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93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3-03-15
  

  • 全选
    |
  • 余永年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林英任 唐燕平 刘和云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裘维蕃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侯成林 刘世骐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我国斑痣盘菌科(Rhytismataceae)的新记录属——舟皮盘菌属(Ploiode-rma Daker)及其一新种,即华山松舟皮盘菌(Ploioderma pini-armandi C.L.Hou et S.Q.Liu sp nov.)。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的描述,并与该属的其他5个种进行了比较。
  • 陶恺 常明昌* 刘波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中国地下真菌2新种和l新记录,它们分别是:南京无索腹菌 Martelliananjingensis Liu et K.Tao sp.nov.,中国乳腹菌 Zelleromyces sinensis Liu, K. Tao etChang sp.nov.和罗杰斯奥腹菌 Octavianina rogersii Siager et Smith。
  • 林柏青* 吴友三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寄生在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花器上的葡萄孢属一新种。即红花萄葡孢 (Botrytis carthami B. C. Lin et Y.S.Wu,sp.nov.)。模式标本和模式菌株保存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室。
  • 梁宗琦 刘爱英 冯冬梅*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采自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下垂虫草(Co-rdyeeps nutans),金龟子虫草(Cordyceps scarabaeicola),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撑拟青霉(Pacailomyces suffultus),爪哇拟青霉(Paecilomyaes javanicus)和暗绿拟青霉(Paecilomyces atrovirens)等14种昆虫病原真菌。其中撑拟青霉为国内首次报道的新记录种,暗绿拟青霉为一新种。此新种能以(1)在查氏琼脂上菌落暗绿、生长缓慢;(2)瓶梗基部球顶长颈瓶形;和(3)柱形分生孢子聚集成迭瓦状长链与已知种相区别。
  • 文成敬 陶家凤 陈文瑞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西南四省区(云、贵、川、藏)的土壤和其它样品中分离木霉301株,鉴定出9个木霉集合种 (species aggregates):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hai),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Rifai),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 Rifai),深绿木霉(T.AtrovirideBissett),桔绿木霉(T.Citrinoviride Bissett),绿色木霉(T.Viride Pets.Ex S.F.Gray),钩状木霉(T.Hamatum (Bon)Bain),康氏木霉(T.Koningii Oud.)以及黄绿木霉(T. Aureoviride Rifai)。从各个样点收集的42种不同作物和其它植被土样中都分离到木霉;土样pH值为4—8.5,海拔300--5400m。以哈茨木霉和拟康氏木霉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28.5%和21.1%,似为西南地区木霉优势种群,而绿色木霉,钩状木霉和深绿木霉很少分离到。这样的种群结构可能与西南地区气候和采样季节有关。
  • 史国利* 周与良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黄海和渤海海水中分离到15株红酵母, 初步定名为深红酵母 (Rhodotorula rubra Lodder)对这些菌株及另外8株红酵母属对照种的形态、生理生化性状以及全细胞长链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测定,并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菌株间的相似性进行了计算,对菌株分群。结果表明,15株酵母之间性状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能完全被鉴定性状所反映,在多元分析中15株菌不能形成紧密的聚类群。研究结果对利用个别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确定的深红酵母种的范围提出了异议。
  • 陈祝安 刘广玉 胡菽英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在马铃薯一蔗糖,Richard,czapek等液体培养基上,室温静培14天,液面形成菌膜,产生大量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深层培养只长菌丝团,未见有分生孢子产生。在一些自然基物上,菌丝体生长繁茂,并形成和寄主体上生长相似的孢梗束。蝉花及其人工培养物,经药理学实验显示出明显的镇痛、镇静和解热等功效。
  • 邓大纶 田波 陆师义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们用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热休克基因(Heat shock gene hsp 70)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与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相连,构建成了有效的双功能质粒pDLl(在E。Coli中用Amp作为选择标记,在玉米黑粉菌中用新霉素作为选择标记)o以分离的一株新霉素敏感的玉米黑粉菌作为受体菌,用构建的pDLl质粒作为供体DNA,对影响受体菌原生质球的形成条件(培养基、菌龄、各种酶、酶的浓度、作用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再生条件和DNA转化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数前中期收集的菌体,以5mg/m1真菌溶壁酶处理30分钟左右,90%都形成原生质球,其再生率为60—80%,转化率为300—1000转化子/μg DNA。随机选出25个转化子,DNA杂交都为阳性。分析dot-blot和Southern blot DNA杂交结果,发现质粒在细胞中以整合形式存在,一个细胞可以有多拷贝的整合质粒,质粒可能以非完 全同源性的重组形式,参人性地整合进染色体中。
  • 王贺 徐锦堂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被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侵染的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皮层中,由外至内形成三种类型的染菌细胞:菌丝结细胞、空腔细胞和消化细胞。外部两类细胞中的酸性磷酸酶定位显示,一些位于空腔细胞或衰老的菌丝结细胞中的菌丝内部逐渐产生大量酸性磷酸酶,随后菌丝发生自溶。这两类细胞中末发现明显的释放水解酶消化菌丝的现象。当菌丝进入消化细胞以后,情况与此不同,大量包含酸性磷酸酶的微小颗粒出现在菌丝周围,随后这些酶颗粒相互融合,形成包围菌丝的消化泡,菌丝被溶酶体水解酶所消化。最后消化泡变为包含代谢废物的残体。
  • 张丽萍 李森 黄丽萍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子实体的3%三氯乙酸提取液经甲醇分级,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进—_步提纯得到水溶性多糖PC-3。经Sepharose CL-4B柱层析,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PC-3为均一级份。G.C.与P.C.分析表明,Gal、Man为该多糖的组份,其单糖摩尔比为2.5:1.0。PC-3的分子量约为67000,比旋光度[a]18=+28。经核磁共振谱等分析,PC-3不含β型糖苷键。部份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完全甲基化、G.C.及 G.C.-M.S.的分析表明,PC-3是由“(1—6)糖苷键相连的半乳糖构成分子的主链,部分残基C2上带有分支,每5个Gal残基带有1个侧链,侧链为a(1-2)Man-a(1-2)Man。
  • 赵桂东 李清铣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giihn)和禾谷丝核菌(R.E erealis Vande r Hoeven)的16个菌丝融合群或亚群的标准菌株及来自}工苏大麦纹枯病的9个菌丝融合群或亚群共68个菌株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立枯丝核菌主酶带数的变幅范围比禾谷丝核菌大;2.无论禾谷丝核菌,还是立枯丝核菌,各菌丝融合群或亚群之间的电泳图谱都有显著差异,但与各自对应的融合群或亚群的标准菌株的图谱则相似;3.44个大麦禾谷丝核菌CAG一1群菌株间的图谱也有差异,但都有一条共同的主酶带(E.);4.据主副酶带数目和位置,将禾谷丝核菌CAG一1群菌株再分为2个类型(1型和II型)和5个亚型(1a、Ib、Ic和Iia、Iib);酶谱类型与菌株的采集品种和致病性无关,但与采集地点似有一定的联系。
  • 孙曾美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康振生 李振岐 商鸿生 马青 王惠文
    菌物学报. 1993, 12(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