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蕴,吴开贤,罗富成. 我国草坪草引种研究现状与进展[J]. 草业科学,2008,25(10):128-133 [2] Brede A D,Duich J M,郭博. 草坪草早熟禾、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之间的相互影响[J]. 草原与草坪,1986(6):35-39 [3] 李春杰,南志标. 混播对草坪建植与病害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02,19(8):63-66 [4] 张书豪,吴美娥,赵美珍. 草坪草引种观察与筛选[J]. 草业科学,1997,14(4):25-27 [5] 郭志鹏,宗士寅,张靖雪,等. 郑州地区3种冷季型草坪草根部入侵真菌鉴定[J]. 草地学报,2017,25(3):523-528 [6] 吕世海,张伟. 亚热带气候区草地早熟禾品种适应性研究[J]. 中国草地,1998(2):45-47 [7] 冯毓琴,曹致中. 天蓝苜蓿特征特性的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2004,21(9):33-39 [8] 兰兴平,王峰. 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混播的四大优点[J]. 草业科学,2004,21(12):45-46 [9] 包乌云,赵萌莉,徐军,等. 苜蓿与禾本科牧草的混播效果[J]. 草业科学,2013,30(11):1782-1789 [10] 张永亮.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及单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2006,(5):23-28 [11] 刘金荣. 草坪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干旱荒漠绿洲区草坪建植技术的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2008 [12] 张鹤山,刘晓静,张德罡,等. 氮肥对冷季型混播草坪返青期生长特性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06(2):19-23 [13] 孙吉雄. 草坪学第二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4] 刘及东,陈秋全,焦念智. 草坪质量评定方法的研究[J].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9,(2):44-49 [15] 张锦伟,刘亦学,于金萍,等. 天津地区冷季型绿化草坪初春杂草种群构成及优势度分析[J]. 草地学报,2017,25(5):1108-1114 [16] McNaughton S J. 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communities:a comment on the role of empiricism in ecology[J]. American Naturalist,1977,111:515-525 [17] 刘建国,刘卫国. 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过程研究进展[J]. 草地学报,2018,26(2):277-283 [18] 包慈华,韩烈保. 草种混播技术在草坪建植中的应用[J]. 草业科学,1999,16(12):80-83 [19] 郑伟,朱进忠,加娜尔古丽. 不同混播方式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J]. 草业学报,2012,21(6):242-251 [20] 秦娟,上官周平. 植物之间互作效应及其生理机[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3):225-231 [21] 张京伟,有祥亮,郝金标. 上海市园林绿地共生固氮植物资源调查[J]. 浙江农业学报,2010(1):62-68 [22] 史晓霞,师尚礼,杨晶. 豆科植物根瘤菌分类研究进展[J]. 草原与草坪,2006(1):12-18 [23] 孙佳林,张炜成,郑海霞,等. 水氮交互作用下草地早熟禾生长特性的变化[J]. 草地学报,2015,23(6):1226-1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