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文颖,王启基,邓自发.青海海北地区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1998,22(4):336-343. [2] 赵亮,古松,杜明远,等.海北高寒草甸辐射能量的收支及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J]. 草地学报,2004,12(1):66-69. [3] 王启基,王文颖,邓自发.青海海北地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动态及能量分配[J]. 植物生态学,1998,22(3):222-230. [4] 王启基,周兴民.高寒矮嵩草草甸禾草种群的生长发育节律及环境适应性[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1991,15(2):168-176. [5] 李英年,张景华.祁连山海北冬春气温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J]. 高原气象,1998,17(4):443-446. [6] 李英年,王启基,赵新全.气候变暖对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00,8(1):24-29. [7] 李英年.高寒草甸牧草产量和草场载畜量模拟研究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草业学报,2000,9(2):77-82. [8] 李英年,赵新全,曹广民,等.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气候、植被生产力背景的分析[J]. 高原气象,2004,23(4):558-567. [9] 李英年,王勤学,古松,等.高寒植被类型及其植物生产力的监测[J]. 地理学报,2004,59(1):40-48. [10] 李英年,赵亮,古松,等.海北高寒草甸地区能量平衡特征[J]. 草地学报,2003,11(4):289-295. [11] 陈佐忠,黄德华.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与大针茅草原地下部分生产力和周转值的测定[C]. 草原生态系统(2)[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32-138. [12] 李英年,赵新全,王勤学,等.青海海北高寒草甸五种植被生物量及环境条件比较[J]. 山地学报,2003,21(3):257-264. [13] 李英年,王启基,周兴民.矮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式的建立[A]. 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