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95年, 第14卷, 第Z1期 刊出日期:1995-09-15
  

  • 全选
    |
    ZYGOMYCOTA
  • 郑儒永,陈桂清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Thaxt.) Thaxt. ex Blakeslce]是小克银汉霉属的模式种,多年来因不同作者是否将贝尼尔小克银汉霉(C. bainieri Naum.)包含在内而对此种持广义(sensu lato)或狭义(scnsu stricto)的不同理解。我们在国内分离到51株刺孢小克银汉霉(广义)菌种,经与获自css的7株菌(包括刺孢小克银汉霉的模式菌种在内)和IMI的1株菌(原定名称均为刺孢小克银汉霉)一起研究后,根据它们的无性型形态特征有明显不同但在配合试验中又可互相配合形成可育的接合孢子的结果,认为将它们处理为同一个种的两个不同变种较为合理.其中,13株中国的菌和3株CBS及IMI的菌被鉴定为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C. echinulata var. echinulata);其余的38株中国的菌和5株CBS的菌被鉴定为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新组合)[C. echinulata var. verticillata (F. S. Paine.) comb. nov.j.以‘轮生(verticillata)’作为新组合变种的加词是根据与贝尼尔小克银汉霉同物异名的‘轮生布拉小克银汉霉(C. blakesleeana var. verticillata (F. S. Paine) Baijal & B. S. Mchrotra)’而来的.在前人的工作中,对刺孢小克银汉霉持狭义理解的作者往往根据孢子枝的分枝方式、巨型暗色孢子的有无、以及40℃能否生长来区分这两个分类群.对刺孢小克银汉霉持广义理解的作者则认为这些特性毫无意义.我们同意后面两个特性意义不大,因为二者的许多菌系都能形成巨型暗色袍子并在40℃生长,但认为孢子枝分枝方式确实是区别这两个分类群的重要依据.此外,根据产孢构造的种类、孢子枝主枝的直径、孢子枝第一次分枝的数目、分枝长度、孢子枝主枝的顶生泡囊形状以及其直径等性状综合考虑,这两个分类群是不难明确区分的,对12株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和13株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相互之间所进行的配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具一定性亲和力的(+)、(一)菌系同时存在时,两个变种内和变种之间均可形成可育的接合孢子。对上述三种配合的各六对菌所形成的有性型形态的研究结果则表明,除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内形成的接合孢子的壁往往较厚外,各种配合形成的有性型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研究组的其他成员最近曾对小克银汉霉的22株菌进行了rDNA的ITS区的PCR产物长度测定,其中包括了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和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的各3株菌,它们的平均长度(bp)分别为890±7.5和915±7.6.这个结果也支持了我们在这两个分类群可以互相配合的情况下仍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变种的处理.这两个分类群虽然已被发表多次,但它们的描述和绘图均过于简单而未能充分显示出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再次作了描述并再次提供了详尽的线条图和显微照相.
  • ASCOMYCOTA
  • 庄文颖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中国兰伯特盘菌属15种和兰斯盘菌属6个分类单元,其中小晚兰斯盘菌为新种.同时,提供了上述两个属的分种检索表.
  • 王征,庄文颖
    菌物学报. 1995, 14(Z1): 3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中国已知肉杯菌属的六个分类单位作了描述,其中脑孢肉杯菌(Sarcoscypha cerebri formis)由于独特的孢子表面纹饰被定为新种,每一个种的子囊孢子的表面形态都作了扫描电镜研究,并提供了已知种的检索.
  • T. 艾蒂,S. 斯坦露丝,陈健斌,郭守玉
    菌物学报. 1995, 14(Z1):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和日本有关具粉末状粉芽的矮石蕊(Cladonia humilis)的报导大多数实际上是指本文中描述的新种,黑氏石蕊(Cladonia kurokawae Ahti & S. Stcnroos).其特征是杯体深裂,含有黑茶渍素和富马原岛衣酸.真正的矮石蕊在中国和日本是很少见的;日本的种类中,含有黑茶渍素和波衣酸的两个化学型都存在.
  • D. H. 菲斯特
    菌物学报. 1995, 14(Z1): 5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石蕊属15个种子囊孢子进行了培养特性的研究.所有种子囊孢子均在12小时内萌发,并且前7-15天生长迅速,以后逐渐缓慢.随着培养时间增长.分离物可形成有特征性的菌落形态和色素,利用生长型和菌落及培养基中色素产生情况可将不同分离物区分开.对石蕊属的常规培养很有希望成为识别该属成员的有用特征.
  • 魏江春,姜玉梅,郭守玉
    菌物学报. 1995, 14(Z1): 6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了地衣型石耳属一新种,周鳞石耳.新种脐叶体上表面以周边皮层碎片上翘而形成的大量准鳞芽,类似于淡腹鳞石耳,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新种脐叶体下表面黑色,覆以大量同色而多分枝的假根以及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从而呈现为地理替代现象.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特征提要、英文描述、图片与地理分布图以及新种及其相关种的检索表.
  • 郭守玉
    菌物学报. 1995, 14(Z1):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石蕊属地衣一新种:亚厚叶石蕊(Cladoniasubincrassata S.Y.Guo),其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为松萝酸和泽屋菇.文中还从形态、化学和地理分布方面将新种和邻近种厚叶石蕊(Cladonia incrassata)进行了比较.
  • 白逢彦,贾建华
    菌物学报. 1995, 14(Z1): 7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用CHEF(钳位均匀电场)脉冲电泳系统分析了德巴利汉逊酵母的两个变种及两个相关种的脉冲电泳核型。对每个分类群的染色体条数,染色体DNA的分子量大小范围及整个基因组大小作出了估算,结果如下:Debaryomyces hansenii(Zopf) Lodder et Kreger-van Rij var. hansenii具有6-7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1.2-2.6(个别3.5)M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I 0.6-14.9Mb;D. hansenii var. fabryi (Ota) Nakase et Suzuki具有7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0.7-2.4M 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12.0-12.7Mb;D. nepalensis Goto et Sugiyama具有6-8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个别0.2)1.1-2.7M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10.6-11.0Mb;Candida saitoana Nakase et Suzuki具有10-11条染色体,分子量范围为0.6-3.6Mb,整个基因组大小为18.1-18.9Mb.本研究表明C. saitoana与上述德巴利酵母属的三个分类群在脉冲电泳核型上具有明显差异,而后三者之间在染色体DNA带型上却没有发现有价值的区别之处.
  • 刘作易,梁宗琦,刘爱英
    菌物学报. 1995, 14(Z1): 8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了拟青霉属(Paecilomyces)一新种—蜻蜓拟青霉(P. odonatae),该菌分离自蜻蜓虫草(Cordyceps odonatae),与其它种的典型区别特征是它具有拟青霉型产孢结构,产椭圆形链状排列的分生孢子和枝顶孢霉型产孢结构,产柱状粘成团排列的分生孢子.
  • 郭英兰
    菌物学报. 1995, 14(Z1): 8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秦岭地区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56种,其中有一个新种:秦岭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qinlingensis Guo, sp. nov.),寄生在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Ailanthus sp.)上,两个新组合:草霉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vexans (C. Massalongo) Guo,comb. nov.].寄生在蔷薇科(Rosaceae)草霉属(Fragaria sp.)上;篙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dracunculi (Sarwar) Guo, comb. nov.],寄生在菊科(Compositae)牛尾蒿(Artemisia subdigitataMattf.)上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商陆尾孢(Cercospora pircuniae Speg.),寄生在商陆科(Phytolaccaceae)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上;荚蒾生尾孢(Cercospora viburnicola Ray).寄生在醉鱼草叶荚蒾(Viburnum buddleifolium C. H. Wight)上.新种(Pseudocercospora qinlingensis Guo, sp. nov.)子实体主要生于叶面,子座沿叶斑边缘发生,暗褐色至近黑色,直径40.0-75.0 (-100.0)μm,分生孢子梗紧密簇生,青黄褐色,不分枝,不呈曲膝状,无隔膜,6.5-26.0 × 3.9-6.0μm,分生孢子圆柱形,青黄褐色至中度褐色,非常弯曲,基部平截,具紧密排列地4至多个隔膜,在隔膜处缴缩,32.0-120.0 (-150.0) ×4.0-6.5 (-7.6)μm.新种与寄生在臭椿属(Ailanthus spp.)植物上的臭椿尾孢(Cercospora ailanthi P. Henn.)和臭椿生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ilanthicola(Patwardhan) Dcighton]不同:臭椿尾孢无子座.分生孢子梗不成簇,分枝,长(50.0-200.0μm),分生孢子倒棍棒一圆柱形,色泽浅(浅青黄褐色),隔膜少(5-7隔),不缢缩,短(15.0-60.0μm);臭椿生假尾孢子实体叶背生,分生孢子梗窄((3.0-4.Sp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隔膜少((5-8隔),不绣缩,短而窄(20.0-63.0 ×3.0-5.0μm).
  • 高仁恒,刘杏忠,张克勤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03-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来自我国云南及长白山地区的捕食真菌及其相关丝孢菌的8个新记录种,即纺锤孢指隔孢(Dactylella atractoides),狭长孢指隔孢(D. stenomeces)、顶毛孢单顶孢(Monacrosporium acrochaeturn),泡环单顶孢(M. aphrobrochum),异孢单顶孢(M. heterobrochum),瘤捕单顶孢(M. phymatopagum),三叉霉(Tridentaria sp.)及龟头轮枝孢(Verticillium balanoides).
  • 张天宇,J. C. 大卫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0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涉及的生于大戟属(Euphorbia L.)植物上的链格孢(Alternaria Nees)种级分类单位有四个,即大戟链格孢[Alternaria euphorbiae(Batholomew)Simmons & S.M.Francis]、大戟生链格孢[A. euphorbiicola Simmons & Engelhard]、狭卵形链格孢[A. angustiovoidea Simmons,和一个新种,一品红链格孢属[A. pulcherrimae T.Y. Zhang & LC. David]。还包括生于铁芡菜属(Acalypha L.)和守宫木属(Sauropus B1.)植物上的链格孢及一个有性态真菌共三种.对其中的铁苋菜链格孢[Alternaria acalyphae(Nelen) E. Simmons]的模式标本作了研究并对铁苋生链格孢[A. acalyphicola E. Simmons]进行了补充描述.定其有性型种,守宫木理维菌(Lewia sauropi T.Y.Zhang & J.C.David]为新种.
  • 张天宇,J. C. 大卫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2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作者继大戟属(Euphorbia L.)、守宫木属(Sauropus B1.)和铁苋菜属(Acalypha L.)植物上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研究(Zhang, 1995)之后,对生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其它属植物上一些链格孢真菌种级分类单位评鉴结果的后续报道.内容包括:一个新种,巴豆生链格孢(A. croronicola T. Y.Zhang & J. C. David), Macrosporium compactum Cooke:对其模式标本(holotype)进行T订正、巴豆链格孢[A.crotonis kamal,Singh & Kumar]:提出关于新模式(neotype)标本的建议;对蓖麻链格孢[A. ricini(yoshii)Hansford]典型性状作了补充描述.此外,还在大戟科其它一些植物上检查到长极链格孢[A. longissima Deighton et MacGarvie]和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Nees ez Fr.) Wiltshire]。
  • 唐晓庆,樊美珍,李增智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37-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球孢白僵菌两个野生型菌株及其单孢株在不同培养基、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继代培养,结果产生3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局变.局变产生的分离子多表现为菌落瘩薄或气生菌丝陡长、产孢量下降、生长速率增加等现象.培养基、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对菌落局变有明显诱导作用.湿度为15℃,相对湿度较低及全光照条件下于SDAY培养基上培养,局变发生频率最低.在实验室继代培养中,野生型菌株在4-14代内即可发生局变而被局变分离子所取代.引人注意的是,单孢株局变产生的分离子同时伴随着棕黄色或红棕色素的分泌,仅以菌落形态和颜色等培养特征作为球孢白僵菌种的划分依据是不可靠的.文中提出了菌落局变发生的遗传变异可能机制.
  • BASIDIOMYCOTA
  • 庄剑云,魏淑霞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53-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采自四川西部的三种柄锈菌新记录.它们是披针苔草Carex lanceolata Boott上的栗褐苔草柄锈菌Puccinia caricis-brunneae Dietel,苔草Carex sp.上的小堆柄锈菌Pucciniamicrosora Koernicke ex Fuckel以及阳荷Zingiber strialatum Dicls上的姜黄柄锈菌Puccinia curcumae T.S. Ramakrishnan & Sundaram。每个种有简要讨论并附线条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 庄剑云,魏淑霞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59-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西沙群岛永兴岛发现了我国未曾报道的粗根茎莎草夏孢锈菌Uredo cyperi-stoloni feri Yen.此菌形成大的矩形或纺锤形孢子堆.夏孢子很大,30-43 × 21-29μm,3.5-Sμm厚,有2个明显的腰生芽孔.此菌过去仅见于新加坡.
  • 郭林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63-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炭黑粉菌一新种,即细叶蒿草炭黑粉菌(Anthracoidea filifoliae L. Guo sp.nov.)和4个我国新记录种:1)角孢炭黑粉菌(A. angulata(H. Sydow) Boidol & Poclt), 2)黍状苔炭黑粉菌(A. paniceae Kukkenen), 3)狼尾草团黑粉菌(Sorosporium penniseti Mundkur)和4)米勒粘孢黑粉菌(Tolyposporium muellerianum (Thuemen) McAlpine)。
  • 郭林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69-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从某些黑粉菌的黑粉孢子粉末中提取核糖体脱氧核酸(rDNA)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对其转录间区(ITS2)片断进行了扩增,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其结果表明异形黑粉菌(Ustilago anomala)与其它3种近似黑粉菌,科尔达黑粉菌(U. cordae),柳叶刺黑粉菌(U. bungeana)和网孢黑粉菌(U. reticulata)的rDNA ITS2序列区别很大,在被测定的190个碱基对中,差别达69个位点以上(26.3-36.3%),异形黑粉菌与这三种黑粉菌亲缘关系较远,在中国作者原定名为异形黑粉菌的种与在欧洲取材的科尔达黑粉菌相似程度较高.因此将在中国已报道的异形黑粉菌更正为科尔达黑粉菌,而柳叶刺黑粉菌与科尔达黑粉菌近似程度也较高,将柳叶刺黑粉菌作为科尔达黑粉菌的异名.
  • MYXOMYCOTA
  • 李惠中,李玉,王琦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73-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了钙皮菌属一新种—假轴钙皮菌,附有其形态特征的扫描电镜照片,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王琦,李玉,李惠中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77-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半网菌属一新种—叉纹半网菌,其孢丝表面纹饰独特:带宽.左旋,且有分叉.附有子实体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照片,主模式标本和等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Academic Activity
  • 庄文颖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81-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中韩国际菌物学研讨会,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995年11月13-17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我室国内外现任和前两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教授和国内委员,以及来自韩国的菌物学家三十余人、本实验室京内、外运行着的十九个项目的参加人五十余位科技人员、在国外工作的优秀青年菌物学家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特别邀请了为我室的创建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有威望的科学家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各级领导.中国科学报和科技日报记者也应邀出席.英国菌物学会未能派代表参加,特向大会发来了贺信。
  • Announcement
  • 庄剑云
    菌物学报. 1995, 14(Z1): 183-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MYCOSYSTEMA will be published quarterly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Myc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Systematic Mycology & Lichenology Laboratory and the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Academia Sinica from 1997 as a substitute for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former ACTA MYCOLOGICA SI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