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89年, 第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9-03-15
  

  • 全选
    |
  • 郭英兰 赵文霞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假尾孢属的6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即:枫杨假尾孢(Pseado-cercospord pterocaryae Gu et W. X. Zhao)和清风藤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sabiae Guo et W.X.Zhao);3个新组合:紫珠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allicarpae(Cooke) Guo et W. X.Zhao], 蕺菜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houttuyniae(Togashi& Kats) Guo et W.X.Zhao],冬青假尾孢[Psegocercospora mate (Speg.) Guo etW.X.Zhao]。两个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其等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林科院林业科学研究所病理标本室。 枫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pterocaryae Guo et W.X.Zhao)斑点叶两面生,近圆形,直径O.5—12 0 mm,无明显边缘,叶面褐色至暗褐色,叶背灰褐色,子实体叶背生,具表生菌丝。子座生于表皮下,近球形。分生孢子梗浅青黄色至青黄色,不分枝,0—4隔,9.7—73.5×3.7—4.3 μ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至倒棍棒一圆柱形,极浅的青黄色,光滑,干燥,具2—10个不明显的隔膜,35.0—99.5×3.7—4 3μm。 清风藤假尾孢(Pscudocercospora sabiae Guo et W. X. Zhao)斑点叶两而生,圃形,直径1.5—4.0μm。叶面黄褐色至褐色,外围以暗褐色细线圈,有时还具浅黄褐色晕圈,叶背中度褐色。子实体叶面生,具表生菌丝,无子座。分生孢子梗青黄褐色至浅褐色,平滑,具2一10个隔膜,17.0—162.O×3.0—3.9(一4.3)μ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至圆柱形,浅青黄色,平滑,干燥,3—8隔,43.0—99.5×2.8—3.9(一4.3)μm。
  • 李增智 王建林 鲁绪祥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南方重要害虫松大蚜及茶尺蠖中近年来分别发现由加拿大虫疫霉和圆孢虫疫霉造成的大面积流行病,在短期内将害虫种群摧毁殆尽。加拿大虫疫霉系我国首次记载。本文描述和讨论了2种虫生真菌的形态特征,记载了真菌病的流行概况。
  • 胡海 杨家诚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广东地区小煤炱科(Meliolaceac)的2个新种及4个国内新纪录。2个新种是:寄生藤生小煤炱(Meliola dendrotrophicola H.Hu et J. C. Yang,sp. Nov.);南五味子生小光壳炱(Astridiella kadsuricola H.Hu et J. C. Yang,sp.nov.),并附有种的检索表。
  • 庄剑云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了采自海南省的光叶菝葜 Smilax corbularia Kunth var.Woodii(Merr.)T.Koyama上的膨孢柄锈菌Pueelnia oedospora J.Y.Zhuang sp. Nov.此菌的夏孢子大小38—50×35—42μm,壁分两层,内层肉桂褐色,厚2—2.5μm,外层无色膨大,厚达5—13μm,顶部两端具明显帽状突起;冬孢子大小30—48×20—30μm,、双胞,壁亦分两层,内层淡黄褐色或污黄色,极薄,外层近无色,厚2—3μm。就孢壁结构而言,此菌酷似分布中、南美寄生于紫葳科和马鞭草科植物上的饰柄锈菌属Prospodium的种。但其冬孢子壁光滑,柄无饰物,其寄主属单子叶植物的百冶科(或菝葜科),故暂把它置于柄锈菌属中。
  • 毕志树 李泰辉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导广东鳞伞属 Pholiota (Fr.)Kummer 12种,其中1个新种,6个国内新纪录种。新种是短柄鳞伞 Phollota brevipes Bio
  • 何宗智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鬼笔属一新种:南昌鬼笔 Phallus nanchangensis Z.Z.He这个新种与红鬼笔 Phallus rubicundus (Bose)Fr·相似,但新种有发育不良的菌幕残片和更小的孢子而又与红鬼笔有明显区别。附有拉丁文及中文描述。模式标本(87010)保藏于江西大学生物系标本室。
  • 刘波 李榆梅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Cyathus四个新种和二个新变种,它们分别是:内蒙黑蛋巢菌 Cyathus neimonggolensis Liu et Y.M.Li, 盘柄黑蛋巢菌C·discostipitatus Liu et Y. M.Li,太原黑蛋巢菌 C.Taiyuanensis Liu et Y. M. Li,毛被黑蛋巢菌C. hirtulus Liu et Y. M. Li,天山黑蛋巢毛被变种C.Tianshanensis Liu et Cao var. tomentosus Liu,Cao et Y. M. Li,环状黑蛋巢武夷山变种 C.A~nuZatus Brodie var.wuyishanensis Liu et Y. M. Li。 全部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 李明霞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分离自中国的大量掷孢酵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属的掷孢酵母生掷孢子的能力,以及此能力的持久性,发现属间差异很大。此外还报道了142株不同酵母的产厚垣孢子的情况,发现与担子菌有关的4属酵母在接近致死温度时,都会出现特大厚垣孢子如红掷静酵母Sporobolomyces),布勒掷孢酵母(Bullera),红酵母(Rhodotorula)与隐球酵母(Cryp-tococcus),而属于子囊菌的酵母属(Saccharomyces)则无此现象,从而对某些接近担子菌的酵母又增加了新的认识。
  • 陈吉棣 傅秀辉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我国栽培及野生菇类上的寄生真菌,1个新变种:紫聚伞霉星梗变种 Sibir-ina purpurea var. asterophora J.D. Chen,8个新记录,其中1个新组合:星梗聚伞霉Sib-irina astrophorea (de Hoog) J.D.Chert)。它们都是轮枝菌近似属。有4个是我国罕见属、 种。对它们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分别作详细描述,并列出寄主名称、分布地区、附图及照片。
  • 唐振尧 赖毅 何首林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45Ca示踪来探明泡囊一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桔吸收钙素的作用。两次盆栽试验,施用含45Ca(No3)2:的Hoagland营养液,分别在红壤及无土基质人工接种菌根真菌Glomus citricolum 于枳(Poncius trifoliata)和构头橙(Citrus aurantium)实生苗根系,以不接种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红壤中接种2个月后,枳已形成菌根,5个月的菌根感染率为24.5%。在无土基质中,菌根的形成更好;接种3个月后,构头橙的菌根感染率为49.5%,并且发生丰富的泡囊。在红壤中,有菌根枳实生苗的地上部从肥料中吸收的钙素和全钙含量都比无菌根的增加75%左右。在无土基质中,有菌根的枳和构头橙实生苗地上部含钙量及放射性强度都比无菌根的显著增高。放射性自显影直接地显示了菌根真菌将吸收的”ca运转至地上茎叶中,对构头橙的效应更明显。
  • 章元寿 王建新 刘经芬 方中达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用Czapck’s培养波培养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不同致病力类型的5个菌株的培养滤液,经浓缩、离心和透析制成的粗毒素,再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到初提毒素,最后通过琼脂糖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纯毒素样品。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初提毒素的最低生物活性浓度为5.0—5.5μg/ml。纯毒素的最低生物活性浓度为4.0—4.5μg/ml。配制相同浓度的不同致病力类型菌株的毒素液,它们的培养滤液、粗毒素或纯毒素对棉苗的致萎能力相同。
  • 陆仕华 匡开源 吏士英 张树荣* 黄敬坚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镰刀菌3个种的47个菌株用豌豆发芽抑制和鸽子呕吐试验筛选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的产生菌株。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雪腐镰刀菌M一24和禾谷镰刀菌M一46能够产生雪腐镰刀菌烯醇。菌株M一24适宜的产毒温度为25—30℃;25℃条件下,M一24的产毒高峰出现在接种后的第三、四周,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分别达到447.9 mg/kg和53d.0mg/kg;五种培养基上产毒量也有所不同,在大麦和大米上产毒量最高(毒素含量分别为819.7mg/kg和780.5 mg/kg),玉米和小麦上次之(521.9mg/kg,402.4mg/kg),绿豆上产毒量最低(167.6 mg/kg)。菌株M一46在上述条件下产毒量均低于5 mg/kg。
  • L.西格勒* D.L.霍克斯沃思**
    菌物学报. 1989, 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