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95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5-03-15
  

  • 全选
    |
  • 傅俊范,王崇仁,吴友三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邢来君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化学除草剂是目前解决杂草危害的有效方法,但并非是唯一的或最好的解决方法。真菌的植物病原菌能够有效的控制杂草。真菌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用于杂草控制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研究的经济价值。杂草生物控制的研究为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真菌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简要的综述和讨论,试图较全面地论述真菌除草剂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 刘应高,邱德勋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子囊果的形态及其在基质中的位置和松针上线纹的特征,鉴定出四川二郎山云南松针上散斑壳属的一个新种,即四川散斑壳(Lophodermium sichuanense D. X.Qiu et Liu)。文中对该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 何绍昌,连宾,张林,谢华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贵州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灵芝属(Ganoderma)2种,1.多分枝灵芝Ganoderma ramosissimum Zhao;2.任氏灵芝Ganodcrma renii He,sp.nov.上述研究标本保藏在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BAO).
  • 孙军德,吕国忠,白金铠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壳二孢属(Ascoahyta)新种4个:楤术壳二孢(Ascochyta araliae Sun etBai),朝鲜槐壳二孢(A. maackiae Sun et Bai),假酸浆壳二孢(A.Nicandrae Sun et Bai)和花椒壳二孢(A. zanthoxyli Sun et Bai)。建立了新组合1个,即淡竹壳二孢(A.Osmo-phila (Davis) Lu et Bai))。此外,报告了国内新记录种19个。新种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图。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SAV)。
  • 章红,吴江,李季伦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Fusariumsubglutinans Wollenw. Et Reinking)陕一6号和2一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分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核变异性共同影响。
  • 李冬梅,王瑞礼,李若瑜,朱衡,朱立煌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PCR)的方法对48株白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Ro-bin) Berkh进行了分析。由初步试验中,随机选用了18种引物,筛选出OPA-14引物,该引物扩增的带型清晰可辨,不同菌株之间扩增的带数6—12条不等,共有6条主带。扩增片段的长度粗略估计在300—2000bp左右。除个别菌株的带型相同以外,大多数菌株之间呈多态性分布,其带型的数目和扩增的片段存在差异。对简单的DNA制备方法,以及RAPD—PCR在临床应用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 赵人俊,郑幼霞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被孢霉的三个菌株Mortierella sp. M10,M13与M14生长在以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所得到的菌丝体内堆积含r-亚麻酸的油脂。油脂产率以M10菌株为高,而油脂中的r-亚麻酸含量却以M14菌株为高。这种油脂的脂肪酸中,所含饱和脂肪酸主要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亚油酸(C18:2)以及r-亚麻酸(C18:3,n-6)。上述被孢霉菌株的培养物接种在含葡萄糖、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大约48小时后,菌丝体顶端细胞形成鼓胀球状,此后仍继续胀大。菌体细胞形态的这种特异变化,可能与胞内油脂的累积有关。
  • 徐家立,张军,齐祖同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242株肯霉属随株中筛选出脂肪酶产生菌青霉-PG3。经鉴定,定名为卡门柏青霉(Penieillium camembertii Thom)。卡门柏青霉-PG3在由4%豆饼粉,0.5%糊精,0.75%橄榄油,0.5%K2HPO4,0.1%(NH4)2SO4组成的液体培养基中,28℃,振荡培养96小时,发酵液脂肪酶活力(37℃,pH7.0)达60U/ml。 PG3脂肪酶以橄榄油为底物,水解反应最适温度为48℃,最适pH为8.0。pH稳定范围6.0一11.0。Cu2+, Ca2+,Fe2+,Pb2+等金属离子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PG3脂肪酶对椰子油、菜籽油、亚麻油等油脂的水解率分别达到96%,94%和90%。
  • 王冬,曲音波,高培基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0.5%葡萄糖-Mandels盐培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0.5%的L-山梨糖,可使里斯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C30)和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S38)的内切和外切β-1,4葡聚糖酶合成速率在培养的2天内提高4倍。与此同时β-葡萄糖苷酶的合成没有明显变化。L-山梨糖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但对葡萄糖的吸收没有影响,对菌丝分泌纤维素酶的机制影响不大。其对酶合成的促进可能主要是通过降低了菌丝体的生长速率。
  • 梁宗琦,刘爱英,刘作易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经光学显微镜观察,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子囊孢子的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1)原子囊孢子期:孢子近球形,椭圆形,卵圆形或长圆形,4.8一10×3.6—6μm。(2)孢子伸长期:从孢子一端突出,伸长生长,出现分隔,隔细胞较长,30—37.5μm。(3)子囊孢子形成期:孢子继续伸长并不断出现分隔,隔间长6—12μm。一般仅有两个孢子成熟,其余多数原子囊孢子败育,不萌发或形成极纤细的丝状物。基于子囊孢子发育的过程,讨论了冬虫夏草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地位。
  • 吴铁航,郝文英,林先贵,施亚琴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上的红壤中的4属13种VA菌根真菌(球囊霉目):1.细齿无梗囊霉 Aeaulospora denticulata Sieverding & Toro;2.丽孢_无梗囊霉Acaulospo ra eIegans Trappe & Gerdemann:3.光壁无梗囊霉 Aoaulospora laevis Gerdemann& Trappe:4.巨大巨孢囊霉 Gigaspora glgamea (Nicol.& Gerd.)Gerdemann & Trappe;5.珍珠巨孢囊霉 Gigaspora margarita Becker & Hall;6.聚球囊霉 Glomus aggregatumSchenck & Smith;7.明球囊霉 Glomus clarum Nicolson & Schenck;8.集球囊霉 Glomusfasiculatum (Thaxter) Gerdemann & Trappe; 9.地球囊霉 Glomus geosporum (Nicol.&Gerd.) Walker;10.木薯球囊霉 Glomus manihot Howcler,Sieverding & Schenck;11.变形球囊霉 Glomus versiforme (Karsten) Berch;12.美丽盾孢囊霉 Scutellospora calospora(Nicol & Gerd.) Walker & Sanders;13.异配盾孢囊霉 Scutellospora heterogama (Nicol.& Gerd.) Walker & Sanders。其中细齿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ntieulata)、巨大巨孢囊霉(Gigaspora gigantea)、木薯球囊霉(Glomus manihot)和异配盾孢囊霉(Scutelldspora here-roeama)4种为国内新记录种。对这13种VA菌根真菌的形态进行了描述讨论,并对这些种群的出现频度、不同利用方式下的优势种类及孢子数量的季节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 孔华忠,齐祖同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两个新种:粪生散囊菌(Eurotium fimicoh)和旱生散囊菌(Eurotiumaridicola),它们不周于已报道的该属诸种。
  • 林英任,侯成林,承河元,刘云和
    菌物学报. 1995, 14(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作者对我国北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松属(Pinus L.)植物上的斑痣盘菌目(Rhytismatales)真菌进行了分类研究。本文报道3属15种,其中连合散斑壳(Lophade-rmium confluensLin,Hou & W.F.Zheng)是新种,斯塔雷散斑壳(Lophoderminm staleyiMinter)为中国新记录种,小环绵盘菌[Cyclaneusma minus (Butin) Dicosmo,Peredo &Minter]和华山松舟皮盘菌(Ploioderma pini-armandii Hou et S. Q. Liu)等其余种为国内已知种。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对新种进行了拉丁文、汉文描述和图解,对新记录种的主要特点以及已知种的寄主国内外新记录、国内地理新分布和生态习性等分别作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