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忠兵.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与可持续发展[J]. 青海社会科学,2006,2:45-50. [2] 王堃,洪绂曾,宗锦耀."三江源"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持续利用途径[J]. 草地学报,2005,13:28-47. [3] 刘敏超,李迪强,栾晓峰,等.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14(1):40-43. [4] 曹文炳,万力,曾亦键,等.气候变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 地学前缘,2006,1(1):40-47. [5] 尚占环,龙瑞军.青藏高原"黑土型"退化草地成因与恢复[J]. 生态学杂志,2005,24(6):652-656. [6] 杜利霞,李青丰,董宽虎.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草原冷蒿繁殖特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07,15(4):367-370. [7] 林慧龙,侯扶江,李飞.家畜践踏对环县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08,16(2):186-190. [8] 石德军,李希来,杨力军,等.不同退化程度"黑土滩"草地群落特征的变化及其恢复对策[J]. 草业科学,2006,23(7):1-3. [9] 马玉寿,郎百宁,李青云,等.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J]. 草业科学,2002,19(9):1-4. [10] 马玉寿,尚占环,施建军,等.黄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群落类型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研究[J]. 草业科学,2006,23(12):6-11. [11] 王长庭,曹广民,王启兰,等.三江源地区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特征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2426-2431. [12]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放牧强度对混播草地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07,15(4):394-397. [13] 李文靖,张堰铭.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及湿度的作用[J]. 兽类学报,2006,26(4):331-337. [14] 孙鸿烈,刘光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15] 杜岩功,梁东营,曹广民,等.放牧强度对嵩草草甸草毡表层及草地营养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8,17(3):146-150. [16] 王权业,边疆辉,施银柱.高原鼢鼠土丘对矮嵩草草甸植被演替及土壤营养元素的作用[J]. 兽类学报,1993,13(1):31-37. [17] 王文颖,王启基,王刚.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6,15(2):362-366. [18] 高旭升,田种存,郝学宁,等.三江源区高寒草原草地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养分变化[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5):37-40. [19] 张黎敏.江河源区"黑土型"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地上植被与土壤环境特征[D] :[学位论文].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5. [20] 李青云,李建平,董全民,等.江河源不同退化小嵩草高寒草场德封育效果[J]. 草业科学,2006,23(12):16-21. [21] 马玉寿,施建军,董全民,等.人工调控措施对"黑土型"退化草地垂穗披碱草人工植被的影响[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6b,36(2):1-3. [22] 邱正强,马玉寿,施建军,等.甘肃马先蒿对"黑土型"退化草地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06,5:26-29. [23] 李希来.补播禾草恢复"黑土滩"植被的效果[J]. 草业科学,1996,13(5):17-19. [24] 张国胜,李希来,李林,等.青南高寒草甸秃斑地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J]. 中国草地,1998,6:12-16. [25] 文金花,马玉寿,施建军,等.利用草地早熟禾改建江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的研究[J]. 草原与草坪,2006,115:41-45. [26] 杨力军,李希来,石德军,等.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J]. 青海草业,2005,14(1):2-15. [27] 刘迎春,林柏克,马玉寿.青海省果洛地区牧草引种试验报告[J]. 中国草地,2002,(2):20-24. [28] 苏延桂,李新荣,张景光,等.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J]. 中国沙漠,2006,26(6):997-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