓坤,张迪. 氮肥施用技术对小黑麦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11):20-23 [5] 李冬梅,田新会,杜文华. 小黑麦新品系的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研究[J]. 草地学报,2016,24(06):1164-1169 [6] 何江峰,赵萌莉,郑轶慧,等. 小黑麦的饲用特性及其在草地生态中的应用前景[J]. 中国草地学报,2012,34(01):101-107 [7] 游永亮,李源,赵海明,等. 种植密度对饲用小黑麦、饲用黑麦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7,34(07):1522-1529 [8] 李冬梅,田新会,杜文华. 5个小黑麦新品系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草地学报,2016,24(01):241-244 [9] 褚孝莹,魏湜,李双双,等. 外源GA_3对小黑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06):1156-1160 [10] 陈丽霞. 甘农1号小黑麦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特性的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6 [11] 赵方媛,田新会,杜文华. 饲料型小黑麦新品系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价值的分析[J]. 草原与草坪,2017,37(03):75-80 [12] 杨在宾,刘丽,杜明宏. 我国饲料业的发展及饲料资源供求现状浅析[J]. 饲料工业,2008,29(19):45-49 [13] 赵丹. 小黑麦新品系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生产性能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4:4-6 [14] 李德发. 中国饲料大全[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0-78 [15] 陈毓荃. 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86-187 [16] 徐义康,高飞,施柳,等. 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8个大白菜品种性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35(05):845-852 [17] 江虎琳,孙元枢,王崇义. 秦岭山区试种小黑麦获得成功[J]. 作物杂志,1991,(3):35-36 [18] 鲍文奎. 八倍体小黑麦育种与栽培[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13-15 [19] 傅大雄,阮仁武,刘大军,等. 近等基因系法对小麦显性矮源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7(04):655-664 [20] 郭建文,田新会,杜文华. 黑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17(04):20-25 [21] 赵丹,杜文元,赵雅姣,等. 不同小黑麦品种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J]. 草原与草坪,2013,33(06):61-66 [22] 郭兴燕,田忠,梁丹妮,等. 11个燕麦品种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J]. 草地学报,2017,25(01):142-147 [23] 柴继宽,赵桂琴,师尚礼. 燕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联性分析[J]. 草地学报,2012,20(01):49-53 [24] 陈丽霞,田新会,杜文华. 小黑麦新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J]. 草原与草坪,2015,35(05):70-74+83 [25] 吉彪. 氮素水平对小黑麦氮代谢及产质量的影响[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8-11 [26] 孙敏,郭媛. 小黑麦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利用前景[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3):200-203 [27] 孙建勇. 不同类型小黑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及其调控[D]. 扬州:扬州大学,2004:5-6 [28] 王瑞清,曹连莆,闫志顺,等. 6个小黑麦品种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3):428-432 [29] 佟桂芝,马野,魏念春,等. 小黑麦的饲用价值[J]. 黑龙江畜牧科技,2000(2):18 [30] 李佳佳,田建珍,刘强,等. 小黑麦中的脂类及作用研究概述[J]. 小麦研究,2012,33(01):16-19 [31] 赵雅姣,田新会,杜文华. 饲草型小黑麦在定西地区的最佳刈割期[J]. 草业科学,2015,32(7):1143-1149 [32] 李晶,祖伟,吉彪,等. 氮用量对小黑麦东农96026群体生长及饲用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7):141-144 [33] 姚军虎.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能量利用效率的营养调控[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55 [34] 彭佃亮. 小麦倒伏与茎秆木质素代谢的关系及其对籽粒产量和淀粉特征的影响[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38-48 [35] 李陶. 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8:42-45 [36] 余桂红,吴勇华,马鸿翔,等. 小麦籽粒赖氨酸含量的测定与评价[J]. 江苏农业学报,2009,25(2):372-377 [37] 李诚,艾尼瓦尔,孔广超,等. 小黑麦光合物质积累及其饲用品质性状研究进展[J]. 种子,2006,25(6):47-50 [38] 李浩川.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籽粒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7:29-34 [39] 蔡丽艳,李志勇,孙启忠,等. 扁蓿豆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J]. 草业科学,2012,29(10):1553-1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