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02年, 第2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5-15
  

  • 全选
    |
  • 郭英兰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钉孢属的三个新种:木菠萝钉孢 Passalora artocarpi,女贞生钉孢 Passalora ligustricola 和冬青钉孢 Passalora ilicis。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中文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 陈育新,韦刚,陈卫平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导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的8个新种。这8个新种是:近似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affinis、山姜拟盘多毛孢P. alpiniae、见血封喉拟盘多毛孢P. antiaris、五桠果拟盘多毛孢P. dilleniae、广西拟盘多毛孢P. kuwangsiensis、莲拟盘多毛孢P. nelumbinis、木荷拟盘多毛孢P. schimae、和神秘果拟盘多毛孢P. synsepali。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广西大学植保系标本室。
  • 邓晖,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平脐蠕孢属的一个新种,早熟禾平脐蠕孢Bipolaris poae-pratensis,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野牛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buchloes和弯曲平脐蠕孢Bipolaris papendorfii, 对其他4个平脐蠕孢属的种的有关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澄清了一些种名的混乱。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标本室(HSAUP)和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MAS)。
  • 张陶,桂明英,王英祥,张中义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山莴苣Mulgedium sp.和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上两个柱隔孢属中国新记录种Ramularia mulgediiR. medicaginis,另外三个已知种的名称作了订正。
  • 何永宏,赵雁,刘云龙,张中义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柱隔孢属二新记录种Ramularia veronicae Fuckel和 Ramularia brunnea Peck;另外有三个已知种的名称作了订正,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 叶明,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粒毛盘菌属包括晶杯菌科中子囊盘表面具有毛状物,毛状物全表面具有颗粒状纹饰以及外囊盘被结构为矩胞组织的部分种类,种间形态解剖结构多样,研究采用ITS15.8S rDNAITS2序列分析的方法探讨该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供试的粒毛盘菌15个分类单元中,14个以89%的支持强度值相聚在一起,其中Lachnum clandestinumL. fuscescens关系最近,其支持强度值为100%;其次为L. controversum L. spartinae,其支持强度值为97%;而姊妹群L. euterpes,L. pteridophyllum,L. singerianum和L. lushanense彼此关系较远,其支持强度值均小于50%;L. sclerotii位于系统发育树的最外侧,为供试15个分类单元中距离最远的一个,结果表明粒毛盘菌属可能是多起源的。
  • 秦国夫,J.HANTULA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亚洲、欧洲和北美收集18个蜜环菌狭义种菌株,PCR扩增其rDNA的IGS和ITS区域,用AluI、HaeIII、HinfI和TagI四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同时用随机扩增微卫星(RAMS)多态性,对蜜环菌狭义种的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蜜环菌狭义种的IGS和ITS-RFLP类型比以前报道的更多,亚洲、欧洲和北美菌株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片段,通过ITS和IGS图谱可将三个大陆的菌株区分开,其中IGS-HinfI图谱能完全区分3个大陆的菌株。RFLP数据的系统学分析表明,该种存在明显的大陆遗传分化,亚、欧、北美的群体分属三个相互独立的进化系,北美群体IGS变异程度较小,ITS变异程度极高;而欧洲群体IGS的变异程度较大,多态性高,ITS变异程度非常小。RAMS系统分析表明,中国、日本和非洲的同宗配合蜜环菌属于一个系统发育系,该发育系同欧洲和北美的异宗配合种的两个发育系分属3个不同的独立进化分支。据此建议欧洲和北美的异宗配合蜜环菌应作为蜜环菌的两个亚种。
  • 何月秋, Hei LEUNG, RobertS. ZEIGLER, 唐文华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94对AFLP引物对3个起始菌株和9个致病性变异菌株进行分析,其中49对引物可以区别出不同菌株类型,辨别变异菌株与其起始菌株的关系,以及起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9个变异菌株中5个菌株的条带数减少1~3条,4个菌株条带数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还表明,致病性及其他特征变异似乎与条带数缺失多少相关联。
  • 李红霞,周明国,陆悦健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保守的寡核苷酸引物B1/B3扩增出油菜菌核病菌MBCHR和MBCS菌株的部分β-微管蛋白基因,结果发现编码的198位氨基酸由Glu(GAG)突变为Ala(GCG),表现高水平抗药性。根据MBCHR菌株的突变设计2个快速检测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MBCHR菌株197和198位密码子(GACGAG→GACGCG)形成ThaI酶切位点(3’CGCG 5’),将B1/B3的扩增产物874bp片段酶切成193bp和681bp片段,而MBCS菌株的PCR产物不被酶切;第二种方法用198位突变密码子作为3’末端碱基设计2个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ASO)用于“nested”PCR或直接从基因组DNA扩增。通过PCR扩增和ThaI酶切能直接检测油菜菌核病菌的MBCHR和MBCS菌株,所得结果与传统菌落直径法相吻合。
  • 陈振明,王政逸,郭泽建,林福呈,李德葆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R方法从Trichoderma viride的基因组DNA中克隆了一个42kDa的内切几丁质酶基因,扩增的长度为1672bp,其中包含了启动子和mRNA的编码区。将该基因与来自构巢曲霉的色氨酸启动子相连后,通过原生质体转化将该基因导入球壳毛壳菌CG10。内切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约1/3转化子的内切几丁质酶活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本实验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提高毛壳菌的生防能力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 郑珩,吴梧桐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测定脱落酸产生菌Botrytis cinerea 3-羟-3-甲基戊二酰CoA(HMG-CoA)还原酶mRNA含量,结果表明经诱变筛选得到的脱落酸高产菌HMG-CoA还原酶含量显著高于野生菌,提示HMG-CoA还原酶可能为真菌ABA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 杨斌,余静,朱向东,周彤燊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S培养基培养甘肃黑蛋巢Cyathus gansuensis,以生测为导向,乙酸乙酯和氯仿从甘肃黑蛋巢MS培养液中萃取出抗菌活性组分。Rp-18反相色谱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相结合,从抗菌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出一种抗松梢枯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活性物质CXL-I,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CXL-I为一纯物质。CXL-I对松梢枯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当CXL-I浓度为50礸/ml时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80%,对孢子萌发抑制率达95%以上。
  • 凌建亚,孙迎节,吕鹏,张长铠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虫草素的四种提取方法,确定了超声波作用的时间、提取溶剂和样品预处理方式。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了虫草属真菌虫草素的含量,首次报道了九州虫草中虫草素的存在。
  • 王蔚,段新源,孙彩云,高培基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褐腐真菌的典型菌株——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的胞外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能还原Fe3+,产生羟基自由基HO˙的多肽组分(称作Gt因子)。 采用HO˙特异性的抑制剂硫脲,对Gt因子产生的HO˙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Gt因子及其产生的HO˙在纤维素降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褐腐菌HO˙氧化降解纤维素机制假说的确立提供了一些依据。
  • 胡乐琴,姚泉洪,陈明杰,熊爱生,潘迎捷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顺式调控元件探测载体G221构建了一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基因组文库。G221为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载体,含有一个由酵母Cyc1基因基本启动子控制的lacZ标记基因,能以转录增强活性筛选香菇DNA片段。用这个基因组文库转化酵母菌,获得了一批lacZ阳性转化子。对其中表达较强的阳性转化子进行质粒抽提和双酶切鉴定,筛选到50个香菇顺式调控元件DNA片段。对其中部分片段进行了测序,并对其中一个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鉴别了该序列上的几个与转录相关的特征序列。该研究也探讨了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克隆香菇顺式调控元件的可行性。
  • 章桂明,戚佩坤,章正,姚一健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小麦印度腥黑粉菌及其近似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T. indica和T. horrida不同菌株冬孢子大小变化范围均较大。在所研究的种中,T. indica与T. walkeri最近似,前者冬孢子大小平均值比后者略大,分别为:38.35×5.92祄和32.86×1.53祄。T. indica与其它具有疣状或刺状突起的腥黑粉菌:T. horrida, T. barclayana, T. setariae, T. opaca, T. sumatii和T. savilei等区别明显,T. indica冬孢子大小平均值明显大于这些腥黑粉菌,前者大于30祄,后者则小于30祄, T. indica孢壁纹饰与这些腥黑粉菌也有一定区别。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将T. indica与除T. walkeri之外的其它近似种区别开,但在区别T. indica与T. walkeri方面则有一定的局限性。
  • 肖炎农,李建生,郑用链,徐尚忠,于广洋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湖北省9个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样,分离得到55个丝核菌菌株。融合群和致病性测定表明,这些分离菌分别属于AG1—IA、AG4、AG5、AGA、AGB(0)、AGE和WAG-Z等7个丝核菌融合群,其中AG1-IA是优势融合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1.82%,分布范围也最广。在致病性方面,除AGA不致病外,其它6群均致病,其中AG4致病力最强,AG1-IA次之,AG5最弱。研究同时表明,同一融合群内不同菌株致病性有差异,并且同一菌株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致病力的强弱表现不完全一致。
  • 丁晖,韩素芬,王光萍,黄敏仁,冯莹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3个分离自野生卡特兰的丝核菌菌株接种卡特兰组培幼苗,对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处理苗的鲜重增长率(%)分别是67.5、67.3和62.4,而不接菌的对照仅为49.5,其中KW214菌株处理苗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α=0.05)。接菌处理后植株的N、P、K含量没有明显增加。在三个接菌处理苗的营养根中均分离获得了原接种真菌,并观察了接种KW214菌株的卡特兰营养根。真菌先侵入根被组织,经通道细胞最后侵染皮层组织细胞,并通过菌丝穿越细胞壁不断地向内延伸扩展。菌丝在皮层组织细胞内形成大量着色较深形状不规则的菌丝结等兰科菌根典型结构,菌丝结在皮层组织中分布不均,多出现在靠外侧的几层皮层细胞内,在被侵染的细胞中,菌丝结常出现在细胞核附近。菌丝结、针状晶体和细胞核在形态和着色反应上有明显区别。菌丝结和细胞核常常相互靠近。从生物量增长、显微结构、重分离接种菌株等三个方面获得的证据表明,已成功建立了卡特兰组培幼苗和丝核菌KW214的共培养体系。
  • 孙剑秋,周东坡,马玉超,李晶,解玉红,张鹏,平文祥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孢HQD33的诱发突变株UL50-6和UL40-19 为出发菌株,将收集到的出发菌株UL50-6和UL40-19的菌丝体分别用pH5.5~6.0的0.7mol/L NaCl配制的3%溶壁酶、2%蜗牛酶、1%溶菌酶组成的复合酶系,30℃恒温酶解3~5h,制备原生质体。两菌株的原生质体经纯化后分别用热和紫外线灭活,其中UL50-6的原生质体在54℃热灭活5分钟,UL40-19的原生质体在30W紫外灯下,30cm,照射85秒进行紫外灭活,双亲株的原生质体存活再生率为零。同时对融合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含有Ca2+和Gly的35%~40%的PEG作为融合剂,融合时间为20分钟时,融合率可以达到4.44×10-2~6.92×10-2。对融合株TPF-1与双亲株的形态学、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分析,确证其为双亲株的融合子。
  • 刘爱英,梁宗琦,康冀川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吴芳芳,檀根甲,何德友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江枝和,翁伯琦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庄剑云,魏淑霞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王生荣,郭林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贺新生,张玲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郭良栋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赵遵田,刘华杰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王洪凯,林福呈,李德葆
    菌物学报. 2002, 21(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序言
  • 宋斌,李泰辉,张蔼琳
    菌物学报. 2002, 21(3): 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番荔枝科上二个毛星盾壳属新种:山指甲毛星盾壳Trichasterina desmotis和哥纳香生毛星盾壳Trichasterina goniothalamicola, 分别寄生在假鹰爪Desmos chinensis和大花哥纳香Goniothalamus griffithii的叶上。新种有拉丁文和英文描述,附了显微结构图。所有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HMIGD)。
  • 杨斌,余静,周彤燊,赵理忠
    菌物学报. 2002, 21(3): 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中国西部地区发现两个黑蛋巢菌新种,它们是甘肃黑蛋巢(Cyathus gansuensis)和嘉峪关黑蛋巢(Cyathus jiayuguanensis)。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林学院真菌标本室(MHSFC)
  • 张修国,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2, 21(3): 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来自山东泰安和安徽合肥匍柄霉属的两个新种分别命名为棉匍柄霉Stemphylium gossypii和莴苣匍柄霉Stemphylium lactucae。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室(HSAUP)。
  • 马富英,罗信昌
    菌物学报. 2002, 21(3): 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侧耳属18个形态种52个菌株和蘑菇属、香菇属、亚侧耳属各1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进行PCR特异性扩增后,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结果表明,BamHⅠ对所有的菌株均无酶切位点;AluⅠ, Hae Ⅲ,HinfⅠ, TaqⅠ, HhaⅠ, MspⅠ可分别将52个菌株分为6, 5, 5, 4, 2, 2组,且可将金顶侧耳与其它侧耳区分开。基于限制性酶切多态性构建的聚类图表明,在93%相似水平,可将所有的侧耳分为七组,第一组:糙皮侧耳、佛罗里达侧耳、美味侧耳、裂皮侧耳、黄白侧耳、哥伦比亚侧耳、灰白侧耳、白阿魏蘑、阿魏蘑及一些未定名的侧耳;第二组:刺芹侧耳;第三组:肺形侧耳和凤尾菇;第四组:具核侧耳;第五组:鲍鱼菇和囊盖侧耳;第六组:红平菇和桃红侧耳;第七组:金顶侧耳。聚类图结果进一步表明,金顶侧耳与其它侧耳的关系较双孢蘑菇和香菇与其它侧耳的关系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