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立波,刘磊,李志勇,等. 晚秋刈割时间对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根系POD活性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2009,31(3):62-66 [2] 玉柱,李传友,薛有生. 萎蔫和玉米粉混合处理对紫花苜蓿袋装式青贮品质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2009,31(3):83-87 [3] 都立辉,和肖营,刘凌平,等. 淮稻5号的真菌多样性及其储藏过程中可培养的优势真菌[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7):1371-1381 [4] 刘鹰昊. 苜蓿干草捆品质对加工方式与贮藏条件响应机制的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100-101 [5] James C. Delaney,Paul T. Henderson,Sandra A. Helquist,et al. High-Fidelity in vivo Replication of DNA Base Shape Mimics without Watson-Crick Hydrogen Bond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3,100(8):4469-4473 [6] 祁智慧,张海洋,田琳,等. 北方储藏稻谷真菌多样性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2020,35(5):122-129 [7] 商业部粮食储藏考察团. 赴澳大利亚粮食储藏技术考察报告(续)[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86(1):29-36 [8] 李隆术,靳祖训. 中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若干重大成就[J]. 粮食储藏,1999(6):3-12 [9] 陈宪明. 粮食微生物及其防治[J]. 粮食储藏,1994(Z1):105-111 [10] 李月,李荣涛. 谈储粮微生物的危害及控制[J]. 粮食储藏,2009,38(2):16-19 [11] 任圣江,丰琴,王建国,等. 我国部分地区稻谷的真菌区系调查[J].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82(2):19-22 [12] 王成杰,周禾,汪诗平. 高水分打捆贮藏对苜蓿干草营养价值和组成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05(4):14-17 [13] 高彩霞. 苜蓿干草加工调制与高水分贮藏技术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1997:16-17 [14] 荣磊,贾玉山,格根图,等. 天然组合型防霉剂对苜蓿草捆贮藏期内真菌种群变化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2,29(9):1473-1476 [15] 刘香萍,李国良,杜广明,等. 高水分苜蓿干草捆中真菌种类的初步鉴定[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3):77-81 [16] 周涛. 储藏稻谷中霉菌的生长演替规律及霉变稻谷的品质研究[D]. 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8:3-4 [17] 曾亮,柴继宽,赵桂琴,等. 苜蓿根腐病生防真菌筛选鉴定及其防治效果研究[J]. 草地学报,2019,27(4):825-831 [18] 王艳,晋玲,申培增,等. 基于形态学及多基因位点的枸杞褐斑病病原鉴定[J]. 植物保护,2020,46(5):122-127 [19] 刘盼红. 贮藏苹果中展青霉素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代谢特征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11-12 [20] 岳晓禹,张恒业,郭小华,等. 贮藏稻谷中一株优势腐败霉菌的分离与鉴定[J]. 现代食品科技,2010,26(4):410-414 [21] 和肖营,刘凌平,都立辉,等. 储藏稻谷中一株优势腐败霉菌的分离与鉴定[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16(6):12-16 [22] 何瑞芳,王卫芳,吴翠萍,等. 进境美国苜蓿草携带的真菌种类鉴定[J]. 植物检疫,2017,31(1):37-41 [23] 王慧. 苜蓿黄斑病的初步研究及杀菌剂对苜蓿种带真菌的处理效果测定[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7:4 [24] 魏景超. 真菌鉴定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33-609 [25] 邵力平,沈瑞祥,张素轩,等. 真菌分类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32-340 [26] 史莹华,张伟毅,严学兵,等. 不同含水量苜蓿草捆的霉变规律及其对草捆品质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2,20(1):58-62 [27] 刘海英,张培青,贾玉山,等. 防霉剂对干草捆品质及防霉效果的研究[J]. 内蒙古草业,2008(2):38-40 [28] 朝鲁孟其其格,宋志萍,贾玉山,等. 复合型防霉剂对草颗粒防霉效果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04):109-113 [29] 李改英,杨艳玲,傅彤,等. 不同淋雨模式对苜蓿霉菌生长规律及其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1,26(4):184-188 [30] Scheel C M,Hurst S F,Barreiros G,et al. Molecular analyses of Fusarium isolates recovered from a cluster of invasive mold infections in a Brazilian hospital[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13,13(1):1-7 [31] 王明霞,杨继娟,白应文,等. 苜蓿来源的变黑轮枝菌及其致病性[J].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165-169 [32] 刘香萍,杨智明,曲善民,等. 不同含水量苜蓿干草捆内真菌种类比较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33-34,38,258-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