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89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9-07-15
  

  • 全选
    |
  • 刘杏忠 沈崇尧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美洲绵霉(Achlya americana Humphrey)有性器官的壁结构,细胞核相及一些细胞器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超微结构研究,我们发现藏卵器壁由两层组成,卵孢子壁至少由三层组成,而藏卵器横隔膜则由两层壁和中间一层原生质体组成。在细咆核分裂过程中发现有明显的染色体的形成和存在,这是第一次在电子显徽镜下看到卵菌的染色体,并对染色体的存在进行了讨论。
  • 孟有儒 殷恭毅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寄生于甘青微孔草(Microula pseudotrichocarpw W. T. Wang)和疏花微孔草[M.Diffusa (Maxim.) Johnst.]上的霜霉属一新种——微孔草霜霉Peronospora microulat Meng et G.Y.Yin)。以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此新种的形态性状,并。附图
  • 卢乡怀 李明霞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从腐梨上分离到的一株未见描述的毕赤酵母属新种(Pichia hangzhou-ana Lu et Li ),并讨论了与其近似种的区别。同时进行了DNA G+C百分比值的测定。
  • 陈昭炫 姚一建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导采自福建省武夷山的白粉菌一个新种,即寄生于蔷薇科福建野樱上的新种武夷山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wuyishanensis Z. X. Chen et Yao)。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以及建立新种的讨论。
  • 庄剑云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新疆北部荒漠的锈菌11属92种。大多数标本是作者1986年8—9月间在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准噶尔盆地西缘及南缘地区、西天山的巩留及博格达山等地采得。这一带植被主要由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及草本所组成,天山北坡山地发育着较丰茂的草甸及森林植被,植物区系属于中亚荒漠植物区系。文中描述了一个新种,即葛缕子生柄锈Puccinia caricola J.Y.Zhuang;我国新记录种有12个,它们是葱杨栅锈Melampsora allii-populina Kleb.、柳叶栅锈 Melampsora epitea Thuem.、尖头多胞锈Phragmidium aauminatum (Fr.) Cooke、胀柄多胞锈 Phragmidium bulbosum (Str.)Schlecht.、阿尔及利亚柄锈 Puccinia algerica Patouill.、伯内特柄锈 Puccinia burnettiiGriff、巨堆柄锈 Puccinia gigantea Karst.、科马罗夫柄锈 Puccinia komarovii Tranz、高山蓼柄锈 Puccinia polygoni-alpini Cruchet & Mayor、新塔花柄锈 Puccinia zizi.Phorae Sydow、柴胡单胞锈 Uromyces bupleuri P.Magn.及角果藜单胞锈 Uromyees ceratocarpi Sydow。所有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盘花垂头菊 Cremanthodium discoideum Maxim.上的一锈菌新种——垂头菊柄锈菌 Pueeinia eremanthodii J.Y.Zhuang et S. X.Wei。模式标本采自青海省,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本种主要特征是:冬孢子椭圆形或近倒卵形,两端圆,中部略缢缩,32—48×19—32μm,孢壁肉桂褐色至粟褐色,2—3.5μm厚,连同孔帽约5μm厚,有不规则的网状皱纹,柄达100μm长,易破碎。垂头菊属植物上未曾记载过有锈菌,本种为首次报道。垂头菊属是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特有属,分布高海拔地带,推测此菌可能为青藏高原所特有。
  • 郭林 惠友为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者于1 986年参加巴尔鲁克山真菌考察,并到阿尔泰山地、伊犁谷地、吐鲁番等地采得黑粉菌标本70余份,鉴定为8属36种,13种为我国新纪录,它们是石竹叶苔炭黑粉(Anthracoidea caryophylleae Latour),卡里炭黑粉(Anthracoidea karii (Liro) Nannf.),范基灰黑粉 (Anthracoidea vankyiNannfeldt),短柄草腥黑粉 (Tilletia olida(Riess) SchrSt.),剪股颍条黑粉(Urocystis agrostidis (Lavrov.) Zundel),黑麦草条黑粉 (Urocystis bo-livari Bublk & Pragoso),雀麦条黑粉 (Urocystis bromi(Lavrov Zundel),拂子茅条黑粉(Urocystis calamagro stidis (Lavrov) Zundel),茅香条黑粉(Urocystis hierochloae (Murashk) Vfinky),尼氏条黑粉 (Urocystis nevodo-vskyi Schwarzman),早熟禾条黑粉 (Urocystis poae (Liro) Padw.& Khan),报春花条黑粉 (Urocyetis primulicola P Magn.),和泡斑黑粉 (Ustilagopustulata (D.C.) Winter
  • 刘美华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采自贵州巾部地区的灵芝属Gaanoderma 一新种: 鸡油菌状灵芝Ganoderma cantharelloideum M. H. Liu。 作者参考了赵继鼎教授等八以及其他学者的重要文献,并根据赵继鼎教授(1979)的分类系统将本新种置于灵芝亚组 Subsect. Ganoderma 内。新种模式标本保藏于作者工作单位。
  • 何绍昌 余蕙芳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作者贵州灵芝科研究的第二报。报道4个种,其中3个是新种。它们及其特征是:白边灵芝Ganoderma alblmarglnatum He,该种的菌盖红褐色至褐色,边缘白色,菌肉上层木材色,近菌管层淡褐色,菌管表面淡黄色,孢子较大(9.5一13.4×6.7—8.8μm)。它与闽南灵芝(G.Austrofujia-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区别为后者菌盖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污白色和褐色相间的环带,菌肉褐色,管面污白色,孢子较小(5.7—10.4×3.4—5.2μm)。它与黄边灵芝(G.Luteomarginatum Zhao,Xu et Zhang)的区别为后者菌盖黑褐色到暗褐色,边缘黄褐色,孢子较小(8.7一10.4×5.2—7μm)。兴义灵芝Ganoderma xingyiense He,该种的特征是菌盖近肾形,锈红色,似漆样光泽弱,有显著的辐射状纵皱,边缘稍钝,不整齐,波状;菌柄偏生到侧生,紫褐色,有强烈的似漆样光泽。尚未见有类似种类。拟层状灵芝 Ganoderma stroto-ideum He,该种的特征是子实体有柄,菌盖近漏斗状,表面乌红黑色,拟层状,具有光泽和无光泽相间的同心环带,菌肉厚达1cm,上层木材色,近菌管层淡褐色。它近于中国灵芝(G. sinense Zhao.Xu et Zhang),但后者菌盖非漏状,表面紫褐色并且非拟层状,菌肉均匀褐色,菌柄紫褐色。 以上所引证的标本保藏于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刘波 李榆梅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Cyathus 的三个新种、一个新变种和一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四川黑蛋巢菌 C. sichuanensis Liu et Y. M. Li, 关帝山黑蛋巢菌 C.GuandishanensisLiu et Y.M.Li,云南黑蛋巢菌 C. ynnanensis Liu et Y.M, Li,五台山黑蛋巢菌垣曲变种C. wutaishanensis Liu. Shangguan et Ynan var. yuanguensis Liu et Y.M.Li 和栗褐黑蛋巢菌C.Badius Kobayasi。模式标本除 C.Yananensis Liu et Y.M.Li 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外,其 余均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 李明霞 唐荣观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核磁共振氢谱(PMR谱) 对各类酵母的细胞壁甘露聚糖进行比较研究,在我国尚无报道,其中某些酵母也尚无文献记载。本文结果表明:1.同菌株的胞壁甘露聚糖PMR谱型的重复性很好。2.同种不同株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多糖谱型也相同。3.所测的二端芽殖酵母中完全型与不完全型菌株的谱型很相似, 如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okera apiculata)与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4.某些分类系统上来源较杂的子囊菌酵母如单宁管囊酵母(Packysolen tanophilus)、萤光威克酵母(Wickerkamiaflurescens) 与高糖固囊酵母(Citeromyses matritensis) 则体现了各不相同的谱型。 5.二株分自西双版纳的极为相近的类酵母(Saccharomycodes sp.)其多糖的(PMR)谱型与多糖的组分都彼此相同,有助于对它们的适当归类。这一切证明酵母胞壁多糖PMR谱型相似程度的比较是分类上较有意义的性状,有助于探讨亲缘关系,核实完全型与不完全型,也有助于对疑难菌株的分析
  • 王红梅 周与良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4株郎比可假丝酵母(Candida lambica)间的DNA—DNA.同 源性,结果:2.1182与LP012的同源性为90.4%,表明它们是同种的;2.1182与DX22为 77.5%,DX22与LP012为76.8%,表明它们虽是同种,担产生了一些分化:LP006与LP012 为63.2%,表明它们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分化,接近种的范围,仍可认为是同种的。
  • 孙狄
    菌物学报. 1989, 8(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导了葱鳞葡萄孢菌(Botrytis squamosa)的异核现象。采用荧光染色法证实了该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细胞均是多核的。以该菌的自然形态和生长特征为遗传标记,在193个单孢子培养物中获得了三种菌型:菌核型(s)、菌丝型(M)、界于菌核和菌丝之间的菌核菌丝型(SM)。SM型在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同。S型和M型在连续的传代过程中其特征保持稳定,因而被认为是同核型。SM型在连续传代过程中是不稳定的,且一再分离出S型和M型,因此被认为是异核型。用传代稳定的S型和M型重新合成的异核体在特征上相同于原始菌株和SM型。用这个合成的异核体再次进行单孢子分离,三种菌型重新被获得。三种菌型在致病力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