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蕾.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固持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19-45
[2] 陈先刚,张一平,詹卉. 云南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汇潜力[J]. 林业科学,2008,44(5):24-30
[3] 赵林,殷鸣放,陈晓非,等. 森林碳汇研究的计量方法及研究现状综述[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1):59-63
[4] Tristram O. West G M. A synthesi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net carbon flux in agriculture: comparing tillage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1,91(2002):217-232
[5] 王静,沈月琴. 森林碳汇及其市场的研究综述[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82-87
[6] 顾文,赵阿丽,徐健,等. 基于碳汇生产理念下的县南沟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2):144-152
[7] 顾文. 基于CDM的县南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优化结构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1
[8] 刘伟,刘祥宏,但新球,等.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贵州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 草地学报,2015,23(4):689-696
[9] 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8-341
[10] 李懿洋. 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 企业战略,2011(5):20-23
[11] 杜峰,梁宗锁,徐学选,等.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群落生物量及植被土壤养分效应[J]. 生态学报,2007,27(5):1673-1683
[12] Huntington T G.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an aggrading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Southeastern USA[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95,59(5):1459-1467
[13] Vesterdal L, Ritter E, Gundersen P. Change in soil organic carbon following afforestation of former arable land[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2,169(1-2):137-147
[14] 刘迎春,王秋凤,于贵瑞,等. 黄土丘陵区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树种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J]. 生态学报,2011,31(15):4277-4286
[15] 李旭东,张春平,傅华.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地根冠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J]. 草业学报,2012,21(4):307-312
[16] 国家林业局气候办.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69
[17] 邓聚龙.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15-20
[18] 张涛.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D].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20-55
[29] 谢高地,李士美,肖玉,等. 碳汇价值的形成与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0
[20] 李怒云. 中国林业碳汇[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4-20
[21] Costanza R, d'Arge R,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1997,387(15):253-260
[22] 李怒云,王春峰,陈叙图. 简论国际碳和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J]. 中国发展,2008,8(3):9-12
[23]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2-4
[24] 孙玉刚. 灰色关联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22
[25] 柳芳. 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9-10
[26] 范英宏,陆兆华,程建龙,等. 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技术[J]. 生态学报,2003,23(10):2144-2152
[27] 李军,王学春,邵明安. 黄土高原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刺槐林地生物量与土壤干燥化效应的模拟[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3):330-339
[28] 董斌. 山东黄河流域森林资源空间格局及其评价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126-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