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92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2-03-15
  

  • 全选
    |
  • 唐国敏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16篇关于丝状真菌基因表达系统的研究论文的综述,包括两部份内容。前一部分叙述1 97 9年开始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丝状真菌转化系统,着重介绍丝状真菌中转化系统的构建及转化的一般特点。后一部分叙述在转化系统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丝状真菌基因工程,文中列出了截至1991年9月为止报道的一些成功的实例,说明它在丝状真菌工业育种和作为外源基因产物的生产和分泌系统中的应用。
  • 陶家凤,余永年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菊科植物上盘霜霉属B remia的分类问题。根据专性寄生菌种的划分,在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同时,结合考虑寄生专化性或寄主范围的观点,我们提出菊科植物上B re.Mia的种的寄主限制在菊科“族”的范围内。对中国的菊科植物上B reraia属的巳知种及变种列出了检索表,还报告了一个新种及一新组合,它们是兔苣盘霜霉(B. lagoteridis sp·nov. ),寄生于兔苣(Lagoseris sanctae),和蓟盘霜霉(B. cirsii comb.Nov,),寄生于蓟属(Cirsium spp.),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真菌实验室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标本室。
  • 谢德滋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采自云南省丽江县,寄生在腺毛木兰Indigofera scabridaosae上的球针壳属一新种,即小疣球针壳Phylla~Hnla文描述。
  • 姚健民,王永成,朱有缸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玉米全蚀病菌禾顶囊壳菌(Gacuemannomycer graminis)的新变种——玉米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Sacc.) Arx ct Olivie var. maydis Yao Waug et ZhuVar.Nov.]。该变种在形态学、致病性、生物学及可溶性蛋白电泳谱带等方面,均不同于禾顶囊壳菌小麦变种[G.Graminir var. tritici J.Walker)、水稻变种(G. graminis var grami-nis Trans.)和燕麦变种[G.Graminis var. avenat (Turaer)Dennis]o 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 沈亚恒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寄生在一种双叶甲科(Biphyllldae)昆虫上的虫囊菌,聚雄菌属(Synandro-myces)一新种,命名为“中国聚雄菌(Synandromyces sinensis Y. H. Shen),,有拉丁文及中文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郑国扬,章卫民,李泰辉,赖建平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作者近几年来在广东省和海南省所采集的白孔菌属Albatrellus S.F Grayemend.Pouz.的5个种,其中尖峰岭白孔菌AlbatrHlur jhntenglingenH s G Y-Zh eng为新种。
  • 刘晓娟,朱旭东,余永年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北京及其邻近地区4个水域泡抹中的水生丝孢蔼¨属21种,其中6属¨种为中国新记录,它们是:粗水线孢Anguillospora fⅢj口Ingold。膨顶节枝孢,Hculosporaintlata Ingold,四节枝孢A.Tctraeladia Ingold,立水枝孢Dend ro~pora erecta Igold梯状小双枝孢口‘plofladietl a scalaroides Arnaud.星状小钉孢Heli scella steltata(1ng.&cox)Nilsson ex M^ryallov-&Nilsso x1.奴地疣钉孢Heliscus lugdunensis 8acca rdo&’rhe rry.阿地放射孢LCl7/O~nl’@fa alabamen sis-Sinclair&Morgan,细丽三枝孢丁ricladiHm g racil~I n|gold-明丽三枝孢r.Splenden s lngoId,和多枝变孢霉yam~ospomum elodeae Kegelo同时讨论了这类真菌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布。
  • 白金铠,程明渊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5个新组合:金银忍冬短胖孢(Cercosporidium diervilae (Ell. Et Ev) Baiet Cheng,comb.Nov.);紫穗槐菌绒孢(Mvcovelloslclla passaloroidzs(Winte r)Bai et Chengcomb.Nov.);朝鲜槐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ladrastidis(Jacz.) Bai et Cheng·comb. Nov);白头翁假尾孢(pscudoccrco spora]ilitormis(D;vi s)Bai et Chengt comb·nOV·)荚燕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varia(Peck)Bai et Cheng。Comb.nOV·)这5个新组合是从Cercospora属转来修正的。
  • 郭英兰,刘锡琎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24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杨桐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dinandrae Guo & Liu),钟萼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bretschneiderae Liu & Guo),10个新组合,1个新名称: 木豆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ajani-flavi Guo & Liu)和11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2个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及图。所研究的标本全部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 郑小波,陆家云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掘氏疫霉P“yl口外埔o,o dr~cksleri丁ucke r野生型菌株的单游动孢子无性系为亲本,测定了自交、杂交后代交配型的遗传,经Kmno·处理引起的交配型变异以及Ft代可自孕单卵孢株有性生殖后代交配型的遗传与变异。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A,和^,菌株自交产生的卵孢子经H zot处理索0激萌发(萌发率1 z~16%)获得单卵孢株。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t和A,亲本自交st代单卵孢株均保持与亲本一致的交配型。用KMnO.处理上述卵孢子导致A-和^z亲本的部分s一代单卵孢株出现自孕现象,少数A,亲本自交后代改变为A:交配型;从A。交配型亲本的s-代可自孕菌株产生的卵孢子萌发所建立的单卵孢株中,同时获得扎和^。交配型菌株。上述结果不支持San somc关于疫霉菌AhA,交配型分别由纯合、杂合基因控制的假说,进一步证明了Ko关于交配型抑制因子控制交配型表达的假说的合理性。 掘氏疫霉种内菌株直接配对产生的卵孢子用HtO,刺激萌发获得Ft代单卵孢拣。测定结果表明,在F。代出现A。A,、A,A;、A口4种交配型的单卵孢株,其比例因不同亲本组合而有较大差异oF。代出现的^。A,菌株自孕产生的卵孢子经HtO,处理刺激萌发建立自交系,观察到^。^:交配型在有性生殖后代发生分离,各交配型比例因亲本不同而异o A·At菌株的自孕能力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可稳定遗传,认为F-代出现的AJAt个体来自亲本的杂交。AtA-单卵孢株保藏4~6个月后大多仍具自孕能力,少数改变为Az交配型。
  • 徐锦堂,郭顺星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蜜环菌Armilla riella mcllea(Vahl:Ff.)Kgtst·侵入猪苓Gri[ola umbe』zd‘4(PetsFr.)PilOt)菌核,激活了猪苓菌抵御异体侵染免疫反应的本能,猪苓菌丝细胞木质化,形成与菌核表皮结构相似的隔离腔,将蜜环菌素和部分猪苓菌丝包围。在隔离腔中蜜环菌消化分隔在腔中的猪苓菌丝,另外猪苓菌丝也可侵入或附着在蜜环菌索及侵染带细胞间隙吸收其代谢产物,猪苓菌核即可萌发出新苓正常生长。当隔离腔中的猪苓菌丝被消化后,蛮环菌生活力也减弱,解体后被猪苓菌吸收利用,隔离腔变成空腔。从广义角度看,仍可把蜜环菌与猪苓菌寄生与反寄生的营养关系概括为共生关系。
  • 田绍义,杨发茂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观察研究蒙古口蘑生态的基础上,通过菌种分离、驯化,选出87一B一2优良菌株。在以马粪、麦秸等配制的发酵料进行瓶栽、箱栽试验的基础上,l 990年用床式栽培方法驯化栽培成功蒙古口蘑。
  • 吏国利,吕宪禹,周与良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株假丝酵母全细胞长链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并运用主分量分析法处理数据,对菌株进行分类。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中共含有3 B种脂肪酸,其中软脂酸(c…a)、棕榈油酸(c·川)、硬脂酸(c,.-a)、油酸(c-川)、亚油酸(c…,)和亚麻酸(c…,)等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它们占总含量的90%以上。对脂肪酸的主分量分析将3 5株假丝酵母分为两个类群,分群结果与表观性状聚类分析的结果相似,根据脂肪酸对一些菌株亲缴关系的测定也有与表观性状分析类似的结果。酵母菌全细胞脂肪酸的分析为探索酵母菌系统分类关系提供了一可行的方法。
  • 宋志群,王端礼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致病性暗色霉中的着色霉(Vonsecaea Neg ronl)外瓶霉(Exophlala Cha rmichael)瓶霉(Phialopho ra Medlar)中的五种真菌浆膜超微结构进行了冰冻蚀刻研究,发现裴氏着色霉(Fonsecaea pedro soi)和紧密着色霉(F·comeacto)的内折长而宽,较深,略有弯曲,数量少,多呈平行或垂直排列。皮炎外瓶霉(Exophiala dermatitidis)的内折数量多,密集而分布均匀,呈圆点状或圆棒状。棘状外瓶霉(Ezophlala spinitera)的内折少而表浅,多为圆形。疣状瓶霉(Phlalophora rm_f口f。)的内折数量,排列,形状无一定规律。据上述特征,着色霉可以与外瓶霉,疣状瓶毒区别开来,皮炎外瓶毒也可与棘状外瓶霉区分。浆膜超徽结构的性状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 田绍义,黄文胜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王生荣,白宏彩,张舒容
    菌物学报. 1992, 11(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