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04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4-01-15
  

  • 全选
    |
  • 李涛,李建平,赵之伟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王汉臣,杨祝良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李榆梅,刘波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贺新生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李勇,袁玲,高中慧,黄建国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液体培养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XC1和Pisolithus tinctorius 270)和土生空团菌(Cenocuccum geophinum SIV)三周,菌丝体的阳离子交换量差异显著,但与二价汞(Hg++)的吸收和吸附关系不大。进入菌丝体的Hg++大部分被细胞吸收,少部分吸附于胞外。三种外生菌根真菌吸收Hg++的Cmin很低,变化于0.28~0.45mmol/ L,说明外界溶液中只要存在低浓度的Hg++,外生菌根真菌就能吸收。外生菌根真菌吸收Hg++的Imax和Km值Cg SIV > Pt XC1 Pt 270,由于Hg++在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中不易传递,推测Cg SIV形成外生菌根之后,寄主植物能适应高Hg++环境,Cg SIV形成的菌根化林木种苗可用于汞污染矿墟和土壤上的植树造林,修复汞污染的生态环境。
  • 李钟庆,郭芳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重温红曲菌属各家分类意见,对来自ATCC,CBS,CGMCC,IFO,IMI和NRRL的红曲菌属各个种模式菌株和可靠菌株再次进行了观察。描述了4个新种,它们是发白红曲菌,火红色红曲菌,烟灰色红曲菌和橙色红曲菌。提供了区别12种红曲菌的检索表。
  • 戴玉成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干腐菌属共有3种,根据中国的材料对每种的担孢子进行测量和统计,并给出了该属种类的检索表,相似干腐菌为中国一新记录种,对该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绘图。该种的主要特征是担子果有菌盖,担孢子近球形,生长在竹子上。伏果干腐菌在欧洲经常木制房屋腐朽,但该菌在中国所引起的问题没有欧洲严重。
  • 林英任,王士娟,何宇峰们叶光斌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中国黄山产皮下盘菌属二新种:生于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叶片上的满山红皮下盘菌Hypoderma rhododendri-mariesii sp. Nov.和生于野珠兰Stephanandra chenensis枝干上的野珠兰皮下盘菌H. stephanandrae sp. Nov.。对它们作了拉丁文特征简介、汉文描述和图解。模式标本存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合肥。
  • 林英任,许早时,叶光斌,王士娟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散斑壳属的2个新种:寄生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针叶的灰散斑壳Lophodermium griseum和生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叶片上的江南散斑壳L. jiangnanense。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 郭英兰,徐莉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寄生在清风藤科 Sabiaceae泡花树属Meliosma sp. 植物上尾孢菌属的一个新种:泡花树尾孢 Cercospora meliosmae。尾孢菌属真菌在清风藤科尚属首次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图及英文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 孙炳达,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内脐蠕孢属一新种棗燕麦生内脐蠕孢Drechslera avenicola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安德森内脐蠕孢Drechslera andersenii和席氏内脐蠕孢Drechslera sivanesanii。新种与新记录种均附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王宇,郭良栋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油松组织中分离到4种我国新记录种, Pestalotiopsis citrina, Phomopsis archeri, Seimatosporium lonicerae, Sporormiella minimoides。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标本馆(HMAS)。
  • 赵建花,贾建华,白逢彦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内于20世纪90年代初曾描述过两个克鲁维酵母新种:中国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sinensis M. X. Li et al.)和湖北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hubeiensis M. X. Li et al.),二者均分自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前者已被国际酵母菌分类学研究者接受和承认,而后者却一直被忽视。本文根据小亚基(18S) rRNA基因、大亚基(26S) rRNA基因D1/D2区和转录间区(ITS)序列分析,对K. hubeiensis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K. hubeiensis代表一个具有充分分子系统学数据支持的独立种,该种与Saccharomyces spencerorum和Kluyveromyces lodderae形成一个高支持率的分枝,且与前者更近缘。本研究还显示,K. sinensis与Saccharomyces naganishii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鉴于目前仅依靠序列分析对Kluyveromyces和Saccharomyces及其它相关属进行调整尚不现实,故建议仍维持这两个属的传统概念,并继续使用原种名。
  • 黄勃,李世贵,李春如,樊美珍,李增智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柱孢绿僵菌 Metarhizium cylindrospora、绿色野村菌 Nomuraea viridula及莱氏野村菌N. rileyi的ITS1-5.8S-ITS2 rDNA区域序列,为柱孢绿僵菌和绿色野村菌正确归属提供了新的分子依据。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将绿色野村菌组合到绿僵菌属中,并对野村菌属的存在提出疑议。
  • 季哲,李玉祥,薛淑玉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两个黄伞子实体为材料, 经担孢子弹射, 稀释分离获得两组Ⅰ和Ⅱ分别为27和104株单核体。通过采用三轮杂交系统研究,确定黄伞为四极性异宗配合的担子菌;实验还发现单核体不同类型在群体中的比例显示出明显的偏向性分布。
  • 曹哲明,姚一建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松口蘑复合种含有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 (也称松茸)、北欧口蘑T. nauseosum、喜栎口蘑T. zangii和美洲口蘑T. magnivelare等4个分类单元。在对来自中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瑞典、芬兰和美国的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松口蘑、北欧口蘑、喜栎口蘑形态十分接近,它们的分类地位应该重新考虑。美洲口蘑和它们的差别也不大。对松口蘑复合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也进行了总结,发现松口蘑和美洲口蘑的寄主范围较广,寄主专化性不强,而北欧口蘑和喜栎口蘑的寄主比较专一。在地理分布上,松口蘑和美洲口蘑形成亚洲—北美地理替代种的分布格局;松口蘑和北欧口蘑形成欧亚间断分布的分布格局;喜栎口蘑的地理分布范围完全包含在松口蘑的分布范围中。松口蘑复合种种类的分布区和它们各自寄主的分布不一定完全相同。在松口蘑复合种内,北欧口蘑和松口蘑已被认为是同一个种,而其余两个分类单元的分类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 周启明,黄满荣,魏江春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地衣型真菌SSU rDNA中I型内含子的相关信息,对取自蜈蚣衣属(Physcia)两个种——斑面蜈蚣衣(Physcia aipolia)、蜈蚣衣(Physcia stellaris),和黑蜈蚣衣属(Phaeophyscia)一个种——毛边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hispidula)共10个样品的SSU rDNA中I型内含子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地衣型真菌的SSU rDNA中具有多个I型内含子;而内含子插入位点的分布并不具有种的特异性和地理特异性。这种分布模式暗示这些I型内含子仍然处于“插入-删除”的平衡状态,而且在此过程中,有性生殖可能比基因的水平转移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 王泽生, 陈美元, 廖剑华, 卢政辉, 郭仲杰, 李洪荣, M.P.Wach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AA和A41的部分cDNA文库,其滴度分别为1.0?05 pfu/ml和6.0×104pfu/ml。用地高辛标记的丛生差异片段探针对文库进行筛选,分别获得5个和3个阳性克隆。
  • 王富强,任志红,徐平,赵颖,修建新,朱研研,贺秉坤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腐草霉素(phleomycin)抗性为选择标记,构建了用于青霉素生产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的转化载体pPIPKA。 以此转化当前的青霉素生产菌株NCPC-10086,建立了高效的工业生产菌株的基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最高达18个转化子/g DNA。对转化子进行了PCR及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整合到了宿主的染色体上。
  • 李平,宛晓春,陶文沂,丁霄霖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黑曲霉发酵液中提取β-葡萄糖苷酶酶液,用丝素蛋白将其固定,探讨酶固定化的影响因素及固定化酶的性质。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条件为:取0.8 Uβ-葡萄糖苷酶与4.0%戊二醛和10%牛血清白蛋白混合(体积比为5:3:2),涂布于1cm2丝素蛋白膜上交联作用8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固定化酶性质为:最适温度为60℃,比游离酶提高10℃;最适pH为5.0;t1/2为75℃,热稳定性比游离酶有明显改善;最佳反应时间为15 min;与游离酶相比,与底物亲和力降低。将固定化酶膜应用于果汁、果酒、茶汁等食品的增香,经感官鉴评,样品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经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分析,发现酶解后的样品,原有香气物质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萜品醇增加了107%、紫苏醇增加了42%,还有三种未知的香气组分分别增加了251%、79%和33%;并有新风味物质——芳樟醇、香叶醇和2-羟基-5-甲基苯乙酮产生,显示了较好增香效果。
  • 谢宝贵,江玉姬,吴文礼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金针菇黄色菌株F19和白色菌株F8801为亲本,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两亲本的单核菌株,配对杂交获得F1,从F1的子实体分离单孢菌株,与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进行回交配对,出菇观察子实体颜色,分析菇体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菇体颜色受一对基因(Cc)控制,与不亲和性因子A或B都没有连锁。
  • 张劲松,贾薇,邢增涛,唐庆九,刘艳芳,杨焱,周昌艳,刘方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不同品种的灵芝中筛选出了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GL2为材料,利用柱层析技术从子实体和菌丝体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多个组分。实验发现子实体组分P3,P31及P32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生长有明显地抑制作用,这三个组分中只有P32对另一白血病细胞株HL-60有抑制作用。免疫活性测试的结果显示子实体各组分在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T和B细胞的增殖,提高人外周血中NK细胞杀伤活性方面比菌丝体的作用强;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子实体与菌丝体相应组分在刺激人外周血中的T和B淋巴细胞增殖方面的活性差异不大。子实体和菌丝体提取物各组份均可剂量依赖型的促进PBMC分泌TNF-α。菌丝体提取物各组分对TNF-释放量的影响在低浓度时与子实体各组份相当,在高浓度时要明显好于赤芝子实体提取物各组分。
  • 陈福生,周启,罗信昌,李书谦,王爱华,路磊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曲霉毒素B1(AFB1)与牛血清蛋白(BSA)的连接物AFB1-BSA注射免疫兔子获得抗AFB1抗血清,经(NH4)2SO4沉淀、酶切处理与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抗AFB1独特型抗体Ab1及其酶切片段Fab1,然后再将Fab1注射免疫BALB/c小鼠,得到抗(抗AFB1)独特型抗体Ab2及其酶切Fab2。研究了Ab2和Fab2的性质,结果表明,Ab2和其Fab2都仅与Ab1及其Fab1反应,而不和抗桔霉素等其他抗体反应,有较好的特异性。以AFB1与卵清蛋白(OV)的连接物AFB1-OV为包被抗原,Fab1为反应抗体,Ab2和Fab2为竞争抗原,达到50%的竞争抑制率时,Ab2和Fab2的浓度分别为3.98ug/ml和1.12ug/ml;而以Ab2和Fab2为包被抗原,Fab1为反应抗体,AFB1为竞争抗原,达到50%的竞争抑制率时,AFB1的浓度分别为44.67ug/L和6.31ug/L,这表明无论是Ab2还是Fab2都和AFB1有很好的内影像关系,可以作为AFB1的替代品用于AFB1的免疫学检测。但是相对而言,由于Fab2的分子量小,反应时的空间位阻小,所以Fab2更适合于用作AFB1的替代品。
  • 周永力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设计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专化性PCR引物,测定了1991-2001年采集的多个水稻品种、不同水稻产区的菌株的ITS和5.8S rDNA区序列。U. virens的ITS1、ITS2和5.8S rDNA区域的长度为 624-625bp, 序列高度保守。在与麦角菌科其它种比较的基础上,设计了U. virens专化性嵌合引物。采用PCR方法可以灵敏地检测目标真菌,并且与传统的组织观察结果很好地吻合。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稻曲病的侵染规律和建立田间早期诊断技术提供了可能。
  • 刘小红,李健强,周立刚,刘西莉,张文华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试验法检测了抗菌化合物丁布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丁布在PDA培养基中浓度为0.2-1.0 mg/ml时对两种供试病菌的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丁布浓度为0.4-1.0 mg/ml时对两种供试病菌孢子悬浮液中孢子的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1.0 mg/ml丁布药液中培育15h的小麦赤霉病菌和培育5h的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100%和83.6%。
  • 邱君志,黄志鹏,潘洁茹,谢雪钦,朱炎平,张绍升,关雄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是粉虱的重要病原真菌,可用于世界性害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生物防治。本文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发现1-3龄幼虫易受真菌侵染,其中以2龄幼虫的侵染率为最高,达到98%;侵染率随处理时间延长、接种浓度增加而增大;被侵染粉虱幼虫死亡通常发生在处理后的下一个龄期。本文还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粉虱座壳孢侵染烟粉虱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分生孢子在昆虫体表萌发、形成芽管后可产生附着胞或直接侵入表皮,昆虫节间膜等薄弱处是其侵染的主要部位,随后菌丝在昆虫体内形成,着胞或直接侵入表皮,昆虫节间膜等薄弱处是其侵染的主要部位如湿度足够高,菌丝穿出体表产孢再侵染新害虫。
  • 胡东维,张敬泽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标记研究了哈氏木霉分生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分生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分生孢子壁的发育是有个由薄而光滑到厚而有疣的过程;期间脂肪体在分生孢子和产孢细胞中不断累积,最后脂肪体沿着内壁排列成一层。免疫金标记结果显示,幼嫩的分生孢子壁中缺乏几丁质和纤维素,只有在成熟的分生孢子壁中含有几丁质;出乎意料的是在成熟分生孢子中发现有少量纤维素的存在。
  • 郑世学,董秀丽,喻子牛,赵斌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nested-PCR技术和AM真菌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用新鲜植物根段直接检测AM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真核生物通用引物LR1和NDL22对混合接种的西红柿新鲜根段进行第1次扩增,将其产物进行稀释,再分别以Glomus intraradices Glomus mosseae的种特异性引物8.22和5.25进行第2次扩增。在琼脂糖凝胶上观察到AM真菌种特异性条带;运用该技术检测出混合接种时同一根段内不同的AM真菌,并探讨了真菌在植物根部的竞争性侵染。用盆栽方式种植西红柿,混合接种G. intraradices 和G. mosseae,在1个月后,前者侵染占优势。
  • 张勇,谢丽源,熊丙全,曾明,余东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通过调查银杏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体长度、孢子密度及根系菌根侵染率,并测定银杏根系黄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二者的变化规律,分析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年周期内银杏根际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体长度、孢子密度与根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呈规律性变化:1月~3月根际丛枝菌根真菌菌丝长度有限,孢子密度、根系菌根侵染率与根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都最低;3月上中旬皆迅速增加,到9月达到全年最高峰;11月后,丛枝菌根真菌菌丝长度、孢子密度及根系菌根侵染率与根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有所下降。通过数学模型分析,银杏根际丛枝菌根真菌菌丝长度、孢子密度及根系菌根侵染率与根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表现显著的正相关。
  • 王洪凯,林福呈,王政逸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池玉杰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研究木材腐朽菌培养特性的意义,对自1889年以来有关木材腐朽菌培养特性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通过综合分析以往国内外对木材腐朽菌培养特性研究的结果,得出了对木材腐朽菌培养特性研究的总体结论
  • 李春如,明亮,樊美珍,李增智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热衣木.马木提,阿孜古丽.克依木,阿不都拉.阿巴斯
    菌物学报. 2004, 23(1):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