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穆少杰,李建龙,陈奕兆,等. 2001-2010年内蒙古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2012,67(09):1255-1268 [2] Parmesan C,Yohe G. A globally coherent fingerprint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cross natural systems[J]. Nature,2003,421(6918):37-42 [3] He B,Chen A,Jiang W,et al.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growth to shifts in trend of temperature in China[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27(7):801-816 [4] Zhao L,Dai A,Dong B. Changes in global vegetation activity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during 1982-2013[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18,249:198-209 [5] 彭文甫,张冬梅,罗艳玫,等. 自然因子对四川植被NDVI变化的地理探测[J]. 地理学报,2019,74(09):1758-1776 [6] Fu G,Sun W,Li S,et al. Modeling Aboveground Biomass Using MODIS Images and Climatic Data in Grasslan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7,8(1):42-49 [7] 刘鹏举,袁卓慧,胡业翠.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第一批试点区NDVI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经济,2019,35(07):196-202 [8] 张戈丽,徐兴良,周才平,等. 近30年来呼伦贝尔地区草地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1,66(01):47-58 [9] 孔冬冬,张强,黄文琳,等. 1982-2013年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及气象因素影响[J]. 地理学报,2017,72(01):39-52 [10] 栾金凯,刘登峰,黄强,等. 近17年陕西榆林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2018,38(08):2780-2790 [11] 韩炳宏,周秉荣,颜玉倩,等. 2000-2018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分析[J]. 草地学报,2019,27(06):1651-1658 [12] 李辉霞,刘国华,傅伯杰. 基于NDVI的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J]. 生态学报,2011,31(19):5495-5504 [13] 邓晨晖,白红英,高山,等. 秦岭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03):425-438 [14] 徐芝英,胡云锋,甄霖,等. 基于小波的浙江省NDVI与自然-人文因子多尺度空间关联分析[J]. 地理研究,2015,34(03):567-577 [15]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地理学报,2017,72(01):116-134 [16] 陶帅,邝婷婷,彭文甫,等. 2000-2015年长江上游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宜宾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0(14):1-15 [17] 裴志林,杨勤科,王春梅,等. 黄河上游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2019,36(03):546-555 [18] 杨淑萍,韩海东.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甘肃省NDVI驱动因子定量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54(04):115-123 [19] 赵萌莉,许志信. 内蒙古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J]. 资源科学,2000(01):73-76 [20] 陈效逑,王恒. 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2009,64(01):84-94 [21] 张雪艳,胡云锋,庄大方,等. 蒙古高原NDVI的空间格局及空间分异[J]. 地理研究,2009,28(01):10-18 [22] 李庆,高素改,张春来,等. 内蒙古草地变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评估[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35(03):99-104 [23] 杨晗,周伟,黄露. 2001-2016年内蒙古草地覆盖度时空格局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J]. 草业科学,2019,36(02):359-367 [24] 苏力德,杨劼,万志强,等. 内蒙古地区草地类型分布格局变化及气候原因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15,36(02):139-148 [25] 李舒婷,周艺,王世新,等. 2001-2015年内蒙古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9,36(01):48-55 [26] 徐新良. 中国年度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数据集[DB/OL].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http://www.resdc.cn/DOI),2018.DOI:10.12078/2018060601 [27]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内蒙古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5:539-824 [28] 王伟,阿里木·赛买提,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中亚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2019,31(04):32-40 [29] 祝聪,彭文甫,张丽芳,等. 2006-2016年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J]. 生态学报,2019,39(05):1583-1594 [30] 庞静. 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植被变化的影响[D]. 太原:山西大学,2016:29-44 [31] 李博.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J]. 中国农业科学,1997(06):2-10 [32] 阿荣,毕其格,董振华. 基于MODIS/NDVI的锡林郭勒草原植被变化及其归因[J]. 资源科学,2019,41(07):1374-1386 [33] 李林叶,田美荣,梁会,等. 2000-2016年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34(07):584-591 [34] 张清雨,吴绍洪,赵东升,等. 内蒙古草地生长季植被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05):754-764 [35] 候勇,陈文龙,钟成. 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遥感监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46(11):35-40 [36] 刘丙霞. 黄土区典型灌草植被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6-8 [37] 刘宪锋,朱秀芳,潘耀忠,等. 1982-2012年中国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J]. 生态学报,2015,35(16):5331-5342 [38] 陈欢,任志远. 中国大陆植被覆盖对降水与温度变化的响应[J].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02):78-82 [39] 王静,王克林,张明阳,等. 南方丘陵山地带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 资源科学,2014,36(08):1712-1723 [40] 李月臣,宫鹏,刘春霞,等. 北方13省1982年~1999年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资源科学,2006(02):109-117 [41] 唐国利,任国玉. 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04):791-798 [42] 巴图娜存,胡云锋,艳燕,等. 197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J]. 资源科学,2012,34(06):1017-1023 [43] 艳燕,阿拉腾图雅,胡云锋,等. 1975-2009年锡林郭勒盟东部地区草地退化态势及其空间格局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13(4):549-555 [44] 李兴华,魏玉荣,张存厚. 内蒙古草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成因分析——以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为例[J]. 草业科学,2012,29(01):19-24 [45] 岳书平,张树文,闫业超. 内蒙古东部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巴林右旗为例[J]. 资源科学,2007(06):154-161 [46] 杨汝荣. 我国西部草地退化原因及可持续发展分析[J]. 草业科学,2002,19(01):23-27 [47] 徐大伟. 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类型分布变化及分析[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56-58 [48] 穆少杰,朱超,周可新,等. 内蒙古草地退化防治对策及碳增汇途径研究[J]. 草地学报,2017,25(02):217-225 [49] 刘加文. 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修复[J]. 草地学报,2018,26(5):1052-1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