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86年, 第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6-01-15
  

  • 全选
    |
  • 陈祝安,陈庆涛
    菌物学报. 1986, 5(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
  • 李增智
    菌物学报. 1986, 5(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84年初冬在安徽长江南北大面积蔬菜的桃蚜种群中发生真菌流行病。病原鉴定为虫霉目新种安徽虫疫霉(Erynia anhuiensis Li sp. Nov.)。分生艳子梗二歧分枝;初生分生孢子单 核,双囊壁,长椭圆形、长卵形或倒拟卵形,前二者大小为17.1—33.3×5.9一12.9μm(平均2.4x8.3),长径比2.0—5.4(平均3.0),后者12.6—30.8×8.1一16.5μm(平均22.7×11.6),长径比1.4—2.5(平均2.0);有囊状体及假根,假根有固着器。外休眠孢子球形,光滑,透明,直径22.1—31.9μm(平均26.6)
  • 刘世骐,滕怀妹
    菌物学报. 1986, 5(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10种松树的疤锈病菌锈孢子表面形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进行比较,可归纳为两种类型: 一是以单维管束松类的五针松的红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 )为代表,包括华山松和西伯利亚红松;另一是以双维管束松类的云南松疱锈病菌(C. flaccidum)为代表,包括樟子松、油松、赤松、马尾松、黄山松、思茅松等。孢子表面突起的形状及环纹层次是识别这两种锈疱子的主要特征。
  • 张正富,阮兴业
    菌物学报. 1986, 5(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种在形态上与鸡纵菌[Termitomyces albuminonsts (Berk.) Heim]较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子实体大,单株独生,未见群生,盖表色泽不星淡灰或淡褐,而呈煤褐色,菌柄基部色泽尤深,多呈黑褐色。担子孢子千缩处理后表面较平坦,不呈皱褶状凹凸。担孢子一端稍弯曲。菌肉在Melzer氏液下呈黑色而非橙红色,所以立为新种。
  • 王端礼,李若瑜,王晓红,王书合
    菌物学报. 1986, 5(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引起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mmycosis)的致病菌之一——裴氏着色霉(vFonsecaea pedrosoi)孢子的个体发生,除一级产孢细胞外,还有二级产孢细胞,喙枝孢型的分生孢子梗也可发育成为喙枝孢型的二级产孢细胞。
  • 陈锡龄
    菌物学报. 1986, 5(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作者根据前人的文献资料,对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1 950年以来在东北地区所采集的1200余号地卷属地衣植物标本进行整理、研究,共报道23个种,其中8个种为东北地区新分布。本文包括属的特征、分种检索表、种的文献考证、生境、产地以及国内外的地理分布。
  • 李明霞,唐荣观
    菌物学报. 1986, 5(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多年采集分离酵母菌的基础上,本文报道其中43属的600多株主要与担子菌有关的酵母及其他酵母的DBB反应,其中某些菌以往尚未测定过,从而广泛比较了担子菌酵母、子囊菌酵母与某些类酵母的区别。此外在方法上,摸索了其他未见报道的重氮盐的显色效果,发现固红B盐对布掷孢酵母(Bulleta Derx)的反应比DBB更灵敏。同时试验了热碱·乙醇处理细胞的快速DBB测试法,用此法测定某些疑难菌株,结果稳定,可大大缩短测试周期,并适用于多毛有气生菌丝的菌类。
  • 胡卓汉,徐达道
    菌物学报. 1986, 5(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赤霉病麦粗毒素为赤霉病麦的乙醇提取物,其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分别为11100 ppm和605ppm。家猫和鸽子的致吐剂量分别为300和400mg粗毒素/kg体重。成年雌雄大鼠经口LD50分别为8150和10550mg粗毒素/kg体重。1000mg粗毒素/kg体重经口给予未成年雌性大鼠,未见有雌激素亢进反应。将粗毒素含量0.01,0.1和0.5%的饲料喂养断奶Wistar大鼠210—301天,在此期间大鼠繁殖Fla和F1b两代仔鼠,并观察至断奶。在所有剂量组均观察到对生长、发育或生殖的程度不同地损害。本文讨论了赤霉病麦对大鼠生殖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王加生,徐达道
    菌物学报. 1986, 5(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酒精提取、丙酮浓缩,从天然带毒的赤霉病元麦中制备粗毒素。 化学分析表明既含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含玉米赤霉烯酮。以此粗毒素0,125,250,500,1,000mg/kg体重于孕期7—16天连续灌胃授予wism妊娠大鼠。结果发现:1,000mg/kg有明显的胚胎毒作用;250rag肚g以上有胎儿毒作用和致畸作用。另以不同浓度的粗毒素柱层析纯化物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纯品测试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的致突变性。 结果表明:加与不加S一9混合液均有诱变性,但存在着一定的剂量一反应差异。
  • 蔡保灵
    菌物学报. 1986, 5(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