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自学.中国草业的现状与展望[J].草业科学,2002,19(1):6-8 [2] 范小克,韩建国,苏大学.草业应作为优先发展产业[J].草业科学,2002,19(3):1-5 [3] 陈宝书.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07-208 [4] 吴仁润,苏加楷.苜蓿科学与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78-80 [5] 耿华诛,吴永敷,曹致中.中国苜蓿[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5-30 [6] 柴凤久,刘泽东,壬德香.黑龙江省西部苜蓿品种比较试验[J].草地学报,2006,14(3):265-268 [7] 中国牧草登记品种集.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会员编[M].北京:中同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131-132 [8] 李红,杨伟光.苜蓿草对黑龙江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战略意义[C].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2009 [9] 云锦凤,米福贵,杨青川.牧草育种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0] 李懋学.遗传[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19-21 [11] 韩瑞宏,卢欣石,高桂娟,等.紫花苜蓿抗旱性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J].草地学报,2006,14(2):142-146 [12] 李红,罗新义,王玉林,等.高产高蛋白高抗性苜蓿品种选育[J].草地学报,2002,13(1):28-32 [13] 万素梅,胡建宏,王龙昌,等.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特性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2):59-62 [14] 杨青川,康俊梅,郭文山,等.紫花苜蓿耐盐新种质一般配合力分析与轮回选择[J].草地学报,2006,14(1);4-8 [15] 张建波,白史且,张新全,等.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24-3427 [16] 吕林有,何跃,魏臻武,等.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J].牧草与饲料,2007,1(3):35-37 [17] 洪绂曾.苜蓿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35-40 [18] 王俭珍,周禾,韩建国,等.高羊茅种子产量因子与产量通径分析[J].种子,2006,24(5):9-11 [19] 李海贤,石凤翎,王明君,等.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J].种子,2006,25(1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