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02年, 第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2-07-15
  

  • 全选
    |
  • 魏江春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郑儒永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R.P.KORF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周彤燊,杨艳红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列出中国地星科真菌3属18种主要特征检索表,其中有中国新记录属毛地星属Trichaster Czern.;中国新记录种4个:黑头毛地星Trichaster melanocephalus Czern.,伯克利地星Geastrum berkeleyi Massee,摩根地星G. morganii Lloyd和矮小地星 G. nanum Pers.。除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外,还附有宏观特征图和担孢子的扫描电镜照片。
  • 陈育新,韦刚,陈卫平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盘单毛孢属的7个新种与五隔盘单毛孢属的1个新种被报道,它们是鱼尾葵盘单毛孢、苏铁盘单毛孢、杜英盘单毛孢、藤黄盘单毛孢、毛状盘单毛孢、圆柏盘单毛孢、萨拉卡棕盘单毛孢及枇杷五隔盘单毛孢。
  • 王龙,孔华忠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分离自中国西北地区—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的青霉菌Penicillium及其有性型正青霉Eupenicillium和篮状菌Talaromyces共47种,包括三个中国新记录种: 皮壳正青霉Eupenicillium crustaceum,真灰绿正青霉Eupenicillium euglaucum和西奈正青霉Penicillium sinaicum,并对此三个种作了描述并附线条图和子囊孢子的扫描电镜照片。
  • 戴玉成,李泰辉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刺孢孔菌Pachykytospora中的P. major G. Y. Zheng & Z. S. Bi组合为Megasporoporia major (G.Y. Zheng & Z. S. Bi) Y. C. Dai & T. H. Li,并根据模式标本对该种进行了详细描述。
  • 王发园,刘润进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鲁西南煤矿土中分离到球囊霉属一新种——枣庄球囊霉。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中文描述和显微照片,标本保存于莱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实验室。
  • 刘润进,王发园,孟祥霞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渤海湾岛屿上的天然植被根围土壤中分离到丛枝菌根真菌7属35种, 其中无柄囊霉属Acaulospora5种,原囊霉属Archaespora1种,内养囊霉属 Entrophospora 1种,球囊霉属Glomus属18种,巨孢囊霉属 Gigaspora3种, 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属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6种。群生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gregaria和易误巨孢囊霉Gigaspora decipiens为我国的新记录种。标本保藏于莱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实验室。
  • 赵建花,贾建华,白逢彦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最新的酵母菌分类系统,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 Behrend仅限于产生节孢子的担子菌酵母的无性型。因此,以前根据该属旧的定义在国内发表的三个新种板仓丝孢酵母T. bancangense、北京丝孢酵母T. beijingense和中国丝孢酵母T. sinense的分类地位,需要进行调整。根据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和最新标准方法重新测定的生理生化反应,发现上述三个种名分别是子囊菌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 Pichia burtoniiIssatchenkia orientalis的异名。
  • 章初龙,徐同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来源不同的木霉及其有性型Longibrachiatum组、Trichoderma 组和Pachybasium组的81个菌株进行了ITS序列测定,并对ITS1序列用PHYLIP程序包中的DNAPARS程序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Trichoderma 组和Pachybasium组的所有菌株可分成两个群(A,B),B群进一步分为4个分支(B1,B2,B3,B4);A群由Trichoderma 组的H. aureoviridis和未鉴定到种的3个Hypocrea菌株构成;B1,B2,B4群均由Pachybasium组菌株构成;B3群由Pachybasium组的T. hamatum、T. strigosum和Trichoderma 组的T. asperellum、T. atroviride、T. koningii、T. viride和Hypocrea菌株T261构成。2个组相互交叉,组间没有明确的区分,进一步证明Pachybasium组是多系的。建议将Trichoderma 组中的T. viride aggr.、T. atroviride、T. koningii归并入Pachybasium组,对Trichoder…
  • 刘伟,李若瑜,卜定方,王端礼,马圣清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白念珠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中编码1MSSVKY6的序列和编码492NEIVR496的序列分别设计上、下游引物,以白念珠菌ATCC11006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克隆并做序列分析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PCR获得大小约为1.5kb的产物,测序分析表明克隆的产物大小为1491bp,正是白念珠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表达得到约为80kDa大小的蛋白,与理论计算一致。本研究为开展特比萘芬与其作用靶酶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文鹏, 张克勤, 李明春, Kevin D.Hyde, 邢来君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16个食线虫真菌(节丛孢属、隔指孢属和单顶孢属)菌株和3个其他相关丝孢菌(顶辐孢属和单端孢属)菌株的28S rDNA 片段进行了扩增, 并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 I, Msp I, Rsa I and Hae III对PCR产物进行了消化。采用UPGMA法对 PCR 产物的限制性图谱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捕食性真菌的聚类群与捕食器官类型相对应,顶辐孢属和单端孢属与捕食性真菌的遗传距离较远。该结果与rDNA 的ITS区间、5.8S和18S的序列分析结果一致。
  • 张红,曹晖,潘迎捷,曹娟云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沪3菌株的子实体收集、分离、鉴定得到157株单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体,以其中73株孢子单核体为材料进行交配实验,经过三轮交配反应,结果表明,木耳的交配型符合四极性交配系统的分布规律。根据四种交配反应情况把73株孢子单核体分为四组,并从四组中挑选出B17、B177、B101、B65作为四种交配型的标准菌株;与此同时,从沪3菌株的双核菌丝体制备的原生质体中获得53株原生质体单核体,对这些单核体进行交配,确定出两种亲本交配型,以Y150(A1B1)和Y121(A2B2)作为标准菌株,将两个亲本交配型标准菌株与四个孢子单核体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反应,初步确定出四种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分别为: B17 (A2B2)、B177(A1B1)、B101(A2B1)和B65(A1B2)。
  • 陈宜涛,冯明光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液—固两相法生产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Pfr116菌株的分生孢子粉,在高真空冷冻干燥、高真空室温抽干、35℃下烘干和低真空低热干燥条件下进行不同程序的干燥处理,以筛选适合该菌孢子粉生产的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低真空(0.1 Mpa)低热(30℃)抽干20~24 h的干燥方法最适合用于该菌孢子粉的干燥,既能保证含水量在9.0%以下,又能保证87%以上的活孢率和1130亿~1310亿/g的含孢量,而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可作为高纯度孢子粉生产的首选干燥工艺。高真空(15.86 Pa)条件下无论冻干还是室温抽干,虽然孢子粉的含水量(2.2%~8.7%)和含孢量(1270亿~1360亿/g)指标符合生产要求,但活孢率仅62%,说明该菌孢子不适合在高真空条件下干燥。在35℃下烘干24 h所获孢子粉含水量、24 h萌发率和含孢量分别为9.6%、82.8%和1200亿/g,该方法也可在生产中应用,但其活孢率显著低于(P<0.05)低真空低热抽干24 h的孢子粉。
  • 贾薇,张劲松,周昌艳,郭倩,杨焱,白韵琴,刘方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巴西蘑菇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巴西蘑菇菌体发酵的最优方案是:7%葡萄糖,1.5%酵母膏,0.3%磷酸氢二钾,0.1%硫酸镁,VB1 10mg/100ml,自然pH,接种量为15%,装液量为100ml/250ml三角瓶,150r/min,25℃恒温培养9天,菌丝干重达到1.8g每100ml发酵液。通过对巴西蘑菇子实体与深层培养菌丝体中蛋白质营养成分及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它们均是极好的营养食品之源。
  • 马青,商鸿生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条锈菌与慢锈小麦品种互作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随着慢锈性的表达,条锈菌的胞间菌丝发育受抑,细胞器泡囊化解体。吸器母细胞和吸器发育受阻,最终解体、坏死。吸器的受抑、坏死主要表现在吸器体形成后期。在锈菌与寄主互作的交界面,吸器外质膜皱褶、电子致密度增高,吸器外间质加宽,并有大量电子致密度加深的物质沉积。与抗病品种相比, 慢锈品种中病菌受抑、坏死程度轻,寄主细胞的过敏性坏死机率也较低。
  • 王晓光,曾宪录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电镜原位观察结合图象分析研究了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 Schw间期细胞核和中期染色体中银染蛋白的形状、大小和分布。结果看到,银染蛋白主要呈颗粒状存在于间期细胞核和中期染色体中。银粒的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间期细胞核中存在众多直径在5~15nm的银粒,其中10nm以上的较大银粒主要分布于核仁,集缩染色质和核基质部分10nm以上银粒不多。中期细胞核内10nm以上的较大银粒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中。染色体中除含有一些较大银粒外,多数银粒的直径为5~10nm。本文结果提示,构成染色体骨架的嗜银蛋白可能来自间期细胞核的染色质、核基质和核仁。
  • 李健强,刘西莉,王红梅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荧光素钠和考马斯亮蓝应用于小麦白粉病菌染色的效果。荧光素钠法中样品处理只需20min.左右,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荧光指示剂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主要沉集于活菌体的隔膜和细胞质部位,使病菌产生明显的亮绿荧光和清晰的细胞轮廓,亮绿荧光衰退期为7min.;借助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病菌在小麦叶表的发展过程,区别活菌体和失活菌体。考马斯亮蓝法包括传统的组织学染色步骤,经过改进后的样品处理过程需要40min.左右;染色后使寄主组织呈现淡蓝色,病菌菌体染成深蓝色;该方法可以观察病菌在小麦叶表和被侵染细胞内部发育形成的结构,包括孢子发育形成的初生芽管、附着胞芽管、成熟附着胞以及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初生吸器原体、成熟的指状体吸器和次生吸器。
  • 肖崇刚,郭向华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甘蓝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4℃,最适pH值6.0~6.7,致死温度45℃,肿根腐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萌发率,光对休眠孢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该菌休眠孢子在感病寄主的根分泌物溶液中萌发率最高,达75%。耐病甘蓝品种及番茄的根分泌物均能刺激休眠孢子萌发。通过电镜观察,根肿病菌休眠孢子为近球形,孢壁有乳状突起,直径2.1~3.1mm(平均直径2.5mm)。游动孢子为近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6~3.6mm,同侧着生不等长尾鞭式双鞭毛。
  • 鄢洪海,陈捷,夏淑春,刘萍,魏书芹,高增贵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王有智,郭芳,周宇光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张猛,张天宇,邓晖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赵国柱,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2, 21(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序言
  • 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02, 21(4): 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我国已故著名菌物学家邓叔群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粒毛盘菌属和兰伯特盘菌属新种各一个,即邓氏粒毛盘菌Lachnum tengii和邓氏兰伯特盘菌Lambertella tengii被描述;我国新记录种两个,即长孢白毛盘菌Albotricha longispora和米氏布博维盘菌Boubovia micholsonii被报道;同时对我国历史上记载为Lachnellula fuckelii的真菌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和订正。
  • 臧穆,林津添,黄年来
    菌物学报. 2002, 21(4): 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绒盖牛肝菌属一新种——叔群绒盖牛肝菌,提供了英文、拉丁文描述及插图。
  • 章卫民,李泰辉
    菌物学报. 2002, 21(4): 4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了采自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粉褶蕈属Entoloma的1个新种,该新种被命名为邓氏粉褶蕈Entoloma tengii。文中有新种的拉丁文和英文描述。模式标本(HMIGD 17615)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内。
  • 张艳辉,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02, 21(4): 4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采自中国温带部分省区的柔膜菌属Hymenoscyphus标本进行了研究。文中报道新种一个 —— 井冈柔膜菌Hymenoscyphus jinggangensis,中国新记录种三个,它们是无须柔膜菌Hymenoscyphus imberbis, (参照)闪烁柔膜菌H. cf. nitidulus 以及该属的一个未命名种。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 郭英兰,徐莉
    菌物学报. 2002, 21(4): 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2个新种:寄生在荩草Arthraxon hispidus (Thunb.) Makino上的荩草菌绒孢Mycovellosiella arthraxonis, 寄生在扁担杆属Grewia sp. 植物上的扁担杆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grewiae和7个中国新记录种。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和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HMAS)。
  • 向梅梅,姜子德,戚佩坤
    菌物学报. 2002, 21(4): 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木兰科植物上的两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木兰叶拟茎点霉 Phomopsis magnoliae和白兰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micheliicola。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