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梅学,姚檀栋,王绍令,等.藏北高原土壤的温湿特征[J].地理科学,1999,18(3):312-317 [2] 仇化民,邓振镛,方德彪.甘肃省东部旱作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J].高原气象,1996,15(3):334-34 [3] 周兴民,李健华.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规律[A].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9-18 [4] 王启基,周兴民.高寒矮嵩草草甸禾草种群的生长发育节律及环境适应性[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1,15(2):168-176 [5] 王启基,周兴民,张堰青,等.青藏高原金露梅灌丛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物量[J].西北植物学报,1991,11(4):333-340 [6] 王启基,周兴民,张堰青,等.高寒小嵩草草原化草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生物量[J].植物生态学报,1995.19(3):225-235 [7] 王启基,王文颖,邓自发.青海海北地区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动态及能量分配[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3):222-230 [8]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等.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2,11(2):59-65 [9] 赵亮,古松,杜明远,等.海北高寒草甸辐射能量的收支及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J].草地学报,2004,12(1):66-69 [10] 李英年,赵新全,曹广民,等.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气候、植被生产力背景的分析[J].高原气象,2004,22(4):558-567 [11] 李英年,王勤学,古松,等.高寒植被类型及其植物生产力的监测[J].地理学报,2004,59(1):40-48 [12] 李英年,赵新全,赵亮,等.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分析[J].冰川冻土,2003,25(3):243-249 [13] 杨福囤,陆国泉,史顺海.高寒矮嵩草草甸结构特征及其生物量[A].高原生物学集刊第4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4):49-56 [14] 王启基,周兴民,沈振西,等.高寒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利用[A].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第4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15] 李英年,鲍新奎,曹广民.青藏高原正常有机土与草毡寒冻雏形土地温观测的比较研究[J].土壤学报,2001,38(2):145-152 [16] 李英年,鲍新奎,曹广民.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40-80 cm土壤温度状况观测分析[J].冰川冻土,2000,22(2):153-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