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发虎, 傅伯杰, 夏军, 等. 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展望[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 49(11):1659-1696 [2] 郭兵, 孔维华, 姜琳, 等.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J]. 生态科学, 2018, 37(3):96-106 [3] 尚占环, 龙瑞军, 马玉寿. 青藏高原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分析与探讨[J]. 草业科学, 2007(3):1-7 [4] 卓嘎, 陈思蓉, 周兵.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18, 38(9):3208-3218 [5] 杜际增, 王根绪, 李元寿. 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草业学报, 2015, 24(6):5-15 [6] 贾慎修, 贾志海, 史德宽. 补播是改良退化草地的有效途径[J]. 草业科学, 1989(6):8-10 [7] 吴宛萍, 马红彬, 陆琪, 等. 补播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0, 37(10):1959-1969 [8] 周冀琼. 补播苜蓿对退化草地生产力和多样性的影响[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7:58-60 [9] 马和, 康建军, 张洋东, 等. 祁连山高寒草原醉马草防除后优良牧草补播的土草效应[J]. 草业科学, 2017, 34(5):1072-1081 [10] 徐恒康, 刘晓丽, 史雅楠, 等. 生物结皮对高寒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8, 26(3):539-544 [11] 张晓云, 孔祥萍, 朱元福. 1961-2017年贵南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0℃界限温度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8):101-105 [12] 刘小宁, 隆瑞红, 罗珠珠, 等. 甘肃省典型土壤持水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 35(1):143-151 [13] 贾志锋, 马祥, 雷生春, 等. 施肥对贵南县轻度退化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9, 27(4):987-996 [14] Padisák J, Crossetti L O, Naselli-Flores L. Use and misus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ytoplankt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a critical review with updates[J]. Hydrobiologia, 2009, 621(1):1-19 [15] 王国庆. 封育对草甸草原植物生态位、种间联结及功能群的影响[D]. 哈尔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8:12-13 [16] 李婷婷, 容丽, 王梦洁, 等. 黔中喀斯特次生林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动态变化[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1, 29(1):9-19 [17] Liu L T.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s of plant populations in rare earth mining wasteland in southern China[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2017(118):82-88 [18] 胡玉昆, 高国刚, 李凯辉, 等. 巴音布鲁克草原不同围封年限高寒草地植物群落演替分析[J]. 冰川冻土, 2009, 31(6):1186-1194 [19] Dolph Schluter. A Variance Test for Detecting Species Associations, with Some Example Applications[J]. Ecology, 1984, 65(3):998-1005 [20] 张瑾, 陈文业, 张继强, 等. 甘肃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优势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J]. 中国沙漠, 2013, 33(2):349-357 [21] Gardner M R, Ashby W R. Connectance of large dynamic (cybernetic) systems:critical values for stability[J]. Nature, 1970, 228(5273):784 [22] 黄祥童, 王绍先, 黄炳军, 等. 珍稀植物对开蕨与其伴生物种的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J]. 生态学报, 2015, 35(1):80-90 [23] 张彩琴, 张军, 李茜若. 草地植被生物量动态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评述[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4):1143-1151 [24] Emily Grman.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stability in ecosystem function depend on the environmental context[J]. Ecology Letters, 2010, 13(11):1400-1410 [25] David Tilman. THE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IN BIODIVERSITY:A SEARCH FOR GENERAL PRINCIPLES101[J]. Ecology, 1999, 80(5):1455-1474 [26] 田旺, 张化永, 王中玉, 等. 南四湖浮游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生物量、时间序列稳定性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1):319-327 [27] 李志红, 袁自强, 张荣. 亚高寒草甸实验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稳定性关系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3):304-310 [28] 刘润红, 陈乐, 涂洪润, 等.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灌木层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J]. 生态学报, 2020, 40(6):2057-2071 [29] 庞晓攀, 王倩, 贾婷婷, 等. 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密度对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种间联结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5, 24(5):224-230 [30] 张鲜花, 陈爱萍, 朱进忠, 等. 天山北坡不同区域及海拔对天然草地鸭茅群落物种种间关系影响[J]. 草业学报, 2017, 26(8):12-23 [31] 王平, 王沛, 孙万斌, 等. 8份披碱草属牧草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J]. 草地学报, 2020, 28(2):397-404 [32] 鲍根生, 俞永飞, 李春杰. 高寒草甸优势禾草-异针茅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草业学报, 2019, 28(8):150-160 [33] 梁军, 全小龙, 张杰雪, 等. 3种禾草水提取液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潜在化感作用[J]. 草业学报, 2020, 29(7):81-89 [34] 来幸樑, 师尚礼, 吴芳, 等. 紫花苜蓿与3种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土壤养分特征[J]. 草业科学, 2020, 37(1):52-64 [35] 任永霞, 刘贵河, 郭郁频, 等. 坝上地区天然草地豆科植物区系特征及器官形态分异性[J]. 中国草地学报, 2008(3):115-118 [36] 张中华, 周华坤, 赵新全, 等.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J]. 生物多样性, 2018, 26(2):111-129 [37] 赵建中, 彭敏, 刘伟, 等. 矮嵩草草甸不同功能群主要植物种生长特征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32(3):559-565 [38] 庞晓瑜, 雷静品, 王奥, 等. 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36(8):1678-1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