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丹,吴燕民,刘水.等.利用农杆菌浸种法建立白三叶草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1):96-101 [2] 包国章,李向林,沈万斌,等.刈割频次对白三叶能量分配及构型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216-219 [3] 朱琳,黄文惠,苏加楷.不同放牧强度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叶片数量特征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5.3(4):297-303 [4] 刘太宇,李梦云,聂芙蓉,等.白三叶不同生育期营养成分及其绵羊瘤胃降解动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6):34-38 [5] 李锋瑞.刈割频率与品种对混播草地白三叶叶片出生率及扩展期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0,9(4):74-79. [6] 吴海涛.刘大林,马晶晶.等.6钟野生自三叶的适应性与营养特性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09,(5):26-27 [7] 胡宗达,叶充,胡庭兴.等.刈割对白三叶草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34-38 [8] 姜建兵,包明艳,许传锦,饲料、绿化兼用型牧草-白三叶草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1):35-36 [9] 杨慧君.白三叶草旱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54 [10] 张飞龙.杨燕梅.白三叶的特性及栽培要点[J].云南农业,2005,11:7 [11] 轩春来.郑智龙.白三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4,24(3):8 [12] 高庆武,江勇,李聪.白三叶的高效栽培及利用[J].云南农业科技,2009,4:54-55 [13] 吴维群,唐宗英,邓菊芬,等.行距和播量对白三叶生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6,14(2):116-119 [14] ] 陈志彤,应朝阳,林永生,等.白三叶的栽培技术与利用价值[J].福建农业科技,2005,6:45-46 [15] 胡腊英,刘光元,杨代清,等.高产牧草的种类与栽培要点[J].湖北畜牧兽医,2004,2:53-56 [16] 王全理,余品成,陈世震.白三叶的栽培与利用[J].河南畜牧兽医,2004,25(5):29 [17] 王进.青海省化隆县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移栽实验初报[J].养殖与饲料,2009,2:42-45 [18] 班镁光,杨志亮,周泽英,等.菊苣的育苗移栽方法与管理技术[J].贵州畜牧兽医,2007,31(1):32-33 [19] 凌茜.刈割对白三叶克隆生长影响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7 [20] 李娟.施肥及刈割对白三叶克隆生长影响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