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学平.14个品种冬小麦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研究[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9,9:16-18 [2] 胡能书,万贤国.同工酶技术极其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0-74 [3] 王维平,刘伊强.小麦对赤霉病抗性不同品种的SOD活性[J].植物生理学报,1993,19(4):353-358 [4] 黄丽华,吴兆苏.抽穗期小麦抗赤霉病与酚类物质的关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50-251 [5] 吉万全,薛秀庄,王秋英,等.中间偃麦草的GISH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1,21(3):401-405 [6] 周立,王曼玲,朱虹琳,等.莲藕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5,27(2):11-13 [7] 区炳庆,任吉君,何丽烂,等.不同品种南瓜POD及PPO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21(1):77-80 [8] 李阳春,谢可军.早熟禾属10种植物酯酶同工酶分析[J].草地学报,2003,11(3):214-219 [9] 谢可军,李阳春,吴天德.10种早熟禾属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中国草地,2003,25(2):30-33 [10] 杜维俊,杨万仓.薏苡、川谷及其F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2(2):113-115 [11] 谢莉,曾艳华,李冬郁,等.3个高粱品种及其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西农业科学,2007,38(6),618-620 [12] 李造哲,云锦凤,马青枝,等.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酯酶同工酶分析[J].草地学报,2000,8(30):233-236 [13] 赖德C C,泰勒C B.同工酶[M].范培昌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 [14] 于卓,云锦凤.小麦族内几种远缘禾草及其杂交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中国草地,1999,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