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92年, 第11卷, 第Z1期 刊出日期:1992-09-15
  

  • 全选
    |
    ZYGOMYCOTA
  • 郑儒永,陈桂清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polymorpha Pisnek)、暗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phaeospora Boedijn)和褐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brunnea J.N. Rai,S.C. Agarwal & J.P. Tewari)自分别在1929, 1958, 1968年发表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上的争论,或承认或不承认,或合并到这个种或合并到那个种等等.我们在研究中国的小克银汉霉属的过程中,分离得到了九株多形小克银汉霉的菌株。为了确定这个种的分类地位以及澄清它与其他一些相关种的关系,我们将这些菌株与从国外交换获得的一些相关种的模式后代作了比较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多形小克银汉霉、暗孢小克银汉霉及褐孢小克银汉霉三种既不能相互合并亦不能合并到其他任何一种中去,而应作为独立的种被人们所接受。在我们的工作之前,这三个种的有性型均未有报道。我们在国内尚未发现暗孢小克银汉霉和褐孢小克银汉霉,只找到了多形小克银汉霉,但同时也找到了它的有性型.因此,多形小克银汉霉为我国的新记录种,其有性型的发现则为全世界的首次报道。多形小克银汉霉的主要区别性特征为孢囊梗主枝形成顶生泡囊或不形成而在顶部叉分为二至数个分枝,同一孢囊梗上的分枝长短不齐,接合孢子囊不正球形,配囊柄细长可达80微米等等.暗孢小克银汉霉的主要区别性特征为孢囊梗分枝很少或不分枝,在同一孢囊梗上分枝相距很远且都很短,泡囊形状多不规则且略呈多角形。褐孢小克银汉霉更易与其他种相区别,它的孢囊梗分枝很多,分枝成堆且指向不同的方向,泡囊典型地呈多角形,内外璧不重合。这三个种首次发表时以及后来经过不同作者重新研究后发表的描述及绘图均过于简单而未能充分显示出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再次作了描述并再次提供了详尽的线条图和显微照相。
  • 陈法军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单囊霉属(Haplosporangium)是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内的一个小属,由Thaxter在1914年建立的。它的主要特征为孢囊梗从高度分化、通常分隔的菌丝上长出。本文首次在中国报道了两个种(极尖单囊霉Haplosporangium attenuatissima sp. nov.和单孢单囊霉H.decipens Thaxter),其中极尖单囊霉是新种,其特征为孢囊梗基部强烈膨大、顶端极细,孢子囊内含1-9个孢子。
  • 陈法军
    菌物学报. 1992, 11(Z1): 2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被孢霉属(Mortierella Coemans)是接合菌纲(Zygomycetes)、毛霉目(Mucorales)、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中的一个大属,目前已知约有90种;主要存在于土壤、植物残体、动物粪便等基物中。我国过去对被孢霉的研究不多,在《中国真菌总汇》(1979)中记录了8个种。本研究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采集的2000多号样品中,分离到约220个被孢霉菌株。本研究主要采用Gams (1970, 1977)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鉴定,并对该系统进行了修改。在属下分3个亚属(Micromucor, MortierellaGamsiella), 8个组(Actinomortierella, Alpina,Hygrophila, Mortierella, Schmuckii, Simplex, SpinosaStylospora),单囊霉(Haplosporangium)被承认为独立的一个属。本研究鉴定出22个种和3个变种,包括一个新种(武夷山被孢霉Mortierella wuyishanensis sp. nov.)和一个新变种(极细无色被孢霉Mortierella hyalina(Harz) W. Gams var. subtilissima var. nov.), 14个中国新纪录。这14个新纪录为:产芽胞被孢霉(Mortierella. gemmifera M. Ellis)、园圃被孢霉(M. horticola Linnem.)、矮小被孢霉(M. humilis Linnem.)、无色被孢霉(M. hyalina(Harz) W. Gams)、印度被孢霉(M. indica B.S. Mehrotra)、英杜被孢霉(M. indohii C.Y. Chien),詹金氏被孢霉(M. jenkinii (A.L. Sm.) Naumov)、可疑极小被孢霉(M. minutissima Tiegh. var. dubia Linnem.)、易变被孢霉(M. mutabilis Linnem.)、微孢被孢霉(M. parvispora Linnem.)、角胞拉曼被孢霉(M. ramanniana(Moller) Linnem. var. angulispora (Naumov) Linnem.)、网孢被孢霉(M. reticulata Tiegh.& G. Le Monn.)、多疣被孢霉(M. verrucosa Linnem.)、轮枝被孢霉(M. verticillata Linnem.)。文中讨论和评价了一些分类性状,还列出分亚属、分组、分种和变种的检索表.每个分类单元都有描述和讨论以及线条图、并列出分布地区。
  • ASCOMYCOTA
  • 庄文颖
    菌物学报. 1992, 11(Z1): 65-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西方肉杯菌原变型(Sarcoscypha occidentalis(Schw.) Sacs. forma occidentalis、西方肉杯菌黄色变型(Sarcoscypha occidentalis forma citrina W.-y. Zhuang, f. nov.)和乳白肉杯菌(Sarcoscypha vassiljevae Raitv.)首次在吉林蛟河发现。扫描电镜研究表明,西方肉杯菌的两个变型具有相对光滑的子囊孢子,而条孢肉杯菌(Sarcoscypha striatispora W.-y. Zhuang)和乳白肉杯菌子囊孢子表面具折皱和皱纹.肉杯菌属的概念应该稍加修正,既包括孢子表面光滑的种又包括表面具纹饰的种。
  • 魏江春,姜玉梅
    菌物学报. 1992, 11(Z1): 7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导了石耳科的八个种,其中新种四个,即阿尔泰石耳,鳞芽石耳、亚石耳及太白石耳;三个种是中国的新分布,即皱石耳、亚光石耳及淡腹疤脐衣;一个种即白根石耳为中国及蒙古的新分布。
  • Materials of mitotic fungi
  • 朱衡,蒋琬如,王久林,雷财林,凌忠专,朱立煌
    菌物学报. 1992, 11(Z1): 89-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基因文库的分析,我们找到了一套含重复顺序的克隆。其中POR6和POR7被证实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并随机散布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时,可以获得可分辨的基因组特异的杂交带型。我们还分析了致病性与8个稻瘟病菌株DNA指纹图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个小种组合间的百分相似率Sxy,值与该小种组合间共同侵染的鉴别品种数目有正相关性。
  • 郭英兰,刘锡琎
    菌物学报. 1992, 11(Z1): 99-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6个种,其中有3个新种:藤山柳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lematoclethrae),仙茅假尾孢(P. curculiginis,),豆付柴假尾孢(P. premnicola), 8个新组合:金粟兰假尾孢(P. chloranthe), 榅桲假尾孢(P. cydoniae),福岗假尾孢(P. fukuokaensis),土连翘假尾孢(P. hymenodictyonis),南五味子假尾孢(P. kadsurae), 野岛假尾孢(P. nojimae).绣线菊假尾孢(P. spiraeicola),球形假尾孢(P. sphaeriiformis)和3个中国新纪录。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 郭英兰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采自安徽牯牛降的5种丝孢菌.对生于八角枫属(Alangium sp.)上的八角枫尾孢(Cercospora alangii Guo, sp. nov.)进行了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 刘杏忠,沈崇尧,裘维蕃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13-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北京郊区果园捕食线虫真菌的季节性分布的研究中,常观察到一种隔指孢属中的真菌,经对其形态研究确定为一新种一北京隔指孢(Dactylella beijingensis Liu, Shen et Chiu),其主要特征为分生孢子梗分枝,每个分枝顶产生单一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向顶渐细,长79-108-137 μm,基部宽2.5-3.0 μm,顶宽1.5-2.0 μm,产孢细胞菌丝型发育,分生孢子无色,纺锤形,4-6个分隔,在分隔处稍缆缩,大小为33.5-38.0-42.0 × 7.0-8.0-8.5 μm,未见厚垣孢子产生,未见捕食线虫器官。
  • 刘杏忠,丁立,武修英,沈崇尧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17-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24个省市,涉及40余种植物的300多个土样的调查,分离出食线虫真菌近千个分离物,共鉴定出食线虫真菌29属57种,包括捕食线虫真菌4属25种,其中Arthrobotrys arthrobotryoides, A. brochopaga, A. cladodes var. macroides, A. microspora,A. musiformis, A. straminicola, Monacrosporium ellipsosporinm, M. thaumasium, M. pravicollis,Stylopage grandis, Dactylella ramiformis, Monacrosporium qiuanum, Monacrosporium sinense等10种为国内新记录。内寄生真菌4属4个种、其中Catenaria angullulae, Harposporiumarcuatum, Nematoctonus leiosporus为国内新记录。定殖于大豆孢囊线虫真菌22属25种,其中Catenaria auxiliaris, Cylindrocarpon heteronema, C. willkommii, Fusariella bizzozeriana,Nematophthora sp., Phoma eupyrena, Phoma leveilei,Pithomyces sp,Trichocladium opacum.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等10属种为国内新记录,其中Nematophthora, Fusariella,Trichocladium三属为国内新记录属,Rhizoctonia sp., Stachybotrys elegans, F.bizzozeriana,C.heteronema, C.willkommii等为首次发现定殖于大豆孢囊线虫孢囊上。对所鉴定的真菌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并制作了检索表。
  • BASIDIOMY COTA
  • 庄剑云,魏淑霞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采自四川西部山区竹上的柄锈菌一新种,即寄生在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Mitf.) Nakai上的箭竹柄锈菌Puccinia sinarundinariae J-y. Zhuang & S.-x. Wei。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庄剑云,魏淑霞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3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裸堆串孢锈菌属以冬孢子单孢串生为主要特征,孢子堆裸露缺包被,外观酷似柄锈属的孢子堆。此属已知7种。寄生于菊科,大戟科和荨麻科植物,6种分布美洲,1种分布东亚.本文报告亚洲仅知的一种,即寄生于宽叶孢麻Urtica laetevirens Maxim.的川息尔堆串孢锈菌Baeodromus tranzschelii Azbukina,标本采自四川九寨沟(岷山).
  • 庄剑云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3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者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所藏的玄参目植物(爵床科,木犀科和玄参科)上的柄锈菌标本作了较详细的订正研究,共获得了12个种。其中藏玄参柄锈菌Puccinia oreosolenis J.-y. Zhuang为新种,产西藏定结(中喜马拉雅)高山冰缘地带。长尾婆婆纳柄锈菌Puccinia veronicae-longifoliae Savile为亚洲新记录,过去仅知分布芬兰和瑞典。本文对每个种均作了讨论并对各科植物上的种列出了检索表。
  • 郭林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55-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我国黑粉菌五种新纪录。1)刺蓼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polygoni-senticosi(P. Hennings) Miyabe & Takahashi)寄生于假长尾叶蓼(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uyn)和长尾叶蓼(Polygonum posumbu Hamilt.)。此种与水蓼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hydropiperis(Schum.) de Bary)的区别是黑粉孢子表面纹饰瘤状,常连接为脊状或不完全网状。2)七筋菇条黑粉菌(Urocystis clintoniae (Komarov) Vánky)寄生于七筋菇(Clintonia udensis Trautv. &Mey.)和扭柄花(Streptopus obtusatus Fassett)。3)宫部条黑粉菌(Urocystis miyabeana Togashi& Onuma)寄生于轮叶黄精(Polygonatum verticillatum (L.) All.)。4)喜马拉雅黑粉菌(Ustilagohimalensis (Kakishima & Ono) Vánky & Oberwinkler)寄生于细穗支柱蓼(Polygonum suffultumMaxim. var. pergracile (Hemsl.) G. Sam.)。5)伊朗黑粉菌(Ustilago iranica H. Sydow)寄生于远东友友草(Achnatherum extremiorientale (Hara) Keng)。
  • R. H. 彼得森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65-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使用牛胆汁琼脂技术对侧耳属的双核体培养物进行新单倍体化(neohaploidization),生成的新单倍性生物(neohaplont)分离物为单核体,并且缺少锁状联合。这些新单倍性生物的分离物在与侧耳属已知单孢子测交菌株交配时,来自每一个亲本双核体的新单倍体性生物只能与一个种的测交菌株亲合。从而表明,该技术对鉴定双核体侧耳培养物有价值,同时对其它一些真菌类群有效。
  • MYXOMYCOTA
  • 李玉,陈双林,李惠中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71-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贫丝菌属Oligonema是由Rostafinski在1875年建立的,至今仅承认4个种,中国前此尚无记载。作者在长白山采到的这份标本,孢丝极少且短小,中部膨肿,有不甚清晰的螺纹带,具贫丝菌的特征,与已知的种明显不同,因此确认为本属的新成员,定名为膨丝贫丝菌O. oedonema,主模式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李玉,李惠中,陈双林
    菌物学报. 1992, 11(Z1): 175-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粘菌一新种,分枝团毛菌Trichia ramosa Y. Li et H: z. Li sp nov.文中对该新种作了拉丁文描述,讨论了新种与本属近似种的区别,并附有显微照片和绘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