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00年, 第1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0-03-15
  

  • 全选
    |
  • 林英任,李增智,刘和云,项存悌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齿裂菌属(Coccomyces)二新种,生于映山红(Rhododendronsimsii)上的卷丝齿裂菌(C.circinatus)和生于乌榄(Canariumpimela)上的杯状齿裂菌(C.crateriformis)。新种有拉丁文、中文描述和图解,并讨论。模式标本收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 张中义,王英祥,刘云龙,李华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枝孢属一新种:萝藦枝孢CladosporiummetaplexisZ.Y.ZhangetX.Y.Wang,Sp.nov.和二个新记录种:叶生枝孢槭变种C.eriphyllum(Pers.)Martinvar.acerinumSaccardo和绳状枝孢C.funiculosumYamamoto。新种附有拉丁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 刘云龙,何永宏,张中义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告了寄生于蕨类植物上的枝孢属Cladosporium二新种:扇蕨枝孢C.Neocheiro-pteridis和巢蕨枝孢C.Neottopteridis。新种提供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 黄勃,王四宝,樊美珍,李增智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自大别山的两种刺束梗孢,其中长孢刺束梗孢(Akanthomyceslongisporus)为新种,有拉丁文描述和图版。本种孢梗束多,密集,棕褐色,棒状。产孢结构和纤细刺束梗孢(A.gracilis相似,瓶梗以密集的子实层状被覆孢梗束。分生孢子多单细胞,少数双细胞,纺锤形至柱形,8.8~14.8×2.0~3.0μm。新几内亚刺束梗孢的标本同时并存刺状和棒状的孢梗束,这支持Samson将虫束梗孢属视为刺束梗孢属异名的观点。标本保存于安徽农业大学虫生真菌室(RCEF
  • 祝明亮,缪作清,张克勤,刘杏忠,李天飞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R-RFLP方法对捕食线虫真菌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3属14种16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ITS)进行了PCR扩增,4种内切酶(AluI、HaeIII、HpaII、TaqI)酶切,结果表明不同属的ITS区长度没有明显差异,其长度范围在585~695之间。酶切图谱种间差别明显,种内基本一致,同属菌株图谱没有特异性,暗示传统的分属可能过细,某些属的成立还有待商榷,PCR-RFLP对确定疑难种的地位有重要意义,但不适用于种下水平的系统学研究。
  • 郭守玉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中国92种石蕊属地衣划分为8个地理成分:广布成分19种,占总种数的21%,环北极成分32种(35%),泛热带成分8种(9%),欧亚成分5种(5%),东亚-北美成分7种(8%),东亚成分13种(14%),中国喜马拉雅成分1种(1%),中国特有成分7种(7%)。对中国石蕊属地衣所属的主要地理成分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东亚特有种云南石蕊(Cladoniayunnana)和北美特有种拟胀石蕊(C.transcendens)为一对地理替代种;比蒙氏石蕊(C.Beaumontii),圆筒石蕊(C.cylindrica),丛杯石蕊(C.mateocyatha)和大翅石蕊(C.macroptera)等4种为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指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戴氏石蕊(C.delavayi)及欧亚成分中的细枝石蕊(C.corymbescens)在中国分布的北界是秦岭山脉。
  • 徐阿生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西藏已知产5种暗盘菌,其中南费尔特暗盘菌Plectanianannfeldtii和皱纹暗盘菌Plectaniarhytidia为中国新记录种。5个种均具子实层毛(即无隔侧丝),这显然是该属代表性的特征之一。5个种的生态习性与林下的腐木有关,属于林区的木材腐朽菌。标本均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HXZE)。
  • 盖京苹,刘润进,孟祥霞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报道了野生植物根围Glomus属的17个种,聚球囊霉G.aggregatumSchenck&Smith,苏格兰球囊霉G.caledonium(Nicol.&Gerd.)Trappe&Gerd,近明球囊霉G.claroideumSchenck&Smith,明球囊霉G.clarumNicolson&Schenck,缩球囊霉G.constrictumTrappe,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Morton,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Becker&Gerdemann,集球囊霉G.Fasciculatum(Thaxter)Gerd.&Trappe,何氏球囊霉G.hoiBerch&Trappe,地球囊霉G.geosporum(Nicol.&Derd.)Warker,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Schenck&Smith,摩西球囊霉G.Mosseae(Nicol.&Gerd.)Gerd.&Trappe,隐球囊霉G.occultumWalker,网状球囊霉G.reticulatumBhattcharjee&Mukerji,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Karsten)Berch,台湾球囊霉G…
  • 陈保东,冯固,李晓林,崔建宇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粒径0.8mm~1.2mm的玻璃珠为培养基质,建立用于培养纯净AM真菌的玻璃珠分室培养系统。由三叶草、玉米和两个真菌菌种Glomusmosseae和Glomusversiforme在这种培养系统中形成菌根共生体,并获得了相应纯净真菌,每盆可获得多至10毫克干重的菌体。对所得菌体的P、K、Cu、Zn等矿质养分含量进行了初步的化学分析。
  • 白逢彦,梁慧燕,贾建华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普通实验室的条件,对酵母菌辅酶Q(CoQ)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既有效地节约了试剂,又避免了一些非常规仪器的使用,使得CoQ分子类型的测定简便易行。用改进的方法,测定了37株假丝酵母属(CandidaBerkhout)菌株的CoQ类型,并据此解决了一些根据常规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难以作出精确鉴定的疑难菌株的分类学问题。
  • 时连根,徐俊良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家蚕病原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性状及再生回复,并用脉冲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析了其核型。以6mg/mLDriselase为酶解液,0.7mol/LNaCl液(pH5.8)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下轻轻振荡处理幼嫩菌丝1.5h,是原生质体分离的适宜条件。原生质体的无核率为26.5%,有核率为73.5%,其中单核率为53.5%。再生回复的形式可观察到三种,其培养基的渗透压稳定剂以0.7mol/L葡萄糖较为适当。球孢白僵菌至少具有6条染色体,估算大小为2.5~6.6Mb,核型大小为26.5Mb。
  • 王成树,高松,李增智,李季伦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来源不同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分别按相同地理来源和相同分离奇主进行配对培养,发现相同地理来源菌株的营养亲和型多样性要明显小于相同分离寄主的菌株,前者的P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286及0.8708,后者分别为0.7500及1.3321。这说明来源于同一地区的菌株属于同一VCG的概率要大于相同分离寄主的菌株,同时也说明相同地理来源菌株的遗传相似性要高于相同分离寄主菌株的遗传相似性。
  • 姜道宏,李国庆,王道本,周启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观察和测定了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弱毒株Ep-1PN单孢分离物的生长、菌落扩展和菌落形态等培养性状。结果发现:来自7个子囊盘的1574个单孢分离物中有1560个分离物的培养性状与正常菌株的没有显著差异,与亲本相似的分离物只有6个,其它8个分离物介于弱毒株Ep-1PN与正常菌株之间。弱毒株Ep-1PN培养性状的有性遗传不遵循孟德尔核遗传规律。
  • 许谦,冯明光,徐均焕,刘志强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anhuiensis)菌株F97028对挑蚜(Myzuspersicae)的强毒杀蚜活性。以7个孢子剂量(0.4~10.4个孢子/mm2)接种2~3龄若蚜(52~86头/剂量),连续观察7d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接种后第3~7d的LD50分别为34.8、8.7、1.5、0.7和0.4个孢子/mm2。在所用剂量范围内LT50为29~6.0d,随剂量增大而缩短。在接种后不同时段用0.1%百菌清水溶液处理被接种蚜体表面,结果显示,在15~20℃下,在0.7~1.8个孢子/mm2的剂量下接种后2h内的有效侵染率为42~58%,4h内为44%~74%,6h时达90%以上;在69~9.0个孢于/mm2的剂量下接种后1h,有效侵染率为57%~67%,2h内为77%~86%,4h内为78%~90%;高剂量(499~54.8个孢子/mm2)下接种后1h即达90%以上。与虫瘟霉属其它菌种或菌株对蚜虫的毒力比较,F97028菌株的毒力高28~117倍,为罕见的强毒杀蚜菌株。
  • 朱旭芬,曾云中,吴雪昌,张晋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模板DNAMg2+的浓度以及PCR反应程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的优化条件。在此基础上对酿酒酵母耐高温菌株HU-TY-1及原始出发菌株LK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两菌株间确实存在着扩增带型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与菌株的耐高温性状有关。从而为今后通过四分子分析寻找与耐热相关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进一步克隆和定位有关的基因打下基础。
  • 杨星勇,王中康,夏玉先,卢晓风,裴炎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几丁质为底物,加入基本盐培养基中,诱导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产生分解昆虫表皮的蛋白酶。诱导物中,蝉蜕诱导的蛋白酶总活性、比活较高,经超滤、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制备性IEF电洗脱纯化了一种有凝乳弹性蛋白酶(Pr1)活性的蛋白酶BbPr1。经SDS-PAGE电泳银染后是单带,HPLC凝胶过滤显示单峰。BbPr1为单体酶,分子量为33.6kD左右,pI为7.4。底物专一性测定显示,BbPr1能水解Phe或Leu形成的酸胺键和肽键。BbPrl可被PMSF抑制,表明其活性中心有Ser残基;BbPr1还可被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TPCK和凝乳弹性蛋白酶抑制剂TEI等所抑制;胰蛋白酶抑制剂beupeptin和Epianstatin,及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in对BbPr1活性无影响。还研究了BbPr1的最适作用pH和pH稳定性。
  • 戴传超,袁生,刘吉华,李霞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丝状真菌,菌丝含油21.23%,DHA占总脂肪酸2.51%;同时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占总脂肪酸的0.41%;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0%。经鉴定为头孢霉属(Caphalosporiumsp.)真菌。同时发现两株菌含EPA,经鉴定为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sp.)和毛霉(Mucorsp.)。在这几个属中发现DHA和EPA尚属首次。头孢霉菌DHA产量及百分含量和斜面菌种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有关。菌种在20℃储藏10天,在液体PDA培养基上发酵,DHA可占总脂肪酸11.27%,产量达63.35mg/L。
  • 王克明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采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包理固定红曲(MonascusPurpureus)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pH值5~6;发酵温度30℃;通气量0.35vvm;固定化细胞粒子接入量20%;发酵周期为50h左右。
  • 杨民和,杨新美,陈立国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离自吉林延边的松茸菌种研究了松茸的营养生理及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松茸对单糖、双糖、多糖和糖醇都有一定的利用,但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单糖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氮源以谷氨酸胺、(NH42HPO4、酒石酸铵等氨态氮较为适合。松茸菌丝在较宽C/N比范围内都可生长,以C/N比21~66为佳。KH2PO4、MgSO4·7H2O、VB2、VB6对松茸的生长促进效果明显是菌丝生长所必需的。新筛选的11号培养基和已有松茸培养基比较,除生长速度有所提高外,气生菌丝大为增多,生长茂盛。
  • 于勇海,龚隽,余明琨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雷丸(OmphalialapidescensSchroct.)经过Tris-HCl缓冲液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卵粘蛋白-Sepharose4B亲和层析以及Sephacryl-S100分子筛等步骤,纯化得到纯度为95%以上的雷扎凝集素(简称OLL)。比活提高45.8倍,活力回收2.5%。雷丸凝集素是单一肽链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2kDa,等电点为7.5,可被半乳糖抑制。具有热稳定性及酸碱(pH1~12)稳定性。2mmol/L氯化锌可使其比活提高4倍。同兔血相比,与人血进行凝集反应,其比活可提高4倍。进行圆二光谱测定,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较高。与半乳糖间的抑制反应瞬间内完成,且空间结构变得紧密。
  • 朱平,杨金玲,朱慧新,程克棣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Methods for the protoplast preparation and DNA transformation of Gibberella fujikuroi were established. The protoplasts were transformed with plasmid pAN7-1, which carries hygromycin B resistant gene (hPh), and the transformation frequency was about 10. Some transformants grew vigorously on the selectivemedium containing 400μg / ml of hygromycin B, whil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the antibiotic to the recipient strain was oniy 20μg / ml. Southern hybridization showed that the hph gene ha…
  • 姜文侯,单志萍,孟妤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戴玉成,张小青,盛素燕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我国锈革孔菌科三个新记录种──浅色小集毛菌Coltriciellasubpicta(Lloyd)Corner,浅黄针孔菌Inonotusflavidus(Berk.)Ryvarden,颇氏针孔菌Inonotuspatouillardii(Rick)Imazeki,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这三种多孔菌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
  • 袁秀英,韩艳洁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郭英兰,李春燕
    菌物学报. 2000, 19(2):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序言
  • 庄剑云,魏淑霞
    菌物学报. 2000, 19(2): 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蓼科植物上的柄锈菌属二新种和一中国新记录种,它们是抱茎蓼PolygonumamplexicauleD.Den上的巴克利柄锈菌PucciniabarchaiS.Ahmad、牛皮消蓼Fallopiacynanchoides(Hemsl.)Harald.上的宽乳柄锈菌PnccinialatimammaJ.Y.Zhuang&S.X.Weisp.Nov.以及蓝药蓼PolygonumcyanandrumDiels和细茎蓼PolygonumfilicauleWall.exMeisn.上的蓝药蓼柄锈菌Pucciniapolygoni-cyanandriJY.Zhuang&SX.Weisp.Nov。新种有拉丁文描述。每个种都作了讨论并附有线条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 王琦,李玉,白金铠
    菌物学报. 2000, 19(2): 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中国盖碗菌属10种粘菌,其中1个为国内新记录种:四方盖碗菌Perichaenaquadrata;2个为新种:片丝盖碗菌perichaenafrustrifiaris sp.nov;灰盖碗菌Perichaenagrisea sp.nov,增补了一些种的超微结构特征;增添了新分布区;讨论了种与种之间的关系。新种有拉丁文描述及扫描电镜照片,模式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JAU),长春。
  • 曹支敏,李振岐,庄剑云
    菌物学报. 2000, 19(2): 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全文分3次连载,共报告了采自秦岭林区的锈菌34属228种。其中有6个新种:槭锈孢锈(Aecidiumaceris)、糙苏鞘锈(Coleosporiumphlomidis)、秦岭栅锈(Melampsoratsinlingensis)、荩草生柄锈(Pncciniaarthraxonicola)、冠毛草柄锈(Pncciniastephanachnes)和头状杜鹃夏孢锈(Uredorhododendri-capiati);中国新记录锈菌13种:米诺锈孢锈(Aecidiumminoense)北极栅锈(Melampsoraarctica)、紫藤赭痴锈(Ochropsorakraunhiae)、青篱竹柄锈(Pucciniaarundinariae)、高大柄锈(Pucciniaexelsa)、哈氏柄锈(PucciniakawakamiensisKakishima)、大泽柄锈(Pucciniaohsawaensis)、极细柄锈(Pucciniapraegracilis)、美丽柄锈(Pucciniapulchella)、毡毛柄锈(Pucciniavelutina)和帚菊夏孢锈(Uredopertyae)。文中列出了所有这些锈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