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90年, 第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0-05-15
  

  • 全选
    |
  • 谢德滋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叙述了采自四川省的白粉菌科二个新分类单位,它们是寄生在马桑科马桑上的新种马桑球针壳(Phyllactinia coriariae Xie) 和马桑棒丝壳(Typhulochaeta coriariae Xie)。马桑科是球针壳属和棒丝壳属寄主科的世界新记录。
  • 彭生斌 沈崇尧 裘维蕃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25种采集于我国广州、昆明、武汉、北京和哈尔滨等地农业土壤中的内褒霉科真菌。其中球内囊霉属((Glomus)16种,无柄内囊霉属(Acaulospora)4种,楯孢内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巨孢内囊霉属(Giga-spora)1种,内养内囊霉属(Entrophospora)1种。此外还发现了硬内囊霉属(Sc-lerocystis)的孢子果。其中20种和除球内囊霉属外的另外5属为我国的新记录。
  • 齐祖同 孙曾美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所谓“黄霉菌”是茯砖茶发酵中的益菌。它实际上是散囊菌属产生的黄色闭囊壳。优势 种经鉴定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Raper & Fennell) Malloch & Cain],它的无 性型是针刺曲霉(Aspergillus spiculosus Blaser),异名是冠突曲霉(A. Cristatus Raper & Fennell)。文中还对有关该菌的命名问题和在我国的分布作了讨论。
  • 曹晋忠 范黎 刘波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在中国发现的马鞍菌属 Helvella的3个新种,即蚊河马鞍菌H. jiaohensis, 吉林马鞍菌 H. jilinensis 和新疆马鞍菌 H. xinjiangensis; 3个新记录种即肋盖马鞍菌 H. costifera, 长孢马鞍菌 H. oblongispora和灰黑马鞍菌H.Rivularis。 此外由于亚梭孢马鞍菌 H. subfusispora 的模式标本于1984年在火中被毁,因此作者在另一份标本(HMAS 30483)的基础上为其标定了新模式(Neotype)。
  • 庄剑云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我国春孢锈菌属(形式属)增补了以下9个种:1.腺梗菜春孢锈菌Aecidium adenocauli Syd. 寄主:腺梗菜Adenocaulon himalaicum Edgew (菊科Compositae) 2.臭椿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ailanthi J.Y.Zhuang sp.nov.寄主: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 (苦木科Simaroubaceae)3.筋骨草春孢锈菌 Aecidium alugae Syd.寄主:紫背金盘 Ajuga nioponensis Makino (唇形科 Labiatae) 4.八角枫春孢锈菌 Aecidium alangii Hirats.& Yosh 寄主:长毛八角枫 Alangium kurzii Craib,瓜木A platanifoHum Harms (八角枫科 Alangiaeeae) 5.紫珠生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callicarpivola J Y.Zhuang sp.nov.寄主:杜虹花 Callicarpa oedunculata R,Br.(马鞭草科Verbenaeeae) 6.吴茱萸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evodiae J.Y.Zhuang sp.nov. 寄主: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va (Juss.)Benth.(芸香科Rutaceae) 7.杨叶木姜子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litseae-populifoliae J.Y.Zhuang sp.Nov.寄主:杨叶木姜子 Litsea povulifolia Gamble (樟科Lauraceae) 8.青海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qinghaiense J Y.Zhuang sp.nov. 寄主:莴苣属一种Lactuca sp.(菊科Compo sitae) 9.合掌消春孢锈菌 Aecidium vincetoxici P.Henn.& Shirai 寄主:牛皮消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 郑传临 沈祟尧 裘维蕃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我国黑粉菌属(Ustilego)51个样本,选取33个形态学和生物学编码性状进行了类平均法的系统聚类分析。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建议将我国黑粉菌属分为3个表观群(Phenons);茭白黑粉菌目前以放在黑粉菌属内为妥;还认为 Ustilago ocrearumUstilagokoenigiae的变种;Ustilago kusanoiUstilago minima 的变种;Ustilago avenae和 Usti-lago nuda是两个不同种。
  • 范黎 刘波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1988年5月采自香港的假芝属Amauroderma 的一个新种,命名为香港假芝Amaurodetma hongtongense Fan et Liu,模式标本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 卵晓岚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西藏地区鹅膏菌属(Amanita)的真菌26种。其中灰鳞鹅膏菌[Amanita griseofarinosa Hongo),红鹅膏菌 [A. parcivolvata (Peck) Gilb.],浅杏黄鹅膏菌[A. crocea (Quel.) Kuhn, & Romagn.],黄赭毒鹅膏菌(A. flavorubescens Atk.),黄毒蝇鹅膏菌(A. flavoconia Atk.),史米斯鹅膏菌(A. smithiana Bas),褐黄鹅膏菌(A. umbrinoluteaSeer.)等是我国新纪录种。西藏地区的首次新纪录13种。该属真菌均是树木的外生菌根真菌,有毒种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 郭顺星 徐锦堂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天麻种子消化入侵的紫萁小菇菌丝及营养繁殖茎消化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 紫萁小菇侵人种胚后,染菌胚细胞的细胞器逐渐消失,其细胞质产生囊状体起消化菌丝的作用,存在于胚细胞中的紫萁小菇菌丝有脱壁或失去细胞质成为空腔等变化;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消化紫萁小菇的方式同胚萌发阶段类同。 蜜环菌侵入原球茎分化的营养繁殖茎后,皮层细胞产生消化酶类颗粒或囊状体包围并分解蜜环菌菌丝;被皮层细胞消化的菌丝残物或部分菌丝进入皮层内的大型细胞,此时大型细胞的代谢功能显著增强,该细胞中的各种水解酶颗粒及液泡等完成对菌体物质的最终同化。 紫萁小菇及蜜环菌先后在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阶段侵染供给其营养,但菌丝被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被消化方式不完全一致。
  • 陈世平 冯家熙 王茁 李树林 孙鹤龄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1例肺结核和糖尿病并发由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所致的肺微 小根毛霉病。首次在我国从病人的肺组织活检标本分离出该种真菌。此菌可在几种琼脂培养 基20。一45℃条件下生长,最适温度为37℃。菌落在初期白色,然后变成褐色厚毡状。在光 学显微镜下可看到孢囊梗假轴状分枝,初期无色,然后变为褐色。孢子囊直径50—90μm,呈 灰色,后变为褐色。孢子囊成熟后囊壁消解。囊轴卵形或梨形,直径45—48μm。在有性期, 接合孢子球形,直径43—63μm,初呈褐色,后变为黑色,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在透射电子显 微镜下,孢囊孢子呈不规则卵形,直径2—5μm;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孢囊孢子形态与上述相 同。本菌实验感染家兔、豚鼠和小白鼠显示毒力很强,动物于接种后3一10天内全部死亡。从 感染动物的脏器分离出本菌。采用中、西医结合冶疗,病人痊愈。
  • 赵玉明 邓成儒 陈曦* 刘明礼 陈世平 王茁 孙鹤龄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暗孢节菱孢(又名球形阜孢霉)所致皮肤真菌病。此菌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条件致病真菌。者头部发生多处皮下结节及萎缩性秃发。皮损活检可见毛囊和皮脂腺严重破 坏。肉芽肿内有褐色孢子和分隔菌丝,尤以皮下脂肪浸润明显。多次从皮损外皮屑内检出圆形的厚壁孢子。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生长良好。菌落初呈淡黄色,渐变为橙色。小培养镜检时(放大400倍),可见菌丝分枝有隔(1—2μm)。单细胞性小分生孢子呈球形,晶体形等,光滑发亮呈褐色。有的孢子中央有一黑色纵条带。扫描电镜下发现球形或卵形分生孢子。将暗孢节菱孢制成的菌液接种于实验动物皮肤,2周后出现斑块、小结节、小脓肿和脱毛等症状,与患者临床症状相同。对照组动物正常。动物皮损活检所见病理损害与患者皮损病理损害相同,证实了此菌的致病性。
  • 戴肇英 张超冲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王未名 陆文华 李增智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我国人参属植物上锈菌一新记录种——大山赭痂锈菌 Ochropsora daisenen- sis T. Hiratsuka & Uchida。此菌于1960年在日本大山(鸟取县)首次发现,寄主是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japonicus (C.A.Mey.) Hoo & Tseng (= P. japonicus C. A. Mey.)。作者在检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所藏的三七锈病标本时,发现有些标本含有冬孢子,形态特征与此菌完全一致。戴芳澜和王云章在鉴定这些标本时显然忽略了冬孢子的存在,故订为人参夏孢锈菌 Uredo ponacis Syd.,现予订正。
  • 孙曾美
    菌物学报. 1990, 9(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