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04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5-15
  

  • 全选
    |
  • 吴文平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了中国鞘孢属 Chalara真菌八种, 包扩四个新种: 间型鞘孢 C. intermedia, 微小鞘孢Chalara minima, 中国鞘孢Chalara sinensis 和云南鞘孢Chalara yunnanensis。 其余四个种为中国新记录种. 文中还提供了所有中国已报道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诺维信中国研发中心标本室.
  • 赵国柱,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单格孢属的两个新种和三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为长圆孢单格孢Monodictys oblongispora和脑形单格孢Monodictys cerebriformis,中国新记录种为光滑单格孢Monodictys levis, 黑素单格孢Monodictys melanopa, 多变单格孢Monodictys fluctuata。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张猛,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生于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上的弯孢属真菌一个新种,薏苡生弯孢Curvularia coicicola,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黄茅弯孢 Curvularia heteropogonis Alcorn。新种S形、淡色的分生孢子是区别于其它弯孢种的显著特征。研究标本保藏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 张猛,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生于禾本科杂草上的冠孢属Coronospora一新种:苍白冠孢Coronospora pallescens。新种与C. dendrocalami最为近似,不同在于后者的分生孢子较细长,颜色较深。
  • 孙广宇,谭悠久,张荣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毛壳菌属的十一个种,旋丝毛壳 Chaetomium bostrychodes,反卷毛壳 C. convolutum,舟形毛壳 C. cymbiforme,高大毛壳 C. elatum,粪生毛壳 C. funicola,球孢毛壳 C. globosporum,球毛壳 C. globosum,细丽毛壳 C. gracile,六孢毛壳 C. hexagonosporum,印度毛壳 C. indicum和近缘毛壳C. subaffine。其中包括四个中国新记录种:舟形毛壳 C. cymbiforme,球孢毛壳 C. globosporum,六孢毛壳 C. hexagonosporum和近缘毛壳 C. subaffine。根据我国的标本和菌种对新记录种作了描述,并附了显微照片。标本与菌种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 (HMUABO)。
  • 刘会梅,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中分离出40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鉴定为13属23种。其中光滑端梗霉Acrophialophora levis、大棘黑团孢Periconia macrospinosa、大孢瓶梗霉Phialomyces macrosporus、粗糙短梗蠕孢Trichocladium asperum、螺旋毛束霉Trichurus spiralis和树头毛束霉Trichurus dendrocephalus等6种真菌为中国新记录种。所报道真菌种的干制培养物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李雪玲,姚一建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侧耳属18个分类单元的28S rDNA序列进行分析,构建了侧耳属较为完整的系统发育树。分子系统学资料显示:Coremiopleurotus组和侧耳属内单、二系菌丝系统分别为多系起源的;Pleurotus组单系菌丝种类、被划分在Tuberregium组的具核侧耳和Lentodiellum组的P. levis能够分别与侧耳属内其他成员进行区分;红侧耳、P. calyptratus、P. opuntiae三者关系密切,而金顶侧耳应作为白黄侧耳的种下分类单元。
  • 杨宇红,谢丙炎,冯兰香,冯东昕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中国番茄晚疫病菌交配型的发生和分布及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番茄产区晚疫病菌以A1交配型为主,占总菌株数的96.02%;1999~2001年间从全国18个省市采集的201个番茄晚疫病菌株中,仅发现8个A2交配型菌株,分布于广西、云南、河北和福建;被测菌株在10%V8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均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黑麦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速度、产孢量有明显的差异,但菌落形态与交配型类型不相关。
  • 楼兵干,张炳欣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杭州采集的水稻、棉花和大豆猝倒苗中分离到国内新记录腐霉种Pythium sylvaticum。该腐霉为异宗配合种,菌丝膨大体球形或柠檬形,雄器异丝生,藏卵器光滑,每个藏卵器上1~3个雄器,雄器常在接近藏卵器处形成二叉状分枝,卵孢子不满器。测定了该种4 个菌株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根据与59种腐霉ITS序列的比较,设计了P. sylvaticum种专一性引物PSF1和PSR2。实际结果表明:该引物能从11种共14株腐霉DNA中特异性地扩增P. sylvaticum,从而与其它10种腐霉区分。
  • 莫明和,黄英,徐进,张克勤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EMI技术转化了少孢节丛孢、指状节丛孢和贵州节丛孢3种捕食线虫真菌,并对转化条件、转化子的形态特征、胞外蛋白酶的分泌差异、抗性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转化子对线虫的致病性和对土壤抑菌作用的忍耐性。
  • 罗利娟,习平根,姜子德,戚佩坤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18种共23个拟茎点霉菌株为材料,比较了在25℃、12h光照(40w日光灯)/d条件下不同培养基上甲、乙型分生孢子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苜蓿煎汁+Czapek培养基能促使多数拟茎点霉菌株形成甲、乙两型分生孢子,其形态及大小也与自然寄主上的相一致。根据纯培养获得的形态特征对原始描述缺乙型分生孢子特征记载的Phomopsis durionis, homopsis sterculicola, Phomopsis macadamii, Phomopsis lucumicolaPhomopsis tinea进行了补充描述。
  • 史立平,李玉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基物和燕麦-琼脂技术研究了针箍菌的个体发育过程,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完成了从孢子到孢子的生活史。结果表明,生活史包括单核的黏变形体或游动胞、多核的营养体原质团以及孢子形成阶段。琼脂培养基获得的针箍菌孢子与野生型相似,并具有可育性。
  • 乔宇,毛爱军,何永志,刘伟丰,董志扬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外显子拼接的方法,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基因组 DNA 为模板,克隆出内切-1,4-β-D-葡聚糖酶II基因egl2的全编码序列,将其插入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9K中,并位于α-因子信号肽序列的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QY2025。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用电穿孔法导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菌株GS115中,经大量筛选,获得高效分泌表达内切葡聚糖酶II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p2025。用甲醇诱导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培养基中内切葡聚糖酶II的活力可达1573.0U/mL,同时对重组内切葡聚糖酶II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 楚春雪,李多川,郭润芳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液体发酵嗜热毛壳菌Chaetomium thermophile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Phenyl-Sepharose 疏水层析、Sephacryl S-100分子筛层析等步骤后获得凝胶电泳均一的β-葡萄糖苷酶。经12.5%SDS-PAGE和凝胶过滤层析方法分别测得该酶的分子量大小约为78.4kDa和81kDa。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0℃和4.5-5.0。有较好的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金属离子对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影响较大, 其中Ca2+对酶有激活作用, 而Ag+、Cu2+ 、Hg2+对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酶对水杨苷具有很强的底物特异性。
  • 李艳玲,赵华,王中康,殷幼平,彭国雄,蔡绍皙,夏玉先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丝状真菌绿僵菌能产生一系列二糖水解酶,其中包括海藻糖水解酶。这些酶在绿僵菌对昆虫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cridum菌株CQMa102产生与分解昆虫血淋巴中海藻糖等二糖相关的海藻糖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以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山梨醇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金龟子绿僵菌均可产生海藻糖水解酶,但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因为由其诱导产生的海藻糖水解酶具有最高的总活性和比活性以及更多的同工酶,山梨醇次之。硝态氮(NaNO3)作为唯一氮源时,几乎检测不出海藻糖水解酶活性,而铵态氮((NH4)2SO4)或NaNO3和有机氮(蛋白胨和酵母浸膏)混合氮源作氮源时,海藻糖水解酶活性都很高。在绿僵菌菌丝提取液和滤液的海藻糖水解酶活性比较中发现:CQMa102在多数碳源的培养基中产生的海藻糖水解酶主要分泌到培养基中,仅有少数结合在细胞壁上。
  • 白爱枝,梁运章,杨军,李市场,潘仁瑞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黑曲霉A3为出发菌,利用离子注入技术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木聚糖酶高产突变株AN497,其产酶水平较出发菌从野生型A3菌株的405.6IU/ml提高到586.2IU/ml,即酶产量增加了44.5%;对高产菌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发现以玉米芯粉为主要碳源、用蔗糖代替葡萄糖作为附加碳源,对木聚糖酶的发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采用复合的无机氮源 (NH4)2SO4和NaNO3,(1: 2)浓度以10g/L为宜;菌株对发酵通氧量具有较高的要求,摇瓶转速在230r/min时的产酶水平较200r/min要高;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高产菌株的产酶活力最高可达671.1IU/mL,比出发菌株的产酶量提高了65.5%。
  • 韩业君,曹晖,陈明杰,潘迎捷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草菇V23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分别用紫外线(UV),60Co-γ射线,硫酸二乙酯(DES)对原生质体进行复合诱变。初筛、复筛获得耐常规低温(4℃)10d的菌株VH。栽培实验证明:VH在26℃下的生物学效率明显优于V23(CK),且差异极显著。同工酶分析表明:VH过氧化物同工酶,酯酶同工酶谱带数量及酶活性均发生变化;RAPD实验显示:VH相对于V23的变异系数为0.213。VH菇体正常,味道鲜美,食用后无毒副作用。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除总氨基酸和谷氨酸含量VH高于V23外,其它氨基酸差异不明显。VH遗传性状稳定,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优良菌株。
  • 马青,孙辉,杜昱光,赵小明,商鸿生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寡聚糖类药剂中科6号(2%氨基寡糖素)处理黄瓜Cucumis sativus 植株叶片后对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侵染的抑制作用。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病菌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白粉菌菌丝细胞质凝聚,细胞器解体和细胞组织崩解;吸器内的原生质电子致密度加深,吸器畸形,吸器壁增厚,细胞器解体,最终吸器坏死。
  • 曾明,李道高,袁军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研究了几种农用杀菌剂和除草剂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形成和柑桔根系菌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杀菌剂的施用显著地抑制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克菌丹对其它土壤微生物抑制的同时并不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田间应用菌根真菌接种时,结合应用克菌丹处理提高了接种的有效性。
  • 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重新研究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的真菌上生的盘菌Humarina xylariicola标本, 并与Cenangium xylariicola, Cenangium tahitense, Dermatea mycophaga, Mollisia obconica, Patinellaria cubensisPeziza xylariicola的原始描述及模式标本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报道的Humarina xylariicola形态特征和习性与上述材料完全相同。按照现行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Encoelia cubensis应该是该种的正确名称。
  • 魏玉莲,戴玉成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中国担子菌一新记录属Rectipilus,并对一新记录种R. fasciculatus进行了描述。
  • 王汉臣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宋斌,李泰辉,沈亚恒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张敬泽,徐同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杨晓红,孙中海,邵菊芳,仝瑞建
    菌物学报. 2004, 23(3):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从十个不同的层面对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培养方法研究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评述。认为活体宿主植物盆栽培养法是最简单、最容易、也是最可靠的AM真菌培养方法,玻璃珠分室培养可方便地将培养基质与AM真菌分开,能获得纯净的AM真菌菌体,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AM真菌单孢无菌的分室Ri T-DNA转型胡萝卜根双重离体培养是获得AM真菌纯净菌体和研究AM真菌遗传、生理、生化等特性的理想方法,以此方法为基础,在根室中补充碳源、在菌丝生长室置换培养基、多次收获菌体的转型根改良双重培养法是提高某些AM真菌孢子产量的力荐方法。