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999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9-03-15
  

  • 全选
    |
  • 郑珩,吴江,吴梧桐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南京蔬菜研究所植物致病株中分离到3株脱落酸(ABA)产量较高菌株,经初步鉴定均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分别命名为A23,A101,A160 通过紫外诱变及菌株生长状况比较,选出一株菌A101作为出发菌,经紫外,硫酸二乙酯多次诱变,在ABA合成代谢关键酶抑制剂平板上定向选育出一株ABA高产菌UUD-1,该菌固体发酵可产生ABA 374μg/ml,是出发菌株产量的14倍,且其产量连续培养5代稳定。
  • 张美庆,王幼珊,邢礼军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我国东南沿海七省中15种土类60科植物根区278份土样中908个种次AM真菌的地域分布规律。本区土壤区带和气候区域的分带基本一致,共分为五个土壤气候带。AM真菌5个属中球囊霉属在所有区带均为优势属,其出现率由北至南稍呈下降趋势;硬囊霉属则与之相反,由北向南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无梗囊霉属、巨囊霉属和盾巨囊霉属无明显地域规律。AM真菌某些种也有不同的分布规律。
  • 孙福在,赵廷昌,张敏,孙文姬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者从1993年起至今,从已分离和搜集到的500多株真菌中筛选出在-5℃具有冰核活性的真菌6株,它们在-5℃的冻滴率高低顺序为F9502(100%)=F9501(100%)>F9401(96%)=AS3.4594(96%)>F9801(94%)>F9802(92%),结冰点高低顺序为F9502(-2.7℃)>F9501(-3.4℃)>1:9401(-4.4℃)>AS3.4594(-4.5℃)>F9801(-4.7℃)>F9402(-4.8℃),以F9502菌株活性强而稳定。经鉴定确定:F9401和F9402菌株为Fusarium sportrichioides Sherb.;AS3.4594菌株为F. avenaceum Sacc.;F9501和F9502菌株为F.Graminearum Schwabe;F9801蓖株为F.Moniliforme Sheldon。F.SportrichioidesF.Graminearum作为冰核真菌未见报道。本结果为揭示冰核真菌与植物冻害关系及冰核真菌开发应用研究提供了菌种资源,有重要应用价值。
  • 谢丙炎,朱国仁,罗宽,李宗道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可分泌具有诱抗作用的激发蛋白(a-elicitin),根据a-elicidn第24~30和56~63位保守区氨基酸推导的寡核苷酸引物序列,对苎麻疫霉基因组DNA进行特异PCR扩增反应,发现其扩增的DNA片段大于预计的片段。回收纯化的特异扩增DNA,并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特异扩增的elicitin基因亚克隆DNA为570bp,大于预计的117bp。在特异片段中,存在3个内含子将基因断裂成4个阅读框架,即ORF1、ORF2、ORF3和ORF4,其中ORF1和ORF4含有与引物相同的序列,但与其它序列与已克隆的elicitin基因无同源性。因此,苎麻疫霉基因组中的elicitin基因可能存在断裂现象。
  • 毕银丽,汪洪钢,李晓林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双重培养技术,使丛枝菌根真菌 Gigaspora margarita侵染转移Ri T-DNA胡萝卜根器官,建立共生联合体。菌丝对根器官的入侵、在根内的分布、原生质在菌丝内的双向流动、根外辅助细胞形成、菌丝的愈伤现象及孢子的产生、发育和再发芽的形态特征。所形成的形态构造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运输有重要意义。
  • 刘士旺,梁宗琦,刘爱英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影响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 Pers.)CGAC-9506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因素基础上,首次诱变羊肚菌原生质体,进行高生物量高氨基酸含量菌株选育。原生质体诱变再生株M. conica CGAC-950637生物量比出发株提高7.3%,总氨基酸比出发株提高38%。
  • 钟丽婵,范晓春,唐国敏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Aspergillu niger T21 分离到自发性的氯酸盐抗性株,再经氮源生长试验获得硝酸盐还原酶缺陷的niaD 突变体N44。用含有niaD的质粒pSTA10转化N44,转化频率为5个/μg(转化子/DNA)。转化子的Southem印迹分析表明niaD基因同源整合到N44的染色体DNA中。pSTA10与含葡糖苷酸酶基因(uidA)的质粒pNOM102共转化N44,共转化频率为40%。共转化子的(GUS(葡糖苷酸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uidA基因已在N44中表达。由此可知,以niaD为选择标记,uidA为报告基因,以N44为受体的转化系统可用于丝状真菌启动子功能检测和已知调控序列的功能分析。
  • 张云武,陈永久,沈发荣,杨跃雄,杨大荣,张亚平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来自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和丽江玉龙雪山的6个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来自德钦地区三个地方的8个阔孢虫草C. crassispora Zang,Yang et Li以及来自云南昆明的一个蛹虫草 C. militaris (Vuill) Fr.进行分析。18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冬虫夏草/阔孢虫草与蛹虫草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冬虫夏草与阔孢虫草之间的遗传差异较为明显。在同种虫草个体中,来自同一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小,不同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大。说明云南虫草的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应用UPGMA和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将来自不同地方的冬虫夏革及阔孢虫草分别聚在一起,提示RAPD标记在虫草群体中有显著的地区特异性。RAPD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虫草属的遗传分化、起源和系统演化等。
  • 孙英华,梁静思,龙广宇,黄俊生,符少萍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木素木霉和风尾菇菌研究了它们的交替发酵的酶活力,发现它们交替发酵的酶活力明显比单一菌种培养时为高,两者的差异高的竞达15倍以上,这为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酶活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酶发酵工艺途径。
  • 张永强,罗信昌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RAPD_混合集群分析来检测异宗结合担子菌不同交配型间的多态性。来源于同一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L. ex Hook.) Underw.子实体的10个单孢萌发而成的单核体进行RAPD分析证实,它们之间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将单核体按其所属的交配型分为两类,每类各5个,构成A1,A2两个基因池。用33种单引物,20种双引物对其进行扩增、分析,发现引物oPE19号能在这两个基因池间产生多态性,其中一条特异性谱带在A2基因池扩增产物中存在,在A1基因池中不存在。推测这一条谱带可能是与A2交配型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此研究结果不仅为由单因子控制的二极性担子菌的交配型测定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为R们技术在异宗结合担子菌极性研究中的应用展示了可喜的前景。
  • 高智谋,郑小波,陆家云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菌株JS-5自交S1代单卵孢株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在其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结果表明,亲本菌株Js一5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在连续4代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稳定遗传,而该菌株的自交S.代的约2/3单卵孢株的上述性状在其单孢无性后代中发生分离,且上述性状的分离在无性单孢后代中至少可连续保持3~4代。本研究结果提示,苎麻疫霉有性生殖导致上述性状的变异,除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外,有性生殖还诱导产生了一种新的机制参与上述性状遗传与变异的调控。本研究还观察到供试菌株及其后代所产生的游动孢子绝大多数细胞内只含有1个细胞核,表明上述机制与异核现象无关。有性生殖导致生物学性状在随后的无性后代中发生持续变异可能是苎麻疫霉生物学性状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机制之~。
  • 阎培生,罗信昌,周启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的ITS和28S rDNA 5’端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ITS一RFLP 研究结果表明,Hae Ⅲ可将黑木耳与其它种区分开,Msp I 可将盾形木耳、角质木耳、琥珀木耳和黑木耳4个种区分开,而供试的HaeⅢ,Taq I、Hinf I和Map I这四种限制酶均不能将皱木耳、大木耳、网脉木耳及毛木耳4个种区分开,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还表明,ITS-rDNA拷贝在毛木耳和琥珀木耳种内是异质性的,而在黑木耳种内是同质性的。28S rDNA-RFLP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限制酶中,仅Msp I可将盾形木耳和角质木耳区分开,而不能将其它种区分开,这显示了28SrDNA序列在木耳属不同种间的保守性。
  • 张羽航,彭世清,鲍时翔,姚汝华,黄自然,郑学勤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被孢霉被广泛采用用于发酵生产Y一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和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了解决发酵产率过低等诸多问题,我们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生产菌株。通过对已克隆△9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的分析,合成一组简并引物,PCR扩增了被饱霉△9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的保守区。结果表明被孢霉△9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保守区由537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179个氨基酸。其与迄今为止发表的微生物△9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这是被饱霉△9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研究的次次报道。
  • 范黎,郭顺星,徐锦堂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天麻 Gastrodia elata 种子与石斛小菇 M ycena dendrobii 的共生萌发试验表明,石斛小菇可与天麻共生,促进天麻种子发芽并形成原球茎。菌丝主要分布于原球茎的柄状细胞、外皮层细胞和内皮层细胞,在外皮层细胞中形成菌丝结,内皮层细胞中的菌丝则被消化。原球茎细胞中的菌丝均被电子透明物质和原球茎细胞质膜包围而与原球茎细胞质相隔离,菌丝进一步液泡化并最终被水解。含有衰败菌丝的原球茎细胞常被菌丝重新定殖。这一菌丝被消化及菌丝的重新定殖过程在整个原球茎发育过程中可不断重复发生。
  • 戴玉成,曾宪录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陈宗泽,袁毅,黄祥童
    菌物学报. 1999, 18(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序言
  • 庄剑云,魏淑霞
    菌物学报. 1999, 18(2): 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自四川西部的二个柄锈菌新种,即寄生在小檗属Berberis sp.上的岷山柄锈菌Puccinia minshanensis J.Y. Zhuang & S.X.Wei和寄生在大箭竹Sinarundinaria chungii(Keng) Keng f.上的箭竹生柄锈菌Puccinia sinarundinariicola J.Y. Zhuang & S.X. Wei. 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拉丁文描述并作了简要讨论,附有显微照片和线条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 张天宇,张敬泽,陈伟群,高民侠
    菌物学报. 1999, 18(2): 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链格孢生于苋科植物上新种一个,Alternaria achyranthis, 新记录种一个,A. Celosiae; 生于落葵科植物上的新种一个,A. basellae;生于藜科植物上的新种一个,A. Chenopodiicola 中国新记录种一个,A.Spinaciae 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张天宇,张敬泽,高民侠
    菌物学报. 1999, 18(2): 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生于漆树科(Anacardiaceae)植物上的两个链格孢新种,-即盐肤木生链格孢(Alternaria rhoicola T.Y. Zhang et J.Z.Zhang)和陕西链格孢(A.shaanxiensis T.Y.Zhanget J.Z.Zhang);生于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上的两个新种,即海芋链格孢(A.Alocasiae T.Y.Zhang et M X.Gao)和独角莲链格孢(A. typhonii T.Y.Zhang et J.Z. Zhang),及生于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上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常春藤链格孢[A. hederae (Alm.& Cam.)P. Joly]。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郭英兰
    菌物学报. 1999, 18(2):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广东热带地区的部分假尾孢菌30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寄生在咖啡(Coffea arabica L.)上的咖啡假尾孢(Pseuabcercospara coffeigena Guo &Liu, sp. Nov.)和生在假蒟(Pier sarmentosum Roxb.)上的糙叶胡椒假尾孢[Pseuabcercospora piperis-murtcati (Yen) Yen]。文种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对新记录种进行了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 秦芸,张中义
    菌物学报. 1999, 18(2): 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寄生在柳叶菜科(Onagraceae)南方露珠草(Circaea mollis Sieb.Et Zuu.)上枝孢菌属一新种:露珠草枝孢Cladosprium circaeae Y.Qin et Z.Y.Zhang sp. Nov.。枝孢菌属真菌在柳叶菜科是首次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模式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 徐阿生
    菌物学报. 1999, 18(2): 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采自藏东南林区的炭角菌属一新种——委陵菜生炭角菌(Xylaria potentillae A S.Xu sp.nov.)。该种子座直立,头部分叉或柄基分枝,地上部分高2~4.5cm,顶端可孕。子囊座柱状或圆锥状或扁平,长1~3cm,宽3~7mm,表面精糙,桑葚状,黑色;内部蜡质,中实,白色。柄柱状,直或扭转,具纵皱折,地下具延伸的假根。子囊壳卵圆形,450~500×200~300um,孔口突出,盾状或疣状。子囊棒状,70~100×6~8μm,8孢子,顶端遇Melzer's试剂变蓝部分为长方体状,6×2.5μm。子囊孢子单行排列,梭形、不等边椭圆形至半球形,10~16.3×5~7.5μm,成熟后褐至黑褐色,光滑,芽缝不明显,直,稍短于孢子长度。侧丝多,细长,径1.5μm,无色,无隔。地下假根寄生在蕨麻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ma)的活根上。模式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HXZE)。
  • 郭顺星,范黎,曹文芩,陈晓梅
    菌物学报. 1999, 18(2): 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云南省野生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根中分离出一菌根真菌,经系统形态学研究后,将其鉴定为小菇属(Mycena)一新种:石斛小菇(Mycenadendrobii)。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室(HMAS)。用石斛小菇伴播12种兰科植物种子,实验结果表明该真菌对天麻(Gastrodia elata)和密花石斛(Dendrobum densiflorum)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