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98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1-15
  

  • 全选
    |
  • 郭林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3个新组合种和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组合是:广州孢堆黑粉菌 [Sporisoriumcantonense (Ztmdel) L. Guo]香茅粒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cymbopogonis-distantis(1ing)L Gao]和海南孢堆黑粉菌[Spor#orium haianae(Ztmdel) L. Guo]。中国新记录种为:中间炭黑粉菌(Anthracoidea intercedens Nannfeldt],戴维斯黑粉菌(Ustilago davisii Iato)和田中黑粉菌(Ustitago tanakae S. Ito).
  • 张中义,彭晖华,刘云龙,张宏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枝孢属Cladosporium Link:Fries一新种:贯众枝孢C. cyrtomii ZY Zhang,HHPeng et H.Zhang sp nov.和二个新记录种:苏铁枝孢 C cycadis Marcolongo,茄生枝孢Csolanicola Viegas。新种提供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 刘云龙,张中义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布洛菌属(Bloxamia)一新种:叶生布洛菌(Bloxamia foliicola Y.L Tjiu et Z. Y.Zhang sp. Nov.)。布洛菌寄生于植物上为首次报道。新种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并从形态上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的异同。模式标本存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庄剑云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张天宇,郭英兰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链格孢属的2个新种:寄生在苦术科(Simaroubaceae)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上的臭椿链格孢(Alternaria ailanthi sp nov),寄生在桦术科(Betulaceae)黑桦(Betuladahurica Pall)上的桦术链格孢(A. betulae sp nov.),2个新组合:豆链格孢[A.Azulaae (Hara)comb.Nov],蔷薇生链格孢[A. rosicola(Rao) comb. Nov]和1个新名称红花链格孢(A.Carthami-tinctoriinom nov.)。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和图。模式标本保藏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 张美庆,王幼珊,王克宁,邢礼军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从我国东南沿海七省发现的7种无梗囊霉新记录种:附柄无梗囊霉Aappendicola 膨胀无梗囊霉A. dilatata,毛氏无梗囊霉A. morrowae ,多果无梗囊霉A myriocarpa,皱壁无梗囊霉A,rugosa,疣状无梗囊霉A. tuberculata 和孔窝无梗囊霉A. Foveata。除种的形态描述外,还列表介绍了它们的生态分布及土壤环境条件。
  • 顾绍军,章跃树,于守荣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寄生在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猫人参 Actinidia valvata Dunn上的新种连云港球针壳 Phyllactinia lianyungangensis S.J. Gu & Y.S. Zhang sp.nov,新分类单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并附有讨论。
  • 陈振佳, C.J.Rodrigues Jr.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云南、海南和广东咖啡植区收集到的58个咖啡锈菌菌株标本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定出小种有7个。各咖啡植区除共同出现Ⅱ号生理小种外,云南咖啡植区还出现I,XV,XXIII和 XXIV号生理小种;海南则出现VI和XXII号小种;广东咖啡栽培地区未发现有新的生理小种。各咖啡植区新生成的生理小种种类有明显不同。
  • 周建良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自衡山南岳的白粉菌一新变种,即寄生在壳斗科多脉青冈(Quercus multinervis Cheng)上的赖氏离壁壳南岳变种(Cystotheca wrightii Berk & Curt.Var nanyuensis J. L. Zhou)。新变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以及建立新变种的讨论。
  • 程东升,薛煜,潘学仁,李武汉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茶藨生柱锈菌 Cronartium ribicola、柔软柱锈菌C. flaccidum 及栎柱锈菌 C. quercuum 的134个菌株的锈孢子,用多位点酶电泳法分析了其3种酶系统6个基因位点上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种柱锈菌间酶蛋白基因的流动已绝少发生而表现为生殖隔离,从遗传背景上支持了这3个种的成立。我国东北地区的C. ribicola 群体遗传性质高度均一(平均遗传杂合度He=0.007),暗示本菌侵入并扩散于该地区的历史很短。来自不同寄主的C. flaccidum 和C. quercuum 菌株,均以樟子松上的菌株遗传变异水平最高(He分别为0.154和0.160),据此推测它们可能最先起源于棒子松。上述随寄主而异的群 体遗传差异可能是寄生专化性分化在基因水平上的反映。
  • 方焕谋,谭树明,雷坚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弯颈霉ZN923菌株分离自蔗褐蠹蛾Phragmatoecia castaneae Hubner虫尸。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pH6~7,在富氮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茂盛、洁白,有香气,药理试验表明,该菌株培养物具有镇静、抗炎、增强耐缺氧能力、扩张气管和雄性激素样作用,急性毒性试验以80g/kg(最大允许容积)剂量对小鼠一次灌胃,未见不良作用。中国弯颈霉是与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无性型密切相关的真菌。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 方焕谋,谭树明,詹松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颈霉T. sinense 是与冬虫夏草无性型密切相关的真菌。对中国弯颈霉ZN923菌株培养物进行测试,证明其所含化学成分如甘露醇、氨基酸,生物碱、有机酸及甾醇类等与天然冬虫夏草基本相同。红外、紫外吸收图谱也表明两者所含的各类化学成份极为相似。
  • 曹文芩,郭顺星,徐锦堂,张集慧,陈晓梅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不同菌龄、酶液浓度、稳渗剂对灵芝原生质体产率及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稳渗荆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变后具抗药性标记的“中国红灵芝”菌种(mHl)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48小时,酶液浓度为3%,稳渗剂以0.6mol/L蔗糖为佳,诱变后具抗药性标记的“韩国红灵芝”(mKl)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40小时,酶液浓度为1%,稳渗剂为0.4mol/L甘露醇时原生质体产率最高。mHl,mKl原生质体均以蔗糖作稳渗剂再生率较高,其最佳浓度为0.6mol/L。在该条件下mHl原生质体再生率为3.20×10-2,mKl为5.40×10-2。在此基础上,以30%的PEG作为融合诱导剂进行灵芝原生质体融合,并获得了融合子,融合率为1.40×10-2
  • 梁宗琦, Roland T.V.Fox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 (Kob.) Br.& 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 (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稳定,菌落通常不自发产生角变,大多数单孢子株属此类群。(2)属此类群的单孢子株,在PDA上可形成亮褐色至橙黄色的角变,它们典型的产孢结构为瓶梗轮生,分生孢子常聚集成头状的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在查氏培养基上则相反,拟青霉型的产孢结构占优势。单孢子株cm-71是这一类群的代表。(3)单孢子株Cm-42是在所观察单孢子株中形态特征独特的菌株。在PDA上菌丝生长纤细,蛛网状,产孢结构轮枝孢型。蛹草拟青霉对氯酸钾(KClO3)不敏感,在浓度为%(w/v)的KMM培养基上,23~24℃14天菌落的直径仅1~2cm,无气生菌丝生长。各单孢子株形成的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途径和形态特征,也可分成类似于粉被虫草Cordyceps prumosa Petch 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三种类型。
  • 魏艳敏,周与良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24株红酵母菌的苹果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酯酶的电泳图谱,并将同工酶酶谱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参试红酵母属内各种间3种同工酶酶谱差异明显,24株红酵母菌被明显分为A、B、C、D、E 5群,每一群分别代表一个种(B群除外),其中A群的18个菌株为Kreger-van Rij(1984)系统中的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又可分为2个亚群,第AI亚群相当于Lodder等人(1970)分类鉴定系统中的果蝇红酵母(Rhodotorulapilimanae),第AII亚群相当于Lodder系统中的深红酵母。本实验结果还表明,同工酶电泳方法简单易行,能精确地反映菌株之间的微小差异,适用于红酵母属的种级分类,也适用于种下分群,可以作为传统酵母菌分类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克服单纯依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类所存在的弊端。
  • 李惠珍,黄德鑫,许旭萍,张东弛,施巧琴,吴松刚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GC、HPLC、GC/MS、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对正红菇(Russula vinosa)的某些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正红菇其色素由红紫色素和黄色素两个组分组成,其中红紫色素对酸稳定,对碱及高温不稳定,而黄色素对它们则表现一定的稳定性。其多糖含量为2.74%,含有五种多糖组分。在脂肪酸组成上,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并有可能存在EPA和DHA。全氨基酸分析表明含有十六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54.4%,所含挥发性物质是a一雪松烯,a一古芸烯及十五到二十烷。正红菇的提取液对细菌、酵母菌、霉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细菌抑制作用优于酵母菌和霉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优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制作用。
  • 余知和,朱兰宝,杨新美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孢分离的方法分离培养金针菇粉孢子,对粉孢子的产生、萌发、核相及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都产生粉孢子,粉孢子多呈圆柱或卵圆形,少数呈圆形或Y形。粉孢子很容易萌发,其芽管直径一般较粉孢子宽。单核菌丝产生单核的粉孢子,其极性与亲本菌丝相同;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也为单核,未观察到双核或多核的粉孢子。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一部分与组成双核体的一个亲本单核菌丝的交配型相同,另一部分与组成双核体的另一亲本单核菌丝有相同的交配型。
  • 冯建林,廖杰,罗毅,章红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腐马素是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其中腐马素B1可引发马脑白质软化症等疾病。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串珠镰刀菌玉米培养物中分离出了腐马紊B1并通过紫外光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进行了鉴定。
  • 杨革,王玉萍,李翔太,张厚程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拉曼被孢霉(Mortierella ramanniana)SM541为原始菌株,经过紫外线复合氯化锂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sM541-9,其生物量由12.6g/L提高到28.8g/L'油脂含量由5.8g/L提高到15.7g/L。花生四烯酸含量由321mg/L增加到623mg/L。传代实验表明,SM541-9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的最适培养条件下,10L罐发酵,生物量和花生四烯酸含量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45.2%和109 5%。在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老化、增大溶氧量、间歇流加葡萄糖都有利于花生四烯酸的合成。
  • 李增智,樊美珍,黄勃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汪洪钢,李慧荃,吴观以
    菌物学报. 1998, 17(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